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中醫藥名傢經典實用文庫:鄒雲翔實用中醫腎病學》第一章至第六章為上篇總論,主要介紹瞭鄒老對中醫腎的認識、中醫腎病病因病機新論、中醫腎病的四診閤參及辨證要點、中醫腎病的治療原則和治法、飲食療法、防護要點等。第七章至第十章為中篇臨床常見癥狀的辨證論治,共介紹28種常見癥狀的辨證論治;第十一章至第二十一章為下篇臨床常見病的辨證論治,共介紹104種常見病的辨證論治。每一病癥根據中醫腎科臨床醫師的診治思維,對各種腎髒病從現代臨床實際齣發進行瞭全麵論述,既迴顧瞭古代、近代中醫的認識,又精要介紹瞭現代中醫腎病的診療技術,並盡可能采取全國統一的疾病診斷、療效評定標準,突齣瞭內容的係統性。重點介紹瞭鄒老的臨床經驗,集中記錄瞭診查辨證心得體會、處方用藥技巧;其中臨證經驗部分是本書的精華,皆為我和鄒燕勤教授親身臨床實踐所得,並毫無保留地介紹瞭鄒氏三代專傢診治該疾病的基本治療大法、經驗方藥、臨證加減。這部分內容可供中醫、中西醫結閤腎病醫師參考使用,或結閤讀者自己經驗辨證加減組閤使用。在醫案部分:一方麵使用鄒老以前發錶及齣版的專著中的醫案,包括鄒老保存的診治病人的答復書信,以及本人博士生階段隨鄒老抄方的筆記,另一方麵選用瞭本人與鄒燕勤教授的臨證治驗醫案,集中選介鄒老診查辨證心得體會、處方用藥配伍技巧和辨證加減要訣,並在醫案結尾部分通過“按語”進行詳細歸納分析。
內頁插圖
目錄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中醫對腎的認識
第一節 腎的生理功能
第二節 命門學說
第三節 腎與其他髒腑的關係
第四節 中醫腎病學的定義與範疇
第五節 中醫腎病學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章 中醫腎病病因病機新論
第一節 病因
第二節 病機
第三章 中醫腎病的四診閤參及辨證要點
第一節 中醫四診
第二節 指甲診
第三節 辨證要點
第四章 中醫腎病的治療原則和治法
第一節 治療原則
第二節 常用治法
第三節 治法新論
第四節 變法心得
第五章 中醫腎病的飲食療法
第一節 腎髒病飲食療法概述
第二節 慢性腎衰的飲食療法
第三節 其他常見腎髒病的飲食療法
第六章 中醫腎病的防護要點
第一節 腎髒病的預防
第二節 腎髒病的護理
第三節 腎髒病患者的妊娠
第四節 腎髒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中篇 臨床常見癥狀的辨證論治
第七章 腎失主水
第一節 水腫
第二節 多尿
第三節 少尿或無尿
第四節 尿失禁
第五節 尿瀦留
第六節 排尿睏難
第七節 遺尿
第八節 尿後餘瀝
第九節 夜尿增多
第十節 排尿不適
第八章 腎失封藏
第一節 蛋白尿
第二節 血尿
第三節 管型尿
第四節 乳糜尿
第五節 陽痿
第六節 遺精、滑精
第七節 早泄
第九章 腎失主骨生髓化血
第一節 腰痛
第二節 耳鳴、耳聾
第三節 骨蒸潮熱
第四節 健忘
第五節 早衰
第六節 腎性高血壓
第七節 腎性貧血
……
下篇 臨床常見病的辨證論治
附錄1 中醫腎病學研究方嚮及展望
附錄2 鄒燕勤膏方治療腎係疾病的經驗
附錄3 腎科常用方劑
附錄4 腎髒病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試行方案)
附錄5 鄒雲翔、鄒燕勤、王鋼教授研究腎髒病論著論文題錄
附錄6 主要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有關腎的生理功能,早在《內經》中就有詳細的概括與論述,主要錶現為以下幾個方麵:
1.藏精
《靈樞·本神》曰:“腎藏精。”《素問·金匱真言論》曰:“藏精於腎。”《素問·六節藏象論》曰:“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
2.主生殖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男子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
3.主生長發育
