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學係列教材:新聞攝影》是一本立足全媒體時代背景、基於新聞專業主義立場、探討新聞攝影概念和操作實踐的新聞攝影教程。
全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有著更為鮮明的視覺化發展趨勢,影像傳播在其中日漸活躍。新聞攝影的實證功能、情感激發功能和審美功能日漸為媒體所重視。與舊傳媒框架裏的新聞攝影相比,全媒體時代的新聞攝影有瞭新的飛越。
《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學係列教材:新聞攝影》在這個前提下,提煉攝影學、新聞學和傳播學的基本知識點,並將之聯結起來,以建構新聞攝影的專業話語。整個教材分成新聞攝影基本概念、攝影記者的業務、圖片編輯的業務以及新媒體發展趨勢四個模塊,每一模塊又分成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適宜學生以理論聯係實際的方式展開學習。
《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學係列教材:新聞攝影》的優勢還在於,精煉傳統媒體的新聞攝影經驗,並將其與新媒體緊密結閤。全書完全基於數字攝影係統展開論述,在新聞攝影生産的各個環節都強調與數字平颱的對接。
本教材既適用於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廣告學、攝影等專業的學生、教師,也適用於相關職業人士。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理解新聞攝影
第一節 新聞攝影的發展
第二節 新聞攝影的精神
第三節 說謊的新聞照片
第二章 新聞攝影的語言
第一節 從眼睛到照相機
第二節 黑匣子的秘密
第三節 操控照相機
第四節 照相機的眼睛
第五節 尋找光綫
第六節 取景框裏的世界
第三章 攝影記者的職業素養
第一節 攝影記者的職業定位
第二節 攝影記者的新聞敏感
第三節 攝影記者的采訪
第四節 攝影記者與新聞現場
第五節 攝影記者與被攝對象
第六節 攝影記者的文字寫作
第七節 攝影記者的倫理道德
第四章 拍攝任務
第一節 編輯部的故事
第二節 災難與突發新聞
第三節 非突發新聞
第四節 特寫新聞
第五節 人物肖像
第六節 創意攝影
第七節 圖片故事
第五章 圖片編輯的職業素養
第一節 為什麼需要圖片編輯
第二節 圖片編輯如何讀圖
第三節 圖片編輯的溝通能力
第四節 圖片編輯工作中的倫理與法規
第六章 圖片編輯的工作
第一節 為不同媒體編輯圖片
第二節 圖片選題的策劃
第三節 圖片的獲得與選擇
第四節 圖片的剪裁
第五節 圖片的版麵處理
第七章 數字時代的新聞攝影工作
第一節 新聞攝影的新版圖
第二節 數字時代新聞攝影的真實危機
第三節 攝影記者的數字化生存
第四節 數字時代的圖片編輯
參考文獻
教材使用指南
精彩書摘
2.共同擁有著作權
我國曾齣現過一起雙方共享同一照片著作權的案例:兩位攝影師共同拍攝瞭近百張中國當代名人肖像。在齣影集時,為署名問題發生糾紛,在審理此案時,有人認為“誰按下快門,誰就是這幅作品的著作權人”,也有人持不同觀點,他們的依據是:“整個拍攝構思,對被攝對象的品格、素質、神采、特徵的理解和把握,拍攝角度、用光、暗房、技術等,都是完成一幅作品不可少的環節,如果兩個人事先有約定,又共同研究過拍攝構思,就應該認定是雙方的閤作。”①結果,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照片為“二人閤作”,他們共同享有著作權。
此外,近年來隨著媒體中使用的視覺元素逐漸朝多元化發展,齣現瞭一些作品雖然看似是一張攝影作品,但實際是攝影師按照美術指導、版麵設計師的要求去完成的拍攝任務。攝影師所做的隻是將一張草圖具體地變成照片而已。在這種情況下,攝影師對照片著作權的擁有受到瞭美術指導等其他閤作者的挑戰,也可以將之視為閤作者共同擁有著作權的作品。
3.著作權的轉讓和授權
作品著作權的轉讓和授權種類名目繁多,而不同形式的轉讓和授權,價格是不一樣的,在照片交易中,傳播者應該清楚自己購買的是什麼使用權,擁有什麼權益。
美國攝影師彼得·坎佩斯與《時代周刊》的著作權糾紛就為圖片編輯敲響瞭警鍾。1985年,《時代周刊》將一張僅購買瞭報道使用權的照片用到為刊物所做的廣告之中,攝影師彼得·坎佩斯隨即控告《時代周刊》侵權。盡管《時代周刊》辯護說“雜誌有權將在本刊上發錶過的照片用來為本刊做宣傳”,但它還是付給坎佩斯高齣正常價格10倍的金錢,庭外私瞭瞭這起著作權糾紛。沒想到事隔一個月後,《時代周刊》又因疏忽將坎佩斯的另一幅攝影作品用於該刊的電視廣告。
……
前言/序言
這本教材寫得相當艱難,當我試圖梳理自己從事教學工作十多年來的經驗時,卻遇到瞭一些睏難。
睏難之一來自影像數字化帶來的攝影媒介形態的變化。無論是生産還是傳播,今日的攝影都與往日完全不同。技術的專業壁壘已經不復存在,攝影為人人所用,一張照片在不到一秒鍾的時間內,就可以從指尖進入傳播渠道。這給攝影專職從業人員帶來瞭巨大壓力,隨著這一媒介日益民主,職業攝影工作者該立足何方?
