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学就会:手足按摩治百病》以手足为对象,介绍了多种日常保健按摩方法和常见症状、慢性疾病、急症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简便易行,并配有真人示范图片和标准穴位图,便于读者在工作、学习、生活之余学习,可用于自我或者家人的痒病治疗和日常保健。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手足按摩带来全家健康
手足是人体全息胚器官
观手足了解身体状况
手足按摩的4个优点
手足按摩的6个功效
第二章 手足按摩技巧轻松学
穴位及反射区
11种基本按摩手法
5种辅助按摩工具
指量法——简单的取穴方法
手足按摩适应证与禁忌证
手足按摩的日搁、间隔顺序、方向
按摩手法的力度
手足按摩后的反应及调理
第三章 手足穴位(反射区)养生按摩
合谷穴
内关穴
劳宫穴
中冲穴
太渊穴
少府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冲穴
大脑反射区
胃反射区
肾脏反射区
第四章 日常保健按摩
消除疲劳
促进好睡眠
健脑益智
养心安神
调和脾胃
强肾生精
疏肝解郁
瘦身减肥
通肠利便
聪耳明目
宣肺强心
美容润肤
第五章 常见症状按摩
头痛
发热
牙痛
咳嗽
咽喉肿痛
晕车、晕船
耳鸣
视疲劳
眩晕
恶性、呕吐
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
胸闷
腹胀
水肿
烧心
宿醉
失眠
便秘
腹泻
遗精
早泄
痛经
尿频
小便不利
月经不调
足跟痛
关节疼痛
肩须腰背酸痛
第六章 慢性病按摩
肩周炎
颈椎病
糖尿病
高血压
低血压
高脂血症
冠心病
心律失常
畏寒症
汗出异常
支气管哮喘
假性近视
神经衰弱
慢性肠炎
慢性胃炎
胃下垂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
痔疮
慢性肾病
慢性胆囊炎
慢性咽炎
慢性鼻炎
急性扁桃体炎
慢性支气管炎
腰肌劳损
腕管综合征
坐骨神经痛
经前紧张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
痛风
第七章 急救按摩
昏厥
腿脚抽筋
中暑
落枕
胃痛
呃逆不止
突发性紧张
腰扭伤
精彩书摘
按摩辅助工具就是指在按摩过程中,除了双手外的一些人工制造的工具,如发卡、刮痧板、介质等,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可以令按摩变得更简单、更有效。
人体诸穴的位置是固定的,但由于每个人的身长不同,手指的长度和宽度与其他部位有着一定的比例,取穴时需本人利用手指来量分寸,以保证取穴的准确性。利用手指取穴定位的方法叫做指量法,它又称指寸法,是以本人的手指宽度为标准,进行取穴的方法,可分为直指量和横指量两种。
1.直指量:以示指的末节为l寸,加中节为2寸,可用以2寸为间隔的取量。也可以将中指屈曲,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也称中指同身寸。直指量主要用于四肢及脊背横寸的取穴。
2.横指量:四横指相当3寸,二横指相当1寸半,手大拇指第一节(末节)横度为l寸。前两者主要用于下腹、背部及下肢的横寸取穴,后者主要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1适应证(1)一些比较难治愈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腹泻、糖尿病、颈椎病、肩周炎、慢性肾炎、慢性鼻炎等。
(2)因情志失调造成的焦虑、胸闷、失+眠、神经衰弱等精神方面的病症。
(3)因过于劳累,造成的眼睛疲劳、肩颈酸痛、足跟痛、慢性疲劳等病症。
(4)发热、昏厥、牙痛、胃痛、晕车、晕船、宿醉等急症。
(5)其他常见症,如感冒、咳嗽、呃逆、月经不调、腹胀、咽炎、假性近视、便秘、痛经等。
(6)可作日常保健养生之用。
2.禁忌证(1)溃疡性皮肤病、较严重的心脏病、急性滑囊炎、腰椎问盘突出(神经根炎性水肿期)、神经根型颈椎等疾病。
(2)痈疖、溃疡、伤口或肿瘤。
(3)有骨质病理性改变,如结核、肿瘤或骨质疏松等。
(4)肢体扭伤急性期不能按摩,可刺激一些穴位或反射区,减缓疼痛。
(5)一些外科急性疾病,如急性阑尾炎、腹膜炎、肠穿孔、关节脱位等。
(6)各种传染性疾病,如肝炎、结核、流脑、乙脑、伤寒、各种性病等.(7)各种中毒,如煤气、药物、食物中毒,毒蛇、狂犬咬伤等也不适合做足底按摩。
(8)女性(经期、孕期)、体弱者、儿童慎用按摩。
(9)空腹、饱腹、过度疲劳、刚刚运动完毕不宜按摩。如患有糖尿病、肾脏疾病等较重病情或体质较弱者,总按摩时问不宜超过10~15分钟,单个穴位或反射区按摩时间缩短至1分钟。病情较轻、慢性病、体质较好者,时间可适当延长至3~5分钟。
按摩次数的频率除特别要求外,一般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以养生为目的或治疗其他疾病可每日或隔日按摩一次。
按摩反射区顺序遵循“先左后右”原则,如按摩双足(手)时先按摩左足(手),再按摩右足(手)。
按摩反射区方向一般采用向心性,是沿着静脉、淋巴回流的方向按摩。
……
