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侯明生,黄俊斌 著,侯明生,黄俊斌 编
图书标签:
  • 农业
  • 植物病理学
  • 病理学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害防治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第二版
  • 十一五规划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11389
版次:1
商品编码:1149437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40
字数:80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农业植物病理学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006年出版,农业植物病理学为第二版,由全国26所农业院校长期从事“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及科研工作的专家共同编写和修订。农业植物病理学共分水稻病害,麦类作物病害,玉米、高粱和谷子病害,薯类作物病害,棉花和麻类病害,油料作物病害,烟草和糖料作物病害,果树病害和蔬菜病害九章。农业植物病理学对各类作物重要病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叙述,并附有典型症状和病原显微形态及病害循环图。各章单独编写了一节该类作物病害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技术措施,对次要病害以附表方式简要描述了症状要点、侵染来源及传播途径;章末附有复习思考题,书末列有相关参考文献和主要参考网站。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版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水稻病害 1  第一节 稻瘟病 RiceBlAst 2  第二节 水稻纹枯病 RiceSheAthBlight 9  第三节 稻曲病 RiceFAlseSmut 13  第四节 水稻白叶枯病 RiceBActeriAlLeAfBlight 16  第五节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RiceBActeriAlLeAfStreAk 21  第六节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RiceBActeriAlFootRot 23  第七节 水稻病毒病 RiceVirAlDiseAses 26    水稻普通矮缩病 RiceDwArf 26    水稻黄矮病 RiceYel
owStunt 28    水稻黑条矮缩病 RiceBlAckGstreAkedDwArf 3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SouthernRiceBlAckGstreAkedDwArf 31    水稻条纹叶枯病 RiceStripe 33    水稻病毒病防治 ControlofRiceVirAlDiseAses 34  第八节 水稻恶苗病 RiceBAkAnAeDiseAse 35  第九节 水稻胡麻斑病 RiceBrownSpot 38  第十节 水稻病害综合治理IntegrAtedMAnAgementofRiceDiseAses 41  附表 水稻其他病害 OtherDiseAsesofRice 45  复习思考题 47第二章 麦类作物病害 48  第一节 麦类作物锈病 CereAlRusts 48    小麦条锈病 WheAtStripeRust(Yel
owRust) 49    小麦叶锈病 WheAtLeAfRust(BrownRust) 55    小麦秆锈病 WheAtStemRust(BlAckRust) 58    麦类作物锈病防治 ControlofCereAlRusts 60  第二节 小麦赤霉病 WheAtHeAdBlight 61  第三节 小麦白粉病 WheAtPowderyMildew 65  第四节 小麦叶枯病 WheAtLeAfBlight 70  第五节 麦类黑穗 (粉)病 CereAlSmuts 73    大麦、小麦散黑穗病 LooseSmutofWheAtAndBArley 73    小麦腥黑穗病 WheAtBunts 75    麦类黑穗病防治 ControlofCereAlSmuts 78  第六节 小麦纹枯病 WheAtShArpEyespot 79  第七节 小麦全蚀病 WheAtTAkeGAl
DiseAse 83  第八节 小麦根腐病 WheAtRootRot 87  第九节 小麦胞囊线虫病 WheAtCystNemAtode 90  第十节 小麦病毒病 WheAtVirAlDiseAses 93    小麦黄矮病 WheAtYel
owDwArf 93    小麦丛矮病 WheAtRoset
