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种植技术问答

谷子种植技术问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栾素荣 编
图书标签:
  • 谷子
  • 种植技术
  • 农业技术
  • 粮食作物
  • 农学
  • 种植管理
  • 病虫害防治
  • 栽培技术
  • 农业生产
  • 作物种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67446
版次:1
商品编码:1124096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谷子种植技术问答》以问答形式向读者系统介绍了谷子基础知识及经济价值,谷子的生理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谷子新品种选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繁种、海南繁种加代、谷子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还介绍了我国当前主要推广的优质谷子品种及杂交种。《谷子种植技术问答》语言通俗,实用性强,所介绍的技术与方法便于读者学习和掌握,可供广大基层科技工作者指导谷子生产和谷子生产者使用,同时也可供科研、教学工作者参考应用。

目录

第一章 谷子基础知识
1.黍是何种作物?
2.谷子和粟是一种作物吗?
3.谷子起源地是哪里?
4.谷子是由什么植物演变来的?
5.谷子的植株由哪几部分组成?
6.谷子有哪些植物学特征?
7.谷子的类型是依什么划分的?
8.谷子熟期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9.小米的营养价值如何?
10.谷子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如何?
11.谷子有药用作用吗?
12.小米有何保健功能?
13.小米除做粥外,作为主食的情况如何?
14.谷子的加工产品有哪些?
15.小米加工产品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16.谷糠有哪些营养物质和用途?
17.谷子作为饲草应用开发的前途如何?
18.为什么提出谷子是中华民族的哺育作物?
19.为什么说谷子是战略储备作物?
20.谷子是人们所说的低产作物吗?
21.我国谷子分布及研究情况如何?
22.我国的谷子生产生态分区如何,各有什么特点?
23.我国谷子生产的主产区和分布情况如何?
24.国外谷子分布和研究进展情况如何?
25.谷子出口和国际贸易情况如何?
26.对出口的谷子或小米有什么要求?

第二章 谷子生长发育特性
27.谷子萌发的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是什么?
28.谷子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多少?
29.谷子幼苗对低温能忍耐到什么程度?
30.谷子对温度的要求是什么?
31.谷子对水分的要求是什么?
32.影响谷子根系吸水的因素有哪些?
33.什么是谷子的需水临界期?
34.谷子"胎里旱"是怎么回事?
35.谷子"卡脖旱"又是怎么回事?
36.谷子"淋出秕子"怎么理解?
37.谷子抗旱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8.谷子生长对光照有什么要求?
39.谷子对土壤有哪些特殊要求?
40.谷子可以在盐碱地种植吗?
41.谷子根系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42.谷子发生茎秆倒伏的生理原因是什么?
43.影响谷子穗分化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44.谷子出谷率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5.影响籽粒形成与成熟的因素有哪些?
46.谷子的品质与环境条件有什么关系?
47.谷子蛋白质含量受哪些环境因素影响?

第三章 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48.为什么谷子高产优质栽培提倡"轮作倒茬"?
49.谷子怎样轮作倒茬?
50.什么叫春谷的"三墒整地"?
51.什么是谷子的"五喜五怕"?
52.春播区谷子播期如何确定?
53.夏播区谷子播期如何确定?
54.春播区适当晚播的好处是什么?
55.如何确定播种方式?
56.农民自留种子用盐水选种有什么好处?
57.谷子播种时应注意哪些关键技术环节?
58.谷子苗期镇压蹲苗有什么好处?
59.谷子为什么要早间苗、早定苗?
60.谷子间苗和定苗有何新技术?
61.谷子出苗对土壤水分及温度有什么要求?
62.谷田的群体结构是什么?
63.谷子留苗密度根据什么确定?
64.谷子产量构成因素有哪些?
65.直接影响亩穗的因素有哪些?
66.影响谷子光合作用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67.谷子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多少?
68.氮肥对谷子生长发育有什么作用?
69.磷肥对谷子生长发育有什么作用?
70.钾肥对谷子生长发育有什么作用?
71.谷子的需肥规律是什么?
72.谷子施肥技术有哪些?
73.谷子施肥原则是什么?
74.春谷生产中期管理应注意什么?
75.怎样防止谷子倒伏?
76.谷子中后期管理应从哪几个方面抓起?
77.保证旱地谷子获得高产的关键环节有哪几个?
78.旱地谷子丰产栽培各生长发育阶段管理的措施有哪些?
79.黄淮海夏谷区谷子高产栽培应掌握哪些技术要点?
80.谷子收获及贮藏应注意哪些事项?
81.谷子地膜覆盖种植有哪些优点?
82.地膜覆盖种植谷子播前应注意的问题?
83.谷子地膜覆盖种植主要技术优点有哪些?
84.谷子地膜覆盖田间管理有哪些?
85.地膜谷子为什么要适时收获?
86.旱地春谷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哪些要点?
87.什么是谷子的简化栽培技术?
88.简化栽培技术有什么好处?
89.应用谷子简化栽培技术是不是成本很高?
90.为什么要用2个同型姊妹系混合播种,然后喷施除草剂杀掉不抗除草剂的品系,而不是直接应用抗除草剂品系、减少播种量?
91.目前适合黄淮海地区的简化栽培谷子品种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
92.谷子简化栽培技术有哪些要点?

