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雲OpenStack技術指南

開源雲OpenStack技術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唐宏,秦潤鋒,範均倫 著
圖書標籤:
  • OpenStack
  • 雲計算
  • 開源軟件
  • 虛擬化
  • IaaS
  • 雲平颱
  • 運維
  • 架構
  • 部署
  • 技術指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375100
版次:1
商品編碼:1125797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17
字數:399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開源雲OpenStack技術指南》係統介紹開源雲OpenStack項目,內容包括:OpenStack總體介紹,Nova、Glance、Swift、Quantum、Keystone等OpenStack項目的技術基礎以及相應的實踐部署和管理操作。《開源雲OpenStack技術指南》理論結閤實踐,旨在幫助讀者瞭解和掌握OpenStack的基礎知識,並能夠實踐部署、管理OpenStack,為OpenStack項目的研究、開發、運維、應用打下堅實基礎。

目錄

目錄
前言
OpenStack技術詳解篇
第1章 OpenStack技術概要 3
1.1 0pcnStack總體概況 3
1.2 0penStack社區總體組織架構 4
1.3 0penStack總體係統架構 6
1.3.1 Nova係統架構概況 7
1.3.2 Swift係統架構概況 9
1.3.3 Glance係統架構概況 10
1.4 其他開源雲平颱簡述 11
1.4.1 Eucalyptus 11
1.4.2 AbiCloud 14
1.4.3 0pcnNcbula 15
第2章 Nova項目 17
2.1 Nova簡介 17
2.2 Nova係統能力分析 18
2.2.1 係統可擴展性 18
2.2.2 係統安全能力與可靠性 19
2.2.3 係統彈性調度能力 23
2.2.4 係統兼容能力 24
2.3 Queue:係統消息中樞 26
2.3.1 RabbirMQ與AMQP 26
2.3.2 Nova中的RabbitMQ應用 29
2.4 Nova-Compute:多虛擬化兼容平颱 32
2.4.1 基於XcnScrvcr的應用實現 33
2.4.2 基於VMWare ESX的應用實現 37
2.4.3 基於Hypcr-V的應用實現 37
2.4.4 基於Libvirt的虛擬化平颱調度 39
2.5 Nova-Volume:快速塊存儲 43
2.5.1 Nova-Volume概述 43
2.5.2 Nova-Volume的應用實現 44
2.5.3 Nova-Volume的典型VaaS服務——VSA 51
第3章 Quantum項目 55
3.1 Quantum概述 55
3.1.1 Quantum體係架構 56
3.1.2 Quantum Plugin網絡插件 58
3.2 Nova與Quantum的通信架構 61
3.3 Quantum安裝配置流程 64
第4章 Keystone項目 69
4.1 Keystone概述 69
4.2 Keystone體係架構 70
4.3 Keystone API 72
4.3.1 Keystone API概述 72
4.3.2 Kcystonc API核心操作 82
4.3.3 keystone-manage工具 87
4.3.4 Curl工具應用 91
第5章 Swift項目 93
5.1 Swift概述 93
5.1.1 Swift關鍵概念 94
5.1.2 Swift股務器進程 97
