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3年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指南》在具体内容上,就“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大纲(2013)”部分所进行的修订,主要是依据相应法律法规的修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法律法规汇编(2013)”部分则增加、替换了部分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供考生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大纲(2013)
第一部分 专利法律知识
第二部分 相关法律知识
第三部分 专利代理实务
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法律法规汇编(2013)
第一部分 专利法律知识
(一)专利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国防专利条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专利代理条例
(二)国家知识产权局规章、公告
专利审查指南2010
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复议规程
施行修改后的专利法的过渡办法
施行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过渡办法
专利代理管理办法
专利代理惩戒规则(试行)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实施办法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考务规则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违纪行为处理办法
关于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若干规定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藏办法
中国典型培养物中心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藏办法
关于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菌(毒)种、培养物入境检疫暂行规定
关于港澳地区专利申请若干问题的规定
关于香港回归后中国内地和香港专利申请若干问题的说明
关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知识产权署提出的首次申请的优先权的规定
关于台湾同胞专利申请的若干规定
关于受理台胞国际申请的通知
关于我国学者在国外完成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规定
关于中国实施《专利合作条约》的规定
《关于中国实施(专利合作条约)的规定》的修改
中国申请人向国际局递交国际申请实施办法
PCT申请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国际申请(PCT申请)费用减、退、免方面的规定
专利收费标准及减缓比例
专利费用减缓办法
专利权质押登记办法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办法
专利行政执法办法
专利标识标注办法
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
发明专利申请优先审查管理办法
专利申请号标准
关于《专利申请号标准》的说明
专利文献号标准
关于专利电子申请的规定
关于协助执行对专利申请权进行财产保全裁定的规定
部分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延长
启用新版《专利登记簿副本》、《证明》和《专利说明书》
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的安排
……
精彩书摘
【例如】
要求保护的发明是一种氦气检漏装置,其包括:检测真空箱是否有整体泄漏的整体泄漏检测装置;对泄漏氦气进行回收的回收装置;和用于检测具体漏点的氦质谱检漏仪,所述氦质谱检漏仪包括有一个真空吸枪。
对比文件1的某一部分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氦气检漏系统,该系统包括:检测真空箱是否有整体泄漏的整体泄漏检测装置和对泄漏的氦气进行回收的回收装置。该对比文件1的另一部分公开了一种具有真空吸枪的氦气漏点检测装置,其中指明该漏点检测装置可以是检测具体漏点的氦质谱检漏仪,此处记载的氦质谱检漏仪与要求保护的发明中的氦质谱检漏仪的作用相同。根据对比文件1中另一部分的教导,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容易地将对比文件1中的两种技术方案结合成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可认为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技术启示。
(iii)所述区别特征为另一份对比文件中披露的相关技术手段,该技术手段在该对比文件中所起的作用与该区别特征在要求保护的发明中为解决该重新确定的技术问题所起的作用相同。
【例如】
要求保护的发明是设置有排水凹槽的石墨盘式制动器,所述凹槽用以排除为清洗制动器表面而使用的水。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清除制动器表面上因摩擦产生的妨碍制动的石墨屑。对比文件1记载了一种石墨盘式制动器。对比文件2公开了在金属盘式制动器上设有用于冲洗其表面上附着的灰尘而使用的排水凹槽。
要求保护的发明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在于发明在石墨盘式制动器表面上设置了凹槽,而该区别特征已被对比文件2所披露。由于对比文件1所述的石墨盘式制动器会因为摩擦而在制动器表面产生磨屑,从而妨碍制动。对比文件2所述的金属盘式制动器会因表面上附着灰尘而妨碍制动,为了解决妨碍制动的技术问题,前者必须清除磨屑,后者必须清除灰尘,这是性质相同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石墨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对比文件2的启示,容易想到用水冲洗,从而在石墨盘式制动器上设置凹槽,把冲洗磨屑的水从凹槽中排出。由于对比文件2中凹槽的作用与发明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中凹槽的作用相同,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有动机将对比文件1和对比文件2相结合,从而得到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可认为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技术启示。
3.2.1.2判断示例
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涉及一种改进的内燃机排气阀,该排气阀包括一个由耐热镍基合金A制成的主体,还包括一个阀头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头部分涂敷了由镍基合金B制成的覆层,发明所要解决的是阀头部分耐腐蚀、耐高温的技术问题。
