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PLC编程应用基础(三菱)》将PLC编程的指令运用、软元件应用、编程方法、编程思路与问题解决方法都融汇在36个实训任务中,同时采用了15个典型的PLC控制对象,使学习能处处与实际相联系。《PLC编程应用基础(三菱)》的主要内容包括:PLC编程基础训练须知、1个灯发光的PLC控制、1个灯闪烁的PLC控制、2个灯发光与闪烁的PLC控制、3个灯顺序发光与闪烁的PLC控制、多个灯发光与闪烁的PLC控制、数码管与拨码开关的PLC控制、PLC控制的应用。
《PLC编程应用基础(三菱)》是为PLC编程技术初学者编写的入门学习用书,也可作为职业院校PLC实训指导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PLC编程基础训练须知
1.1 简单了解PLC
1.1.1 认识PLC
1.1.2 PLC的基本构成
1.1.3 PLC的特点
1.2 PLC实训准备
1.2.1 实训器材的准备
1.2.2 实训的相关知识
1.2.3 学习PLC的方法
1.2.4 PLC实训的注意事项
第2章 1个灯发光的PLC控制
2.1 实训任务
2.1.1 用PLC实现2个常开按钮对1个灯发光与熄灭的控制
2.1.2 用PLC实现1个常开按钮与1个常闭按钮对1个灯发光与熄灭的控制
2.1.3 用PLC实现2个常开按钮的脉冲信号对1个灯发光与熄灭的控制
2.1.4 用PLC实现1个常开按钮对1个灯发光与熄灭的交替控制
2.1.5 用PLC内部定时器实现1个灯的延时发光与延时熄灭的控制
2.1.6 用PLC内部定时器实现1个灯发光时间的自动控制
2.2 应用举例将电动机连续与点动单向运转继电器控制电路改造为PLC控制
2.2.1 继电器控制电路的改造
2.2.2 将电路改造为PLC控制的工作步骤
2.3 小结与作业
2.3.1 实训小结
2.3.2 实训作业
第3章 1个灯闪烁的PLC控制
3.1 实训任务
3.1.1 用2个定时器实现1个灯闪烁的控制
3.1.2 用特殊辅助继电器实现1个灯闪烁的控制
3.1.3 用脉冲发生器实现1个灯多种频率闪烁的控制
3.1.4 用1个按钮和2个开关实现灯不同频率闪烁的控制
3.1.5 用脉冲发生器实现灯间歇闪烁的控制
3.1.6 用计数器实现灯闪烁次数的控制
3.2 应用举例
3.2.1 用1个指示灯作设备的待机指示、运行指示与过载警示
3.2.2 某公共设备自动冲水装置的控制
3.3 小结与作业
3.3.1 实训小结
3.3.2 实训作业
第4章 2个灯发光与闪烁的PLC控制
4.1 实训任务
4.1.1 用定时器控制2个灯顺序发光与顺序熄灭
4.1.2 用数据寄存器间接设定灯的延时发光时间
4.1.3 2个灯交替发光控制的实现
4.1.4 用计数器控制2个灯交替发光的次数
4.1.5 2个灯交替发光的停电保持
4.1.6 2个灯交替发光的急停控制
4.2 应用举例
4.2.1 水塔水位的PLC控制
4.2.2 电动机正、反转的自动控制
4.3 小结与作业
4.3.1 实训小结
4.3.2 实训作业
第5章 3个灯顺序发光与闪烁的PLC控制
5.1 实训任务
5.1.1 用定时器控制3个灯顺序发光
5.1.2 3个灯顺序发光与闪烁的停止控制
5.1.3 3个灯顺序发光与闪烁的单周期运行与连续运行控制
5.1.4 3个灯顺序发光与闪烁的单步运行控制
5.1.5 在3个灯顺序控制中实现状态的重复转移与跳转
5.1.6 在3个灯顺序控制中实现停电保持
5.2 应用举例
5.2.1 “多种液体自动混合”的PLC控制
5.2.2 自动送料装车系统的PLC控制
5.3 小结与作业
5.3.1 实训小结
5.3.2 实训作业
第6章 多个灯发光与闪烁的PLC控制
6.1 实训任务
6.1.1 多个灯发光与闪烁的选择控制
6.1.2 多个灯发光与闪烁的并行控制
6.1.3 多个灯顺序发光与闪烁的两路独立流程控制
6.1.4 在多个灯顺序发光与闪烁的控制中设置起动条件
6.1.5 多个灯顺序发光与闪烁的自动与手动控制
6.1.6 “天塔之光”实训模块的多个灯发光与闪烁控制
6.2 应用举例交通灯的控制
6.3 小结与作业
6.3.1 实训小结
6.3.2 实训作业
第7章 数码管与拨码开关的PLC控制
7.1 实训任务
7.1.1 用七段数码管显示灯运行次数的变化值
7.1.2 用2位数码管显示灯闪烁次数的变化值(增计数)
7.1.3 用2位数码管显示灯闪烁次数的变化值(倒计数)
7.1.4 用2位数码管显示灯发光时间的变化值(增计数)
7.1.5 用2位BCD码数字式拨码开关设定灯的闪烁次数和发光时间
7.1.6 拨码开关与数码管在灯闪烁与发光控制中的综合运用
7.2 应用举例用拨码开关设定交通灯的绿灯发光时间并用数码管显示时间的实时值
7.3 小结与作业
7.3.1 实训小结
7.3.2 实训作业
第8章 PLC控制的应用
8.1 实训任务