第四章 谷子杂种优势利用与新品种选育
93.什么是品种?
94.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
95.什么叫谷子杂交种?
96.什么是谷子的杂种优势?
97.什么是谷子的杂种优势利用?
98.谷子杂种优势利用有几种途径?
99.杂交谷子有什么作用?
100.杂交谷子有哪些好处?
101.世界上最早报道谷子雄性不育材料的人是谁?
102.我国最早报道谷子雄性不育现象的是哪家单位?
103.谷子"三系"是指什么?
104.什么叫谷子雄性不育系?
105.什么叫谷子雄性不育保持系?
106.什么叫谷子雄性不育恢复系?
107.中国从何时有了杂交谷子?
108.我国第一个中晚熟谷子杂交种是谁培育的?
109.春谷高产育种有几种方法?
110.谷子杂交方法有哪几种?
111.我国利用诱变方法取得第一个谷子新品种的是哪个单位?
112.利用诱变选育谷子新品种有什么特点?
113.谷子杂种后代选择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114.杂交谷子能自己留种吗?
115.杂交谷子栽培同常规谷子栽培有什么不同?
116.我国谷子不育材料是哪家单位最先获得?
117.是谁发现光敏核不育系?
118.什么是谷子光(温)敏核不育系?
119.我国谷子光(温)敏核不育系是哪家单位最先获得?
120.谷子光(温)敏核不育系是怎样选育的?
121.谷子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标准是什么?
122.一般获得雄性不育材料有几种途径?
123.什么叫两系法?
124.两系法的优点是什么?
125.怎样开展谷子光(温)敏核不育系制种技术?

第五章 谷子繁种技术
126.什么是谷子品种?
127.什么是谷子优良品种?
128.什么是谷子良种标准?一般要求是什么?
129.谷子优质品种有具体的标准吗?
130.我国谷子地方名优品种有哪些?
131.谷子良种四级繁种体系是怎么回事?
132.我国各地的品种能相互引种交换吗?
133.谷子换种增产的原因是什么?
134.如果自己留谷子品种,应注意哪些问题?
135.什么叫谷子良种繁育?
136.谷子良种繁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37.谷子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是什么?
138.谷子提纯复壮的方法有几种?
139.谷子品种如何进行防杂保纯?
140.什么叫谷子原种?
141.什么叫谷子原种生产?
142.谷子原种生产技术有哪些?
143.良种繁殖基地应具备哪些条件?
144.怎样加强谷子良种繁殖质量管理?

第六章 谷子海南繁种加代技术
145.三亚繁种有哪些优越自然条件?
146.谷子南繁的意义何在?
147.谷子南繁选地应注意哪些问题?
148.南繁整地如何进行?
149.为什么结合整地必须撒施杀虫药剂?
150.把谷子地整成田畦有什么好处?
151.南繁谷子播种技术有哪些?
152.出苗后为什么必须及时间苗锄草?
153.南繁谷地怎样灌水?
154.喷施农药需注意什么?
155.杂交工作如何进行?
156.如何防治鸟害和鼠害?
157.南繁谷子如何进行收获?
158.谷子南繁应注意哪些事项?

