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葡葡汉生活常用词分类词典 英语与其他外语辞典与工具书 叶思源叶丽 正版图书

汉葡葡汉生活常用词分类词典 英语与其他外语辞典与工具书 叶思源叶丽 正版图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词典
  • 葡语
  • 汉语
  • 翻译
  • 工具书
  • 语言学习
  • 叶思源
  • 叶丽
  • 汉葡葡汉
  • 外语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多远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79146
商品编码:1121796069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书 名:汉葡葡汉生活常用词分类词典 作 者: 叶思源 叶丽编著 I S B N :9787510079146 出 版 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4年7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4年7月第1次 开 本:32开 字 数: 150000字 页 数: 260页 包 装:平装 重 量:210克 :28.00元

编辑 葡萄牙语是继英语和西班牙语之后的第三大语言;按使用人口数量排列,葡萄牙语是位于汉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印地语后的第六大语言。使用葡萄牙语的国家和地区有:葡萄牙、巴西、安哥拉、佛得角、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亚洲有东帝汶,印度的果阿、达曼、第乌,我国澳门地区,以及西班牙的西北部。葡萄牙语还是欧洲联盟、拉丁美洲共同体、南美经济体等多个组织的工作语言。

目录 第1部分 生活常用词分类 1.国家概况 ····················2 2.个人信息···························3 2.1 基本信息 ·······················3 2.2 详细信息 ·······················3 3.人物特征···························5 3.1 外表特征 ·······················5 3.2 人物的心理特征 ···········6 3.2.1 精神素质 ···············6 3.2.2 性格 ·······················7 3.2.3 态度 ·······················8 3.2.4 心态 ······················9 4.人的情感·························11 4.1 快乐与幸福 ·················11 4.2 形形色色的笑 ··············12 4.3 痛苦与忧愁 ·················12 4.4 哭泣 ·····························13 4.5 怒与恨 ·······················13 4.6 害怕与惊恐 ···············14 4.7 内心的感受 ···············15 4.8 五官的感觉 ················16 4.8.1 视觉 ······················16 4.8.2 嗅觉 ······················17 4.8.3 听觉 ····················17 4.8.4 触觉 ·····················17 4.8.5 味觉 ······················18 5.人体各组织 ····················19 5.1 人体 ····················19 5.2 腺 ································19 5.3 头部及颈部 ··················19 5.4 躯干及内脏 ·················20 5.5 四肢 ······························21 5.6 骨骼 ·····························21 5.7 肌肉 ·····························22 5.8 血液 ·····························22 6.人生历程·························23 6.1 成长 ····························23 6.2 健康人生 ····················23 6.2.1 身体健康 ··············23 6.2.2 心理健康 ··············23 6.2.3 社会适应性强 ······23 6.2.4 道德高尚 ··············24 6.2.5 保持身心健康 ·······24 6.3 生育 ···························25 6.4 死亡 ·····························26 7.文化教育·························28 7.1 教育 ·····························28 7.1.1 基础教育 ············28 7.1.2 高等教育 ··············28 7.2 学生与教师 ·················28 7.3 学位 ····························29 7.4 校园 ·····························29 7.5 在学校学习 ·················29 7.6 文学与艺术 ················31 7.6.1 文学体裁 ··············31 7.6.2 艺术 ······················31 7.7 文化用品 ·····················31 8.工作 ·································33 8.1 公司信息 ····················33 8.2 求职 ···························33 8.2.1 面试前 ··············33 8.2.2 面试中 ················34 8.2.3 面试后 ················34 8.3 工作 ································34 8.4 考勤 ···························35 8.5 薪酬 ···························36 8.6 职业 ····························36 8.6.1 公共行政工作人员·······························36 8.6.2 股份公司从业人员·······························37 8.6.3 工厂从业人员 ······38 8.6.4 农牧林业从业人员·····························38 8.6.5 商业从业人员 ·······39 8.6.6 其他从业人员 ·······39 9.人际关系·························42 9.1 两性关系 ···················42 9.1.1 两性 ····················42 9.1.2 两性的各种关系 ···42 9.1.3 谈恋爱 ··················42 9.2 婚姻 ·····························43 9.3 婚姻关系的变化 ·········44 9.4 各种人际关系 ·············44 9.4.1 血缘 ·······················44 9.4.2 一般关系 ···············45 9.4.3 人际行政、法律关系·······························45 9.4.4 人际关系的变化 ···46 9.4.5 人际间的情感 ·······47 9.5 社交 ····························48 9.6 语言交际 ·····················49 9.6.1 主要语言 ·············49 9.6.2 问候 ······················50 9.6.3 告别 ·····················50 9.6.4 交谈 ······················50 9.6.5 发表意见 ············52 9.6.6 询问 ······················53 9.6.7 称赞 ······················53 9.6.8 批评 ······················53 9.6.9 道歉与谅 ··········53 9.6.10 道谢 ····················53 9.6.11 祝贺 ····················54 9.6.12 祝愿 ····················54 9.6.13 插入语 ················55 9.7 属称谓 ·····················55 9.7.1 长辈 ······················55 9.7.2 同辈 ······················55 9.7.3 小辈 ······················56 9.8 其他称谓 ·····················56 9.9 社会百态 ····················58 10.家居 ·······························59 10.1 房屋 ···························59 10.2 租房 ···························60 10.3 居住 ···························60 10.4 家具与家电 ·············61 10.4.1 卧具;床上用品 ···61 10.4.2 桌子 ····················61 10.4.3 椅子 ····················61 10.4.4 家用电器 ············62 10.5 厨具与餐具 ················62