5.2 Swift係統能力分析 101
5.2.1 Swift可擴展能力 101
5.2.2 Swift安全能力與可靠性 102
5.2.3 Swift負載均衡能力 104
5.3 Swift ReSTful API詳解 104
5.3.1 認證 105
5.3.2 存儲賬戶服務API 106
5.3.3 存儲容器服務API 110
5.3.4 存儲對象服務API 119
OpenStack實戰安裝篇
第6章 Nova安裝部署 131
6.1 Stackops安裝Nova平颱 131
6.1.1 Stackops部署方案以及準備工作 131
6.1.2 單節點模式安裝 135
6.1.3 雙節點模式安裝 143
6.1.4 多節點模式安裝 144
6.1.5 Stackops配置項 145
6.1.6 Upstart腳本 151
6.2 腳本安裝OpenStack Nova 152
6.3 手動安裝OpenStack Nova 153
6.3.1 雙節點手動安裝準備工作 154
6.3.2 控製節點服務安裝 155
6.3.3 計算節點服務安裝 163
6.3.4 雙節點手動安裝驗證 166
第7章 Glance項目 168
7.1 Glance架構概述 168
7.2 Glance安裝部署 168
7.3 Glance配置 169
7.3.1 Glance通用配置選項 170
7.3.2 配置Glancc日誌 170
7.3.3 配置Glance存儲後端 171
7.3.4 配置Glancc Rcgistry 174
7.3.5 配置Notification 174
7.3.6 Glancc配置文件說明 175
第8章 OpenStack相關項目 182
8.1 0penStack的擴展項目 182
8.1.1 0penstackx 182
8.1.2 0pcnstack computc 182
8.1.3 python-novacLient 183
8.2 Dashboard 183
8.2.1 Dashboard的安裝部署 184
8.2.2 Dashboard的使用 188
第9章 平颱管理 193
9.1 Nova管理 193
9.1.1 基於nova-manage工具的Nova管理 193
9.1.2 基於nova2ools工具的Nova管理 196
9.1.3 基於nova-client工具的Nova管理 202
9.2 鏡像管理 212
9.2.1 製作Ubuntu係統鏡像 212
9.2.2 製作CenrOS係統鏡像 216
9.2.3 製作Windows XP係統鏡像 218
9.2.4 uec-publish-image鏡像上傳工具 219
9.2.5 glancc add鏡像上傳工具 219
第10章 Swift安裝管理 224
10.1 Swift-all-in-one安裝部署 224
10.1.1 SAIO安裝步驟 224
10.1.2 Swift驗證 240
10.2 多節點Swift安裝部署 241
10.2.1 安裝準備 242
10.2.2 安裝swauth身份驗證 242
10.2.3 安裝配置Proxy Scrvcr 243
10.2.4 Storage Node安裝步驟 246
10.2.5 Swift驗證 250
10.3 Keystone與Swift結閤 251
10.4 配置項參考 253
10.4.1 0bject-server.conf配置項 253
10.4.2 containcr-scrvcr.conf配置項 255
10.4.3 account-server.conf配置項 257
10.4.4 proxy-scrvcr.conf配置項 258
10.5 Swift命令行工具 260
第11章 命令詳解 264
11.1 nova-manage常用命令 264
11.2 Glance命令 286
11.3 python-novaclient命令行工具 294
參考文獻 308
附錄 配置項詳解 310

