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古董拍卖年鉴:书画

2013古董拍卖年鉴:书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欣弘 著
图书标签:
  • 古董拍卖
  • 书画
  • 艺术品
  • 拍卖年鉴
  • 2013
  • 中国书画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投资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5660855
版次:1
商品编码:1120453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24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2012书画拍卖成交汇总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2013古董拍卖年鉴》我社连续第13年出版,该书已是收藏拍卖行业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分瓷器卷、玉器卷、杂项卷、书画卷共四册。收录了纽约、纳高、伦敦、香港、澳门、台北、北京、上海、广州、昆明、天津、重庆、成都、安徽、云南、南京、西安、济南等城市或地区的几十家拍卖公司上百个专场的2012年度拍卖成交记录与拍品图片。本书图录部分保留了原拍卖记录,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排序,部分原内容缺或不详的,即不注明,书画卷内文条目还有作者姓名、作品形式、创作年代钤印等内容。每册书后还有该门类年度拍卖成交数据汇总。《2013古董拍卖年鉴》对中国古董文化底蕴、艺术魅力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了集中的展示。

作者简介

  欣弘,资深收藏图书策划人,曾主编《百姓收藏图鉴·钟表》系列、《2012古董拍卖年鉴》全套、《2011古董拍卖年鉴》全套等收藏类畅销图书。

内页插图

目录

一 中国书画
唐代作者
宋代作者
元代作者
明代作者
清代作者
二 版画
三 水粉水彩
四 素描
五 油画
六 雕塑
七 摄影
八 其他艺术形式
九 2012书画拍卖成交汇总

前言/序言


2013古董拍卖年鉴:陶瓷卷 编撰导语: 在艺术品市场风云变幻的浪潮中,陶瓷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实用器皿的演进,更是历史、技术、审美和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本《2013古董拍卖年鉴:陶瓷卷》的问世,旨在为全球的收藏家、研究人员、拍卖行专业人士以及所有热爱中国陶瓷艺术的同好,提供一份详尽、客观且具有前瞻性的市场回顾与分析报告。 我们深知,2013年是全球艺术品市场经历深度调整,同时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加速的一年。在此背景下,陶瓷市场的动态尤为引人注目。本卷力求跳脱出单纯的图录罗列,而是通过对全年全球主要拍卖会中数千件陶瓷拍品的成交数据、估价策略、买家行为模式的深度挖掘与整合,构建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陶瓷拍卖生态图景。 第一部分:宏观市场概览与趋势研判 1.1 全球陶瓷拍卖市场的版图重构 2013年,全球艺术品拍卖的重心持续向亚洲回归,但同时,欧美老牌拍卖行在高端古代及近现代陶瓷领域的布局并未松懈。本部分将详细比对佳士得、苏富比、保利、嘉德等主要机构的陶瓷拍卖总成交额、平均成交率以及“白手套”(百分之百成交)专场的表现。我们将重点分析区域市场的差异性:如中国大陆市场在政策调控下的自我消化能力,香港市场作为国际中转站的地位强化,以及欧美市场对于“官窑精品”的持续渴求。 1.2 价格指数波动分析:板块分化 陶瓷艺术品并非铁板一块,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窑口的板块在2013年展现出显著的分化。本部分将设立多个细分价格指数: 宋代五大名窑指数: 汝窑(若有标杆性拍品出现)、官窑、哥窑、定窑、钧窑的成交价位变化。重点关注建盏(天目)在茶文化复兴背景下的热度。 元明清官窑指数: 聚焦于青花、釉里红、斗彩、粉彩、珐琅彩等核心品种的“明标”与“实击”价差分析。特别探讨清代康雍乾三朝官窑的存世量与市场接受度。 民国及近现代名家瓷(如:民国粉彩、新彩、文革瓷)指数: 这一板块的价格弹性极大,我们将追踪“仿古热”与“创新艺术”之间的博弈。 1.3 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品相、来源与“故事性” 我们深入剖析了决定高价拍品价值的非硬性指标。2013年,明确的、具有历史档案或重要私人收藏家背景的“出处”(Provenance)对价格的溢价效应达到了历史新高。品相的界定(如“冲”、“磕”、“修”的容忍度)在不同层级的买家群体中表现出的偏好差异,亦被细致量化。 第二部分:重大拍卖事件与焦点拍品精析 本部分将聚焦2013年全年,全球范围内成交额最高的二十件陶瓷拍品,逐一进行深度个案分析。 2.1 官窑巅峰的再确认:明清御制瓷器 案例剖析 A: 对某件清乾隆粉彩“吉庆有余”大瓶的成交过程回顾。分析其在预展期的市场反应、多轮竞价的性质(是专业藏家之间的角力,还是财富阶层的炫耀性消费),以及最终成交价与估价的倍数关系。 案例剖析 B: 对一至两件明代永乐或宣德青花重器在香港市场的表现进行复盘。重点分析其“精气神”的判断标准,以及与早期市场同类拍品的历史价格对比。 2.2 宋瓷的“内敛之美”与收藏的深度 宋瓷的拍卖往往更考验藏家的专业眼光。我们将分析几件代表性的宋代瓷器(如汝窑残片标本、哥窑碗、定窑盘)的成交情况。探究买家群体是否更倾向于“完整性”还是“时代精神”的体现。特别关注文人士大夫阶层对宋瓷审美的回归现象。 2.3 地方窑口与民窑的价值重估 2013年,市场对于景德镇以外的成熟窑口,如龙泉窑、德化窑、磁州窑等,开始给予更多的关注。本部分将罗列出成交价排名前列的几件非官窑精品,分析其价值增长的内在驱动力——是技术上的突破,还是对地方文化符号的挖掘。 第三部分:数据库与研究工具 3.1 2013年陶瓷拍卖价格数据库 本卷附录收录了2013年全球主要拍卖行中,成交价超过特定阈值(如人民币50万元/十万美元)的所有陶瓷拍品数据。数据维度包括:拍品名称、年代/窑口、尺寸、品相描述、估价、成交价(含佣金)、买家委托情况、拍卖行。 3.2 关键技术与鉴定术语解析 为服务于专业读者,本部分将对2013年市场中频繁出现的高端鉴定术语进行标准化解释,例如:“火石红”、“棕眼”、“橘皮纹”、“细碎开片”在不同时期、不同窑口的价值权重变化。同时,我们收录了针对2013年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几类仿制高仿品的特征简报(不涉及具体藏品信息,仅作技术警示)。 结语: 《2013古董拍卖年鉴:陶瓷卷》不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陶瓷艺术品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生命力与价值取向。我们希望它能成为您在未来研究与收藏决策中,不可或缺的参考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接触这类侧重于年度回顾的专业书籍,我最大的疑虑往往集中在信息的时效性和选择的客观性上。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对当年市场脉搏的精准捕捉,而非简单的新闻汇总。理想中的年鉴,应当具备穿透迷雾的洞察力,能够清晰勾勒出哪些品类正在悄然升温,哪些传统强项依然稳如磐石,以及那些“黑马”是如何异军突起的。好的年鉴不仅记录了“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会发生”。我非常期待它在宏观市场分析部分,能够提供翔实的交易数据支撑,而非仅仅是零星的个案罗列。这种基于数据的、结构化的梳理,才能真正帮助我们这些圈外人或初级藏家建立起对当时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认知框架。这本册子的厚度和重量,似乎预示着其内容的密度,让人不禁想要深挖其背后所蕴含的行业“智慧”。