8.1.1 霓虹灯的PLC控制
8.1.2 自动售货机的PLC控制
8.1.3 邮件分拣机的PLC控制
8.1.4 自动化仓库系统的PLC控制
8.1.5 自动扶梯的PLC控制
8.1.6 无塔供水的PLC控制
8.2 实训小结
8.2.1 本章 实训模块的学习目标
8.2.2 实训中使用到的应用指令
8.3 PLC编程入门的要求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任务驱动式PLC编程及运动控制技术应用系列教程按不同的PLC型号和内容深浅共分八册,读者可按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分册进行阅读学习,本书是其中之一。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工业控制器。作为运动控制器,它远远超出了原先PLC的概念,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运动控制系统中。
本书以三菱FX2N型PLC为例介绍了PLC控制及应用。全书共分8章,第1章为PLC编程基础训练须知,第2~7章设置了36个实训任务,将PLC编程的指令运用、软元件应用、编程方法、编程思路与问题解决方法都融汇在每一个实训任务中,做到边做边学、边学边提高。第8章通过6个典型的PLC控制对象程序的编写与分析,介绍了高速计数的编程方法和脉冲输出、PWM、PID等指令的运用。
书中每个实训任务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每个实训任务都提供了完成任务的相关知识与工作方法,都会引导读者分析与思考。全书一共采用了15个典型的PLC控制对象,使学习能处处与实际相联系。本书为读者建立了一条学习PLC编程技术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学习阶梯,使读者在实训与学习中一步一步地前进,并且每前进一步都会带来成功的喜悦,每一个成功都会使读者产生对学习的追求。通过本书的学习,将会为初学者打下扎实的PLC编程技术基础,完成本书的训练后,将会使读者更自信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提高。
本书的实训对设备要求不高,全书36个实训任务及部分应用基本上都能在各种型号的PLC基础实训设备上进行。当然,尤其适合在TVT-90系列PLC实训设备上进行,配合该设备所配备的多个PLC控制对象模块,将会使训练收到更大的成效。
本书由杜从商任主编,对全书进行统稿;李全利教授审阅全书;吴莹莹参与第2章和第3章程序的编写与校验,湛江参与第4章和第5章程序的编写与校验,刘春龙参与第6章和第7章程序的编写与校验,陈伟平参与第8章程序的编写与校验。
本书特别适合中等职业学校、中专、技工学校,高职院校电气类、机电类和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学生的PLC基础教学与实训指导,也可作为中级电工、高级电工的培训教学与实训指导教材,更是一本容易入门的PLC自学用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写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与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可通过E-mail与我们联系:Zhdcs8888@163.com。
工业自动化领域深度实践指南:聚焦前沿控制技术与系统集成 本教程系列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极具实战价值的工业控制技术学习路径。不同于基础入门级的概念介绍,本系列教程将读者直接带入到现代工业自动化场景的核心,专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所必需的高级技能与系统集成能力。 本系列教程的重点聚焦于以下几个关键领域:基于工业物联网(IIoT)的边缘计算与数据采集、先进运动控制算法的实现与优化、以及复杂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调试与诊断。 我们力求通过详尽的理论剖析、丰富的工程案例分析以及步骤清晰的实践指导,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跨越从“会编程”到“能设计、善优化”的关键鸿沟。 第一卷:高级工业网络与数据通信协议解析 本卷内容完全跳开了单一PLC编程范畴,深入探讨了现代工厂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 1. 