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污染与防治(第2版)

室内空气污染与防治(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旸,白志鹏,袭著革 著
图书标签:
  • 室内空气污染
  • 空气质量
  • 健康
  • 环境科学
  • 通风
  • 净化
  • 有害物质
  • 防治技术
  • 室内环境
  • 建筑环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73034
版次:2
商品编码:11298189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3-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9
字数:32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室内空气污染与防治(第2版)》共分11章,主要内容包括室内空气污染概述、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的危害、室内空气质量相关标准、室内空气监测、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与测定、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室内空气污染因素的暴露评价研究、室内氡对健康的影响、室内物理性污染与危害、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室内空气污染研究案例、室内环境相关标准(参考)等。《室内空气污染与防治(第2版)》涵盖了室内空气污染的各种要素,基本反映了国内外空气污染研究的主要问题,对室内空气污染来源、检测、暴露以及控制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附有实例分析。
  《室内空气污染与防治(第2版)》可供室内环境科研机构相关专业的研究工作者参阅,也可供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室内空气污染概述
1.1 室内的定义
1.2 室内空气污染简介
1.2.1 我国室内空气质量的现状
1.2.2 国外室内空气质量现状
1.3 室内空气污染源和污染物
1.3.1 室内空气污染物来自于室内多种污染源和室外空气
1.3.2 目前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特点
1.4 我国室内空气典型污染物
思考题

第2章 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的危害
2.1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危害
2.1.1 不良建筑物综合征和刺激作用
2.1.2 呼吸系统疾病
2.1.3 室内空气污染所致过敏性疾病
2.1.4 室内空气污染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2.1.5 室内空气污染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2.1.6 室内空气污染的致癌作用
2.2 甲醛
2.2.1 甲醛的来源
2.2.2 甲醛对人健康的影响
2.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2.3.1 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来源
2.3.2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危害
2.4 氨气
2.4.1 室内氨气的来源
2.4.2 氨气的危害
2.5 颗粒物
2.6 环境烟草烟雾
2.7 烹调烟雾
思考题

第3章 室内空气质量相关标准
3.1 室内空气质量定义
3.2 我国室内空气质量相关标准研究的三个阶段
3.2.1 起步阶段
3.2.2 发展阶段
3.2.3 规范管理阶段
3.3 国家标准及作用
3.3.1 国家标准在控制室内污染中的作用
3.3.2 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标准
3.4 国外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概述
3.4.1 空气污染物卫生基准
3.4.2 职业安全标准
3.4.3 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3.4.4 居民住宅室内空气质量指导标准
3.4.5 暖通空调(HVAC)的行业标准
3.4.6 室内甲醛浓度标准
3.5 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与国外标准的比较
3.5.1 发展过程
3.5.2 类别和强制性
3.5.3 指标和标准值
3.6 建议
3.6.1 加强基础研究
3.6.2 实行IAQ进行统一管理
3.6.3 区分不同的室内类型进行管理
3.6.4 从源头控制室内污染
3.6.5 加快研制快速监测仪器
3.7 展望
思考题

第4章 室内空气监测
4.1 室内空气监测标准
4.2 室内空气监测采样
4.2.1 采样时间、位置的确定
4.2.2 几种重要室内污染物的采样
4.2.3 采样点布置、采样点的数量
4.3 室内环境有害物质监测方法
4.3.1 甲醛的监测方法
4.3.2 苯、甲苯、二甲苯的监测方法
4.3.3 氨
4.3.4 苯并[a]芘
4.3.5 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方法(热解吸/气相色谱法)
4.3.6 VOCs的生物监测
4.3.7 室内空气中的细菌总数
思考题

第5章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与测定
5.1 主要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分类简介
5.1.1 木质装饰材料
5.1.2 地毯
5.1.3 塑料地板
5.1.4 金属装饰材料
5.1.5 石材
5.1.6 水泥
5.1.7 石膏和石膏制品
5.1.8 内墙涂料
5.1.9 建筑装饰用陶瓷制品
5.2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与测定
5.2.1 人造板材及其制品中甲醛的来源
5.2.2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5.2.3 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
5.3 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与测定
5.3.1 室内涂料中的主要污染物
5.3.2 溶剂型的木器涂料限量
5.3.3 室内涂料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
5.4 胶黏剂中有害物质限量与测定
5.4.1 胶黏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5.4.2 胶黏剂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
5.5 木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与测定
5.5.1 木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
5.5.2 木器家具中的有害物质测定方法
5.6 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值与测定
5.6.1 壁纸中的有害物质限量
5.6.2 壁纸中的有害物质测定方法
5.7 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与测定
5.7.1 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的有害物质限量
5.7.2 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的有害物质测定方法
5.8 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黏剂中有害物质限量和测定
5.8.1 地毯、地毯衬垫和地毯胶黏剂中的有害物质限量
5.8.2 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黏剂中的有害物质测定
5.9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与测定
5.9.1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
5.9.2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测定
5.1 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与测定
5.1 0.1 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限量
5.1 0.2 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测定
思考题