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内燃机排气阀,所述的排气阀包括主体和阀头部分,主体由耐热镍基合金A制成,而阀头部分的覆层使用的是与主体所用合金不同的另一种合金,对比文件1进一步指出,为了适应高温和腐蚀性环境,所述的覆层可以选用具有耐高温和耐腐蚀特性的合金。
对比文件2公开的是有关镍基合金材料的技术内容。其中指出,镍基合金B对极其恶劣的腐蚀性环境和高温影响具有优异的耐受性,这种镍基合金B可用于发动机的排气阀。
在两份对比文件中,由于对比文件1与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相同,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相同,且公开专利申请的技术特征最多,因此可以认为对比文件1是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将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与对比文件1对比之后可知,发明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在于发明将阀头覆层的具体材料限定为镍基合金B,以便更好地适应高温和腐蚀性环境。由此可以得出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发动机的排气阀更好地适应高温和腐蚀性的工作环境。
……
前言/序言
探索法律的边界:现代知识产权的理论与实践 一本超越专利法本身,深入剖析全球知识产权格局的权威著作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年份的特定考试指南,而是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理解现代知识产权(IP)制度宏大图景的知识框架。它立足于全球化、数字化和技术爆炸的时代背景,探讨了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创新、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激励之间的复杂张力。 第一部分:知识产权的哲学基础与演进脉络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人造产权”的哲学基础。我们将考察自然权利论(如洛克主义对发明的激励)与功利主义(如边沁对社会福祉的追求)在知识产权立法中的交织与冲突。 1. 产权的边界与公共领域(The Limits of Property and the Public Domain): 创新与知识共享的悖论: 探讨知识的排他性授权如何促进了初始投入,但又可能阻碍后续的迭代创新。详细分析了“专利池”、“开源许可”(如GPL, Apache License)在软件和生物技术领域如何作为平衡机制出现。 历史的镜鉴: 回顾工业革命初期,特别是英国和美国为知识产权制度奠定基础的关键判例和立法实践。分析了《安妮女王法案》的局限性及其对现代版权制度的启示。 人权视角下的知识获取权: 探讨知识产权保护与《世界人权宣言》中关于科学进步和文化生活参与权的潜在冲突,重点研究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药品专利豁免问题上的立场与争议。 2. 跨文化视野下的知识产权叙事: 西方中心主义的批判: 审视西方知识产权框架(基于罗马法和大陆法系)在应用于发展中国家和集体知识(Traditional Knowledge, TK)时所面临的伦理挑战。 生物多样性公约(CBD)与名古屋议定书的深度解析: 详细阐述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框架下,如何实现“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Access and Benefit-Sharing, ABS)的法律机制,这与传统专利制度的地域性原则构成了鲜明对比。 第二部分:前沿技术的法律重构:算法、数据与生物科技 本章聚焦于当前技术发展对现有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提出的最严峻挑战,并探讨了各国正在探索的应对策略。 3. 人工智能生成物(AIGC)的归属权问题: “作者”定义的消亡? 分析在没有人类智力投入的情况下,AI系统独立创作的作品或发明是否应受版权或专利保护。 数据训练集的法律地位: 探讨用于训练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海量数据的输入环节,可能涉及的现有版权侵权风险,以及“合理使用”(Fair Use)或“数据挖掘例外”(Text and Data Mining Exception)的适用界限。 算法的“黑箱”与可解释性要求: 在涉及AI的专利申请中,审查员如何验证发明的“非显而易见性”和“充分公开”,当核心逻辑被封装于专有算法中时,审查的难度几何级增加。 4. 基因编辑与生命科学的知识产权博弈: “生命是受保护的发现还是人类的创造?”: 深度解析围绕CRISPR-Cas9技术的专利权属纠纷,特别是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与欧洲专利局(EPO)在确定发明人身份上的不同路径。 专利的社会影响评估: 讨论了对涉及人类基因序列或疾病诊断方法的专利,是否应施加更严格的公共利益限制,以及“医疗方法不授予专利”原则在基因疗法中的变通适用。 第三部分:全球贸易规则下的知识产权执行与治理 本部分将知识产权放置于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的宏大叙事中进行考察。 5. 知识产权的国际治理结构: TRIPS协定的“牙齿”与豁免机制: 详细梳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如何强制性地统一了成员国的最低保护标准,并重点分析了其在发展中国家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时所提供的“灵活性机制”,如强制许可(Compulsory Licensing)。 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的全球回响: 分析美国DMCA第512条中关于“安全港”条款的运作机制,及其对全球内容托管平台的影响,以及各国对此条款的本土化调整(如欧盟的“链接税”争议)。 6. 跨境侵权与管辖权难题: 电子证据的收集与数字取证: 探讨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有效地在不同司法管辖区内收集侵权证据,特别是针对大规模盗版团伙或供应链中的知识产权滥用行为。 反垄断与知识产权的交叉点: 分析在技术标准必要专利(SEP)许可谈判中,如何平衡专利权人的回报请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避免“标准必要专利勒索”(Patent Hold-up)行为。 结论:面向未来的知识产权生态系统 本书最后总结道,知识产权制度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它必须在保护和激励私人创新的传统目标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健康和技术公平分配的现代社会需求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本书提供的分析工具和历史视角,将帮助法律专业人士、政策制定者以及技术创新者,更审慎地塑造未来知识产权的形态。 (总字数约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