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姓纂(附四校记)(套装共3册)》于中唐以前姓氏族望,记裁颇详。其论得姓受氏,多源于世本、风俗通义,三辅决录、百家谱及姓苑等书。诸书后世颇多失传,赖林氏之征引,后之学者始得约略考知其梗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祖其文而损益之,盖古姓谱之存于今而称详赅者,莫先于此矣。然林氏以二十旬而纂撰成帙,姓繁时迫,故援引讹谬者有之,考稽失实者有之,世代颊倒者有之,此其所以见讥于洪迈也。且是书于北宋时即颇有散佚。
前言
凡例
总目
韵目
元和姓纂原序
元和姓纂原序
校补元和姓纂辑本序
校补元和姓纂辑本后序
元和姓纂四校记自序
元和姓纂四校记再序
元和姓纂四校记凡例
元和姓纂四校记卷首
元和姓纂(附四校记)
元和姓纂四校记卷末
附录一 古今万姓统谱之姓纂引文
附录二 张氏四书姓纂引文之检讨
附录三 沈涛书元和姓纂后
附录四 罗韩姓纂佚文删定补正记
附录五 罗振玉唐书宰相世系表补正之采正
元和姓纂(附四校记)新增附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提要辩证
后记
元和姓纂(附四校记)姓氏索引
元和姓纂(附四校记)人名索引
极好的书,12年印刷想不到还能买到
评分东西不错,还没开封,不过感觉质量不错,包装也挺好的,好评!
评分唐代林宝撰。林宝为唐宪宗时济南人,官居朝议郎、太常博士。该书因成于宪宗元和七年,故名《元和姓纂》。其内容先列皇族李氏,余者依唐韵206部,分别排列,每韵之内以大姓为首,记载姓氏来历及各家谱系,对唐人姓氏尤为详尽,共计收录姓氏1232个。
评分内页插图
评分《姓氏急就篇》为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撰。原本为三十二章,后两章《齐国》、《山阳》为后汉人所加,故今本为三十四章。汉代为我国姓氏体系基本确定的重要时期,姓氏学研究已初具规模,如《史记》一书就曾记有大量关于姓氏的资料。史游作为汉元帝时黄门令,为适应朝野姓氏文化的需求,撰写了该书。书中所列姓氏130姓,共2016字,除开头六句开场白外,以下就是以“三言诗”的形式编排的汉代百家姓。
评分书版本和质量都很不错,可以了解自己的姓氏来源,而且是唐朝人写的,很具历史价值。
评分清孙星衍、洪莹及近人罗振玉都做过校补。此后岑仲勉又重行校勘,写成《元和姓纂四校记》。所谓“四校”,指第四次校勘,以《四库》辑本为一校,孙、洪为二校,罗振玉为三校,岑氏所作为第四校,该书晚出,后来居上,功力最深,收获也最大。有中华书局排印本。
评分现存最早的《百家姓》版本有元代至元刊本和泰定刊本。而现代较为通行的则是清代的《增广百家姓》,其中共收录姓氏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大体上包括了日常通用的姓氏,有很大实用价值。
评分该书收录姓氏486个,编为四言韵文,但无文理可循,旧时作为启蒙读物。一千年来,《百家姓》翻印多次,版本众多,并有各种《续百家姓》、《增广百家姓》等先后问世。明、清两代学者曾对《百家姓》进行讨论考证,其中以康熙初年山东琅琊人王相所著《百家姓考略》影响较大。《考略》对《百家姓》所列姓氏先注五音、郡望,而后考其姓源所自出,并列举各姓著名人物,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