跨越语言的桥梁:世界语言学习与文化探索系列丛书 本套丛书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语言学习者、翻译工作者以及对世界文化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实用的工具书与学术专著。我们聚焦于语言的本质、结构的对比分析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与专业领域中的应用,构建一个多维度的语言知识体系。 --- 第一辑:深度语言学理论与前沿研究 本辑汇集了多位资深语言学家和新兴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探讨语言现象背后的深层机制与发展趋势。 1. 《现代句法理论:从形式主义到功能主义的对话》 本书系统梳理了20世纪下半叶至今句法学领域的关键范式转移。内容涵盖经典转换生成语法(Chomsky早期理论)、后乔姆斯基时代(Minimalist Program)的核心原则,并与功能主义(如系统功能语法SFL)在句子结构解释上的差异进行了详尽对比。重点分析了痕迹理论、论元结构以及信息结构(焦点、主题)如何在不同理论框架下得到处理。书中包含大量跨语言的句法实例分析,尤其关注了SOV语系和VSO语系的特殊句法现象。 核心内容示例: 论述了移位操作(Movement Operations)在理论构建中的必要性与局限性;深入探讨了语言共性与个性的哲学基础;并尝试构建一个能兼容句法核心与语用外延的统一模型。 2. 《语用学与会话分析:意义的协商过程》 本书将语用学理论与实际的口语互动数据相结合,探讨“言外之意”是如何在具体的社会文化情境中被建构、理解和协商的。不同于纯粹的语义分析,本书着重研究“意图”的传递效率。 重点章节: “合作原则的文化变异性研究”——对比了高语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s)和低语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s)在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s)上的策略差异;“话题维持与转换的微观分析”——基于真实对话录音的详细转录与编码,揭示了语言使用者如何运用停顿、重复和衔接标记来维护对话的流畅性。 3. 《计算语言学导论:从词向量到深度学习模型》 面向对自然语言处理(NLP)感兴趣的读者,本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技术路线图。它从基础的文本预处理(分词、词性标注)讲起,逐步深入到统计模型(如HMM、CRF),并重点介绍了当前主流的神经网络模型。 技术深度: 详细解释了Word2Vec、GloVe等词嵌入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Transformer架构(BERT, GPT系列)如何通过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捕捉长距离依赖。书中提供了Python代码片段和可复现的实验设计思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第二辑:特定语种的精细化研究与工具书 本辑聚焦于小语种或特定语言群体的学习需求,提供超越基础入门的专业工具和深入的语言文化解析。 4. 《北欧语言形态学比较研究:冰岛语的屈折系统解析》 本书专门针对印欧语系下的日耳曼语族进行深入的形态学考察。冰岛语作为保留了大量古诺斯语特征的语言,是研究屈折变化(Inflection)的绝佳样本。 内容聚焦: 对冰岛语名词的格(Nominative, Accusative, Dative, Genitive)变化、动词的时态和语态(Mood)系统进行详尽的表格化描述与规则总结。同时,探讨了现代挪威语和瑞典语在简化屈折方面所采取的不同路径。 5. 《非洲语言学概览:班图语系的声调与时貌标记》 本著作是探讨非洲语言多样性的重要参考书。它避开了常见的欧洲语言框架,专注于非洲特有的一些语言现象。 核心分析: 深入剖析了班图语系(Bantu Languages)中声调(Tone)对词义区分的关键作用,并比较了斯瓦希里语和祖鲁语在动词前缀系统中对体貌(Aspect)和时态(Tense)的处理方式。书中特别指出,许多非洲语言中,体貌比时态更具核心的语义价值。 6. 《中东欧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的濒危状态与保护策略》 这是一部社会语言学视角的报告文学式专著,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特定区域语言的生存困境与复兴努力。 案例分析: 选取了波兰的卡舒比语(Kashubian)和罗马尼亚的匈牙利语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官方政策、教育体系以及代际传承对语言活力的影响。书中包含了关于语言复兴项目(如沉浸式语言学校)的案例分析与成效评估。 --- 第三辑:翻译理论与跨文化交际 本辑关注语言转换过程中的认知、文化与实践问题,是翻译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理论支撑。 7. 《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修辞策略的文化负载》 本书深入探讨了翻译过程中“贴近源语文化”(异化/Foreignization)与“贴近目的语读者”(归化/Domestication)之间的永恒张力。 理论框架: 引用了Venuti、Lefevere等翻译理论家的观点,并结合文学翻译、法律文件翻译和广告翻译三个领域,分析了不同文体下策略选择的合理性。书中通过大量的双语对照案例,展示了如何平衡可理解性与文化真实性。 8. 《跨文化交际障碍:非语言信号的解读偏差》 语言交流远不止于词汇和语法。本册专注于身体语言、空间距离、面部表情等非语言维度在国际商务和外交场合中可能引发的误解。 实证研究: 借鉴了Hall的空间关系理论(Proxemics)和Ekman的面部表情研究,对比了不同文化中“肯定”、“拒绝”和“尊重”等概念的表达方式,为提升跨文化敏感度提供了实用指南。 --- 总结: 本系列丛书的定位是提供超越基础教材的深度知识,涵盖了从抽象的句法模型到具体的语言社会实践,从古典的形态学分析到前沿的计算模型建构。它服务于追求学术深度和专业技能提升的读者群体。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有心,封面那种淡雅的米黄色搭配烫金的书名,看起来就透着一股专业和耐用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看看里面的内容。不过,作为一名热衷于语言学习的普通读者,我更关注的是它实际的实用性。我拿到书后,首先被它清晰的排版和字体吸引了。要知道,查词典最怕的就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挤在一起,让人眼花缭乱,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处理得相当到位,每一个词条的结构都划分得很明确,即便是初次接触葡语的读者,也能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且,我注意到它在词条的选取上非常贴近日常生活,很多在其他大部头词典里可能找不到的“接地气”的表达,它都有收录,这对于真正需要用葡语进行交流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总而言之,从物理层面上来说,这是一本让人感到愉悦、愿意常备在手边的工具书,看得出编者在细节处理上是下了真功夫的,绝对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应付了事的出版物。