《素問·上古天真論》言:“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麵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麵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力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麵焦,發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氣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發去。腎者主水,受五髒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髒盛乃能瀉。今五髒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發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4.腎藏誌
《素問·宣明五氣》曰:“腎藏誌。”《靈樞·本神》言:“腎藏精,精捨誌。”
5.主水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腎者主水。”《素問·逆調論》言:“腎者水髒。”《素問·水熱穴論》言:“腎者牝髒也,地氣上者屬於腎,而生津液也。”“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
6.主納氣
《難經·四難》言:“呼齣心與肺,吸人肝與腎”《素問·逆調論》曰:“腎者……主臥與喘。”《類證治裁·喘證》言:“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齣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若齣納升降失調,斯喘作矣”
7.腎主骨
《素問-宣明五氣》曰:“五髒所主,腎主骨……腎生骨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素問·五髒生成》曰:“腎之閤骨也。”
8.齣伎巧
《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腎者,作強之官,伎巧齣焉。”
……
前言/序言
《中醫辨證論治腎病學》 捲首語 腎,在人體生命活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黃帝內經》有雲:“腎者,主藏精,主骨生髓,主納氣,主水。” 腎髒的健康與否,直接關係到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繁衍、骨骼強健、思維敏捷乃至呼吸平穩。當腎髒功能受損,引發的病癥範圍廣泛,臨床錶現復雜多樣,輕則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重則水腫尿毒、危及生命。 隨著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西醫在腎髒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麵取得瞭顯著成就。然而,在許多慢性腎髒疾病的長期管理、腎功能保護以及晚期腎衰竭的緩解等方麵,傳統中醫藥的獨特優勢逐漸凸顯。中醫藥強調“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善於從整體上調理人體功能,糾正髒腑失衡,從而達到治病求本、標本兼治的目的。 本書《中醫辨證論治腎病學》正是基於這一理念,集結瞭當代一批在腎病學領域深耕多年的中醫名傢,他們將畢生所學、臨床經驗與學術心得融為一體,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精湛的臨床技藝,係統闡述瞭中醫在腎病治療中的理論體係、辨證方法、治療策略以及經典方劑應用。本書旨在為廣大中醫臨床工作者、針灸推拿從業者、中醫藥愛好者提供一本集理論性、實踐性、係統性於一體的參考用書,助力提升中醫在腎病診療領域的整體水平,為守護人民群眾的腎髒健康貢獻智慧與力量。 第一篇 理論基礎與辨證體係 第一章 中醫腎髒生理與病理 1.1 腎的生理功能概述 1.1.1 藏精與生殖:詳述腎精的生成、貯藏與化生,闡明其在人體生長發育、性功能、繁衍後代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探討腎精不足、虧損對生殖係統及生長發育的負麵影響,以及相關的臨床錶現。 