前言/序言


《新紀元:解鎖企業級雲原生架構的無限可能》 引言: 在信息爆炸、數字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企業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傳統的 IT 架構正逐漸暴露齣其僵化、低效、難以擴展的弊端,無法滿足快速迭代的市場需求和日益增長的數據處理壓力。雲原生技術,以其顛覆性的設計理念和強大的生命力,已然成為企業實現技術飛躍、驅動業務增長的必然選擇。然而,從零開始構建和駕馭復雜的雲原生係統,如同在浩瀚的宇宙中探索未知星係,既令人興奮,也充滿未知。 本書——《新紀元:解鎖企業級雲原生架構的無限可能》,正是為你量身打造的一部深度探索雲原生領域、武裝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力的指南。它並非一本簡單的技術手冊,而是集結瞭業界頂尖的實踐經驗、前沿的理論思考以及詳實的落地案例,旨在幫助企業從容應對雲原生時代的挑戰,構建起彈性、敏捷、高效且具備強大生命力的下一代 IT 基礎設施。 本書核心價值: 我們深知,對於一個企業而言,采納一項新技術不僅僅是引入一套工具,更是對整個組織架構、開發流程、運維模式乃至思維方式的深刻變革。因此,《新紀元》將圍繞企業實際需求,循序漸進地為你揭示雲原生技術的精髓,並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實踐路徑。 一、 奠定堅實基礎:理解雲原生的“道”與“術” 何為雲原生?——超越概念的深度解析: 我們將從最根本的概念齣發,深入剖析雲原生並非僅僅是容器化,而是圍繞著微服務、容器編排、DevOps、持續交付等一係列相互關聯的技術理念所構建的生態體係。我們將詳細闡述雲原生所倡導的“自動化”、“彈性”、“可觀測性”、“聲明式配置”等核心原則,並探討這些原則如何從根本上改變軟件的開發、部署和管理方式,使其更加適應雲環境的動態特性。 微服務架構:解耦復雜性的藝術: 微服務是雲原生架構的基石之一。本書將係統性地介紹微服務的優勢,如獨立部署、技術異構性、彈性伸縮等,並深入探討其設計原則、演進模式以及在實際應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例如服務間通信、數據一緻性、分布式事務等。我們將通過詳實的案例,指導你如何將單體應用逐步拆解為可管理、可擴展的微服務,並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微服務拆分策略。 容器化技術:封裝與隔離的強大力量: Docker 等容器技術的興起,為微服務提供瞭理想的運行環境。本書將詳細講解容器的核心概念,包括鏡像、容器、倉庫等,並深入剖析容器編排的必要性。我們將帶領你走進容器的世界,掌握容器的構建、部署、管理和優化技巧,理解容器如何實現環境一緻性,從而極大地簡化開發和運維工作。 DevOps 與敏捷實踐:加速價值交付的引擎: DevOps 是一種文化、一種實踐,更是實現雲原生架構高效運轉的驅動力。本書將深入探討 DevOps 的核心理念,包括持續集成 (CI)、持續交付 (CD)、自動化測試、基礎設施即代碼 (IaC) 等。我們將分享一套完整的 DevOps 工作流,幫助企業打破開發與運維之間的壁壘,實現軟件從代碼到生産環境的快速、可靠交付,從而顯著縮短産品上市時間,提高客戶滿意度。 二、 構建核心能力:掌握雲原生技術棧的關鍵組件 Kubernetes:雲原生時代的操作係統: Kubernetes(K8s)已成為事實上的容器編排標準。本書將以前所未有的深度,為你詳細解析 Kubernetes 的核心架構,包括 etcd、API Server、Controller Manager、Scheduler、Kubelet 等關鍵組件的職能與協同。我們將深入探討 Pod、Deployment、StatefulSet、Service、Ingress、ConfigMap、Secret 等核心資源對象的概念與用法,並提供大量的實踐指導,涵蓋部署、擴展、自愈、滾動更新、藍綠部署等高級場景。你將學會如何利用 Kubernetes 強大的調度能力、自動化運維能力,構建高可用、彈性伸縮的雲原生應用集群。 服務網格(Service Mesh):精細化管理微服務通信: 隨著微服務數量的激增,服務間的通信變得愈發復雜。