第七章 谷子病虫害防治技术
159.谷子的有害生物有哪些?
160.谷子病虫害农业防治方法有哪些?
161.谷子病虫害物理防治方法有哪些?
162.谷子病虫害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
163.谷子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有哪些?
164.谷锈病症状及发生受哪些条件影响?
165.谷锈病如何进行防治?
166.谷子白发病症状及发生受哪些条件影响?
167.如何识别谷子白发病?
168.如何防治谷子白发病?
169.谷子线虫病症状及发病条件有哪些?
170.如何防治谷子线虫病?
171.谷瘟病发病症状及发病条件有哪些?
172.谷子谷瘟病的发生过程是怎样?
173.如何防治谷瘟病?
174.谷子黑穗病主要发病症状有哪些?
175.谷子黑穗病主要分为几种?
176.谷子黑穗病如何防治?
177.谷子纹枯病症状及发病规律?
178.怎样防治谷子纹枯病?
179.谷子病毒病为害特点如何?
180.谷子病毒病如何防治?
181.谷子都有哪些虫害?
182.地下虫害(蝼蛄、金针虫、蛴螬)的为害特点有哪些?
183.地下虫害如何综合防治?
184.苗期鞘翅目害虫的为害特点有哪些?
185.苗期鞘翅目害虫防治措施有哪些?
186.黏虫如何防治?
187.谷子粟芒蝇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如何?
188.谷子粟芒蝇如何综合防治?
189.红蜘蛛如何防治?
190.粟灰螟如何防治?
191.玉米螟如何防治?
192.双斑长跗萤叶甲如何防治?
193.蚜虫如何防治?
194.鼠害如何防治?
195.鸟害如何防治?
196.谷子田间草害如何防治?
197.谷子田间除草剂有哪些?
198.谷子包衣有哪些好处?
199.什么叫种子丸粒化?
200.种子丸粒化有什么好处?

第八章 谷子新品种(部分)介绍
(一)春谷品种介绍
1.承农2号
2.承谷4号
3.承谷6号
4.冀谷8号
5.承谷11号
6.承谷12号
7.承谷13号
8.承谷10号
9.朝谷13号
10.朝谷15号
11.燕谷16号
12.铁谷8号
13.铁谷14号
14.九谷14号
15.九谷18号
16.公谷68号
17.公谷75号
18.龙谷33号
19.龙谷34号
20.赤谷10号
21.赤谷16号
22.蒙谷12号
23.大同27号
24.大同29号
25.大同34号
26.晋谷2号
27.长农35号
28.长农38号
29.长农
30.长农
31.晋谷42号
32.晋谷45号
33.晋谷48号
34.晋谷51号
35.汾选4号
36.汾选8号
37.兴谷
38.兴谷
39.陇谷10号
40.延谷
(二)夏谷品种介绍
1.冀谷
2.冀谷
3.冀谷
4.冀谷
5.冀谷
6.冀谷
7.冀谷
8.冀谷
9.小香米
10.冀创
11.保谷
12.沧谷3号
13.沧谷4号
14.衡谷9号
15.济谷
16.济谷
17.豫谷
18.豫谷
19.豫谷
20.豫谷
(三)谷子杂交品种介绍
1.张杂谷1号
2.张杂谷3号
3.张杂谷9号
4.张杂谷10号
5.张杂谷5号
6.张杂谷6号
7.长杂2号