eStunt 95    小麦土传花叶病 WheAtSoilGborneMosAicVirusDiseAses 96    小麦病毒病防治 ControlofWheAtVirAlDiseAses 97  第十一节 大麦条纹病 BArleyStripe 98  第十二节 麦类作物病害综合治理 IntegrAtedMAnAgementofCereAlDiseAses 100  附表 麦类其他病害 OtherCereAlDiseAses 103  复习思考题 105第三章 玉米、高粱和谷子病害 106  第一节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 NorthernAndSouthernLeAfBlightofMAize 106  第二节 玉米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 MAizeGrAyAndCurvulAriALeAfSpot 114  第三节 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 HeAdSmutAndCommonSmutofMAize 118  第四节 玉米茎腐病 MAizeStAlkRot 124  第五节 玉米纹枯病 MAizeSheAthBlight 128  第六节 玉米穗腐病 EArAndKernAlRotofMAize 131  第七节 玉米病毒病 MAizeVirAlDiseAses 135  第八节 高粱黑穂病 Sorghum HeAdSmuts 138  第九节 谷子白发病 Mil
etDownyMildew 142  第十节 玉米、高粱和谷子病害综合治理IntegrAtedMAnAgementofMAize,Sorghum
AndMil
etDiseAses 146  附表 玉米、高粱和谷子其他病害 OtherDiseAsesofMAize,SorghumAndMil
et 149  复习思考题 150第四章 薯类作物病害 151  第一节 马铃薯晚疫病 PotAtoLAteBlight 151  第二节 马铃薯环腐病 PotAtoRingRot 154  第三节 马铃薯病毒病 VirAlDiseAsesofPotAto 157  第四节 甘薯黑斑病 Swe
tPotAtoBlAckRot 161  第五节 甘薯茎线虫病 Swe
tPotAtoStem NemAtode 164  第六节 甘薯根腐病 Swe
tPotAtoRootRot 167  第七节 甘薯瘟 Swe
tPotAtoBActeriAlWilt 169  第八节 甘薯储藏期病害 Swe
tPotAtoStorAgeDiseAses 171  第九节 薯类作物病害综合治理IntegrAtedMAnAgementofTuberCropDiseAses 174  附表 薯类作物其他病害 OtherDiseAsesofTuberCrop 176  复习思考题 178第五章 棉花和麻类病害 179  第一节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 Cot
onFusAriumAndVerticil
ium Wilt 179  第二节 棉花苗期病害 Cot
onSe
dlingDiseAses 186  第三节 棉铃病害 Bol
DiseAsesofCot
on 191  第四节 棉花细菌性角斑病 Cot
onAngulArLeAfSpot 195  第五节 棉花生理性病害 Cot
onPhysiologicAlDiseAses 197  第六节 黄麻炭疽病JuteAnthrAcnose 200  第七节 黄麻枯萎病JuteWilt 202  第八节 红麻根结线虫病 KenAfRootGKnotNemAtode 204  第九节 棉花和麻类作物病害综合治理IntegrAtedMAnAgementofCot
onAndFiber
CropDiseAses 207  附表 棉花和麻类作物其他病害 OtherDiseAsesofCot
onAndFiberCrops 211  复习思考题 214第六章 油料作物病害 215  第一节 油菜菌核病 SclerotiniARotofOilse
dRApe 215  第二节 油菜霜霉病和白锈病 DownyMildewAndWhiteRustofOilse
dRApe 219  第三节 油菜黑斑病 BlAckSpotofOilse
dRApe 222  第四节 油菜病毒病 VirAlDiseAsesofOilse
dRApe 225  第五节 大豆胞囊线虫病 SoybeAnCystNemAtode 227  第六节 大豆根腐病 SoybeAnRootRot 232  第七节 大豆花叶病 SoybeAnMosAicDiseAse 234  第八节 大豆霜霉病 SoybeAnDownyMildew 238  第九节 花生青枯病 PeAnutBActeriAlWilt 240  第十节 花生茎腐病 PeAnutDiplodiACol
ArRot 243  第十一节 花生病毒病 PeAnutVirAlDiseAses 245  第十二节 花生叶斑病 PeAnutLeAfSpot 248  第十三节 花生根结线虫病 PeAnutRootGknotNemAtode 251  第十四节 向日葵列当 SunflowerBroomRApes 254  第十五节 芝麻茎点枯病 SesAmeStemRot 256  第十六节 芝麻枯萎病 SesAmeFusArium Wilt 259  第十七节 油料作物病害综合治理IntegrAtedMAnAgementofOilCropDiseAses 260  附表 油料作物其他病害 OtherDiseAseofOilse
dCrops 264  复习思考题 267第七章 烟草和糖料作物病害 268  第一节 烟草黑胫病 TobAc
oBlAckShAnk 268  第二节 烟草赤星病 TobAc
oBrownLeAfSpot 271  第三节 烟草青枯病 TobAc
oBActeriAlWilt 274  第四节 烟草病毒病 TobAc
oVirAlDiseAses 278  第五节 烟草炭疽病 TobAc
oAnthrAcnose 288  第六节 烟草根结线虫病 TobAc
oRootKnotNemAtode 290  第七节 甘蔗黑穗病 SugArcAneSmut 294  第八节 甘蔗凤梨病 PineAppleDiseAseofSugArcAne 297  第九节 甘蔗赤腐病 SugArcAneRedRot 300  第十节 甘蔗褐条病 SugArcAneBrownStripe 303  第十一节 甘蔗花叶病 SugArcAneMosAicVirusDiseAses 305  第十二节 甜菜褐斑病 SugArbe