本書將深入介紹服務網格的概念,如 Istio、Linkerd 等,並詳細解析其核心功能,包括流量管理、可觀測性、安全策略、故障注入等。你將理解服務網格如何為你的微服務提供統一的管理和控製平麵,從而簡化服務治理,提升係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並為實現高級運維場景奠定基礎。 可觀測性(Observability):洞察係統運行的“天眼”: 在復雜的分布式係統中,實時掌握係統運行狀態至關重要。本書將全麵講解可觀測性的三大支柱:日誌(Logging)、指標(Metrics)和追蹤(Tracing)。我們將介紹 Prometheus、Grafana、ELK Stack(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Jaeger 等業界主流的可觀測性工具,並指導你如何構建一套完善的監控和告警體係,實現對係統性能、健康狀況的全麵洞察,從而快速定位和解決潛在問題。 持續集成/持續交付(CI/CD)流水綫:自動化部署的生命綫: CI/CD 是實現敏捷開發和快速迭代的關鍵。本書將詳盡介紹如何構建和優化 CI/CD 流水綫,包括 GitOps 的理念與實踐。我們將剖析 Jenkins、GitLab CI、GitHub Actions 等主流 CI/CD 工具的配置與使用,指導你如何實現代碼提交後的自動化構建、測試、打包和部署,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工乾預,提高交付效率和質量。 三、 實踐與落地:從理論到生産環境的轉化 雲原生架構設計模式: 本章將聚焦於雲原生時代的架構設計原則和模式。我們將深入探討領域驅動設計(DDD)在微服務拆分中的應用,以及事件驅動架構(EDA)如何構建高內聚、低耦閤的係統。此外,還將介紹各種常用的設計模式,如 API Gateway、CQRS、 Saga 模式等,並結閤實際案例分析其適用場景和優缺點,幫助你設計齣更具彈性和可擴展性的雲原生應用。 雲原生安全:構建堅不可摧的數字堡壘: 安全是雲原生時代永恒的主題。本書將係統性地闡述雲原生安全防護的各個層麵,包括容器安全、Kubernetes 安全、身份認證與授權、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我們將介紹安全掃描、鏡像加固、RBAC 策略、網絡策略、Secrets 管理等關鍵安全實踐,並指導你如何構建一個縱深防禦的安全體係,確保你的雲原生環境免受潛在威脅。 雲原生運維與故障排除: 部署隻是開始,高效的運維纔是成功的關鍵。本書將深入探討雲原生環境下的運維挑戰,包括資源管理、性能優化、容量規劃、自動化運維等。我們將分享一套行之有效的故障排除方法論,並結閤實際案例,指導你如何快速診斷和解決復雜分布式係統中的問題,確保服務的穩定性和可用性。 麵嚮未來的思考:Serverless、邊緣計算與雲原生: 隨著技術的不斷演進,Serverless、邊緣計算等新興技術正為雲原生帶來新的可能性。本書將對這些前沿技術進行前瞻性的探討,分析它們與現有雲原生架構的融閤點,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技術進一步提升應用的彈性、效率和用戶體驗。 誰適閤閱讀本書? 企業技術決策者: 想要瞭解雲原生技術如何賦能業務增長,並製定企業數字化轉型戰略的管理者。 架構師與係統工程師: 正在設計、構建或遷移到雲原生架構的專業人士,需要深入理解技術細節和最佳實踐。 開發工程師: 希望掌握雲原生開發模式,提升代碼質量和交付效率的開發者。 運維工程師: 緻力於實現自動化運維、提升係統可靠性和穩定性的運維團隊。 對雲計算和容器化技術感興趣的 IT 從業者: 渴望瞭解行業最新技術趨勢,武裝自身技能的個人。 結語: 《新紀元:解鎖企業級雲原生架構的無限可能》,將是你踏入雲原生世界的堅實起點,也是你構建未來企業 IT 基礎設施的寶貴藍圖。我們相信,通過本書的學習,你將不再畏懼雲原生的復雜性,而是能夠以一種全新的視角,駕馭這項顛覆性的技術,為企業插上騰飛的翅膀,迎接一個更加智能、高效、充滿活力的數字化新紀元。 本書緻力於提供最前沿、最實用、最深入的雲原生技術解讀,幫助企業真正理解並掌握雲原生帶來的無限可能。我們相信,閱讀本書,就是邁嚮企業未來競爭力的關鍵一步。

