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绕组布线接线彩色图集(第5版)(套装上下册)

电动机绕组布线接线彩色图集(第5版)(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品英 著
图书标签:
  • 电动机
  • 绕组
  • 布线
  • 接线
  • 彩色图集
  • 电机
  • 电力
  • 电子
  • 维修
  • 实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08178
版次:5
商品编码:11253090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铜版纸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电动机绕组布线接线彩色图集(第5版)(套装上下册)》是一本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电动机绕组彩色图集。它由《新2版电动机绕组布线接线彩色图集》和《新2版电动机绕组布线接线彩色图集遗补篇》,再加入新增绕组图例而成。全书总共收入绕组843例,其中新增绕组93例。另外,《电动机绕组布线接线彩色图集(第5版)(套装上下册)》对原版的双层叠式绕组都采用潘氏改进画法重新绘制,旧例换用新图180例。由于篇幅较大,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包括:三相单层绕组、三相双层叠式绕组、三相单双层绕组、三相交流(转子)波绕组、单相串励电动机电枢绕组以及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等6章、26节,共428例绕组,其余将收入《图集》下册。
本电动机绕组布线接线例图采用与定子绕组实物端面接近的(潘氏)画法,并配以相色线条,使之绕组的布线层次、走线连接及线圈组构成和相别都显得清晰醒目。此外,书中除各章节综合介绍所属绕组结构特征和嵌接线一般规律之外,每例还设绕组参数、嵌线要点、特点及应用等文字说明。
《电动机绕组布线接线彩色图集(第5版)(套装上下册)》包括前面各版所有绕组及增添绕组新例,是本作者原创,是目前各类电动机绕组出版物中很全的图集。本书是电动机修理、制造厂工人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参考工具书,各职业技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实践参考资料,也适合各大中专院校图书馆藏。

目录

第5版前言


第1章三相交流电动机单层绕组1


第2章三相交流电动机双层叠式绕组87


第3章三相单双层混合式绕组274


第4章三相交流电动机(转子)波绕组337


第5章交流单相串励电动机电枢绕组359


第6章直流电机电枢绕组397


第7章三相延边三角形起动电动机绕组1


第8章三相电动机改绕用正弦绕组37


第9章三相变极国产基本系列双速电动机绕组92


第10章三相变极电动机国产派生及设备专用系列多速绕组146


第11章单相交流电动机常规布线绕组212


第12章单相电动机正弦绕组272


第13章单相罩极电动机绕组312


第14章单相电动机调速型绕组341


附录437


好的,这是一本涵盖了多种电机绕组接线图的综合性参考书的简介,旨在为电气工程师、技术人员和专业学员提供详尽、实用的指导。 --- 图书简介:现代电机绕组设计与接线工艺精要 深入探索电工技术的核心:绕组的奥秘与实践 本书是一部为电气工程领域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权威性工具书,汇集了当代工业和民用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各类电机的绕组设计、结构解析与接线工艺的详尽图解。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是理解电机工作原理、提高维修技能和优化设计方案的实践指南。 全书内容严格围绕电机绕组的实际操作需求展开,侧重于对复杂接线方式的直观展现和系统梳理。我们聚焦于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挑战,如不同极数、槽数配置下的绕组分布、相线连接、起头和并头识别等关键环节。 核心内容模块详解 本书的结构经过精心设计,旨在构建一个从基础理论到复杂应用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异步电动机(感应电机)绕组详解 本部分是全书的重点,深入剖析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绕组结构与接线技术。 单层与双层绕组的结构差异: 详细展示了整距、分数节距绕组的几何布局,包括对边、节距角的计算与实际绕制方法。 多极绕组的实现: 重点介绍了4极、6极、8极乃至更高极数的绕组设计,尤其关注如何通过改变首尾端子的连接方式来实现不同极数的切换(星形、三角形、双三角形接法等)。 集中绕组与分布式绕组的比较: 通过高精度图例对比了两种绕组在磁场分布、谐波抑制和制造工艺上的优劣,并提供了实用的绕制步骤图解。 特殊绕组结构: 涵盖了双速电机(如Δ/Y接法、双星形接法)的复杂双绕组结构及其接线端子的精确识别与连接流程。 第二部分:同步电动机与直流电动机的绕组工艺 本部分扩展了对直流电机和同步电机的绕组技术覆盖。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 详尽解析了波形绕组和 ভ্রমণের绕组的特性,包括分接数、电刷跨距的确定,以及换向器的正确连接方法,确保换向平稳,避免火花。 同步电机定子绕组: 针对发电机和大型同步电机,解析了集中式和分布式绕组的布局,以及阻尼绕组的安装与接线要求。 第三部分:绕组的测试与故障诊断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部分提供了绕组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故障排查流程。 绝缘测试方法: 介绍了兆欧表、高压交流试验在绕组绝缘检查中的应用,以及不同电压等级下的安全操作规范。 短路与断路检测: 提供了测量绕组直流电阻、电感,并结合直流耐压试验来判断绕组匝间短路或开路故障的具体步骤和标准值参考。 端部结构规范: 对绕组的固定、绝缘处理(如浸漆、真空加压含浸)工艺进行了详尽的图示说明,确保绕组在长期运行中的机械强度和耐热等级。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极高的图示精确性和实用性。我们摒弃了晦涩的纯文字描述,转而采用全彩、高分辨率的剖面图、展开图和接线示意图。每一张图都经过资深电机工程师的审核,力求在视觉上传达最清晰的工艺流程。 为谁而作: 一线电机维修工程师: 提供快速查阅和确认复杂接线的参考依据。 电机设计与制造人员: 帮助优化绕组的槽满率和散热设计。 职业技术院校师生: 作为电机学和电气技术实践课程的优秀教材或参考资料。 通过系统学习本书内容,读者将能够:熟练掌握各类电机的标准绕组接线方法;精准识别和处理绕组接线中的常见错误;并能依据图纸要求,高质量地完成电机绕组的重绕工作,从而显著提高维修效率和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种类型的图集会枯燥乏味,充斥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晦涩难懂的缩写。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以人为本”。它似乎考虑到了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前几章侧重于最基础的单相电容启动电机和三相双速电机,非常适合初级技术培训;中间部分则专门开辟了一块区域来详细讲解变压器原理与电机绕组的结合应用,这对从事电源设备维护的人员特别有用。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一些关键接线点,比如端子排的处理上,加入了实景照片级别的插图,而不是简化的示意图。这种真实感意味着你不需要猜测导线的走向和固定方式,书里已经把“收线”和“压接”的细节都展示出来了。我用它对比了我手头一个绕组烧毁的旧电机,对照着图集复原了其中一组绕组的连接顺序,效果比我预想的还要好,几乎没有余差。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电工和技术爱好者的福音!我最近在学习老式直流电机和交流异步电机的维修与改造,市面上很多资料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图示不够清晰,让人在实际操作中无从下手。然而,这本图集完全不同,它仿佛是直接把电动机的“骨架”拆解开来,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示了复杂的绕组结构和接线方式。比如,关于星形接法和三角形接法的切换,书里通过高清的彩色俯视图和侧视图,配合箭头指示电流走向,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概念的人也能立刻明白其中的奥妙。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规格电机——从小型风扇电机到中大型工业用三相电机——的系统性归类和讲解。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图纸,而是深入到绕组的层数、匝数分配以及引出线的处理细节。书中对一些老旧设备上的特殊接线方式也进行了收录和解析,这对于从事设备维护工作的人来说,价值简直无法估量。每次遇到棘手的接线难题,翻开它,总能找到对应的参考图样,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和信心。

