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生命科学导论(第3版)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生命科学导论(第3版)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崇明 编
图书标签:
  • 生命科学
  • 生物学
  • 导论
  • 高等教育
  • 教材
  • 规划教材
  • 生物科学
  • 细胞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 遗传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351606
版次:3
商品编码:11182614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0
字数:6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生命科学导论(第3版)》在整体编写上力求更富有哲理。科学需要哲学,哲学分析可以帮助人们理清科学研究思路,辨明应该采用的研究手段。为此,在引言中专门撰写了对9个哲学问题的思考。
  第3版力求叙述更加简练、条理更清晰,同时保证其先进性和可读性,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善于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在维持全书框架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将基因组内容扩散到各部分,增加了“突变和DNA多态性”一章;将“脑科学和认知科学”与“动物行为遗传”合并为一节“脑、基因和行为”,删去了其中陈旧的知识内容,增加了新的研究成果。对书中大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或改写,使之逻辑性更强,条理更加清晰,内容更加新颖。在修订过程中,不但参考了的国外教材,部分素材还取自国内外科研工作的研究成果。对于具体内容,主要在基本概念、原理的准确性、清晰性下工夫;对一些经典实验,力图还原原始论文的叙述,避免后人的夹叙夹议。对“窗口”小文章进行了改写或更新,增加了某些活跃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如生物网络、基因工程机器、植物干细胞等。书后新增“生物学史中的重要事件”编年史,使学生对生命科学有一整体观,对于教师教学也会有所裨益。
  为了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第3版撰写了232个概念延伸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作者多年教学的积累。在与书配套的数字课程中提供了这些问题的参考答案。

内页插图

目录

1 引言:学科交叉推动科技创新
1.1 大量未解之谜等待解析
1.2 学科交叉出人才、出成果
1.3 对若干哲学问题的思考

第1篇 从分子到细胞
2 生命的化学基础
2.1 构成生命的元素
2.2 糖类
2.3 脂质/们
2.4 蛋白质
2.5 酶
2.6 核酸
窗口 DNA与纽结理论
3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3.1 生物多样性的统
3.2 细胞质膜和胞间联系
3.3 物质跨膜运输
3.4 细胞器
3.5 细胞骨架
3.6 细胞核
窗口 生物传感器
4 能量捕获和转换
4.1 代谢中能量的转移
4.2 光合作用
4.3 细胞呼吸
5 细胞信号转导
5.1 化学信号转导类型和特征
5.2 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5.3 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窗口 生物网络
6 细胞周期及其调控
6.1 真核细胞周期
6.2 有丝分裂
6.3 细胞周期控制系统

第2篇 生命的延续
7 遗传的基本规律
7.1 减数分裂和配子发生
7.2 孟德尔遗传原理
7.3 孟德尔遗传模式修饰
7.4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8 人类染色体遗传
8.1 染色体及其基因组
8.2 性和性的决定
8.3 人类孟德尔式遗传
8.4 人类染色体畸变
9 遗传的分子基础
9.1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9.2 DNA的复制
9.3 从基因到蛋白质
9.4 基因表达的调控
10 突变和DNA多态性
10.1 DNA突变
10.2 发育突变体
10.3 DNA多态性
10.4 癌的遗传基础
窗口 基因工程机器
11 发育的遗传基础
11.1 动物发育的基本模式
11.2 形态建成基因调节
11.3 细胞分化
窗口 植物于细胞
11.4 脑、基因和行为
窗口 艾伦人脑图谱