tCercosporALeAfSpot 308  第十三节 甜菜根腐病 SugArbe
tRootRot 311  第十四节 甜菜丛根病 SugArbe
tRhizomAniA 314  第十五节 甜菜黄化病 SugArbe
tMildYel
ows 317  第十六节 烟草和糖料作物病害综合治理IntegrAtedMAnAgementofTobAc
oAnd
SugArCropDiseAses 319  附表 烟草和糖料作物其他病害 OtherDiseAsesofTobAc
oAndSugArCrops 323  复习思考题 329第八章 果树病害 331  第一节 柑橘病害 CitrusDiseAses 331    柑橘黄龙病 CitrusHuAnglongbing 331    柑橘溃疡病 CitrusCAnker 334    柑橘疮痂病 CitrusScAb 338    柑橘炭疽病 CitrusAnthrAcnose 340    柑橘树脂病 CitrusMeAnose 343  第二节 苹果病害 AppleDiseAses 345    苹果轮纹病 AppleRingRot 346    苹果腐烂病 AppleVAlsACAnker 350    苹果早期落叶病 AppleLeAfDefoliAtionDiseAses 355    苹果炭疽病 AppleAnthrAncnose 359  第三节 梨树病害 PeArDiseAses 362    梨黑星病 PeArScAb 362    梨锈病 PeArRust 366  第四节 桃树病害 PeAchDiseAses 369    桃褐腐病 PeAchBrownRot 369    桃缩叶病 PeAchLeAfCurl 371    桃树根癌病 PeAchCrownGAl
373  第五节 葡萄病害 GrApeDiseAses 375    葡萄霜霉病 GrApeDownyMildew 375    葡萄白腐病 GrApeWhiteRot 378    葡萄黑痘病 GrApeBlAckPox 381    葡萄灰霉病 GrApeGrAyMold 385  第六节 热带果树病害 TropicAlFruitDiseAses 387    荔枝霜疫霉病 LitchiDownyBlight 388    荔枝炭疽病 LitchiAnthrAcnose 390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 BAnAnAFusArium Wilt 391    香蕉束顶病 BAnAnABunchyTop 393    香蕉炭疽病 BAnAnAAnthrAcnose 395    番木瓜环斑病 PApAyARingSpot 396    番木瓜炭疽病 PApAyAAnthrAcnose 397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MAngoBActeriAlBlAckSpot 399    芒果炭疽病 MAngoAnthrAcnose 400  第七节 其他果树病害 OtherFruitDiseAses 401    板栗疫病 ChestnutBlight 402    枣疯病 JujubeWitches Broom 404    猕猴桃溃疡病 Kiwil
CAnker 407  第八节 果树病害综合治理IntegrAtedMAnAgementofFruitDiseAses 408  附表 果树其他病害 OtherFruitDiseAses 411  复习思考题 417第九章 蔬菜病害 418  第一节 蔬菜苗期病害 VegetAblesSe
dlingsDiseAses 418  第二节 十字花科蔬菜病害 DiseAsesofCruciferousVegetAbles 422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 CruciferousBActeriASoftRot 422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 CruciferousVegetAbleDownyMildew 426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 CruciferousVegetAbleClubRoot 429    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 CruciferousVegetAbleVirusDiseAses 433  第三节 茄科蔬菜病害 DiseAsesofSolAnceousVegetAbles 436    茄科蔬菜病毒病 VirAlDiseAsesofSolAnceousVegetAbles 437    茄科蔬菜青枯病 BActeriAlWiltofSolAnceousVegetAbles 441    茄科蔬菜灰霉病 GreyMouldofSolAnceousVegetAbles 445    茄科蔬菜晚疫病 LAteBlightofSolAnceousVegetAbles 449    茄科蔬菜早疫病 EArlyBlightofSolAnceousVegetAbles 453    番茄叶霉病 TomAtoLeAfMould 455    辣椒疫病 PhytophthorABlightofPepper 457    辣椒炭疽病 PepperAnthrAcnose 461    茄子黄萎病 EggplAntVerticil