评分

作为一名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电气技术人员,我深知“经验”的重要性,而这本书做的,就是将那些靠多年经验积累下来的诀窍,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固化下来。它不像教材那样死板,也不像维修手册那样只关注故障排除,它更像是一本“如何做得更好”的内部参考资料。举个例子,书中对于多层绕组如何保证均匀填充,避免出现局部过热的“鬼谷子”问题,给出了非常具体的线圈首尾连接顺序和嵌线方法。特别是在讲解异步电机转子绕组的连接(虽然不是主要篇幅,但也有涉及)时,它用了非常规的剖面图来展示绕线层与槽口的配合关系。我最欣赏的一点是,这本书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标准下的接线标识差异也进行了简单的注释,这在国际贸易和设备进口的背景下,显得尤为专业和周到,大大降低了跨文化技术交流中的误解风险。

评分

我购买这套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对老旧设备进行现代化改造,特别是那些使用年代久远、找不到原厂资料的设备。这本书的“套装上下册”设计也非常合理,我可以把基础理论和通用图样放在手边,而将那些罕见、复杂的特种电机(比如绕组带有补偿绕组的电机)的图例放在资料库中查阅。它的纸张质量和印刷精度非常高,即便是反复翻阅和在车间环境下使用,也丝毫没有影响清晰度。其中关于绕组测试方法和参数对照的附录部分,同样值得称赞,它不仅仅告诉你怎么接线,还告诉你接好之后如何通过万用表或电桥进行初步验证。这种从“制作”到“验证”的完整闭环流程,是很多其他资料所欠缺的。这本书无疑是提升维修技能和深入理解电机内部构造的绝佳工具,它让我对电机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清晰、更具象的认识。

评分

拿到这本厚厚的图集时,我首先被其详尽程度所震撼。我主要关注的是变频器控制下的现代感应电机,这本书在描述传统绕组的基础上,还非常细致地拓展到了现代电机的一些优化绕组设计,比如浅槽和深槽的绕组填充差异,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绕组分布来改善谐波特性。我发现,以往自己在理论书籍中看到的抽象公式和符号,在这里都具象化成了清晰可见的导线排列。它不仅仅是一本“接线指南”,更像是一本结合了工程美学和实践经验的“绕组艺术品鉴赏录”。书中对不同绝缘等级导线的色彩区分处理得非常到位,即便是同一套绕组中不同相位的导线,也能通过细微的色彩饱和度或色调差异来区分,这在动手接线时是至关重要的安全和准确保障。我个人认为,对于正在设计新绕组或者试图反向工程老旧设备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视觉参考和标准化的操作范例。

评分

京东还是一如既往的好,东西好,送货快

评分

质量好

评分

内容详细实用

评分

很好,是新版的,很满意

评分

写得很详细的,很专业的,很丰富的

评分

速度快,内容也丰富。

评分

内容详细实用

评分

对于工作上可能用的到的这本书,看了看内容全思路清晰,看理解,一直忙也没时间去细看,等能用的时候在追评

评分

内容详细实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