1.1.2 主骨生髓,通於腦:闡釋腎與骨骼、牙齒、毛發的生理聯係,說明腎精充盈如何保障骨骼的強健和牙齒的堅固。重點介紹腎主骨生髓的作用,以及髓海的充盈與腦功能的密切關係,解釋為何腎虛常伴有記憶力減退、頭暈等癥狀。 1.1.3 主水與二便:詳細論述腎髒在人體水液代謝中的關鍵地位,包括固攝水道、蒸騰氣化、排泄糟粕的功能。解釋腎陽虛如何導緻水腫、尿少,腎陰虛如何引起尿頻、尿急等。 1.1.4 納氣與呼吸:深入分析腎髒在呼吸調控中的作用,即“腎納則氣有根”。闡明吸入之氣,上歸於肺,下歸於腎,腎氣不足則咳喘不已,動則尤甚。 1.1.5 相關的髒腑聯係:除上述主要功能外,還將探討腎與心、肝、脾、肺等其他髒腑之間的相互關係,理解腎髒疾病為何會影響其他髒腑功能,以及其他髒腑功能失調如何纍及腎髒。 1.2 腎髒病變的病因病機 1.2.1 外感六淫:分析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侵襲,如何通過皮毛、口鼻等途徑,損傷腎髒,引起腎髒病變。特彆關注寒邪凝滯、濕邪睏阻、熱邪傷陰等病機。 1.2.2 內傷七情:論述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誌失調,如何擾亂氣機,損耗腎精,導緻腎髒功能紊亂。強調思慮過度傷脾,脾虛生濕,濕邪浸淫腎髒的傳變途徑。 1.2.3 飲食勞倦:闡述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等)與勞倦過度(房勞、久坐、熬夜等)對腎精虧損、腎氣耗竭的影響,以及由此引發的病癥。 1.2.4 房勞傷腎:專題討論“房勞”對腎精的影響,及其與男性遺精、早泄、陽痿,女性月經不調、不孕等癥的密切關係。 1.2.5 腎髒病變的病理特徵: 精虧腎虛:闡述腎精不足的根本病機,包括先天不足、後天虧損、久病耗傷等。 腎陽虛衰:分析腎陽功能減退,不能溫煦機體,不能蒸騰水液,導緻水濕內停,寒象叢生的病理機製。 腎陰虧損:闡述腎陰不足,水不涵木,陰虛火旺,津液虧少的病理變化,以及由此産生的虛熱癥狀。 腎氣不固:解釋腎氣虛弱,固攝無權,導緻小便失禁、遺精、滑精、崩漏等癥。 水濕內停:分析腎髒水液代謝失司,導緻水濕泛溢肌錶,形成水腫,或內停髒腑,影響氣機。 瘀血阻絡:探討瘀血形成的原因,以及瘀血阻滯腎絡,影響腎髒血液循環和功能,與某些慢性腎病(如血尿、蛋白尿)的發生發展關係。 濁毒內蘊:結閤現代腎髒疾病的特點,探討體內代謝産物(濁毒)的蓄積,對腎髒的損害,以及相應的治療思路。 第二章 中醫腎病辨證分型 2.1 辨證的原則與方法 2.1.1 望診:詳細介紹如何通過觀察患者的麵色、舌象、神態、體型等,分析腎髒病變的內在聯係。例如,麵色晦暗、舌淡苔白、舌體胖大等與腎陽虛的關聯;麵色黧黑、舌紅少苔、舌體瘦小與腎陰虛的關聯。 2.1.2 聞診:分析患者的語聲、呼吸、咳嗽等聲音特徵,以及異常氣味(如尿騷味)與腎髒病變的聯係。 2.1.3 問診:係統梳理詢問腎髒疾病的要點,包括二便情況(尿量、顔色、次數、有無尿痛、尿血、尿蛋白等)、腰腿癥狀(酸軟、疼痛、腫脹)、生殖功能、精神狀態、睡眠情況、寒熱癥狀、口乾欲飲等。 2.1.4 切診:闡述如何通過觸摸脈象(浮、沉、遲、數、虛、實、滑、澀等)和身體局部(如腹部、腰部)的溫度、濕度、壓痛等,來判斷腎髒病變的虛實寒熱。 2.1.5 綜閤分析:強調四診閤參、辨證求本的重要性,結閤現代檢查結果,進行全麵的中醫辨證。 2.2 常見腎髒疾病的中醫辨證分型 2.2.1 腎陽虛證: 主癥:腰膝酸軟冷痛,畏寒肢冷,精神不振,陽痿早泄,遺精,尿少而清,或水腫,舌淡胖,邊有齒痕,苔白滑,脈沉遲。 兼證:心悸氣短,喘息不得平臥(水飲淩心),腹脹便溏(脾腎陽虛)。 2.2.2 腎陰虛證: 主癥: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牙齒鬆動,形體消瘦,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咽乾口燥,舌紅少苔,脈細數。 兼證:遺精,尿血,咳血,皮膚齣現瘀斑(陰不攝血),或伴有低熱(陰虛火旺)。 2.2.3 腎精虧虛證: 主癥:發育遲緩,身材矮小,囟門遲閉(小兒),智力低下,齒稀、骨骼發育不良,聽力下降,早衰,記憶力減退,性功能減退,不孕不育。 兼證:常與肝腎陰虛或脾腎陽虛同時齣現。 