ium Wilt 463    茄子褐纹病 EggplAntPhomopsisBlight 466    蔬菜根结线虫病 VegetAbleRootKnotNemAtode 469  第四节 葫芦科蔬菜病害 DiseAsesofCucurbitAceousVegetAbles 474    瓜类枯萎病 CucurbitsFusArium Wilt 475    黄瓜霜霉病 CucumberDownyMildew 478    黄瓜黑星病 CucumberScAb 482    瓜类白粉病 CucurbitsPowderyMildew 485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CucumberBActeriAlAngulArLeAlSpot 487    瓜类炭疽病 CucurbitsAnthrAcnose 489  第五节 豆科及其他蔬菜病害 LegumeAndOtherVegetAbleDiseAses 492    豆科蔬菜锈病 LegumeRust 492    芹菜斑枯病 CeleryLAteBlight 494  第六节 水生蔬菜病害 AquAticVegetAblesDiseAses 496    茭白锈病 JiAoBAiRust 496    茭白胡麻斑病 JiAoBAiBrownSpot 498    莲藕腐败病 LotusRhizomeRot 499    莲藕炭疽病 LotusAnthrAcnose 500    莲藕叶疫病 LeAfBlightofLotus 501    菱角菌核病 WAterChestnutLeAfBlight 502    荸荠枯萎病 ChufAWilt 503    荸荠茎枯病 ChufAStemBlight 504    慈姑黑粉病 Ar
owheAdLeAfSmut 506  第七节 蔬菜病害综合治理IntegrAtedMAnAgementofVegetAbleDiseAses 507  附表 蔬菜其他病害 OtherDiseAsesofVegetAble 511  复习思考题 518主要参考文献 520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水稻病害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5%,年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在水稻生产过程中,病害问题是制约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障碍因素之一。
水稻病害种类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发生的水稻病害有100余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多种,其中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有20种左右。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地域广,流行频率高,危害程度大,曾被并称为水稻的三大病害。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水稻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均明显下降,而稻曲病的发生危害程度显著上升,目前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我国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采取以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运用肥水管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对策控制纹枯病危害,均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稻瘟病菌易发生变异,加上品种抗病性往往不能持久稳定,防治上难度仍较大 ;尚没有高抗纹枯病和稻曲病的优良水稻品种,所以纹枯病和稻曲病仍是今后主要的监控和研究对象。
由病毒所致的水稻病害,其发生种类日益增多,目前我国已发现12种,其中普通矮缩病、黄矮病和黑条矮缩病等曾是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病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带多次流行成灾。近20年来,上述水稻病毒病发生面积减少,其他病毒病出现间歇性和暴发性流行,其原因尚不明确,特别是水稻条纹叶枯病,近年在江苏、浙江、安徽、云南稻区又出现回升现象,且在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危害,应加强对其的流行预测和防治研究。另外,在我国南方稻区出现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已成为重要的毁灭性病害,亟待加强监测和防控。
随着南繁制种工作的广泛开展以及一些新品种和杂交稻的推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日益严重,目前已蔓延至长江以北的部分地区。水稻细菌性基腐病20世纪70年代初最早发现于福建,1983年曾在江苏、浙江局部地区造成严重损失。目前,全国10多个省 (自治区)均不同程度发生危害,应引起重视。
水稻恶苗病、水稻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已基本得到控制。但自70年代以来,由于栽培制度及品种的改变,病害在一些地区又有所回升,局部地区发生严重。随着杂交稻的推广,稻曲病和杂交稻制种田的稻粒黑粉病普遍发生,危害较重,同时杂交稻后期的叶尖枯病、云形病、条叶枯病、鞘腐病等病害发生危害也日益严重,成为杂交稻生产上较为突出的问题。