前言/序言
舒缓身心,激活生命力:探索手足按摩的奥秘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体最勤劳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部位——手和脚。它们承载着我们每日的奔波,支撑着我们的站立与行走,也连接着身体的各个重要器官与神经末梢。古老的东方智慧早已洞察到这一点,通过对手足进行温和而精准的按摩,不仅能舒缓疲惫,更能激活身体内在的生命力,达到调理健康、预防疾病的奇妙效果。 本书并非要为您提供包罗万象的医疗方案,也无意宣扬包治百病的奇效。它是一本致力于引导您探索和实践手足按摩这门古老技艺的实用指南。我们将深入浅出地为您解析手足按摩的科学原理,剖析其背后的中医经络学说,让您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按摩为何能够达到舒缓、调理、乃至提升整体健康的目的。 一、 手足按摩的科学基础与中医智慧 我们常说“手是人的第二张脸”,而脚则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这句话绝非夸张,而是蕴含着深刻的生理与医学道理。 1. 神经与血管的密集网络: 手和脚是人体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最为集中的区域。我们的手掌和脚底分布着大量的神经末梢,这些末梢通过复杂的神经通路与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紧密相连。当您对手足进行按摩时,能够直接刺激这些神经末梢,进而向大脑发送舒缓、放松的信号,有效缓解紧张和压力。 同时,手足也是血液循环的重要枢纽。脚部的血管尤其丰富,是血液回流心脏的关键通道。通过按摩脚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将身体的代谢废物有效排出,同时也能将新鲜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为身体的细胞提供充足的能量。 2. 中医经络与穴位学说: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纵横交错的经络系统,这些经络如同身体的“高速公路”,负责输送气血,连接脏腑,调节生理功能。而穴位则是经络上的特定点,它们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临床上进行针灸、按摩等治疗的重要着力点。 手和脚是多条重要经络的交汇点和起点/终点,承载了许多与重要脏腑功能息息相关的穴位。例如,脚部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与人体的生殖、泌尿系统密切相关;手部的合谷穴是肺经的大穴,对缓解头痛、牙痛、感冒等症状有显著效果。通过对这些穴位的精准刺激,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纠正脏腑的失衡,从而达到预防和缓解疾病的目的。 3. 身心联动的 Reflexology (反射疗法) 视角: 除了中医理论,西方医学的反射疗法(Reflexology)也为手足按摩提供了另一层科学解读。反射疗法认为,手和脚的特定区域对应着身体的各个器官、腺体和组织。通过按摩这些“反射区”,可以间接刺激相对应的身体部位,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健康。例如,按摩脚掌的某个区域可能对改善消化功能有帮助,而按摩手掌的另一区域则可能有助于缓解颈部不适。本书将结合中医与反射疗法的理念,为您呈现一个更全面的手足按摩视角。 二、 手足按摩的实用技巧与操作指南 本书的核心内容在于为您提供一套简单易学、切实可行 Hand and Foot Massage 的实践方法。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准备工作讲起,循序渐进地引导您掌握各种按摩手法和技巧。 1. 按摩前的准备: 环境的选择: 选择一个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进行按摩,避免外界干扰,有助于身心放松。 个人准备: 保持双手清洁,指甲修剪整齐。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使用适量的按摩油或乳液,以增加按摩的润滑度和舒适度。但请注意,某些情况下,干性按摩同样有效,甚至在某些特定穴位上更具针对性。 放松身心: 在开始按摩前,可以深呼吸几次,调整呼吸节奏,让身体和思绪都慢慢平静下来。 2. 手部按摩技巧: 我们将详细介绍针对不同部位和需求的双手按摩手法,包括: 基础舒缓按摩: 从指尖到指根,再到手掌和手背,进行由轻到重的推、揉、捏、点按等手法,以放松手部肌肉,缓解疲劳。 针对特定问题的按摩: 缓解手指僵硬和关节不适: 重点按摩指关节、指缝,运用搓、揉、牵拉等手法。 改善手部冰冷和血液循环不良: 重点按摩手掌的劳宫穴、鱼际穴,以及手背的阳池穴,配合温热的按摩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手部麻木和胀痛: 针对可能存在的经络不通,运用点按和按揉相结合的手法,疏通相关经络。 