附录
附录1 历届全国优质米品种介绍(部分)
附录2 谷子调查记载项目和标准
附录3 全国谷子品种鉴定标准(试行稿)
附录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8232-87粟(谷子)
附录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1766-89小米
参考文献
《稻谷高产栽培指南:从选种到收获的全面解析》 本书聚焦于水稻这一我国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旨在为广大稻农提供一套系统、科学、实用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内容涵盖了从稻谷品种的选择、秧苗的培育,到田间管理的精细化操作,再到病虫害防治的智能化手段,以及最终的科学收割与储存等各个环节。本书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清晰的语言、翔实的案例,帮助读者掌握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技术,应对日益复杂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效益最大化。 第一章:科学选种,奠定丰收基础 选择适宜的稻谷品种是实现高产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本章将深入探讨影响品种选择的诸多因素,包括当地的气候条件(光照、温度、降雨量)、土壤类型(粘土、砂土、壤土)、灌溉条件(是否方便灌溉)、耕作制度(单季稻、双季稻)以及市场需求(对产量、米质、加工性能的要求)。 我们将详细介绍当前主流的水稻品种类型,如籼稻、粳稻,以及它们各自的特性与适种区域。对于每个大类,会进一步细分到具体的高产、抗病、优质品种,并附上各品种的关键性状描述,例如生育期长短、株高、抗倒伏能力、抗病虫能力、产量潜力、米质评价(如透明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等。 此外,本章还将引导读者认识到种子纯度和发芽率的重要性。我们将介绍如何从正规渠道购买种子,如何辨别假冒伪劣种子,以及简易的种子质量检测方法,如发芽率测定。对于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杂交水稻、抗病育种、耐逆育种等,也会进行简要介绍,帮助读者了解未来品种的选择方向。 第二章:壮苗培育,孕育生长活力 秧苗是水稻植株的“幼苗”,秧苗的健壮程度直接影响着后期稻谷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本章将重点阐述科学育秧的关键技术。 首先,我们将详细讲解育秧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苗床的选择(露地苗床、营养钵育苗、温室育苗)、土壤消毒(药剂、热处理、曝晒)、基肥施用以及精细整地。对于不同育苗方式,将提供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在播种环节,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品种特性和季节要求确定播种量,以及掌握正确的播种密度和深度,确保出苗均匀。出苗后的管理同样关键,本章将深入探讨如何根据苗床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进行精细化的日常管理。这包括适时揭膜、遮阳、防雨、补水、补肥等。 对于壮秧标准,我们将提供量化指标,如叶龄、叶色、根系发育情况、茎秆粗细等,帮助读者判断秧苗是否达到移栽要求。此外,针对常见的秧苗病害(如猝倒病、立枯病)和虫害(如蚜虫),本章也将提供预防和初步防治的方法。 第三章:精细管理,实现产量最大化 田间管理是决定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核心环节,本章将系统介绍从移栽到收割前各个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技术。 移栽定植: 详细讲解适时移栽的重要性,移栽前的炼苗,以及移栽时的密度、深度、株行距等关键参数的确定。针对不同的移栽方式(手工移栽、机械移栽),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 分蘖期管理: 介绍如何通过水肥管理调控分蘖数量,促进壮蘖形成。重点讲解浅水灌溉、间歇灌溉与深水灌溉的运用时机与效果。对于施肥,将指导读者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以及分蘖情况,合理配施氮、磷、钾肥,并适时进行追肥。 拔节至孕穗期管理: 这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本章将深入讲解这一时期的水肥管理要点。强调“浅水灌溉,勤灌勤排”的原则,以及如何根据天气变化和植株生长情况调整灌溉策略。在施肥方面,将重点指导穗肥的施用时机、种类和用量,以促进稻穗发育,提高穗粒数。 抽穗至灌浆期管理: 这一时期需要保持适宜的湿度,促进稻谷饱满充实。本章将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天气情况,科学控制灌溉水量,避免干旱或渍涝。同时,将介绍如何进行叶面追肥,如喷施磷、钾、钙、镁等微量元素,以及生物制剂,以增强植株活力,提高灌浆速率和饱满度。 成熟期管理: 随着稻谷成熟,灌溉管理应逐渐转为“干湿交替”,促进稻谷早熟,降低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本章将详细讲解如何根据具体情况把握“落黄”的节奏,以及为机械收割创造有利条件。 第四章:病虫害绿色防控,保障健康收成 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大威胁,本章将重点介绍绿色、高效、低毒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常见病害识别与防治: 详细介绍水稻主要病害,如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等的发生规律、症状特点以及传播途径。针对每种病害,提供不同防治阶段的综合治理方案,包括农业防治(如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物理防治(如灯光诱杀)和生物防治(如利用天敌、喷施生物农药)。对于化学防治,将强调科学用药,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并指导安全用药技术,如施药时机、浓度、频率以及农药安全间隔期。 常见虫害识别与防治: 同样,本章将详述水稻主要虫害,如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蚜虫、稻螟虫等的发生规律、为害症状和传播途径。提供与之相匹配的综合防治策略,包括农业防治(如人工捕杀、稻田养殖水生动物)、物理防治(如黑光灯诱杀)和生物防治(如释放赤眼蜂、应用苏云金杆菌)。化学防治方面,将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虫情预警,选择合适的杀虫剂,并强调合理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本章将介绍如何建立和利用病虫害监测体系,包括设置测报点、定期巡田、利用气象信息等,以便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防治。 第五章:科学收割与合理储存,守护劳动成果 丰收的喜悦离不开科学的收割和妥善的储存。本章将指导读者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收获损失,并保证稻谷的品质。 最佳收获时机确定: 详细讲解判断水稻成熟度的指标,包括稻穗的颜色、稻谷的硬度、籽粒的含水量等。强调在最佳收获时机进行收割,以保证稻谷的产量和品质,并降低机械作业的难度。 