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与20世纪德国》对从20世纪德国历史特别是对从希特勒纳粹专制统治建立、第三帝国危机再到崩溃这条道路上的重要节点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以魏玛共和国解体和1933年纳粹攫取权力为题,魏玛帝国宪法的缺陷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这一议会制度的失败,对1948/1949年《基本法》通过时议会理事会从中吸取了哪些教训进行了探讨。第二部分对希特勒在国家社会主义统治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政权成立的最初几年德国公众对其政策支持度的日益提高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着手探讨的是第三帝国的日渐解体。
汉斯·莫姆森(Hans Mommsen),1930年生于德国马尔堡,1968年起在波鸿鲁尔大学担任近代史教席教授,曾在普林斯顿、哈佛、伯克利、耶路撒冷和华盛顿等地作访问研究。他是英国人文社会科学院和奥地利科学院的成员,1998年获颁卡尔·冯·奥西茨基当代史与政治奖。
本书所集纳的有关德国1918年至1945年历史的文章对从纳粹专制统治建立、第三帝国危机再到崩溃这条道路上的重要节点进行了探讨。同时,本书借助示范性的事例对抵抗希特勒的运动及其内政外交目标进行了描述,同时也将纳粹统治体系可能的历史替代品是什么纳入了考虑。
目前当代史出版方面存在一股浪潮,它们宣传一种对纳粹统治的新的整体诠释方式,其出发点是将希特勒独裁政治和德国民众共同体(Volksgemeinschaft)一分为二。正是鉴于这一点,本书所刊登的文章旨在将阿道夫·希特勒的作用纳入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并突出强调了使纳粹专制和由它所启动的武力与恐怖升级成为可能的结构性因素。
——汉斯·莫姆森
前言
第一部分 从魏玛到第三帝国
第1章 从魏玛共和国到国家社会主义元首国家
第2章 1918年11月9日:首个德意志共和国的机遇与失败
第3章 1948/1949年议会委员会建立民主制度时从魏玛共和国吸取的教训
第4章 国家社会主义攫取权力:革命还是反革命
第二部分 希特勒崛起和权力垄断
第5章 阿道夫·希特勒和1919年至1933年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崛起
第6章 法西斯政党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
第7章 希特勒和政治的毁灭
第8章 双重性格:塞巴斯蒂安·哈夫纳早期对希特勒的诠释
第9章 希特勒、德国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0章 民众共同体的神话——资产阶级国家的瓦解
第三部分 第三帝国的危机与崩溃
第11章 国家社会主义暴力体系中道德层面的缺失
第12章 第三帝国的瓦解
第13章 走向“最终解决”的转折点:国家社会主义对犹太人迫害的升级
第四部分 第三帝国抵抗运动
第14章 德国抵抗希特勒运动——总结
第15章 克劳斯·申克·冯·施陶芬贝格伯爵和德国希特勒反对派
第16章 卡尔·弗里德里希·格德勒在1944年七二〇运动中的地位
第17章 德国抵抗希特勒运动计划中德国和欧洲的未来
第18章 “克莱骚”圈的外交设想
第19章 “红色乐团”和德国抵抗运动
第20章 汉斯·罗特费尔斯:连接不同时期的历史学家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坦率地说,我拿到这本书时是抱持着一种审慎态度的,因为处理这个主题的著作实在太多了,很容易落入俗套或陷入意识形态的简单化批判。然而,这部作品的价值恰恰在于其罕见的平衡感和对“灰色地带”的关注。它没有将历史人物塑造成脸谱化的善恶符号,而是试图理解他们行动的脉络、他们所处的时代限制,以及他们内部信念体系的形成过程。书中对特定年代的社会心理学分析尤为精到,它探讨了宣传机器如何一步步侵蚀个体的批判性思维,以及群体狂热是如何在恐惧和希望的双重驱动下被点燃的。这种对社会心理结构的深入剖析,使得我们不仅了解了“发生了什么”,更能理解“人们为什么会接受它”。这种去道德化、重解释的治学态度,体现了作者极高的学术素养和对历史复杂性的尊重,读完之后,留下的不是简单的道德审判,而是深刻的反思。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高明。它像一部精心剪辑的电影,在关键节点上突然拉近焦距,聚焦于某个核心冲突或人物的命运转折点,然后又迅速拉远,将视角放置于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展现出一种史诗般的广阔感。与那些读起来让人昏昏欲睡的纯粹资料汇编不同,这里的每一章都充满了叙事的动力,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向前。特别是对几次关键外交博弈的描述,作者的笔法简洁有力,没有冗余的形容词,却能将那种剑拔弩张的紧张感通过人物对话和肢体语言的细微差别展现出来。这种行文风格,无疑是建立在扎实的文献研究基础上的,但它成功地将冷硬的史实包裹上了一层引人入胜的故事外衣,使得即便是对这段历史已有所了解的读者,也能从中发现新的阅读乐趣和理解维度。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酣畅淋漓的,它不强迫你记住每一个日期,而是让你沉浸于事件的逻辑流之中。