2.2.4 腎氣不固證: 主癥:小便失禁,尿頻,夜尿多,滑精,遺精,帶下量多,久瀉不止。 兼證:常伴有腰膝酸軟,氣短乏力。 2.2.5 水濕內停證: 主癥:水腫(尤以眼瞼、下肢為著),尿量減少,胸悶脘痞,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舌淡胖,苔白膩或水滑,脈濡滑。 兼證:可伴有肢體睏重,關節疼痛。 2.2.6 濕熱下注證: 主癥:尿頻尿急尿痛,尿黃短赤,腰膝酸重,身熱,口苦,胸悶,或見帶下黃稠,外陰瘙癢,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兼證:可伴有惡心嘔吐,腹瀉。 2.2.7 瘀血阻絡證: 主癥:血尿,或伴有腹部、腰部刺痛,固定不移,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 兼證:可伴有麵色晦暗,皮膚瘀斑。 2.2.8 濁毒內蘊證: 主癥:長期慢性腎髒病,蛋白尿、血尿不易消除,水腫反復,氮質血癥,尿毒癥期,常伴有口苦納差,精神萎靡,皮膚瘙癢。 兼證:可伴有麵色晦暗,肢體麻木。 第二篇 臨床治療與方藥應用 第三章 腎髒疾病的治法與方藥選擇 3.1 治法總則: 3.1.1 扶正祛邪:強調在祛除病邪的同時,必須注重培補正氣,特彆是腎精、腎氣、腎陰、腎陽等。 3.1.2 標本兼治:根據病情虛實、寒熱,采取相應的治法,或先治標,或先治本,或標本同時施治。 3.1.3 調整髒腑功能:通過調理整體,恢復腎髒與其他髒腑的協調功能。 3.2 針對不同證型的治法與代錶方劑: 3.2.1 腎陽虛證: 治法:溫補腎陽,益精填髓。 代錶方劑:金匱腎氣丸、右歸丸、濟生腎氣丸。 常用藥物:附子、肉桂、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澤瀉、丹皮、菟絲子、杜仲、續斷、巴戟天、淫羊藿等。 臨床應用舉例:慢性腎衰竭尿毒癥期伴有寒象明顯者,慢性腎炎水腫不退,夜尿次數多者。 3.2.2 腎陰虛證: 治法:滋補腎陰,益精填髓,潛陽降火。 代錶方劑:六味地黃丸(加減)、知柏地黃丸、左歸丸。 常用藥物: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澤瀉、丹皮、知母、黃柏、龜闆、鱉甲、枸杞子、桑寄生等。 臨床應用舉例:慢性腎炎早期或恢復期,夜尿多,腰膝酸軟,口乾咽燥者;腎結石術後,尿路感染遷延不愈者。 3.2.3 腎精虧虛證: 治法:益精填髓,補腎養血。 代錶方劑:左歸丸、右歸丸(閤方)、加味地黃丸。 常用藥物: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枸杞子、桑寄生、杜仲、肉蓯蓉、鎖陽、製首烏、核桃肉等。 臨床應用舉例:兒童生長發育遲緩,老年人腎功能減退,性功能減退者。 3.2.4 腎氣不固證: 治法:補腎益氣,固精縮尿。 代錶方劑:縮泉丸、固精丸、桑螵蛸散。 常用藥物:桑螵蛸、益智仁、烏藥、山茱萸、芡實、金櫻子、覆盆子、五味子、山藥、熟地黃等。 臨床應用舉例:小兒遺尿,成人尿失禁,夜尿頻多,男性滑精、早泄者。 3.2.5 水濕內停證: 治法:溫陽利水,化濕消腫。 代錶方劑:真武湯、五苓散、實脾飲。 常用藥物:附子、白術、茯苓、澤瀉、生薑、桂枝、豬苓、赤小豆、砂仁、厚樸、草果等。 臨床應用舉例:急性腎炎水腫期,慢性腎衰竭水腫明顯,尿量減少者。 3.2.6 濕熱下注證: 治法:清熱利濕,調氣止痛。 代錶方劑:八正散、龍膽瀉肝湯。 常用藥物:車前子、瞿麥、萹蓄、滑石、木通、大黃、梔子、龍膽草、黃芩、柴鬍、澤瀉、甘草等。 臨床應用舉例:急性腎盂腎炎,尿路感染,膀胱炎等。 3.2.7 瘀血阻絡證: 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血。 代錶方劑:桃紅四物湯(閤方)、血府逐瘀湯(加減)。 常用藥物: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丹參、赤芍、乳香、沒藥、三七等。 臨床應用舉例:IgA腎病血尿,腎小球腎炎血尿,腎結石伴血尿者。 3.2.8 濁毒內蘊證: 治法:益腎活血,化濁解毒,軟堅散結。 代錶方劑:基於腎病本身證型,加用活血化瘀、解毒利濕的藥物。例如,藉鑒“益腎蠲濁湯”等思路。 常用藥物:熟地黃、山茱萸、山藥、丹參、赤芍、桃仁、紅花、茯苓、澤瀉、白術、薏苡仁、黃芪(益氣托毒)、闆藍根、金銀花(清熱解毒)、大黃(通腑泄濁)等。 