第6章 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
6.1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的概念
6.2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的必要性
6.2.1 人们关心室内空气质量的最终目的
6.2.2 室内环境检测的局限性
6.2.3 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
6.3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室内环境检测的关系
6.4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的分类
6.4.1 预评价
6.4.2 现状评价
6.4.3 预评价和现状评价的关系
6.5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所涉及的要素
6.6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的一般方法
6.6.1 评价方法
6.6.2 用多区域方法进行评价的基本程序
6.7 评价举例――室内空气污染物对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
6.7.1 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概念
6.7.2 污染物理化特性和构效关系资料
思考题

第7章 室内空气污染因素的暴露评价研究
7.1 暴露评价
7.1.1 暴露评价的基本概念
7.1.2 定量估算暴露量的方法
7.1.3 暴露与剂量的关系
7.1.4 潜在剂量与呼吸速率
7.1.5 室内外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测定研究
7.1.6 室内外空气中CO的暴露量和潜在剂量
7.2 暴露评价内容
7.2.1 环境污染物的暴露情况
7.2.2 暴露人群特征的确定
7.2.3 外暴露量的计算
7.3 内暴露的评价
7.3.1 内暴露、吸收量、生物有效剂量及其推算
7.3.2 剂量□□关系评定
7.3.3 关键研究和关键效应的选择
7.3.4 用NOAEL(LOAEL)和UF推导参考剂量
7.3.5 不确定性系数的选择
7.3.6 修正系数的选择
7.3.7 基线剂量法(Bench Mark Dose,BMD)
7.3.8 无阈化学物质的剂量□□关系评价
7.4 危险特征分析
7.4.1 对前三阶段结果的综合分析
7.4.2 危险度分析
7.5 室内化学污染的控制对策
7.6 室内空气污染物对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
7.6.1 危险度评价的内容
7.6.2 危害鉴定
7.6.3 污染物理化特性和构效关系资料
7.7 城市人群VOCs的健康风险评价
7.7.1 监测方法
7.7.2 分析仪器
7.7.3 标准曲线的制作
7.7.4 具体采样方案
7.7.5 问卷调查
7.7.6 数据的分析与统计
7.7.7 室内外空气污染的个体暴露和潜在剂量的计算
7.7.8 VOCs健康风险评估
思考题

第8章 室内氡对健康的影响
8.1 自然界的氡均来自天然放射性衰变系列
8.1.1 有关放射性和氡及其子体的特定单位
8.1.2 表示氡及其子体的特定名词和单位
8.2 氡的测量方法
8.2.1 双滤膜法
8.2.2 固体径迹法
8.2.3 驻极体电离室氡探测器
8.2.4 闪烁瓶法
8.2.5 活性炭吸附法
8.2.6 氡的连续测量法
8.3 室内、外的氡浓度水平
8.4 居室空气中的氡暴露与居民肺癌发病率关系研究
8.5 降低室内氡浓度的措施
思考题

第9章 室内物理性污染与危害
9.1 室内空气物理性因素污染研究
9.2 室内物理因素暴露限值存在的问题
9.3 室内噪声污染与健康
9.4 室内通气速率与健康
9.5 室内电磁辐射污染与健康
9.5.1 EMR的热效应
9.5.2 EMR的非热效应
9.5.3 EMR与癌症
9.5.4 EMR暴露的安全限值
9.5.5 心脏起搏器与RF
9.6 居室内的放射性水平
9.6.1 居室放射性对健康的影响
9.6.2 氡与肺癌
9.6.3 有关室内放射性的标准
9.6.4 建筑材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9.6.5 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
思考题

第10章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
10.1 室内空气污染净化的重要性
10.2 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
10.3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
10.3.1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分类
10.3.2 污染物分类净化法
10.3.3 纳米光催化技术的应用
思考题