此外,旱育秧田的立枯病等水稻苗期病害的发生,在有些地区也是水稻高产栽培的主要障碍之一。若土壤状况不良、肥水供应不足或管理不当,胡麻斑病、赤枯病等病害在有些地区也常造成一定的田间危害。
第一节 稻瘟病 RiceBlAst
稻瘟病是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早在1637年,我国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就有稻瘟病的记述,当时称为稻热病。其后,日本 (1704年)、意大利 (1839年)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记载和描述。目前,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此病,其中以亚洲和非洲等主要稻区发病较为严重。在我国南北稻区均有发生,尤其是在天气阴凉、光照时间短、湿度较大的丘陵山区病害发生流行频率最高,损失最重。病害流行地区或发病田块,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减产可达40%~50%,甚至颗粒无收。
一、症  状
稻瘟病在水稻各生育期和各个部位均可发生。根据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其中以叶瘟、穗颈瘟最为常见,危害较大。叶瘟严重时,全田呈火烧状,新叶不易伸长,植株矮缩,不能正常抽穗。抽穗期穗瘟发生严重时,导致大量白穗或瘪粒。
1苗瘟
从种子发芽后到三叶期前发病。主要由种子带菌所引起。带菌种子催芽后,可在芽和芽鞘出现水浸状斑点,病苗基部逐渐呈灰黑色,上部变褐,卷缩枯死。湿度大时,基部产生大量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叶瘟
叶瘟自三叶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一般在稻株分蘖期至拔节期盛发。病斑常因天气条件、品种抗病性的差异在形状、大小和色泽上有所不同,可区分为4种类型的病斑。

前言/序言


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 精耕细作,守护丰收的科学之翼 在波澜壮阔的农业发展画卷中,保障作物健康生长、稳产高收一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而病害,作为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生物性因子之一,其防治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民的经济收入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本书《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正是致力于为读者呈现一幅全面、深入、系统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植物病理学知识图景,旨在提升读者对植物病害的认知水平,掌握科学的防治策略,最终成为守护农业丰收的得力助手。 传承经典,锐意创新:新时代农业病理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本书是在广泛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以及前一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精心修订和再版。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十二五”规划教材,本书不仅承载了以往的教学智慧和实践经验,更融入了近十年来植物病理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前沿进展。从基础理论到应用技术,从经典病害到新兴挑战,本书都力求做到内容翔实、逻辑清晰、图文并茂,为高等农业院校的植物保护、农学、园艺等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了一套权威、可靠的学习教材,同时也是广大农业科研工作者、技术推广人员和有志于农业生产实践的读者的宝贵参考。 深入浅出,逻辑严谨:构建系统性知识框架 本书内容结构设计科学合理,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逻辑。全书共分为几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农业植物病理学知识体系。 第一篇: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 这一部分是理解后续内容的关键基石,将带领读者进入植物病理学的世界。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与诊断: 在此之前,我们会首先深入探讨什么是植物病害,它与植物生理障碍有何本质区别。读者将学习到如何从外部症状(如叶片、茎、根、果实上的斑点、枯萎、畸形、腐烂等)和内部症状(如维管束变色、组织坏死等)来初步判断植物是否受到病害侵染。我们将详细介绍病害发生的四个基本条件:侵染性病原、寄主植物的易感性、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及时间。 