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涯的盡頭,歸零;逆轉人生,重新上路!
停止比較,學習放棄;做對的事,發現一個對生命有熱情的自己。
“我終於像學會後空翻那樣,做瞭一個人生很棒的逆轉! “
《在天涯的盡頭,歸零》是哈佛碩士褚士瑩放棄跨國大企業專業經理人的高薪 ,投身緬甸做有機農場的unlearning的故事。
10年前,他30歲,已是美國高科技企業高管,颱灣知名的暢銷旅行作傢,因為童年做農夫的夢想,他選擇瞭”歸零“,辭職一腳踏進國際NGO組織,到緬甸北部山區,籌設、管理一座1000多畝的有機農場。在接觸土地、投身農事與公益之後,纔終於成為自己所喜歡、對生命有熱情的那個人。
颱灣暢銷旅行作傢褚士瑩真誠的作品,2013年4月首度感動上市!
他,哈佛大學碩士,曾經的美國高科技企業高管,已齣版40多本書的颱灣暢銷旅行作傢,能說十幾種外語的語言天纔,從小的夢想是當農夫,可是颱灣對教育的重視,卻讓他不得不走嚮成為一個對自己的生命沒有熱情的菁英道路。
30歲那年,他辭去瞭在跨國大企業當專業經理人的高管職位,一腳踏進一直嚮往的國際NGO領域,籌設、管理位於緬甸北部山區麵積約1000畝的有機農場,並藉此得以實現內心對自然、農事的迴歸。
但,這一步並非一帆風順。
在這個每個人都想當專傢,他發現在農業中,重視人竟然比技術更重要!一個完全不懂農事的城市人,要怎麼用農業,去感動語言、文化都完全不同的農人?心理學中傾聽的技巧,要怎麼用在傾聽大自然,然後知道如何幫助土地發揮力量?一旦有瞭一點成果以後,又要如何藉著公益旅行,去感動原本不在乎的人?這些都是學校沒有教的事。
更糟的是,他發現過往學習的知識,不但不是助力,甚至成為阻擋他看清前方道路的阻力,於是他開始Unlearning──拋棄所學知識與舊有習慣,以成為一個接近自己所喜歡的人為目標,停止跟其他人的競爭與比較,讓自己透過從事NGO的工作,重新迴到當一個農夫的夢想道路上……在緬甸的有機農場,他終於像學會後空翻那樣,做瞭一個人生很棒的逆轉!在接觸土地、投身農事與公益之後,纔終於成為自己所喜歡、對生命有熱情的那個人。
推薦序
一位務實的理想主義者的夢田之旅
李偉文
看著褚士瑩這本新書,不禁想起多年前由三毛作詞的這首《夢田》,的確,人人心中都有一畝夢田,隻要到一定年紀,這個童年栽下的種子,就會不斷前來呼喚。
知道褚士瑩是非常多年以前的事瞭。讀完醫學院在馬祖南竿島服役時,颱灣纔解除戒嚴,在那段時間前後也纔開放一般民眾以觀光旅遊的名義齣境。退伍後在醫學院繁忙的工作之餘,看到褚士瑩寫的小說,也陸續看到他在二十來歲時,靠著打工攢錢,就旅行瞭近百個國傢的神奇經曆,實在是非常羨慕也有點嫉妒這個年輕人。
這些年來斷斷續續地看著他的書,也間或看到報章媒體對於他的報道,知道他雖然曾經在跨國大企業當專業經理人,卻決定從三十歲起全職投入非營利組織工作,利用他的企管專業,協助公益團體的發展;也知道他雖然仍然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但是卻是推動公益旅行這種新的旅行模式,直到近年赫然發現他居然在對颱灣而言相當陌生的國度,經營一個從公益齣發的有機農場。一個最專業最有國際觀的企管人纔,怎麼轉變成植根於泥土的農夫?在納悶之餘,這本書在他娓娓道來中,總算解答瞭我的疑惑,也從他誠實的反省中,引起我心有戚戚焉的共鳴,因為他的睏惑與努力,也正是我這二十多年在颱灣投入公益團體的收獲與體會。
很佩服褚士瑩在非常年輕時就很自覺地成為一位務實的理想主義者,知道在獻身於公益團體之前,要先有非常專業的學識與經營管理經驗,同時要先確保自己在財務上無後顧之憂。
最重要的是,他瞭解到,在社會服務過程中,“學習放棄”,“學會歸零”,拋掉過去所學的知識,拋棄舊習慣,反而是形成有意義的改變的最重要關鍵,誠如士瑩所說的,隻有一雙願意傾聽的耳朵,願意放棄所學所知,纔可以“剛剛好”給瞭彆人最需要的東西。
許多從事公益活動或從事社會改革的熱血青年,總是以為自己掌握瞭知識與真理,因此會以強烈的態度指正彆人,卻忘掉瞭一個人隻有在自我承諾的行動與付齣的過程中,纔會發展齣改變自己的力量。這種改變不可能來自彆人的強迫或威脅,也不可能來自彆人的教導或訓示,因此透過尊重與包容,溫柔地傾聽彆人的內心,從彆人的感受齣發,留有空間來等待,纔能讓他們從點點滴滴的行動中纍積齣改變的力量。從士瑩描述他在緬甸弄曼有機農場長達七、八年的努力,我們真實看到這種溫柔革命的力量。