睏難之二來自數字化技術帶來瞭信息傳播格局的變化。紙質媒體迅速成為舊世界的産物,信息在新媒體平颱上快速流動,它們是個人的、移動的、小圈子的,這種人人之間信息傳播的生動和活躍,將拘謹嚴肅的大眾傳播拋在一邊。不斷傳來一些來自平麵媒體的壞消息,如裁員以及財政睏難等。新聞機構麵臨生存危機,整個新聞業似乎前途渺茫。
以上兩個方麵也讓新聞攝影教育麵臨著壓力和挑戰,當下的新聞學院應該培養怎樣的人纔,該給學生怎樣的知識?
這些危機逼迫我們重新審視新聞的內核:它和一般的信息有何不同?與社交平颱上某位用戶的140個字的言談有何本質的區彆?眾所周知,新聞事實應該理性、客觀和公正。記者的采訪寫作,既要探入事實內部,又要有抽離事實保持距離的冷靜態度。因此,盡管互聯網上充斥多種聲音,後現代語境中並無權威,記者也不再是“無冕之王”,但記者秉承新聞專業主義精神的負責任報道,帶來的是信息爆炸語境下一份相對可靠的文本,能幫助受眾去探尋事實的意義乃至真相,他們的存在仍然不可替代。
因此,在本書中,我試圖捕捉新聞業內不變的精神內核,而不是徒勞地去追逐新技術帶來的變化。這樣去做,更是因為新聞攝影一直在整個新聞事業中被邊緣化,新聞攝影往往被用作愉悅和刺激感官的工具,而並非平實地敘事和啓發眼球去觀察。這使得我們更需要讓新聞攝影迴歸新聞,並在攝影與新聞之間架設橋梁。
對於新聞攝影從業者來說,他們當然需要擁抱新技術——這本書也是在這個平颱上展開寫作的,所有的知識點都在新媒體環境中重新進行瞭歸納和總結——但新一代攝影記者更迫切需要掌握一些探尋事實的工具和方法,攝影記者和記者的區彆在於他們是用照相機書寫,那麼,相機的書寫語法何在?如何能夠讓瞬間的照片更為準確?又該怎樣將多張照片整閤成文章?圖片編輯工作對新聞報道有著怎樣的重要作用?這本教材將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麵上,談論這些問題,提供專業的工作思路。
教育的責任重大,寫一本教材的壓力一直令我如履薄冰,即使全書落筆,仍感到忐忑。在此,懇請各位使用本教材的老師、學生和從業人員對書中的錯誤予以指正,我願以開放的心態接納來自各界的意見。
凝固時光的眼睛:影像的力量與新聞的深度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信息如潮水般湧來,我們如何穿透紛繁的錶象,抵達事件的本質?當文字的描繪達到極限,我們又該如何藉助視覺的語言,傳遞真相,引發思考?《凝固時光的眼睛:影像的力量與新聞的深度》並非僅僅是一本關於新聞攝影的書籍,它是一次深入探索視覺敘事在現代新聞傳播中扮演角色的旅程,一次對攝影師內心世界與時代脈搏的細膩描摹,一次對照片背後故事與責任的深度追問。 本書旨在為讀者呈現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超越單純的技術技巧,深入挖掘新聞攝影作為一種獨特的認知工具、一種強有力的社會錶達方式,以及一種承載曆史記憶的媒介所蘊含的無限潛能。我們相信,一張優秀的新聞照片,不僅是光影的巧妙組閤,更是思想的凝結、情感的碰撞,以及對現實世界深刻洞察的體現。 第一章:重塑視聽:全媒體浪潮下的新聞影像新生態 在本章中,我們將首先審視當今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宏大圖景。博客、社交媒體、短視頻平颱、直播……新的傳播渠道層齣不窮,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被前所未有地放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聞攝影的角色和形態發生瞭怎樣的演變?它如何與其他媒介形態協同作用,又如何保持其獨特的價值和影響力?我們將探討高清視頻、VR/AR技術、無人機攝影等新興技術對新聞影像生産帶來的變革,以及它們如何為新聞報道開闢新的維度。同時,我們也將審視在信息碎片化、娛樂至死的語境下,新聞攝影如何堅守其專業性和嚴肅性,如何在海量影像中脫穎而齣,吸引受眾的注意力,並引導其進行深度思考。本章將通過大量案例分析,展現那些在全媒體時代成功運用影像力量,構建起豐富而有深度的傳播內容的優秀新聞作品,並引導讀者思考,作為一名新聞影像的生産者,我們應該如何適應並引領這一新的生態。 第二章:超越快門:新聞攝影的敘事美學與倫理邊界 一張優秀的新聞照片,絕不僅僅是記錄,更是講述。本章將深入剖析新聞攝影的敘事美學,探討攝影師如何運用構圖、光影、色彩、角度等視覺元素,構建起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們將學習如何從海量的素材中提煉齣最能觸動人心的瞬間,如何通過精心設計的畫麵語言,傳達復雜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從經典的新聞攝影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攝影師如何以其獨特的視角,捕捉到曆史的洪流中的微小卻意義非凡的瞬間,如何以一幅畫麵喚醒公眾的良知,引發對社會問題的關注。 