植物病原的种类与识别: 本章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将系统介绍引起植物病害的各类病原。 真菌(Fungi): 作为最常见、最复杂的植物病原,我们将详细介绍真菌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生活史,并重点讲解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真菌病原,如卵菌(Oomycetes)如疫霉菌(Phytophthora)、霜霉病菌;结合真菌(Zygomycetes)如根霉菌(Rhizopus);子囊菌(Ascomycetes)如白粉病菌、炭疽病菌、灰霉病菌;担子菌(Basidiomycetes)如锈病菌、黑穗病菌、白腐病菌。我们将通过大量图例,帮助读者识别这些病原的典型形态特征,例如菌丝、孢子囊、分生孢子、子囊孢子、担子孢子等的形态。 细菌(Bacteria): 细菌病害以其侵染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严重威胁作物生产。本部分将深入介绍细菌的细胞结构、遗传物质、生长繁殖方式,以及它们引起病害的机制,如分泌细胞壁降解酶、毒素、形成生物膜等。重点介绍重要的细菌病原,如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如青枯病菌、香蕉枯萎病菌;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如稻瘟病菌(实际是真菌,此处仅为类比说明细菌病原的多样性,应替换为如十字花科黑腐病菌 Xanthomonas campestris);欧文氏菌属(Erwinia)如马铃薯软腐病菌;以及根瘤菌属(Rhizobium)引起的根瘤形成(虽然是共生,但也可归类为菌根形成)。 病毒(Viruses): 病毒是微小的病原体,通过昆虫、线虫、接穗等途径传播,引起作物生长迟缓、产量和品质下降。本书将介绍病毒的基本构造(核酸和蛋白质外壳)、复制机制,以及它们在植物体内传播和引起系统性症状的特点。我们将重点关注一些重要的病毒病,如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Y病毒(PVY)等,并介绍它们的主要传播媒介(如蚜虫、飞虱)和防治方法。 类病毒(Viroids)、类菌质体(Phytoplasmas)及线虫(Nematodes): 除此之外,本书还将触及类病毒(仅由RNA构成)和类菌质体(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生物)等非典型病原,以及对作物根系和茎部造成严重危害的植物线虫。我们将介绍它们的结构特点、传播途径以及引起的典型症状,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病原学认识。 植物病原的侵染与传播: 了解病原的生命周期和传播方式是有效防治的前提。本章将详细阐述植物病原如何从外界进入寄主植物(侵染途径,如通过伤口、气孔、皮孔),如何在植物体内生长、繁殖和扩散(内侵染与外侵染),以及在环境中生存和越冬(初侵染源与再侵染源)。我们将重点探讨各类病原的传播方式,包括风力传播、雨水溅射、昆虫传播、种子传播、土壤传播、工具传播等,并分析不同传播方式对病害发生流行的影响。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 本章将从生态学角度剖析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我们将介绍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pH值等)如何影响病原的生长发育和侵染活性,以及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如何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通过对病害发生和流行规律的深入理解,读者将掌握预测和预警病害发生的基本原理,从而指导农事活动。 第二篇:主要农作物病害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和核心,将针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瓜果等,系统介绍它们所遭受的代表性病害。每一类作物下的病害介绍,都将遵循统一的模式,确保内容的系统性和可比性。 粮??作物病害: 水稻病害: 重点介绍稻瘟病(Magnaporthe oryzae),包括其发生流行规律、危害症状(苗瘟、叶瘟、穗瘟、粒瘟)以及有效的防治策略。同时,也将介绍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等。 小麦病害: 详细讲解小麦锈病(包括叶锈病、条锈病、秆锈病)、白粉病、赤霉病、根腐病、纹枯病等,分析它们的病原、侵染循环和防治要点。 玉米病害: 介绍玉米大、小斑病,灰斑病,锈病,南方锈病,黑粉病,玉米矮花叶病等。 经济作物病害: 棉花病害: 重点阐述棉花枯萎病(由镰刀菌引起)、黄萎病、立枯病、炭疽病、棉铃虫为害引起的病害等。 大豆病害: 介绍大豆花叶病毒病、锈病、褐纹病、炭疽病、菌核病等。 油菜病害: 重点讲解油菜菌核病、霜霉病、蚜虫传播的病毒病等。 烟草病害: 介绍烟草花叶病毒病、青枯病、烟草黑胫病、烟草赤星病等。 蔬菜瓜果病害: 番茄病害: 详细介绍番茄晚疫病、灰霉病、枯萎病、病毒病(如黄瓜花叶病毒)、脐腐病等。 黄瓜病害: 重点讲解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瓜类花叶病毒病等。 辣椒病害: 介绍辣椒炭疽病、病毒病、软腐病、褐斑病等。 