评分

这本《XX年鉴》的装帧设计实在称得上是匠心独运,从封面那泛着古朴光泽的纹理,到内页纸张那种恰到好处的克重与细腻触感,都透露出一种对“收藏”二字发自内心的尊重。翻阅时,那种轻微的沙沙声仿佛能将人瞬间拉回到那个纸张尚未被电子屏幕完全取代的年代。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上的考究,每一张作品的图片都经过了精心的排布和高精度的印刷,色彩还原度极高,即便是那些年代久远的墨宝,其笔触的力度、墨色的浓淡变化,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这种视觉上的享受,远超一般图录的范畴,更像是一件值得陈列的艺术品本身。当然,作为一本年鉴,我期待的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信息量的深度与广度。虽然我暂时没有深入研究具体内容,但从这严谨的排版和扎实的用料来看,我相信它在资料的系统性和权威性上,必然下足了功夫,足以支撑起“年鉴”二字的份量。

评分

阅读体验的舒适度也是我衡量一本专业书籍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尤其是像这种需要长时间面对、反复查阅的工具书,对版面设计的亲和力有着极高的要求。我并不希望它看起来像一本冷冰冰的官方报告,而是更倾向于一种“可亲近的学术交流”。例如,字体选择是否易于阅读,章节之间的逻辑过渡是否流畅,图文标注是否清晰明确,这些看似基础的元素,实则极大地影响了查阅效率和阅读的连贯性。一本设计糟糕的书,即使内容再好,也会让人望而却步。我期待的是一种流畅的、无障碍的知识获取体验,让我在查找特定拍品信息或某个时期市场特征时,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定位,从而将精力集中在知识本身的吸收上,而不是与排版设计的“战斗”中。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细节”有着近乎苛刻要求的人。在研究任何关于艺术品鉴赏的书籍时,我最看重的是其对“工艺细节”的呈现能力。如果一本书只能给出作品的高清大图,那它顶多算是一本不错的画册。真正的价值在于,它能否在必要的时候,放大那些肉眼不易察觉的“证据”。比如,对于早期文物的处理,对于特定画派画家独有的皴法或点染技巧,是否提供了足够的特写镜头和专业的文字解读?我非常关注作者或编者在选取案例时,是否兼顾了艺术价值与技术难度的平衡。一本优秀的年鉴,应该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鉴赏家,在引导读者欣赏宏大构图的同时,还不忘指出那笔细微的“飞白”或那个不经意的“印章钤盖”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这种层次感,是区分普通出版物和专业工具书的关键所在。

评分

从一个长期关注艺术品投资领域动态的观察者的角度来看,一本好的年鉴,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对已发生的交易的记录上,更体现在它对未来趋势的“暗示”上。我通常会留意这类书籍在引言或总结部分是如何定位当年的艺术生态的。是强调了某个地域流派的崛起?还是指出了某种媒介形式(比如水墨、油画、陶瓷等)的价值重估?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前瞻性的视角,一种超越简单买卖记录的文化判断。这份判断力,往往体现在编纂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广博的学识上。如果它能将当年的拍卖数据与更宏大的文化、经济背景进行有效的交叉分析,那么它的参考价值将呈几何级数增长。它应该成为我们构建未来收藏策略的基石,而不是仅仅成为一份尘封的历史档案。

评分

本书的时候,我丝毫不怀疑它是一本好书,

评分

挺满意,信赖京东!!!!

评分

装帧好,内容丰富,300-130的时候买的,真划算

评分

》是一部罕见的奇书,是人生的镜子,那么

评分

后莫失莫忘”,这句话是秋微对感情的信仰

评分

很厚,价格便宜,看看了解书画市场。

评分

年最费心力写的一本小说,写作过程中由于

评分

印刷精美,很满意!!!

评分

幽默,在大论了一把之后确实愉悦了广大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