用戶評價

評分

初讀這本書,便被其宏大的視角和嚴謹的邏輯所摺服。它不僅僅是關於OpenStack某一個組件的說明,而是從宏觀的雲計算概念齣發,循序漸進地揭示瞭OpenStack的內在邏輯和運行機製。書中對於OpenStack在現代IT架構中扮演的角色進行瞭深刻的探討,分析瞭其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重要作用。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OpenStack發展曆程的迴顧,這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其設計的初衷和演進方嚮。作者通過對比不同版本的功能特性和技術革新,清晰地展現瞭OpenStack如何不斷適應和引領雲計算技術的發展。這種曆史的縱深感,使得學習過程不僅僅是記住技術點,更是理解技術背後的思想。 在技術細節的呈現上,作者運用瞭大量精妙的比喻和類比,將一些原本枯燥的技術概念變得生動形象。例如,在解釋 Keystone(身份認證服務)時,作者將其比作一個“數字世界的門衛”,負責核驗所有訪問者的身份和權限。這種生動的講解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門檻,讓非科班齣身的讀者也能輕鬆掌握核心概念。 此外,書中對OpenStack在實際項目中的應用場景也進行瞭深入的案例分析。作者選取瞭幾個典型的行業應用案例,詳細介紹瞭OpenStack如何解決這些場景下的技術挑戰,並取得瞭顯著的成效。這些案例不僅驗證瞭OpenStack的強大能力,更為讀者提供瞭寶貴的實踐經驗和參考思路。 這本書的整體風格非常注重啓發性,它鼓勵讀者思考,而不是簡單地接受。通過提齣一係列引導性的問題,作者激發瞭我的主動學習和探索欲望。我相信,對於任何希望在雲計算領域有所建樹的人來說,這本書都將是一次難得的思維啓迪之旅。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它不是那種枯燥的技術手冊,而是更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架構師在與讀者進行一場深入的對話。作者以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娓娓道來OpenStack的方方麵麵,讓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技術變得生動有趣。 在講解OpenStack的各個組件時,作者並沒有采取簡單羅列API和參數的方式,而是著重於解釋每個組件的設計哲學和其在整體架構中的地位。例如,在介紹Cinder(塊存儲)時,作者不僅解釋瞭它如何提供持久化的存儲捲,還深入分析瞭其在多租戶環境下的隔離機製以及如何應對I/O性能瓶頸。 書中對“多租戶”和“資源隔離”的講解尤其到位。這是構建一個安全、可靠的私有雲環境的核心要素。作者通過詳細的圖示和邏輯分析,闡述瞭OpenStack是如何通過Keystone、Nova、Neutron等組件協同工作,來實現不同用戶之間的數據和資源的有效隔離。 另外,書中還探討瞭OpenStack與其他雲平颱的對比,以及如何將其集成到現有的IT基礎設施中。這對於那些希望將OpenStack作為混閤雲解決方案一部分的企業來說,提供瞭寶貴的參考。作者的分析非常客觀,既指齣瞭OpenStack的優勢,也提及瞭其可能麵臨的挑戰。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樸實卻富有洞察力,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每一個字都飽含著作者對技術的熱愛和對讀者的責任感。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與技術前輩的深度交流,讓人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過程中,收獲滿滿的技術乾貨和前沿思考。

評分

這是一本真正從實踐齣發的書籍,字裏行間都流淌著作者對OpenStack的深刻理解和多年積纍的寶貴經驗。它不僅僅是技術的堆砌,更是對如何構建、管理和優化一個穩定、高效的OpenStack雲平颱的全麵解讀。 我特彆贊賞書中對OpenStack運維的深入探討。很多書籍可能側重於部署和使用,但對於實際運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如何進行故障排除和性能調優,往往語焉不詳。而這本書則詳細介紹瞭包括監控、日誌分析、資源管理、安全加固等關鍵運維環節,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書中對於“分布式係統”的講解尤為精彩。OpenStack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分布式係統,理解其內在的通信機製、數據一緻性模型以及容錯機製,對於深入掌握OpenStack至關重要。作者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將這些復雜的概念進行瞭清晰的闡釋,讓我受益匪淺。 另外,書中還觸及瞭OpenStack在自動化部署、持續集成/持續交付(CI/CD)方麵的應用。這對於希望構建現代化、敏捷雲平颱的團隊來說,提供瞭寶貴的指導。作者介紹瞭如何利用Ansible、Terraform等工具來自動化OpenStack的部署和管理,這極大地提升瞭工作效率。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讀者從“會用”走嚮“精通”,甚至“創造”。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思維方式的引導,讓讀者能夠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評分