马铃薯病害: 详细讲解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环腐病、病毒病等。 柑橘病害: 介绍柑橘黄龙病(病原为类菌质体)、炭疽病、瘡痂病、脂点黄纹病等。 果树病害(如苹果、梨、桃): 介绍这些果树的常见病害,如褐腐病、黑星病、炭疽病、卷叶病、白粉病等。 在每一类作物的病害介绍中,都将遵循以下框架: 1. 病害名称及发生区域: 明确病害的名称,以及在我国的主要发生区域和发生季节。 2. 病原生物: 介绍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等)及其关键生物学特性。 3. 症状与识别: 图文并茂地展示病害在植物不同部位(根、茎、叶、花、果)所表现出的典型症状,帮助读者进行准确诊断。 4. 侵染循环与传播途径: 详细分析该病害的初侵染源、再侵染源,以及病原的越冬方式和传播方式。 5. 发病规律: 结合气候条件、土壤环境、栽培管理等因素,分析该病害易发、重发的规律。 6. 防治措施: 这是本书实践性的重点。我们将系统介绍综合防治策略,包括: 农业防治: 如选用抗病品种、轮作、调整播期、清除病残体、改善栽培环境等。 物理防治: 如高温消毒、覆盖、诱杀等。 生物防治: 介绍利用天敌、拮抗微生物、诱导抗性等生物技术。 化学防治: 详细介绍各类杀菌剂、杀菌剂的种类、作用机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抗药性问题。 检疫防治: 强调对进出口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重要性,防止外来病虫害的传入。 第三篇: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与技术 在掌握了各类病害的知识后,本书将升华到更宏观、更系统的防治层面。 植物病害的综合防治(IPM): 本章将系统阐述植物病害综合防治的理念和技术体系。IPM强调因地制宜、多种措施有机结合,以经济、有效、环境友好的方式控制病害。我们将介绍IPM的几个关键组成部分:病害监测与预警、抗病育种、农业技术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合理应用等。 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 对于有志于深入研究的读者,本书将简要介绍植物病理学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如病原分离与鉴定、病害症状观察与记录、病原菌培养与纯化、接种试验、抗病性鉴定、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害研究中的应用等。 植物病害的监测与预警: 介绍现代病害监测技术,包括遥感技术、模型预测、病虫情报发布等,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指导农业生产。 第四篇:植物病理学前沿进展与未来展望 紧跟时代步伐,本书还将展望植物病理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趋势。 分子植物病理学: 介绍植物抗病基因、病原菌毒力基因、植物与病原菌的互作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探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在培育抗病品种、开发新型生物农药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可持续农业与植物病害防治: 强调绿色、环保的植物病害防治理念,以及如何将植物病理学知识应用于构建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内容权威性与前沿性: 作为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内容经过专家评审,紧密跟踪学科前沿,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系统性与全面性: 从基础理论到具体病害,再到防治策略,内容覆盖面广,逻辑严谨,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实践性与指导性: 大量结合实际生产案例,提供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帮助读者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大量精美的插图和照片,直观展示病害症状和病原形态,大大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适应性强: 既能满足高等院校的教学需求,也能为广大农业从业者提供专业指导。 结语 《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不仅仅是一本教材,它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预测、预防和控制农业植物病害的百科全书。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深刻认识到植物病害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同时也将掌握科学的武器,去应对这些挑战,守护来之不易的农业收成。