臨床應用舉例:慢性腎衰竭氮質血癥期,尿毒癥期,頑固性蛋白尿,血尿者。 3.3 常用中藥的配伍原則與炮製應用: 3.3.1 補益藥與祛邪藥的配伍:如滋陰藥與清虛熱藥的配伍(如生地黃配知母、黃柏),補陽藥與溫裏藥的配伍(如附子配乾薑)。 3.3.2 補腎藥與健脾、補肺藥的配伍:如“肺為金,腎為水,金生水”,補肺納氣有助於腎的納氣;“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胃健運有助於腎精的化生,脾虛則濕睏,影響腎功能。 3.3.3 活血藥與補益藥的配伍:如補腎陰藥常配活血藥,如熟地配丹參,以助陰血的運行。 3.3.4 炮製對藥性的影響:如生地黃與熟地黃在滋陰方麵的不同側重;附子、肉桂的溫陽峻烈性,需辨證使用。 第四章 針灸、推拿與外治療法 4.1 針灸療法: 4.1.1 選穴原則:以腎俞、命門、關元、氣海、三陰交、太溪、足三裏等為主穴,根據不同證型配穴。 4.1.2 毫針刺法:包括補法、瀉法、平補平瀉法,強調得氣感。 4.1.3 艾灸療法:適用於腎陽虛、水腫等證。 4.1.4 電針、耳穴壓豆、穴位注射等輔助療法。 4.2 推拿療法: 4.2.1 常用手法:摩腹、揉腎俞、按揉關元、點按太溪等。 4.2.2 針對病癥:用於緩解腰酸乏力,改善水腫,調理腸道功能。 4.3 外治療法: 4.3.1 中藥外敷:如用於水腫的利水消腫藥包外敷。 4.3.2 中藥熏洗:如用於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的熏洗方。 4.3.3 拔罐療法:與針灸配閤,用於舒筋活絡,祛濕散寒。 第三篇 專病論治與臨證心得 第五章 常見腎髒疾病的中醫臨證要點 5.1 急性腎小球腎炎: 辨證要點:風水相搏,濕熱浸淫。 治法:疏風清熱,利水消腫。 代錶方劑:防風通聖散、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5.2 慢性腎小球腎炎: 辨證要點:早期多為風濕熱,中期多為脾虛濕盛,後期多為腎虛水停,瘀血阻絡。 治法:早期清熱利濕,中期健脾化濕,後期補腎益氣活血。 代錶方劑:根據具體證型靈活選用。 5.3 腎病綜閤徵: 辨證要點:腎虛濕盛,氣陰兩虛。 治法:益腎健脾,利水消腫。 代錶方劑:參芪地黃湯(加減)、六君子湯(閤加減)。 5.4 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 辨證要點:本虛標實,後期多為腎虛水停,濁毒內蘊。 治法:早期補腎為主,兼顧脾肺;後期益腎化濁,活血利水。 代錶方劑:益腎蠲濁方、腎衰方等(具體需根據醫傢經驗)。 結閤西醫治療:強調中西醫結閤,協同增效。 5.5 尿路感染(腎盂腎炎): 辨證要點:濕熱下注。 治法:清熱利濕,通淋止痛。 代錶方劑:八正散、知柏地黃丸。 5.6 腎結石/輸尿管結石: 辨證要點:濕熱蘊結,氣滯血瘀。 治法:清熱利濕,活血排石。 代錶方劑:結石通淋湯,配閤金錢草、雞內金等。 5.7 糖尿病腎病: 辨證要點:脾腎氣陰兩虛,濕熱瘀毒。 治法:益氣養陰,健脾補腎,化濁排毒。 代錶方劑:參芪地黃湯、生脈散(加減)。 第六章 名傢臨證經驗與醫案精選 6.1 [名傢姓名] 經驗: 6.1.1 核心學術思想:闡述其在腎病學領域的獨特見解,例如對“腎髒與脾的密切關係”、“補腎在於調脾”等方麵的獨到論述。 6.1.2 擅長治療的病種:例如擅長治療IgA腎病、狼瘡性腎炎等。 6.1.3 獨創驗方或常用加減法:介紹其臨床常用方劑的組方思路、藥物選擇及其加減變化。 6.1.4 醫案精選:選取典型病案,詳細記錄患者的病史、辨證、治法、用藥,以及治療過程中的轉歸,體現名傢的臨床智慧。 6.2 [名傢姓名] 經驗: (重復以上結構,介紹另一位名傢的經驗) 6.3 [名傢姓名] 經驗: (重復以上結構,介紹第三位名傢的經驗) 附錄 附錄一:常用中藥性味歸經與功效錶 附錄二:常用中藥方劑功效與主治錶 附錄三:中醫腎病學常用術語解釋 附錄四:參考文獻 結語 本書的編纂,是眾多中醫同仁共同努力的結晶,旨在將寶貴的中醫腎病治療經驗傳承下去,啓迪後學,造福患者。希望通過本書的傳播,能讓更多人認識到中醫藥在腎髒疾病治療中的獨特價值,為中華傳統醫學的繼承與發展貢獻一份力量。腎髒健康,關乎生命之本,讓我們共同努力,守護好生命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