工业以太网与时间敏感网络(TSN)的深度剖析 本部分详述了如EtherNet/IP、PROFINET IRT等主流工业以太网协议在实际应用中的配置细节、性能瓶颈分析及其规避策略。特别关注TSN技术如何解决传统以太网在确定性传输方面的挑战。内容涵盖: TSN标准栈在控制器层面的映射: 如何在硬件平台(如高性能控制器或嵌入式系统)上实现802.1Qbv(时间窗口整形)和802.1AS(精确时间同步)的软件配置与验证。 网络冗余与故障切换机制: 对比环形冗余协议(HSR/PRP)与工业以太网的特定冗余方案,重点分析在高速运动控制系统中应用时的延迟差异和切换时间要求。 2. OPC UA 框架下的数据模型与安全机制 本卷细致阐述了如何超越简单的标签读取,构建面向对象的、具有语义信息的工业数据模型。 信息建模(Information Modeling): 详细讲解了基于UAModel的复杂设备描述方法的构建,包括如何利用命名空间、引用和方法来精确描述一个自动化产线单元的功能和状态。 数据安全与证书管理: 深入研究OPC UA的加密通信(基于X.509证书)的部署流程,包括服务器与客户端的证书颁发、验证和吊销机制,确保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第二卷:伺服系统与复杂机械臂的控制算法实现 本卷旨在培养读者在高性能动态控制方面的能力,这通常是传统PLC编程范畴中涉及较少,但对高端制造至关重要的领域。 1. 矢量控制(Vector Control)与直接转矩控制(DTC)的原理与优化 针对高性能交流伺服驱动器,本部分不再局限于使用驱动器内置的“速度/位置模式”,而是深入到控制算法的底层实现逻辑。 磁场定向控制(FOC)的数学基础: 详细推导从静止坐标系(α-β)到旋转坐标系(d-q)的Park变换和Clarke变换,并分析在微处理器或高性能控制器上实现这些变换时的量化误差和实时性要求。 电流环与速度环的解耦设计: 讲解如何使用PID控制器设计软件工具进行精确的参数整定(如Ziegler-Nichols法、根轨迹法),以及如何通过前馈控制策略来改善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抗扰性。 2. 机械臂运动学与轨迹规划 针对多自由度(DOF)机械臂,本部分侧重于运动学逆解的数值稳定性与实时计算。 逆运动学(IK)的迭代求解: 重点介绍如雅可比矩阵法和数值迭代法(如牛顿-拉夫逊法)在非标准或冗余自由度机械臂中的应用,并讨论其收敛性和计算资源的消耗。 五次多项式与S曲线(S-Curve)轨迹生成: 对比分析不同平滑算法在速度和加速度曲线上的特性,并指导读者如何在控制器中高效地生成符合机械约束的、保证运动平稳的指令路径。 第三卷: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集成、诊断与预测性维护(PdM) 本卷关注的是如何将控制系统、机械结构和数据分析工具融合成一个健壮、可预测的生产单元。 1. 状态监测与信号处理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本部分的核心是从传感器采集的原始数据中提取设备健康信息,以实现预测性维护。 振动信号分析基础: 介绍傅里叶变换(FFT)在时域信号转频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识别轴承故障、齿轮啮合不良等典型机械故障所对应的特征频率。 基于机器学习的异常检测: 探讨如何利用采集到的电流、温度、振动等多元时间序列数据,构建简单的自编码器(Autoencoder)或隔离森林模型,用于实时识别设备运行状态的微小偏移,避免灾难性故障。 2. 系统集成与调试的工程化方法论 这部分侧重于工程实践中的系统性思维,确保大型项目的成功交付。 接口定义与变更管理(Interface Definition & Change Management): 强调在项目初期冻结的I/O列表、通信矩阵和功能安全要求文档的重要性,以及在项目后期进行受控变更的流程。 高可用性系统(HA Systems)的部署: 针对关键生产线,详细介绍如何配置和测试热备份控制器(Hot Standby Controller)的切换逻辑,包括数据一致性的保障机制(如共享数据区同步)。 --- 通过对以上三个深度领域的系统性阐述,本系列教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超越单一品牌编程工具的视野,专注于现代工业控制系统所需的核心工程能力和前沿技术应用。读者将掌握的不仅仅是指令的语法,更是驱动复杂自动化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底层逻辑和高级设计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