第3篇 生物进化
12 地球生命起源的探索
12.1 盖雅假说
12.2 前生命的化学进化
12.3 地球生命史研究中的困惑
13 主要的进化学说
13.1 拉马克进化学说
13.2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3.3 现代综合进化论
13.4 中性选择学说
13.5 进化是循序渐进还是偶发事件
14 微生物生命的进化
14.1 非细胞形态生命体——病毒
14.2 原核生物
14.3 原生生物
15 真菌和植物的进化
15.1 真菌的种类和特点
15.2 不能离开水的植物
15.3 过渡性的陆生植物
15.4 真正的陆生植物
16 动物的进化
16.1 原生动物亚界
16.2 两胚层辐射对称动物
16.3 三胚层两侧对称动物
16.4 具有假体腔的动物
16.5 具有体节的真体腔动物
16.6 无脊椎动物发展最高峰——节肢动物
16.7 动物界最高等的一个门
窗口 生物力学和细胞力学
17 人类的进化
17.1 人与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
17.2 人类起源于亚洲还是非洲
17.3 现代人种群的祖先和迁徙
……
第4篇 生态学原理
《生命科学前沿探索:从分子到生态的宏大叙事》 导言:叩问生命奥秘的钥匙 生命科学,作为探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本质的综合性学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重塑着我们对自身乃至整个自然界的认知。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宏大而精微的视角,带领读者穿越生命世界的各个层次,从最基础的分子结构,到复杂的细胞运作,再到宏观的生态系统互动,构建一幅生动、立体的生命科学全景图。我们不会拘泥于传统教材的线性叙述,而是着重于呈现当前生命科学领域最激动人心的研究方向、突破性技术以及尚未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激发读者对生命奥秘永恒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第一部分:生命的基石——分子与结构 生命活动的根源在于分子层面的精确调控。本部分将深入剖析构成生命的四大基石:核酸、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 一、核酸的编码与表达:信息传递的蓝图 我们首先关注遗传信息的载体——DNA。不同于仅仅描述DNA的双螺旋结构,本书将重点探讨DNA复制、修复机制的复杂性和精确性。遗传信息的读取过程,即转录和翻译,将不再被视为简单的“中心法则”步骤,而是被视为高度精密的调控网络。我们将详细解析非编码RNA(如siRNA, miRNA, lncRNA)在基因沉默、表观遗传调控中的关键作用,揭示基因表达的“第二套代码”。此外,对合成生物学中人工基因线路设计的讨论,将展示人类如何尝试“编程”生命。 二、蛋白质的动态折叠与功能:机器的精妙构造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本书将重点介绍蛋白质三维结构的解析技术(如冷冻电镜Cryo-EM的最新进展),并强调蛋白质折叠的“折叠问题”——即氨基酸序列如何准确、快速地形成特定构象。功能方面,我们将深入探讨酶催化机制中的量子效应、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级联放大,以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动态性,解释细胞内信息流动的分子机制。我们还会讨论蛋白质错误折叠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细胞的边界与内部景观:动态的隔室化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本部分将超越对细胞器的传统描述,聚焦于膜生物学的前沿。细胞膜不再是简单的脂质双层,而是动态的“流体镶嵌模型”的活体现。我们将讨论膜蛋白的运输机制(如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在药物靶点中的重要性)、细胞骨架如何协同工作以驱动细胞迁移和形态变化。对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共生学说”的深入探讨,将帮助读者理解细胞器的起源和演化。 第二部分:生命的运作——生理与调控 在分子层面之上,生命体展现出复杂的整合功能和强大的自我维持能力。 四、稳态的艺术:生理系统的反馈与平衡 生理学是关于如何维持生命体内部环境稳定的科学。我们将聚焦于跨学科的调控机制,例如内分泌系统如何通过激素的超微量信号实现对全身的远距离调控。免疫系统将被视为一个高度智能化的防御网络,深入解析T细胞和B细胞的克隆选择、自身免疫反应的失调机制。对于神经系统的描述,将侧重于突触可塑性如何支撑学习和记忆的形成,以及神经科学如何利用光遗传学等新技术绘制复杂的神经网络图谱。 五、从受精卵到多细胞体:发育的编程与可塑性 发育生物学是生命形态建构的蓝图。本书将探讨器官发生过程中的形态发生素梯度(如Wnt, Hedgehog信号通路)如何精确地指导细胞命运的决定。干细胞研究,特别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的发现及其在再生医学中的潜力,将作为核心内容展开。同时,我们将讨论发育可塑性——环境因素(如营养、压力)如何“编程”后代的生理特征。 第三部分:生命的演化与多样性 生命的历史是一部宏伟的演化史诗。 六、演化的驱动力:自然选择与分子机制 本部分将重新审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并将其置于现代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框架下进行检验。我们将分析基因频率的漂变、基因流动的模式,以及物种形成(成种作用)的地理与生殖隔离机制。重点探讨群体遗传学如何结合化石记录和分子钟技术,重建生命演化的时间轴。对病毒(尤其是噬菌体)的“掠夺性进化”研究,将揭示生命之间永无止境的军备竞赛。 七、生物多样性的广阔疆域 从细菌到蓝鲸,生命的形态千奇百怪。我们将通过系统发生学和支序分类学的最新成果,展示生命之树的最新拓扑结构。对极端微生物(如深海热液口、高盐环境)的研究,将挑战我们对生命存在条件的传统认知。在真菌、植物和动物三大域的探索中,将强调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独特角色和演化适应策略。 第四部分:生命与环境的交织——生态学与未来 生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嵌入在复杂的环境网络之中。 八、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生态学是理解生命体与其栖息地相互作用的科学。本书将侧重于定量分析,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氮、磷循环)的全球尺度影响。种群生态学中关于增长模型和竞争排斥的讨论,将引向对群落结构和生物群落演替的理解。重点分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驱动因素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授粉、水净化)的连锁影响。 九、人类世的挑战与生命科学的责任 最后一部分将聚焦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深远影响。气候变化如何重塑物种分布、流行病学的爆发与跨物种传播的机制,以及抗生素耐药性等全球性健康危机,都将作为案例进行剖析。本书将以生命科学如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作结,包括精准农业、生物修复技术以及保护遗传资源的伦理考量,强调科学探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服务于人类福祉和地球生态的健康。 本书的叙事风格追求清晰、逻辑严密,同时又不失对科学发现过程中那种激动人心的探索精神的捕捉。它要求读者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但更重要的是,鼓励批判性思维,引导读者在面对生命科学的复杂性时,能够构建起跨越学科壁垒的知识体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生命奥秘认识的大门!一直以来,我对那些复杂的生物学概念都感到有些畏惧,总觉得它们离我的生活太遥远。但自从翻开这本《生命科学导论》(第3版)后,我才发现,原来生命科学可以如此生动有趣,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书中没有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从最基础的细胞结构讲起,逐步深入到遗传、进化、生态等各个领域。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生动的例子,比如解释DNA的结构时,作者用到了像“双螺旋阶梯”这样的比喻,瞬间就让我明白了那个抽象的概念。还有在讲到生态系统时,书中描绘的那些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简直就像是一幅幅精彩的画卷,让我看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精妙设计。我以前觉得生物学就是背诵各种名词,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更重要的是理解生命运作的规律和原理。现在,我走路时会留意路边的植物,吃饭时会思考食物的来源和营养,甚至看到昆虫都会好奇它们的生活习性。这本教材真的让我对生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和好奇心,它不仅教会了我知识,更激发了我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评分