穴位按摩示范: 我们将图文并茂地展示如何准确找到并按摩手部的重要穴位,如合谷穴、内关穴、神门穴等,并讲解它们对应的功效。 3. 足部按摩技巧: 足部按摩是本书的重点之一,因为脚部承载了人体大部分的压力,也是许多健康问题的根源。 基础舒缓按摩: 从脚趾逐一按摩到脚跟,再到脚掌和脚背,运用推、揉、捏、拍打等手法,放松脚部肌肉,缓解足底的酸胀感。 针对特定问题的按摩: 缓解足部疲劳和行走不适: 重点按摩足底的足三里、涌泉穴、太冲穴等,以及脚跟的肾俞反射区,缓解足部压力,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脚部冰冷和水肿: 重点运用温热的按摩油,结合快速的揉捏和拍打手法,促进脚部微循环,排出多余水分。 缓解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等: 结合反射疗法的概念,精准按摩脚掌上对应头、胃、肠等器官的反射区,以及中医的太溪穴、涌泉穴等,达到调理全身健康的效果。 穴位按摩示范: 图文并茂地展示足部重要穴位的定位与按摩方法,如涌泉穴、太溪穴、足三里、三阴交等,并详细解释它们的功效。 4. 按摩的时长与频率: 我们将为您提供科学的按摩建议,包括每次按摩的时长、每日或每周的按摩频率,以及针对不同人群的个性化指导。 三、 手足按摩的养生保健功效 通过持续、正确的 Hand Foot Massage 练习,您将体验到它带来的诸多身心益处。这些益处并非基于虚幻的承诺,而是通过科学的原理和实践验证得出的。 舒缓疲劳,改善睡眠: 手足按摩能够有效缓解长时间站立、行走或使用电脑带来的肌肉紧张和疲劳,放松身心,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 手足的密集血管网络在按摩的刺激下得以活跃,加速血液流动,将氧气和营养物质更有效地输送到全身,同时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废物。 缓解疼痛,减轻不适: 针对颈椎病、腰腿疼痛、头痛、关节疼痛等,通过按摩相应的手足反射区或穴位,可以有效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调节情绪,减轻压力: 按摩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放松,手足神经末梢的刺激也会向大脑发送舒缓信号,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升整体幸福感。 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通过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手足按摩能够提升身体的整体机能,增强自身免疫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改善消化功能: 足底的某些反射区与消化系统紧密相连,通过按摩可以刺激肠道蠕动,改善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 延缓衰老,焕发活力: 良好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是保持身体年轻活力的关键,手足按摩有助于维持这些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从内而外地焕发身体的生机。 四、 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 本书适合所有希望通过自然、无创的方式改善自身健康状况的人群,无论您是办公室白领、体力劳动者,还是居家老人,都能从中受益。 然而,在享受手足按摩带来的益处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事项: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初学者应从轻柔的按摩开始,逐渐增加力度和时长,切勿过度用力,以免造成不适。 了解禁忌症: 对于有开放性伤口、皮肤感染、严重静脉曲张、骨折未愈合、孕妇(某些特定穴位)等情况,请在咨询专业医生或治疗师后再进行按摩。 倾听身体的声音: 在按摩过程中,如果感到剧烈疼痛或出现其他不适,应立即停止按摩。 非医疗替代: 本书提供的手足按摩方法旨在辅助养生保健,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和治疗。如果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 结语 手足按摩是一门简单易学却又蕴含着无限智慧的自然疗法。它不需要昂贵的器械,也不需要专业的场地,只需要您的一双双手,一颗愿意关爱自己身体的心。通过阅读和实践本书,您将掌握一套科学、有效的手足按摩方法,让这份古老的智慧成为您日常生活中守护健康的得力助手。让我们一起,通过温和而充满爱意的触摸,激活身体的无限潜能,迈向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