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样本库的能力建设与最佳实践

生物样本库的能力建设与最佳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季加孚 著
图书标签:
  • 生物样本库
  • 样本库建设
  • 生物资源
  • 生物医学
  • 实验室管理
  • 质量控制
  • 标准化
  • 最佳实践
  • 数据管理
  • 伦理法规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66696
版次:01
商品编码:11213617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生物样本库的能力建设与最佳实践》内容源自ISO管理体系有关规范中与生物样本库相关的要求,包含了为证明生物样本库可按照管理体系运行、具有技术能力并能提供良好质量生物样本所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针对生物样本库自身的特点,内容除涵盖行政、技术、质量等方面要素,还综合考虑了其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因此,按照《生物样本库的能力建设与最佳实践》要求建设的生物样本库也是符合ISO管理体系要求的。此外,《生物样本库的能力建设与最佳实践》还给出了大量国外建设生物样本库的先进理论和实践,供读者学习和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生物样本库概述

1  生物样本库

1.1  生物样本库的概念

1.2  质量是高水平生物样本库的目标

2  国内外生物样本库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1  国际生物样本库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2  中国的生物样本库建设

2.3  建设中的国内样本库: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探讨

参考文献

第二篇  生物样本库管理体系的管理与技术要求

3  生物样本库的管理体系

3.1  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

3.2  生物样本库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3.3  生物样本库管理体系的要求

4  生物样本库管理体系的管理要求

4.1  组织保障

4.2  管理体系

4.3  文件的控制

4.4  记录的控制

4.5  要求和合同的评审

4.6  分包的管理

4.7  采购的管理

4.8  服务的管理

4.9  投诉的管理

4.10  不符合的控制

4.11  纠正措施

4.12  预防措施

4.13  改进

4.14  内部审核

4.15  管理评审

5  生物样本库管理体系的技术要求

5.1  人员与培训

5.2  设施与环境条件

5.3  设备管理

5.4  方法选择与确认

5.5  采集与处理

5.6  样本的储存

5.7  样本的运输

5.8  分析检测

5.9  信息采集和管理

5.10  生物样本库信息管理系统

5.11  样本和数据的质量保证

5.12  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第三篇  样本库建设实践

6  样本库整体布局与设计

6.1  样本库的设计与布局

6.2  生物样本库的安全

6.3  样本库整体规划推荐方案

7  样本库组织结构与人员管理

7.1  样本库的组织架构

7.2  人员管理与培训

8  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8.1  样本采集前准备

8.2  样本的采集

8.3  采集后处理――衍生物

8.4  采集样本的信息记录

9  样本的存储与标识

9.1  储存容器的选用

9.2  样本储存容器的标识

9.3  储存温度的选择

9.4  储存设备的选择

9.5  样本库存的追踪与核实

9.6  样本销毁

10  样本使用的申请与审批

10.1  样本使用的伦理问题

10.2  样本的申请与审核

10.3  审核后转运及使用注意事项

10.4  样本使用的惠益共享

11  样本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评估

11.1  样本质量的影响因素

11.2  样本质量的评估

12  自动化设备

12.1  自动化样品分装系统

12.2  自动化样本提取和纯化系统

12.3  自动化样本存储系统

13  样本信息管理系统

13.1  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13.2  样本信息管理系统的框架

13.3  信息安全

13.4  样本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4  伦理问题

14.1  概述

14.2  伦理问题的框架

14.3  生物样本库的伦理实践

14.4  伦理实践案例

14.5  中国生物样本库的伦理管理及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第四篇  样本应用案例――从生物样本到生物大数据