不過,還是頗羨慕士瑩他可以真正迴應與實現童年的夢想,也想起這些年正在興起的“半農半X”的新生活觀,也就是一個人花一半的時間做農夫,種自己吃的菜,另一半時間找到自己的生命職誌,貢獻社會。褚士瑩的生命之旅也讓我們相信,一定有一種生活,可以不再被時間或金錢逼迫,迴歸人類本質,也一定有一種人生,在做自己的同時,也能貢獻社會。
旅行是許多人一輩子始終縈繞心頭的嚮往,但是正如士瑩提醒的,旅行並不是美好人生的代名詞,旅行隻是美好人生的第一步而已,透過旅行看到外麵的世界以後,決定怎麼為自己的人生踏齣第二步纔是最重要的。
因此,旅行不隻是從一個地方到一個地方的活動,更是一個人尋找自己內在心靈的過程。在旅途中,我們可以安靜地麵對自己和這個世界。這也許是許多朋友參加完士瑩推動的公益旅行之後,迴到颱灣做齣決定改變自己人生軌道的原因吧?
或許,真正的發現之旅,不是尋找新世界,而是用新的視野看世界。
作者序
發現美麗新世界
一九八六年,一個法國的探險傢“發現”瞭菲律賓中部Occidental Mindoro 西岸的Pandan 島,從此,這裏就變成瞭潛水愛好者的天堂,到現在,島上供應的還是法國菜。如果在地圖上,看這個Pandan 島的位置,就會發現這個島嶼距離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有多麼近,既然菲律賓是一個人口如此稠密的地方,怎麼可能在現代,還有歐洲探險傢像十四世紀的探險傢發現新大陸那樣,宣稱自己“發現”全新的島嶼呢?很顯然的,這個所謂的“發現”,不是對菲律賓而言,而是這個不知名的法國探險傢本人,或是對東方充滿無知的西方世界。
我時時用這個故事提醒自己:我對旅行的熱情,不會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世界一直都在那裏,無知的隻是我自己而已;但是透過旅行,我卻可以“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因為我要放棄所學所知,抱著白紙般的心,讓自己被世界塗抹作畫,我要透過Unlearning ,重新認識地球跟地球上的生命。
如果說旅行讓我認識世界,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非政府組織)的工作,則讓我跳脫大眾眼中菁英分子的角色,正視內心對自然、農事迴歸的想望。我從小的夢想是當農夫,可是颱灣對教育的重視,卻讓我不得不走嚮成為對自己的生命沒有熱情的知識分子的道路。在這個每個人都想當專傢、成為權威的時代,我卻從古老的農業中,深刻認識到人遠遠比技術更重要的道理。
一個完全不懂農事的城市人,要怎麼用農業去感動語言、文化完全不同的農人?心理學中傾聽的技巧,要怎麼用在傾聽大自然,好知道要怎麼幫助土地發揮力量?一旦有瞭一點成果以後,又要如何藉著公益旅行,去感動原本不在乎的人?這些都是學校沒有教我的事。更糟的是,我開始發現過往學習的知識,甚至成為我看清前方道路的阻礙,於是我開始Unlearning的探險旅程-拋棄所學知識跟舊的習慣,以成為接近自己所喜歡的人為目標,停止跟其他人的競爭與比較,迴到人生的原點,讓自己透過從事NGO 的工作,重新迴到當農夫的夢想道路上。
透過自省,在舊世界中齣發去找尋新世界,是許多現代人共同的願望。英國著名的“Moneyless Man” 馬剋·波爾(Mark Boyle) 原本是主修經濟學的生意人,但是在二八年開始,他選擇在不使用金錢的情況下,生活瞭長達十八個月之久。他的書The Moneyless Man 在英國的盈餘也都將用於他所創始的“自由經濟社區”。這個所謂的自由經濟社區,其實隻是經濟理論中簡單的供給與需求原則,根據這個原則,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彆人的“供應商”。比如當一個背包客透過沙發客(CouchSurfing )的網站,在我們居住的城市,尋找免費藉住一宿的地方時,你可以決定讓他待在你傢的沙發上。你幫助過的人,也許不會直接迴報你,但是在你需要的時候,你也會找到願意幫助你的人。這個生態係統是基於付齣與迴報的有機循環。
這也是為什麼,我身邊有越來越多的朋友成為WWOOF(世界有機農場機會組織)的一員,任何一個會員都可以到世界各地加入WWOOF 的會員組織,在有機農場一周服務二十到三十個小時,來交換免費的食宿,同時還可以因此學到很多原本需要付費纔能得到的專業技能。類似這樣的成功模式,已經有很多,這些都不是什麼復雜的理論,畢竟關於這個世界的所有答案都已攤在我們眼前,我們隻需要拋下標準答案,具備享受“恐懼”的能力,就會發現全新的美麗世界。
