《鮮卑列國--大興安嶺傳奇》
作者: 劉學銚
出版社: 智能教育出版社
ISBN: 9789628904327
分類: 歷史 > 中國歷史 > 中國歷史專題史
出版日期: 2012年05月
語言版本: 中文(繁)
頁數: 272 頁
版次: 第 1 版
裝幀: 平裝
內容簡介
鐵與血的征戰, 游牧與農耕的碰撞, 來自草原的衝擊引起了世界的巨變!
從大興安嶺南下的「麒麟傳人」, 在中原各處留下自己的足跡, 統治中國長達四百年, 更建立起中國個非漢人統治的正統王朝!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和在馬背上四處征戰的其他游牧民族不同,鮮卑人在下了馬後融入中土,身處於混亂的魏晉南北朝時代,開創屬於自己的王朝,前前後後共建立十三個政權, 統治疆域涵蓋中國的東北、華北、內蒙古、新疆東部,乃至淮河流域,其中還包括統一北方,結束諸胡列國時代混亂局面的北魏。 這些遍布於中國各地的鮮卑人,在北魏孝文帝的 漢化政策下,加速民族融合的腳步,經營西域,傳播佛教思想,在敦煌、雲岡石窟鑿出許多大佛;北周時創建的府兵制,打下隋唐盛世的基礎;鮮卑人酈道元寫出《水經注》、賈思勰寫出農學專書《齊民要術》、陽銜之如實記載《洛陽伽藍記》,連同膾炙人口的《木蘭詩》,留給中國許多豐富的文化遺產。
作者簡介:
劉學銚,山東諸城人,台灣政治大學法學士,現任台灣中國邊政協會秘書長兼 季刊主編、文化大學教授。曾任蒙藏委員會委員兼主任秘書,中原大學、輔仁大學兼任教授。 著作包括:《五胡史論》、《匈奴史論》、《鮮卑史論》、《五胡興華》、《胡馬渡陰山》、《成吉思汗傳略》、《北亞游牧民族雙軌政制》、《西藏論文集》、《藏族源流蠡測》、《蒙藏委員會簡史續編》、《外蒙古問題》、《土爾扈特源流考證與校補》、《清季民初中蒙關係》、《中國歷代邊疆大事年表》、《文化外史》、《中國文化史講稿》、《從古籍看中亞與中國關係史》。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才大致梳理完前几章的脉络,感受最深的就是作者在资料搜集上的广博与严谨。这绝不是一本信手拈来的通俗读物,其中引用的史料之丰富,让人叹为观止。我注意到,作者似乎并未满足于汉文史籍的记载,而是相当深入地挖掘了其他语种的文献,甚至对考古发现的解读也颇有独到见解。这种跨学科、多源头的研究方法,使得他对鲜卑早期社会结构的还原,显得异常立体和可信。特别是对部落迁徙路线的考证,作者的推测逻辑链条非常清晰,即便涉及许多尚未完全定论的学界争议点,他也能做到论据充分,措辞审慎,没有一味地去迎合某种既定论调。这种学术上的克制与深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即便遇到陌生的概念或复杂的历史事件,也能感觉到自己是在一位真正“懂行”的专家带领下探索。对于一个历史爱好者来说,能够读到这样扎实的学术成果,实在是一种享受,它不仅满足了求知欲,更激发了进一步探索相关领域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粗犷又不失细腻的笔触,似乎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那个苍茫而神秘的北方草原。印刷质量也无可挑剔,纸张的触感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精心制作的。我对这种带有历史厚重感的书籍情有独钟,尤其是涉及到鲜卑这样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却又时常被主流叙事边缘化的族群,更是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光是翻阅目录,那一个个鲜活的部落名称和地域划分,就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梳理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毕竟在那个时代,民族的融合与冲突是永恒的主题,如何平衡民族视角与宏观历史,无疑是对作者功力的巨大考验。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不同于教科书上那种扁平化处理的鲜卑形象,而是能触摸到他们真实的生活脉络、独特的文化基因,以及他们在大兴安岭这片壮阔土地上留下的那些被时光掩盖的传奇故事。从封面到排版,这本书无疑在视觉上传达了一种尊重历史的匠人精神,这已经为它赢得了我最初的好感。
评分关于“大兴安岭传奇”这个副标题的解读,我认为作者处理得非常巧妙。他并未将大兴安岭仅仅视为一个地理背景,而似乎是将其视为鲜卑文明的一个重要“熔炉”或“摇篮”。书中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以及这些自然条件如何塑造了鲜卑人的生活方式、军事策略乃至宗教信仰,都有着深刻的洞察。我感觉,通过这本书,我不仅是在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更是在学习如何“阅读”一片土地。那种人与自然在极端环境下相互塑造、彼此成就的史诗感,跃然纸上。尤其在谈及他们对骑射技术的掌握和对森林、河流的利用时,那种源于土地的智慧令人折服。这种将环境史、民族史和文化史融为一炉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古代史研究范畴的认知。它提醒我们,任何一个文明的兴衰,都离不开它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
评分读完整本书后,最大的感受是思维上的拓展,尤其是在看待“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时,视角有了一个显著的提升。以往对鲜卑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片段上,这本书则将我们带回了他们作为游牧民族,如何在广袤的兴安岭地区建立起自己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结构,以及他们如何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它提供了一个更具纵深感的历史透镜,让我们看到,历史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互动、适应与融合的过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迫使读者去质疑那些过于简化的历史标签,去正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它成功地将一个在传统史学中略显模糊的群体,描绘得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挣扎。对于任何一个想深入理解中国北方民族史的严肃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份值得反复研读的宝贵资料,它带来的思考的余韵,远超阅读本身带来的信息量。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老实说,相当“硬核”,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像那些畅销历史小说那样追求跌宕起伏的戏剧性,而是更像一位资深的史学家在冷静地铺陈事实、梳理因果。语言上,虽然是学术著作的底色,但作者在描述重大历史转折点时,笔锋偶尔会变得极为凝练有力,如同草原上刮过的一阵疾风,瞬间将读者带入情境。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个体生命与宏大历史之间的平衡。例如,在描述某次关键的战役或是重要的政治联姻时,他不仅仅是罗列了时间地点人物,而是试图去探究那些决策者内心深处的考量,那种在生存压力和文化认同之间挣扎的复杂心境,被他描摹得淋漓尽致。这让冷冰冰的史料重新获得了温度。对我而言,阅读它需要的不是囫囵吞枣,而是需要沉下心来,仔细揣摩每一个因果关系,一旦跟上作者的节奏,那种被知识充盈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