评分

关于这本书的整体用户体验,我不得不提一下它的便携性与耐用度的平衡。它有一定的分量,拿在手里感觉很实在,这通常意味着纸张质量和装订都比较扎实,可以经受住频繁翻阅的考验,这对于工具书来说非常重要,毕竟工具书是用来“用坏”的,而不是供着看的。而且,它的开本设计也比较适中,虽然不如口袋书那么轻巧,但正好能保证内容排版的清晰度,不会因为追求小巧而牺牲了阅读体验。对于需要经常携带外出进行学习或工作的人来说,这个尺寸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妥协,体现了出版方对用户实际使用场景的充分考量。总而言之,这是一本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高水准专业制作的工具书,让人感到物超所值。

评分

作为长期在跨文化交流领域摸爬滚打的人,我深知词典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是其生命线。虽然我还没有机会对书中的每一个词汇进行严谨的校对,但从我随机抽查和对比的结果来看,这本书的翻译质量是相当可靠的。它似乎不仅仅是简单的词对词的转换,而是尽可能地捕捉到了葡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这对于精确表达至关重要。特别是那些涉及到文化习惯或特定习语的翻译,处理得相当谨慎和到位,避免了直译可能带来的理解偏差。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处理正式文件或进行深度交流的人来说,这种对语义深度的把握,是比收录量更重要的指标。可以说,它在保证广度的同时,牢牢守住了精度的底线,这一点非常值得信赖。

评分

我必须承认,起初我对一本“生活常用”的词典的深度抱有疑虑,担心它会不会过于浅薄,无法满足我进阶学习的需要。然而,翻阅下来发现这种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在常用词的基础上,其实还收录了不少中高级词汇和表达,只是它们被巧妙地融入到了实际应用的语境说明之中,不像某些工具书那样孤立地列出。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一些动词的变位和常用搭配的处理非常细致,这对于葡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帮助,因为动词的正确运用往往是衡量语言流利度的重要标准。所以,这本书的价值链很完整,既能满足初学者日常交流的迫切需求,也能陪伴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进行深入的查阅和巩固,适用人群的跨度比预想的要大得多。

评分

这次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它“生活常用”这个定位去的。毕竟,学习一门语言,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那些过于正式或生僻的词汇,真到了实际应用场景中,往往会因为词汇量的不匹配而感到尴尬。我最欣赏的是它分类编排的方式,这种结构比传统的纯字母顺序查找要高效得多,尤其是在你想表达某个具体情境下的词汇时,比如“在餐馆点餐”或者“询问路线”,直接翻到相应的生活主题模块,立刻就能找到一整套相关的词组和短语,这极大地缩短了查找时间,也帮助我构建了更系统的语言知识框架。这种编排思路,显然是站在了普通学习者的角度去设计的,真正理解了我们学习过程中“用起来”的需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它更像是一个帮你快速组织语言的“情景工具箱”,而不是冷冰冰的字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