第11章 室内空气污染研究案例
11.1 国内外民用建筑室内氨污染研究
11.1.1 我国室内氨污染调查
11.1.2 室内氨的来源
11.1.3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中的氨释放规律
11.1.4 室内氨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
11.1.5 室内氨污染控制
11.1.6 室内氨污染控制技术
11.1.7 国外室内氨污染研究进展
11.1.8 国内外对室内氨研究的特点
11.1.9 室内氨对人体健康影响
11.2 应用环境舱研究室内混凝土墙体中氨的释放规律
11.2.1 研究意义
11.2.2 研究方法
11.2.3 结论
11.2.4 讨论
11.3 氨气暴露评价
11.3.1 时间活动模式调查
11.3.2 调查表的设计和发放
11.3.3 统计结果
11.3.4 氨气的暴露量和剂量估算
11.3.5 模型的建立
11.3.6 模型的验证
11.4 过氧乙酸消毒剂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及其室内浓度变化规律研究
11.4.1 过氧乙酸消毒剂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11.4.2 室内空气中过氧乙酸消毒剂浓度变化规律研究
11.5 室内涂料挥发性污染物的健康影响和排放规律研究
11.5.1 室内涂料挥发物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限量标准
11.5.2 室内涂料中挥发性污染物排放规律的研究方法
11.5.3 室内涂料挥发性污染物排放规律实例研究
11.5.4 结论
11.6 大学生使用电脑及受其电磁辐射污染状况的调查
11.6.1 调查目标和方法
11.6.2 大学生宿舍内使用电脑类型的调查
11.6.3 大学生宿舍内电脑的使用及其电磁辐射污染情况调查
11.6.4 统计结果分析
11.6.5 讨论
11.6.6 结论
11.7 化学污染物释放规律研究
11.7.1 实验装置和仪器
11.7.2 采样和分析方法
11.7.3 涂料中苯系物的释放规律
11.7.4 细木工板甲醛释放规律研究
思考题
附录室内环境相关标准内容节选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1章室内空气污染概述
  1.1室内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室内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教室、医院等室内环境和宾馆、餐馆、影剧院、图书馆、商店、体育馆、网吧、候车室、候机室、托儿所、养老院等各种室内公共场所以及交通工具(如小汽车、公共汽车、地铁、火车、轮船和飞机)内等闭合空间。健康的室内环境主要是指无污染、无公害、有助于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室内环境。室内的建筑、设计和装饰,不仅要满足人的生存、审美的需求,还要满足人的健康和安全需求。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明确提出“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嗅味”。
  1.2室内空气污染简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在居住条件方面,人均居住面积大幅度增加,室内装潢也越来越讲究。但久居室内的人却出现了头痛、咳嗽、疲倦等多种不适症状,严重者甚至产生了多种疾病,研究发现这与室内空气污染有相当大的关系。许多地方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要高于室外2~5倍,而城市人群每天有70%~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重视室内空气质量,防范室内空气污染,检测治理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国际上一些环保专家已将“室内空气污染”列为继“煤烟型”、“光化学烟雾型”污染之后的第三代空气污染问题。室内环境易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污染,污染程度比室外还要严重,尤其是位于城市交通主干道两侧的建筑物、办公楼、商场及住宅等典型场所。美国加州空气资源部(CaliforniaAirResourcesBoard)监测发现,室内污染要比室外高25~62个百分点。室内空气污染已列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世界最大危害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20O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明确将室内空气污染、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肥胖症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据统计全球近一半的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引起超过1/3的呼吸道疾病,超过1/5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报告中特别提到居室装饰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会加剧室内的污染程度,这些污染对儿童和妇女的影响更大。国际有关组织调查后发现,世界上30%的新建和重建的建筑物中,存在着对身体健康有害的室内空气。儿童、孕妇是室内环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家中有孕妇、儿童以及准备怀孕的夫妇要格外重视室内环境问题。