评分这部作品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因为它宏大的叙事结构,更因为它对于历史细节的考究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作者仿佛化身为一个时间旅行者,深入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肌理之中,细致入微地描摹着每一个关键人物的内心挣扎与决策瞬间。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所震撼。书中对战前社会氛围的铺陈尤为精彩,那种潜藏在表面平静下的躁动与绝望,被笔触描绘得淋漓尽致。它没有停留于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致力于探究“为什么”——为什么一个民族会走向那样的深渊?这种对深层动因的挖掘,使得阅读体验远超一般的历史读物,更像是一部关于人性、权力和意识形态如何相互作用的哲学沉思录。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揭开一层又一层历史的迷雾,让人在赞叹其史料之丰盛的同时,也为其中所揭示的复杂人性而感到心悸。文字的张力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实在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从收到快递的那一刻起,就传递出一种不同寻常的质感。内页的纸张选择略带微黄,那种触感让人联想到旧时档案的厚重感,非常契合主题的庄严性。更值得称赞的是其附带的地图和图片资料——它们并非简单地作为点缀存在,而是被精心地编排在文本之中,往往一张图片或一张战役地图的出现,能瞬间激活之前阅读过的所有文字描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几幅从未在主流出版物上见过的私人照片,其冲击力是巨大的,它们以一种极其私密的方式,将宏大的历史叙事拉回到人类最真实的层面。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从装帧设计到内容呈现,都表明了出版方和作者对这部作品严肃性的高度重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精心整理的历史档案,值得收藏。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一点,是它对权力运作机制的精微洞察。作者显然在研究政治学和组织行为学方面有深厚的功底,他没有仅仅关注最高层的决策,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官僚机构内部的权力斗争、派系之间的倾轧以及日常行政中的低效与失控。这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观察视角,揭示了那个政权并非如想象中那般铁板一块,而是一个充斥着内部摩擦和利益博弈的复杂系统。通过追踪一些中下层官员的晋升轨迹和他们所依赖的人际网络,作者成功地展现了权力如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及制度如何异化了个体的良知。这种对权力结构病理学的解剖,比单纯描述战争的残酷性更具警示意义,它让我们明白,即便是最强大的体制,其基础也是由无数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个体行为构成的。
评分正版图书,价格实惠,送货及时,质量很好。
评分甲骨文丛书也是出一本买一本,题材不错
评分东西特别好,物流特别特别快!
评分是很好,物流很给力,非常满意
评分很好哦
评分甲骨文系列每一部都是经典,不同的视角下去丰富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真是大涨见识!京东买书相当愉快!
评分应属好书,先囤后看,看完再追加,?
评分这是一个人文学科面临重大危机的时代,粗制滥造的东西多如垃圾!相对来说,还是三联、商务、广西师大、中华书局等几个老牌子信得过些哦!可惜了哥的大洋!
评分123456756787264997679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