一本關於開源雲OpenStack的寶典,讓我對這個領域有瞭全新的認識。作為一名IT從業者,我一直對構建和管理私有雲解決方案充滿興趣,而OpenStack無疑是其中的翹楚。這本書以非常係統化的方式,從OpenStack的架構設計、核心組件到實際部署和運維,都做瞭詳盡的闡述。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術堆砌,更融入瞭作者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刻的見解。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為何選擇OpenStack”的深入剖析,這幫助我理解瞭開源雲的戰略意義和商業價值。書中通過大量的圖示和代碼示例,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復雜的知識變得易於理解。例如,在講解Neutron(網絡服務)時,作者並沒有止步於API的介紹,而是深入分析瞭各種網絡插件的優缺點,並提供瞭在不同場景下進行選擇的指導。這對於我在實際工作中規劃和設計網絡架構非常有幫助。 另外,書中對於OpenStack的安全性也給予瞭高度重視。在當前數據安全日益重要的背景下,瞭解如何構建安全可靠的OpenStack環境至關重要。作者從身份認證、權限管理到數據加密等多個維度,提供瞭詳實的建議和實踐方法。這讓我對如何保護雲資源免受威脅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增強瞭我對OpenStack在企業級應用中的信心。 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是它對OpenStack生態係統的全麵介紹。除瞭核心組件,作者還詳細介紹瞭Horizon(Dashboard)、Swift(對象存儲)、Cinder(塊存儲)等重要服務,並探討瞭與其他開源項目的集成,如Kubernetes、Docker等。這為構建一個功能豐富、高度可擴展的雲平颱提供瞭廣闊的視野。我曾遇到過一個關於如何將OpenStack與容器編排工具結閤使用的難題,而這本書中的相關章節恰好給瞭我靈感和解決方案。 總而言之,這本《開源雲OpenStack技術指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優秀技術書籍。它不僅為初學者提供瞭堅實的基礎,也為有經驗的工程師提供瞭深入的洞察。書中詳實的講解、豐富的案例以及作者的真知灼見,都使得這本書具有極高的學習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無論你是想深入瞭解OpenStack,還是希望在實際工作中應用它,這本書都將是你最得力的助手。

評分

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一本好的入門書籍至關重要,而這本《開源雲OpenStack技術指南》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它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大量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從最基礎的雲計算概念入手,逐步引導讀者進入OpenStack的世界。 書中清晰地闡述瞭OpenStack的“組件化”設計理念,並且逐一介紹瞭最核心的幾個組件,比如Nova(計算服務)、Glance(鏡像服務)和Swift(對象存儲)。作者用非常易於理解的語言,解釋瞭這些組件分彆負責什麼功能,以及它們之間是如何協同工作的。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雲”這個概念的解釋。它不僅僅是服務器的堆砌,更是一種服務化的交付和管理模式。作者通過生動的例子,解釋瞭什麼是IaaS、PaaS和SaaS,以及OpenStack在IaaS層麵的強大能力。這讓我對雲計算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為理解OpenStack提供瞭堅實的基礎。 書中還詳細介紹瞭如何搭建一個基本的OpenStack環境,包括所需的軟硬件要求,以及關鍵的安裝步驟。雖然實際部署過程可能會遇到各種挑戰,但書中的指導讓我對整個流程有瞭一個大緻的瞭解,並且掌握瞭一些關鍵的 troubleshooting 技巧。 總的來說,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而博學的老師,循循善誘地帶領我走進OpenStack的世界。它內容翔實,講解清晰,對於想要入門OpenStack技術的讀者來說,絕對是一本不可錯過的佳作。

評分

一直比較相信京東!很不錯的啊

評分

openstack不得不說更新速度實在太快,圖書難以更上最新版本這個可以理解,但是不得不說這本書對應的版本實在太舊瞭,居然是diablo版的,落後約3個版本,本書約一半篇幅講的是原理性的內容,對我來說比較重要的openstack的安裝、測試、管理應用等方麵幾乎是一帶而過,不得不說實在是太水瞭!這本書無論是對新手、老手都及其有限,對應的版本嚴重落後,內容又不是最新的,安裝、測試管理內容偏少!這本書對我來說價值不大,也建議想學openstack的朋友還是不要買瞭!

評分

說要外地調配,居然等瞭5天纔拿到,書裏麵的內容網上都找的到,隻適閤新手,有一定基礎的請慎重。

評分

寫得比較詳細,對初學者來說不錯!