然而,影像的力量也伴隨著巨大的責任。倫理問題始終是新聞攝影繞不開的話題。本章將重點關注新聞攝影中的倫理挑戰,包括隱私權、肖像權、信息真實性、避免過度煽情或扭麯事實等。我們將探討在追求視覺衝擊力與尊重個體尊嚴之間如何取得平衡,以及如何在復雜的情境下做齣艱難的倫理抉擇。通過對一係列具有爭議性的新聞攝影事件的深入分析,我們將反思攝影師的職業道德,以及媒體在發布影像作品時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我們也將討論“擺拍”與“抓拍”的界限,以及在數字時代,對影像真實性的辨彆和維護所麵臨的嚴峻挑戰。 第三章:曆史的定格:時代變遷中的新聞影像印記 新聞攝影是曆史的見證者,也是曆史的塑造者。在本章中,我們將迴顧一係列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新聞攝影作品,它們不僅記錄瞭重大的曆史事件,更深刻地影響瞭公眾對事件的認知,甚至改變瞭曆史的進程。從戰爭的殘酷,到和平的曙光;從政治的動蕩,到社會的進步;從個人的悲歡,到集體的記憶,新聞攝影以其直觀而震撼的力量,將這些瞬間凝固,成為永恒的記錄。 我們將深入分析這些經典作品的創作背景、拍攝過程以及它們所産生的深遠影響。我們會探討攝影師如何在極端危險和睏難的環境下,捕捉到決定性的瞬間;我們會研究這些影像如何激發公眾的情感共鳴,如何推動社會改革,甚至如何在國際關係中扮演重要角色。通過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新聞攝影作品的梳理,我們將體會到影像力量的跨時空穿透力,以及它在塑造集體記憶和民族情感方麵的重要作用。本章將不僅僅是對曆史的追溯,更是對新聞攝影作為一種曆史文獻的價值的肯定,以及對當下新聞攝影工作者如何在新時代創造具有曆史意義的作品的啓發。 第四章:視角的重塑:多元化的敘事與受眾的參與 在全媒體時代,新聞的傳播不再是單嚮的灌輸,而是多方參與、互動共生的過程。本章將探討多元化的新聞敘事如何通過影像得以呈現,以及受眾在新聞傳播中的角色轉變。我們不再滿足於被動接受,而是更傾嚮於主動探索、深度參與。社交媒體的興起,使得普通人也能成為影像的生産者和傳播者,這為新聞報道帶來瞭新的可能性,但也帶來瞭信息過載和虛假信息傳播的挑戰。 我們將研究如何通過更具創意和個性化的影像錶達,吸引不同受眾的注意力。我們也將探討如何利用互動式攝影、數據可視化、延時攝影、全景照片等多種形式,豐富新聞報道的內容和呈現方式。同時,我們將關注如何引導受眾從被動的觀看者轉變為積極的參與者,如何鼓勵公眾分享、討論和二次創作,從而構建更具生命力和影響力的傳播生態。本章將引導讀者思考,在技術革新和受眾需求不斷變化的當下,新聞攝影如何擁抱多元,如何與受眾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如何成為連接事實與情感、個體與社會的橋梁。 第五章:未竟的旅程:新聞攝影的未來展望與挑戰 我們正站在一個時代的變革前沿,新聞攝影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也伴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本章中,我們將展望新聞攝影的未來發展趨勢。人工智能在影像處理和內容生産中的應用,將為新聞攝影帶來怎樣的機遇與風險?深度僞造(Deepfake)等技術的發展,又將如何威脅到新聞影像的真實性?在快速變化的媒介環境中,新聞攝影師如何持續學習和適應,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和媒介素養? 我們將探討在技術浪潮的衝擊下,新聞攝影師的身份和角色將如何演變。是成為技術賦能的影像創作者,還是更加專注於故事的挖掘和真相的揭示?我們將討論新聞攝影在構建公眾信任、維護信息真實性、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麵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以及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讓有價值的影像脫穎而齣,觸達人心。本章將以一種開放的姿態,探討新聞攝影的無限潛力,以及我們作為新聞影像的參與者和見證者,應該如何擁抱變化,迎接挑戰,用我們的“眼睛”,繼續凝固時光,照亮真相,書寫屬於這個時代的影像傳奇。 《凝固時光的眼睛:影像的力量與新聞的深度》是一次關於看見、關於講述、關於責任的深度對話。它邀請您一同走進新聞攝影的世界,去感受影像的溫度,去理解技術的溫度,去體味時代的溫度,去發現那些被快門瞬間凝固的、最真實、最深刻、最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