在緬甸農場將近十年,讓我意識到,就像馬剋·波爾決定從經濟係畢業的生意人,“發現”現代人原來也可以過終年不用金錢的生活,就是拋下正確答案,開始享受恐懼的美好發現,而我的故事,也隻是另一個有關Unlearning 的故事,敘述我如何終於像學會後空翻那樣,做瞭一個人生很棒的逆轉!
說實話,我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的。《在天涯的盡頭,歸零》,聽起來就有一種遙遠而深刻的意境。讀完之後,我發現它果然名副其實。這本書並沒有講述一個跌宕起伏的傳奇故事,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和睏惑。我非常欣賞作者的觀察力,她能夠捕捉到生活中那些極其微小但卻意味深長的細節。那些人物的對話,看似平淡無奇,卻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人生哲理。我特彆喜歡書裏關於“放下”的描寫,它不是一種消極的妥協,而是一種積極的選擇,一種對內心自由的追求。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一些執念而痛苦不堪,但我們卻不知道如何纔能擺脫。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新的視角,讓我們看到“歸零”的可能性,也讓我們意識到,有時候,放下不代錶失去,而是為瞭迎接更好的開始。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閱讀的樂趣,更是一種心靈的洗滌和升華。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寫在我心坎上!我是一個特彆容易感到迷茫和焦慮的人,每天被各種事情裹挾著,有時候會覺得喘不過氣來。讀《在天涯的盡頭,歸零》的時候,我感覺就像找到瞭一個避風港。作者的文字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夠撫平我內心的躁動。書中的主人公,他們並沒有做齣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們身上那種平靜而堅韌的力量,卻給瞭我巨大的鼓舞。尤其是“歸零”這個概念,我以前一直覺得它是一種失敗,一種結束,但書裏把它解讀成瞭一種重生,一種放下過去,輕裝上陣的勇氣。我常常在想,我們是不是有時候太執著於過去,太害怕失去,以至於不敢邁齣新的一步?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這一點。我喜歡它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自己去尋找答案。那種若有所思、欲說還休的感覺,反而讓我覺得更加真實。它讓我明白,人生的旅途,有時候停下來,整理一下心情,重新齣發,也是一種智慧。
評分當我翻開《在天涯的盡頭,歸零》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抱有多大的期待,我隻是想找點東西來打發時間。然而,令我驚訝的是,這本書的內容竟然如此引人入勝。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她用一種極其樸實卻又充滿哲理的語言,描繪瞭主人公在人生低榖中的掙紮與成長。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孤獨”與“陪伴”的探討,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一個人承受著一切,但其實,總會有人在不經意間給予我們力量。而“歸零”這個概念,作者賦予瞭它一種積極的解讀,它不是結束,而是全新的開始,是洗滌靈魂、重新齣發的勇氣。我常常在讀完某個章節後,會陷入沉思,思考書中傳遞的價值觀。這本書讓我明白,人生的旅途中,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轉摺,而我們要做的是,學會擁抱變化,勇敢地麵對未知。它就像一盞燈,照亮瞭我內心深處的迷茫,讓我看到瞭希望。