評分

非常不錯正是我想要的 京東物流很快。書質量很好,也沒有損壞。同桌說挺好的,她很喜歡,就是發的快遞說發的其他快遞,迴來一看ems害的我,查不到物流。很喜歡的書,不過運送過程中包裝能保護好一點就好瞭,一本的硬質封麵上有個坑,不過塑封很完整,不錯,包裝仔細,發貨及時,價廉物美啊工作之餘,人們或楚河漢界運籌帷幄,或輕歌曼舞享受生活,而我則喜歡翻翻書、讀讀報,一個人沉浸在筆墨飄香的世界裏,跟智者神遊,與慧者交流,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醉在其中。我是一介窮書生,盡管在學校工作瞭二十五年,但是工資卻不好意思示人。當我教訓調皮搗蛋的女兒外孫子們時,時常被他們反問:“你老深更半夜瞭,還在寫作看書,可工資卻不到兩韆!”常常被他們噎得無話可說。當教師的我這一生注定與清貧相伴,惟一好處是有雙休息日,在屬於我的假期裏悠哉遊哉於書香之中,這也許是許多書外之人難以領略的愜意。好瞭,廢話不多說。好瞭,我現在來說說這本書的觀感吧,一個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調,不論說話還是寫字。腔調一旦確立,就好比打架有瞭塊趁手的闆磚,怎麼使怎麼順手,怎麼拍怎麼有勁,順帶著身體姿態也揮灑自如,打架簡直成瞭舞蹈,兼有瞭美感和韻味。要論到寫字,腔調甚至先於主題,它是一個人特有的形式,或者工具;不這麼說,不這麼寫,就會彆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腔調有時候就是“器”,有時候又是“事”,對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來說,器就是事,事就是器。這本書,的確是用他特有的腔調錶達瞭對“腔調”本身的贊美。|現在,京東域名正式更換為JDCOM。其中的“JD”是京東漢語拼音(JING DON|G)首字母組閤。從此,您不用再特意記憶京東的域名,也無需先搜索再點擊,隻要在瀏覽器輸入JD.COM,即可方便快捷地訪問京東,實現輕鬆購物。名為“Joy”的京東吉祥物我很喜歡,TA承載著京東對我們的承諾和努力。狗以對主人忠誠而著稱,同時也擁有正直的品行,和快捷的奔跑速度。太喜愛京東瞭。|給大傢介紹本好書《我們如何走到這一步》自序:這些年,你過得怎麼樣我曾經想過,如果能時光穿梭,遇見從前的自己,是否可以和她做朋友。但我審慎地不敢發錶意見。因為從前的自己是多麼無知,這件事是很清楚的。就算懷著再復雜的愛去迴望,沒準兒也能氣個半死,看著她在那條傻乎乎的路上跌跌撞撞前行,忍不住開口相勸,搞不好還會被她厭棄。你看天下的事情往往都是一廂情願。當然我也忍住瞭各種吐槽,人總是要給自己留餘地的,因為還有一種可能是,未來的自己迴望現在,看見的還是一個人。好在現在不敢輕易放狠話瞭,所以總算顯得比年輕的時候還有一分從容。但不管什麼時候的你,都是你。這時間軸上反復上演的就是打怪獸的過程。過去睏擾你的事情,現在已可輕易解決,但往往還有更大的boss在前麵等你。“人怎麼可能沒有煩惱呢”——無論是你初中畢業的那個午後,或者多年後功成名就那一天,總有不同憂傷湧上心頭:有些煩惱是錢可以解決的,而更傷悲的是有些煩惱是錢解決不瞭的。我們曾經在年少時想象的“等到什麼什麼的時候就一切都好起來瞭”根本就是個謬論。所以,隻能咬著牙繼續朝前走吧。

評分

喜歡就是好書。京東購書,方便!

評分

總之,OpenStack為希望像AWS和Google一樣提供開放雲基礎設施的企業提供瞭一個可行路徑。

評分

很好的內容,送貨速度也很快

評分

京東買 的書都挺好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