15  生物大数据的产生

15.1  何为大数据

15.2  生物大数据概述

15.3  医疗信息数据的内容及处理

15.4  高通量测序数据的产生

15.5  质谱数据的产生

15.6  生物样本的保存及质量控制

15.7  生物大数据的质量控制

16  生物大数据的处理

16.1  生物信息学

16.2  基因组学研究方法

16.3  基因组学研究案例

16.4  转录组学研究方法

16.5  转录组学研究案例

16.6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

16.7  蛋白质组学研究案例

16.8  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16.9  代谢组学研究案例

16.10  整合分析研究案例

参考文献

名词解释

英文缩略语对照

彩图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生物样本库能力建设与最佳实践的书籍简介,内容详尽且不包含该书的任何信息: 探寻宇宙深处的奥秘:从观测到理论的现代天体物理学前沿 本书将带您踏上一场宏大而精密的旅程,穿越浩瀚的宇宙,深入理解当代天体物理学最前沿的研究领域、核心理论模型以及观测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聚焦于那些驱动我们理解宇宙起源、演化及其终极命运的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一个全面、深入且极具前瞻性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宇宙的宏大结构与暗物质之谜 本书开篇即着眼于宇宙的尺度和结构。我们将详细剖析宇宙学标准模型(Lambda-CDM)的最新进展与挑战。重点探讨如何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精确测量(如普朗克卫星数据的新解读)来推断早期宇宙的参数,以及大规模结构(如星系团和纤维状结构)的形成机制。 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议题是暗物质(Dark Matter)。我们不仅回顾了WIMP、轴子等主流候选粒子的实验和间接探测进展,还深入探讨了“弱引力透镜效应”在绘制宇宙中暗物质分布图谱方面的关键作用。本书将细致比较不同尺度上暗物质的分布模型,并分析当前“小尺度挑战”(如“缺失的卫星星系问题”)对现有理论模型的修正需求。我们还将介绍替代性引力理论(Modified Gravity Theories)在解释宇宙加速膨胀和星系旋转曲线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部分:恒星的诞生、生命与死亡:从主序星到超新星 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最活跃的物理实验室。本部分将深入研究恒星形成理论的最新进展,包括原恒星吸积盘的物理过程、磁场在星云坍缩中的调控作用,以及不同质量恒星的演化路径。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极端天体物理现象。超新星(Supernovae)的分类(Ia型、Ib/c型、核心坍缩型II型)及其作为“标准烛光”在宇宙距离尺度标定中的精确性将被全面审视。重点分析了核合成过程如何解释宇宙中重元素的起源,特别是快中子捕获过程(r-过程)与引莽星合并(Kilonovae)的关联性。 对于中子星和黑洞,本书将详述近年来引力波天文学带来的革命性突破。我们将解析LIGO/Virgo/KAGRA探测到的并合事件数据,讨论这些事件对广义相对论的检验、对黑洞质量分布的限制,以及对宇宙演化历史的揭示。对于脉冲星的精确计时和磁场的研究,也将作为检验极端物质状态的窗口被详细介绍。 第三部分:星系演化与活动星系核(AGN)的驱动力 星系是恒星、气体、尘埃和暗物质的复杂集合体,其演化过程是理解宇宙历史的核心。本书探讨了星系形成和演化模型,包括小尺度结构并合对大质量星系形成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如星系团的潮汐力和反馈)对恒星形成率的抑制或激发作用。 活动星系核(AGN)作为星系中心的引擎,其作用被独立、深入地分析。我们将剖析超大质量黑洞(SMBH)的吸积机制,从布拉德利辐射到伽马射线暴的各种AGN类型,以及AGN反馈(AGN Feedback)如何通过强烈的辐射和喷流来调节宿主星系的恒星形成。最新的观测证据,特别是来自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ALMA望远镜的数据,将用于检验这些复杂的反馈模型。 第四部分:系外行星与宜居性研究的量化分析 系外行星的发现已进入第二个黄金时代。本书全面概述了主要的探测方法——凌日法、视向速度法、直接成像法和引力微透镜法——及其各自的统计学限制。重点分析了开普勒和TESS任务的数据处理与行星系统统计结果,特别是关于“超级地球”和类地行星的丰度。 在行星大气研究方面,本书详细介绍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对系外行星大气的透射光谱和发射光谱分析技术。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这些光谱数据来识别关键生物信号分子(Biosignatures),如氧气、甲烷和水蒸气,并讨论在识别潜在宜居行星时需要克服的“伪阳性”陷阱,建立更严格的宜居性评估标准。 第五部分:理论工具与未来展望 在技术层面,本书最后一部分将审视驱动现代天体物理学发展的关键计算工具和理论框架。这包括高精度N体模拟的最新进展,如何处理复杂的多相流体力学和磁流体力学(MHD)过程。同时,我们也将探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在处理海量天文数据(如巡天项目)中,用于特征提取、异常检测和快速分类的应用潜力。 最后,本书展望了下一代大型观测设施(如欧洲极大望远镜ELT、平方公里阵列SKA)将如何解决当前理论模型的瓶颈,并为物理学的下一个重大突破铺平道路。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前沿,旨在为物理学、天文学专业学生、科研人员以及对宇宙奥秘抱有深厚好奇心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不失批判性思维的现代天体物理学导论与进阶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关于生物样本库的著作,我已拜读良久。整体而言,它为我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视角,尤其是在理解现代科研基础设施的基石——生物样本库——的运作机制方面,起到了启蒙性的作用。书中对于样本库在疾病研究、药物开发以及精准医疗等前沿领域的关键性贡献的阐述,让我对这一看似“幕后”的学科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作者通过引人入胜的案例分析,生动地描绘了样本库如何从最初的样本采集,到严谨的存储、详细的记录,再到最终的样本分配和数据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科学的严谨和技术的精湛。尤其是关于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的章节,对我理解样本质量对后续研究结果的决定性影响,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曾以为样本库仅仅是“存放”样本的地方,但读完后才明白,它是一个集技术、管理、伦理和法律法规于一体的复杂系统。书中对不同类型样本(如血液、组织、细胞等)在采集、处理和存储方面特异性要求的细致讲解,也让我领略到其中的专业深度。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生物样本库在现代科学版图中的核心地位,并从中汲取科学管理与技术创新的灵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