收割技术与损失控制: 介绍机械收割的种类和操作要点,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收割机参数,如割台高度、滚筒转速、风力大小等,最大限度地减少稻谷的损失。对于小农户,也将提供手割、打谷等传统收割方法的优化建议。 晾晒与干燥: 介绍稻谷收获后的初步处理,包括摊晒、翻晒等,以降低稻谷水分,防止霉变。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天气情况,科学选择晾晒方式和时间。 稻谷储存: 重点讲解科学储存稻谷的方法,包括储粮场所的选择(通风、干燥、防潮、防鼠)、包装材料的选择(如编织袋、塑料桶)以及储存前的清选、杀虫、防潮处理。介绍不同储存方式的优缺点,如散粮储存、包装储存,以及如何进行动态储存管理,定期检查粮情,防止虫粮、霉粮的发生。 通过以上五章内容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本书致力于帮助广大稻农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的水稻生产管理体系,在实际耕作中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方,从而有效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虽然它以“问答”的形式呈现,给人一种轻松的印象,但深入阅读后可以发现,其背后的研究基础和数据支撑是极其扎实的。很多关键结论都有明确的参考文献或实验背景支撑,这确保了所传授的技术不是基于臆测,而是科学验证过的有效方法。我特别关注了关于种子处理和育苗技术的那几页,里面详细阐述了不同温度和湿度梯度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曲线,这种量化的描述,让原本模糊不清的“经验之谈”变得清晰可量。对于那些对理论基础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既有易于理解的实操指南,又有坚实的科学背景作为后盾。它成功地架起了科学研究与实际生产之间的桥梁,让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能够真正落地生根,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提升。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个人特色,用词精准,但又不失亲切感,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教科书式的僵硬。我个人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技术难点时的那种幽默感和人文关怀。比如,在讲到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潜在影响时,作者没有用恐吓性的语言,而是用一种沉稳的、充满智慧的口吻,引导读者思考如何通过调整种植策略来适应不确定性。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比那些生硬的知识灌输有效得多。我甚至在一些描述田间劳作的段落中,仿佛能感受到作者亲手触摸泥土的那种温度和情感。这种将技术知识与个人情感体验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让一本严肃的技术书籍变得鲜活起来。每次翻开它,都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让人心甘情愿地沉浸其中,不断吸收新的知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的排版,搭配着油画般的插图,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田间地头的那种氛围。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虽然是技术书籍,但阅读起来丝毫没有那种枯燥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章节划分上的用心,逻辑性很强,从播种前的准备到收获后的储存,每一步都像是循序渐进的教学,让人感觉非常踏实。而且,书里大量运用了图表和流程图,这对于理解那些复杂的农业操作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之前尝试过一些其他农业技术书籍,很多都是纯文字堆砌,读起来费劲,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优化,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我这个新手也能很快上手。特别是关于土壤改良那一部分,介绍的几种天然肥料配比方法,操作起来简单易行,效果立竿见影,这已经是我在自家试验田里验证过的了。总而言之,从视觉到内容的组织,这本书都体现了一种对读者的尊重和对专业知识的精湛掌握。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我原本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集中在某一个技术点上进行深入挖掘,但拿到手后才发现,它几乎涵盖了整个农业生产周期的方方面面,但奇怪的是,它没有陷入那种泛泛而谈的泥潭。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老道,总能用最精炼的语言点出核心问题,然后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病虫害综合治理”的那几章,完全摒弃了那种一味依赖化学农药的传统思路,而是巧妙地结合了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这非常符合当前绿色农业的发展趋势。书中引用的那些案例,很多都是来自第一线的真实数据,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推导,这种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可靠性和可信度。读完这些章节,我感觉自己对作物生长环境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不再是孤立地看待某一个环节,而是将其视为一个相互联系、动态平衡的复杂系统。对于有经验的农人来说,这本书或许能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启发,对于新手而言,它无疑是一本无可替代的实战宝典。

评分

这本书在实用性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几乎可以被视为一本随时待命的“田间工具书”。它的内容组织结构非常便于快速查阅,当你遇到突发状况需要立即找到解决方案时,索引和目录设计得非常人性化。我试着在不同季节翻阅了几个不同的技术点,发现作者提供的应急措施往往都是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最快、最有效的处理办法,而不是那种理想化、需要大量资金和设备支持的“完美方案”。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还专门辟出了一块内容来讨论农业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成本核算、市场供需分析等,这使得这本书的实用性超出了单纯的技术指导范畴,真正融入了现代农业的商业运营思维。这对于那些想要将种植技术转化为实际效益的读者来说,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我已将它放在了工作台最显眼的位置,它已经成为了我日常工作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