……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室内空气污染与防治(第2版)》之外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力求自然流畅。 --- 《建筑环境控制与健康设计:可持续人居空间营造》 【书籍核心理念与定位】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代建筑环境中,人居空间的质量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它不再仅仅关注单一维度的空气质量问题,而是将建筑设计、环境工程、人体生理学以及能源效率等多个领域融会贯通,旨在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前瞻性的健康建筑设计与运营策略。本书的核心目标是指导读者超越传统的“污染控制”范式,转向主动“健康营造”的实践。 【第一部分:当代建筑环境的复杂性与挑战】 本部分首先对现代建筑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剖析。随着高能效建筑(如被动房和零能耗建筑)的普及,建筑围护结构的密闭性显著增强,这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环境控制挑战。 热湿负荷的精细化管理: 探讨了在不同气候区下,如何精确计算和应对建筑内部产生和外部传入的热量与湿度负荷。重点分析了湿热气候区中,除湿与降温的耦合控制技术,以及如何避免冷凝水导致的结构损坏和微生物滋生。 能源系统集成与优化: 详细介绍了先进的暖通空调(HVAC)系统,包括热泵技术(如地源、水源热泵)、全热交换新风系统(ERV/HRV)以及辐射供冷暖系统的设计原理、运行特点与能效评估标准。书中特别阐述了如何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BMS)实现多系统间的协同运行,以达到最优的室内环境舒适度与最低的能源消耗。 非传统污染源的识别与控制: 区别于传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颗粒物关注,本部分拓展至更隐蔽的环境因素。例如,探讨了建筑材料中潜在的放射性氡气来源与迁移路径;分析了低频噪声和次声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在设计阶段的声学缓冲措施;以及探讨了建筑照明对人体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生物节律的动态照明系统设计指南。 【第二部分:人居健康与生理反馈机制】 本部分是本书的理论基石,它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审视建筑环境对居住者的影响。 室内环境参数的生理阈值: 基于最新的医学和环境心理学研究,详细列举了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光照强度及光谱分布对人体热舒适区、认知能力和情绪状态的具体影响模型。引入了预测平均投票(PMV)模型的高级应用,并结合自适应舒适模型(Adaptive Comfort Model)在自然通风建筑中的适用性分析。 微生物群落与建筑空间: 这是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书中探讨了室内“微生物组”(Microbiome)的概念,分析了暖通管道、地毯、室内水系统等潜在的微生物栖息地。内容包括真菌、细菌的检测方法,以及通过优化气流组织和表面材料选择来调节有利的微生物环境,促进健康的室内生态平衡。 气流动力学与污染物扩散模拟: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工具,直观展示了不同送风方式(如上送风、下送风、射流)在复杂室内空间中的气流组织效果。通过三维模拟,精确预测了污染物的生成点、传输路径以及人体暴露水平,为优化送风口位置和风速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三部分:可持续性与韧性建筑的设计实践】 本部分侧重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实施的工程实践,尤其强调建筑在生命周期内的可持续性表现。 绿色建材的选择与生命周期评估(LCA): 提供了系统的材料选择指南,重点评估了材料的“摇篮到大门”(Cradle-to-Gate)环境影响。讨论了低碳水泥、再生木材、以及低迁移性内饰材料的应用标准,并提供了如何评估材料的耐久性和维护需求的方法。 集成化被动设计策略: 深入解析了如何通过建筑形态设计(如朝向、遮阳系数)、自然通风策略(如烟囱效应、文丘里效应)和地道辐射降温等被动手段,最大程度减少对机械设备的依赖。书中附有大量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在不同地理位置应用这些策略。 建筑的韧性与适应性维护: 探讨了建筑系统在面对极端天气事件或长期运行衰减时的可靠性。内容包括:系统冗余设计、易于维护的结构节点、以及远程监测技术在早期故障预警中的应用,确保建筑环境质量的长期稳定。 【适用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于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暖通空调工程师、城市规划师、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及研究人员,以及所有致力于推动绿色建筑和健康人居环境发展的专业人士。它不仅是理论参考,更是指导高品质、可持续建筑项目实施的实用手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典型的“小白”读者,之前对室内空气污染几乎是一无所知,只知道有时候新装修的房子味道大,但也不知道具体有什么危害,更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通俗易懂”。它没有使用太多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了很多比喻和形象的说法,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讲得特别清楚。比如,它把甲醛比作“看不见的幽灵”,把PM2.5比作“微小的吸血鬼”,让我一下子就能理解它们的危害性。书中还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各种污染源的图片,比如劣质的板材、散发着异味的家具等等,让我能够更直观地识别家里的潜在污染源。最让我感到贴心的是,它提供了非常多“手把手”的指导,比如如何购买合格的空气净化器,如何正确地使用它们,甚至是一些简单的DIY方法来改善室内空气。每次遇到一些关于室内空气的问题,我都会翻开这本书来查找答案,它就像一个万能的“生活百科”,总能给我提供最实用、最有效的建议。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对室内空气污染一窍不通的“小白”,变成了一个能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半个专家”。