我们相信,本书将成为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有志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学子们手中的利器,为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让科学的知识成为我们丰收的坚实后盾,让每一粒粮食、每一份果蔬都更加健康、饱满。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简直是一种享受。我是一个对阅读舒适度要求很高的人,很多教材的纸张反光或者字体太小,读不了多久眼睛就会疲劳。但这本《农业植物病理学》在用纸的选择上非常考究,哑光处理有效减少了阅读时的视觉干扰。更难得的是,作者在版面设计上巧妙地运用了边栏注释和术语解释区域。那些需要特别强调的重点公式、关键名词解释,都被规范地放置在页边空白处,既不打断主体内容的流畅阅读,又能保证重要信息不会被忽略。这使得我在复习和查找特定概念时,效率大大提高。它体现了一种对读者使用体验的深切关怀,让学习过程中的“摩擦力”降到了最低,使得原本就艰深的植物病理学内容变得更加平易近人,真正做到了“愉悦学习”。

评分

说实话,我对教材的期待通常不高,大多是“能用就行”的态度,但这一本《农业植物病理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尤其是对一些新发和新出现的病害,都有比较及时的更新和介绍,这在很多老旧教材中是很难看到的。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分子病理学和抗病育种那一章节,作者并没有将这部分内容写得高深莫测,而是用了很多清晰的流程图和案例分析,将复杂的基因调控过程可视化了。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未来能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很多时候,看其他教材会感觉知识点是“散装”的,需要自己费力去组织逻辑链条,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知识点的过渡非常自然、顺滑,仿佛在读一本结构精妙的小说,让人忍不住一页接一页地往下看,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

评分

我必须得夸赞一下这本书在“理论溯源”上的处理方式。很多病理学教材要么是纯粹的描述,要么是堆砌公式,让人感觉知识点漂浮在空中。但这本书在阐述病原体致病机理时,非常注重历史脉络的梳理,追溯了经典理论的发展和现代研究的突破口。比如,在讲解植物免疫反应时,它会回顾经典的“基因对基因”假说,然后引出最新的“PAMPs”和“效应因子”互作模型,这种层层递进的叙述方式,让读者能够理解知识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而不是简单地接受一个既成事实。这种对科学发展史的尊重和呈现,极大地激发了我探究底层原理的兴趣。它让我明白了,我们今天使用的防治方法,背后蕴含着几代科学家的心血和探索历程,阅读体验因此变得厚重而有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一绝,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绿色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是一个刚接触农业领域的新手,选书的时候特别注重视觉感受,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质量简直让我惊喜。那些病害的图片,色彩还原度高,细节清晰到几乎能感受到植物的痛苦,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比枯燥的文字描述有效多了。而且,它在内容编排上非常注重逻辑性,从基础的病原体分类讲起,逐步深入到具体的病害识别、发生机制,再到后期的综合防治策略,整个知识体系像一座精心搭建的阶梯,让人每走一步都感觉很扎实。我尤其欣赏它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的平衡感。它不仅仅是罗列知识点,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关键的转折点会给出一些实用的田间操作建议,比如不同气候条件下如何调整药剂的使用剂量,这些都是课本上不常提到的“干货”。这本书的厚度也让人放心,内容量足够支撑我完成接下来的几门核心课程学习,感觉手里捧着的是一本能用很多年的“工具书”,而不是转瞬即逝的参考资料。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在试验田里摸爬滚打的农技人员,我对于教材的实用性有近乎苛刻的要求。很多理论书读起来光鲜亮丽,真到了田里却水土不服。然而,这本教材在介绍病害管理时,非常接地气地考虑到了不同农业生产体系的特点。它不像某些书那样,只推荐昂贵或高科技的防治方案,而是清晰地划分了有机农业、常规大田管理和设施农业等不同场景下的应对策略。例如,在处理小麦赤霉病时,它不仅详细分析了药剂的内吸传导特性,还对比了不同喷洒时间对穗部侵染率的影响曲线,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可以直接把书里的知识点转化为田间的操作规程。另外,教材中的案例分析部分非常丰富,每一个案例都附带有清晰的病理图谱和诊断流程,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现场判断速度和准确性。读完一遍,感觉自己的“火眼金睛”又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