評分我最近讀瞭一本叫做《在天涯的盡頭,歸零》的書,雖然我不是那種會把書一口氣讀完的人,但我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住瞭。它不是那種情節跌宕起伏、讓你屏息凝視的類型,而是更像是一場緩慢的、細膩的內心探索。作者的筆觸非常溫柔,帶著一種淡淡的憂傷,卻又不失對生活的熱愛。書中的每一個角色都仿佛是我們身邊真實存在的人,他們有自己的煩惱、自己的希望,也有自己的執念。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歸零”這個概念的探討,它不是簡單的放棄,而是一種洗盡鉛華、重新齣發的勇氣。我常常在讀完一段後,會停下來思考,迴味書中那些觸動人心的句子。有的時候,我會覺得書中的某些情節和我的經曆有些相似,讓我感到被理解,被慰藉。書中的風景描寫也十分優美,雖然我並沒有親身去過天涯,但通過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那裏的風、那裏的光,以及那種遠離塵囂的寜靜。總的來說,這本書就像一杯陳年的老酒,需要慢慢品味,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的感悟。它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思考什麼纔是真正重要的。
評分《在天涯的盡頭,歸零》這本書,我可以說是“慢熱型”讀者,起初並沒有立刻被它所吸引,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越來越沉浸其中。它不是那種嘩眾取寵的暢銷書,它的力量在於它細膩的情感錶達和深刻的哲學思考。我最喜歡的是書中對於“失落”和“重拾”的描繪,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經曆一些不被理解的痛苦,感到自己被世界拋棄。而這本書,恰恰描繪瞭在這樣的境地裏,如何慢慢地找迴內心的力量,如何重新定義自己。作者的文字非常富有畫麵感,我能想象到書中的場景,感受到人物的情緒。特彆是“歸零”這個主題,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作者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點點地滲透到讀者的意識裏。它讓我明白,人生不可能永遠處於巔峰,學會接受低榖,並在其中找到重新齣發的契機,纔是真正的強大。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失敗”的意義,讓我覺得,即使跌倒瞭,也可以再次站起來,而且會更堅強。
評分這本書最大的閱讀價值在於,作者傳遞瞭一種相異於普遍存在的思維方式,提供瞭新的看待世界的角度。
評分辭掉在美國科技業薪資優渥的高級管理職位,投入一直嚮往的國際NGO領域,雖然十年以來,我看到自己的收入,隻有十年前的三分之一不到,但是覺得現在的自己,能夠跟品格、世界觀、道德觀都屬一流的人共事、學習,擁有比彆人多三倍的幸福,也學會如何看待這縮水三分之二的收入——這就是用來購買快樂的代價。——褚士瑩
評分非常滿意,五星
評分褚士瑩轉型力作褚士瑩轉型力作褚士瑩轉型力作褚士瑩轉型力作三天的故事說完以後,故事的啓示是什麼,沒有標準答案,每個聽故事的人,要在自己的靈魂裏找齣屬於自己的答案。
評分通過閱讀,尋找身邊不能遇到的新鮮人,從他們身上學習新思維、新角度,從而改變。這是閱讀的功用之一。
評分沒有標準答案,答案要在自己的靈魂裏尋找。這是這本書的關鍵所在,至少這是我的閱讀所得。歸零,拋掉原有的,包括傳統的社會價值排序、彆人的期待,甚至以往的經驗,重新在靈魂裏尋找要走的方嚮。
評分通過閱讀,尋找身邊不能遇到的新鮮人,從他們身上學習新思維、新角度,從而改變。這是閱讀的功用之一。
評分《在天涯的盡頭,歸零》是哈佛碩士褚士瑩放棄跨國大企業專業經理人的高薪 ,投身緬甸做有機農場的unlearning的故事。
評分還可以。。還可以。。還可以。。還可以。。還可以。。還可以。。還可以。。還可以。。還可以。。還可以。。還可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