这本《生命科学导论》(第3版)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没有用生硬的术语把我轰炸,而是用一种温和而有力的引导,让我一点点地走进生命科学的殿堂。我一直以为生命科学是那些大学教授们的专业,普通人很难理解。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循序渐进,从最基本的生命单位——细胞,开始讲解,然后逐渐扩展到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每一章都像是为我搭建了一个新的认知平台,让我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一些复杂概念的解释方式,比如在讲解基因表达时,它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分子机制,而是先用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描述了基因如何“工作”,然后再慢慢揭示其背后的原理。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让我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那些相对抽象的知识。而且,书中穿插的许多案例和图片,都极具启发性,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我发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的思考方式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不再是简单地记忆,而是开始主动地去分析和推理。

评分

这本《生命科学导论》(第3版)在语言风格上非常吸引我,它不像很多教材那样死板,而是充满了活力和趣味性。我以前学习一些科学知识时,常常会被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劝退,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时,总是会先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让我能够轻松理解。比如,在讲到蛋白质的功能时,它把它比作“细胞的工具箱”,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就像是不同的工具,完成着细胞内的各种任务。这种形象化的描述,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而且,书中还经常引用一些有趣的科学发现和历史故事,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学探索的魅力。我发现自己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点都不会感到枯燥,反而会越来越有兴趣,甚至会主动地去翻阅后面的章节。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生命科学原来可以是一件如此愉快的事情。

评分

我必须要说,这本《生命科学导论》(第3版)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生物学知识,而是将生命科学与人类社会、技术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一直对基因工程、生物技术这些前沿领域感到好奇,但又觉得它们离我们很远。这本书恰恰弥补了我的这一认知空白,它用了很多章节来介绍生物技术在医学、农业、环境等方面的应用,让我看到了生命科学的无限可能。比如,在讲到基因编辑技术时,书中不仅解释了其原理,还探讨了它可能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让我对这项技术有了更全面、更辩证的认识。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生命伦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这些内容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科学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在学习科学知识,更在进行一场关于生命价值和未来的思考。它让我意识到,生命科学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更是关乎我们每个人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关键。

评分

我必须强调,《生命科学导论》(第3版)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并不是一本浅尝辄止的书,而是非常扎实地讲解了生命科学的各个核心领域。我以前对生物学的一些基础概念,比如细胞呼吸、光合作用,都只是一知半解,但通过这本书,我终于有了清晰的认识。它不仅解释了这些过程的机理,还进一步探讨了它们在整个生命体中的重要性。而且,书中对进化论的讲解也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阐述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还结合了分子生物学、古生物学等最新的研究成果,让我对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张巨大的生命科学的地图,它带领我认识了这个学科的各个角落,让我对生命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让我觉得,生命科学是一门真正能够解释生命现象的学科,充满了无穷的智慧和奥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