评分

作为一个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追求的人,我一直关注健康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从饮食到运动,再到居住环境。这本书在“居住环境”这个环节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不只是停留在“健康”的层面,更是将室内空气质量与“生活品质”紧密联系起来。书中对于如何通过优化室内空气质量来提升整体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感,有独到的见解。比如,它探讨了不同香氛、植物对室内空气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式来改善空气的“味道”,让家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场所,更是能够让人放松、愉悦的精神港湾。它还涉及了如何选择环保的家居材料,如何通过绿植净化空气,甚至是如何利用光照和温度来调节室内环境的舒适度。这些内容都非常细致,并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让我觉得打造一个健康的居住环境,也是一种生活艺术的体现。读完这本书,我发现之前对室内空气的一些认知过于片面,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具生活美学的视角,让我能够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去审视和改善我的居住空间。

评分

我是一名从事环境监测的工程师,虽然工作接触了不少环境污染的案例,但对于家庭室内空气污染的了解,这本书提供了非常系统且深入的视角。它不仅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而是对各种污染物的形成机理、传播途径以及对人体不同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可能造成的长期和短期影响进行了科学而严谨的阐述。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和案例,让我能够更客观地评估室内空气质量的风险。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复杂性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单一的治理方法往往难以根治,需要综合性的策略。它还详细介绍了各种检测方法和仪器,对于我这种需要进行专业评估的人来说,非常有价值。此外,书中对于不同装修材料、家具、清洁用品等可能释放的有害物质也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提供了相应的选择建议,这对于指导家庭装修和日常家居管理非常有帮助。虽然这本书的专业性较强,但作者的处理方式使得即使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其核心内容,并且能够从中获得实际的指导。

评分

之前一直觉得只要保持家里干净整洁,空气就应该是没问题的。直到我带着孩子参加了一个关于儿童健康的讲座,才意识到室内空气污染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讲座上提到,孩子的身体还在发育,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影响,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过敏反应,甚至影响智力发育。听完讲座,我心里特别焦虑,就开始到处找相关的书籍。这本书真的像及时雨,它详细地解释了为什么孩子们更容易受到室内空气污染的侵害,比如他们的呼吸频率更高,身体对某些化学物质更敏感等等。书里也专门针对儿童房间的空气污染问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选择安全无毒的儿童家具、玩具,如何选择适合儿童使用的空气净化器,以及如何通过改善通风来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并没有过度渲染焦虑,而是用一种平和且富有建设性的方式,教会我如何识别风险,如何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呼吸环境。现在,我每天都会注意书里提到的一些小细节,比如定期清洁空调滤网、选择天然的清洁剂等等,感觉孩子咳嗽的次数确实减少了。

评分

这本书真是解了我燃眉之急!最近刚搬进新家,想着新房通风一段时间肯定没问题,结果孩子老是咳嗽,大人也觉得鼻子痒痒的,尤其是在晚上。上网一查,才意识到室内空气污染的隐患远比我想象的要大。正愁着不知道从何下手,朋友推荐了这本书,说是内容很实用。翻开一看,果然没让我失望。它不像那种枯燥的科普读物,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把复杂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讲得明明白白。从甲醛、苯、TVOC这些听起来就很“化学”的物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PM2.5、细菌、过敏原,它都一一列举,并且详细分析了它们的来源和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危害。最重要的是,它不是那种只让你恐慌的书,而是提供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比如,针对不同污染源,它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方法,从源头控制到后期净化,都有详细的指导。光是看它关于通风的章节,我就学到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技巧,原来不是简单地开窗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考虑风向、时间等等。这本书就像一个贴心的健康顾问,让我对如何打造一个健康的室内环境有了清晰的规划。

评分

近日因为地方进步,一切野蛮习气已荡然无存,虽有时仍不免有一二人藉械斗为由,聚众抢掠牛羊,然虚诈有余而勇敢不足,完全与过去习俗两样了。

评分

很好的书籍很好的学习必备佳品,,,,希望宣传能给力的,能越做也好,下次还会在来的额,京东给了我不一样的生活,这本书籍给了我不一样的享受,体会到了购物的乐趣,让我深受体会啊。

评分

GOOD!

评分

这弟兄俩把船撑到了滩脚,看看天空,时间还早,所燃的定时香也还有五盘不曾燃荆其中之一先出娘胎一个时刻的那哥哥说:&"时间太早,天上××星还不出。&"

评分

希望你能越做越好,成长有你有我大家一起来,很好的宝贝。

评分

,切成方块,加油盐香料,放大锅中把文武火煨好,抬到场上,一人打小锣,大喊&"吃肉吃肉,百钱一块&"。凡有呆气汉子,不知事故,想一尝人肉,走来试吃一块,则得钱一百。然而更妙的,却是在场的另一端,也正有人在如此喊叫,或竟加钱至两百文。在吃肉者大约也还有得钱以外在火候咸淡上加以批评的人。这事情到近日说来自然是故事了。

评分

室内空气的污染 早就有人注意到了

评分

稍微贵点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