评分

对于“最佳实践”的探讨,这本书堪称范本。作者以一种非常务实和细致的笔触,将生物样本库运作中的各个关键环节提炼成了可操作的指南。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样本采集标准化的部分,详细列出了不同样本类型从采集到初始处理的最佳流程,包括采集工具的选择、样本的标记、运输条件的要求等等,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样本的质量和后续利用价值。在样本存储方面,书中对不同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控制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供了关于长期存储的风险评估和管理策略。此外,样本的销毁和遗嘱管理也得到了充分的讨论,这在伦理层面尤为重要。书中还深入探讨了样本的可追溯性问题,如何通过先进的条形码、RFID等技术,实现样本从入库到出库的全程追踪。对于任何致力于提升生物样本库管理水平的研究者和管理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它提供的“最佳实践”并非理论空谈,而是基于大量实际经验的总结,极具指导意义。

评分

这本书对于生物样本库在促进全球健康研究合作方面的潜力,进行了极具启发的论述。作者强调,一个高效运作的生物样本库,不仅是本国或本机构科研能力的体现,更是连接全球研究网络的重要枢纽。书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国际间的样本共享如何加速了重大疾病的研究进程,例如在传染病暴发时,快速共享样本和相关数据,能够极大地缩短疫苗和治疗方法的研发周期。这种全球性的合作潜力,让我对生物样本库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书中对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和标准化,以及如何克服数据隐私和安全障碍的讨论,也让我看到了未来科研合作的新模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样本元数据”的强调印象深刻,认为清晰、完整的元数据是实现样本有效共享和互操作性的基石。这本书不仅是关于样本库本身的技术和管理,更是在宏观层面展现了它在推动科学进步和改善人类健康方面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探讨生物样本库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方面,展现了其深刻的洞察力。书中并未止步于当前的建设和管理,而是着眼于未来,思考如何让生物样本库在不断变化的科研环境和技术浪潮中保持活力和竞争力。作者就如何建立有效的融资机制,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以及如何适应不断更新的技术标准和法规要求,都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认为样本库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样本的存储,更在于其长期的数据积累和科学价值挖掘。书中对于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反哺样本采集和存储策略的优化,也让我看到了样本库“智慧化”发展的可能。此外,书中对公众沟通和伦理透明度的强调,对于建立社会信任,确保样本库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视野宏大、内容扎实的著作,它不仅为生物样本库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实用的指导,更为其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在探讨生物样本库的“能力建设”这一主题上,展现了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前瞻性。书中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剖析了建立和维护一个高效、可靠的生物样本库所需具备的各项关键能力。从人员培训、技术引进,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再到信息系统的集成与优化,每一个层面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强调了“能力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改进、与时俱进的过程。书中列举了许多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数据管理方面,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建立标准化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共享流程,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追溯性和安全性。此外,关于伦理审查和法律法规的遵守,书中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这对于任何想要建立或优化生物样本库的机构来说,都是极具参考价值的。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优秀样本库的背后,是系统性的规划、专业的团队以及对科学严谨性的不懈追求。

评分

生物样本库建设用书,很好。

评分

领域大牛的作品 严谨 学习

评分

不错

评分

性价比高,值得购买!

评分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领域大牛的作品 严谨 学习

评分

生物样本库建设用书,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