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TD-LTE網絡規劃設計與優化

“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TD-LTE網絡規劃設計與優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肖清華,汪丁鼎,許光斌 等 著
圖書標籤:
  • TD-LTE
  • 4G
  • 無綫通信
  • 網絡規劃
  • 網絡優化
  • 通信工程
  • 無綫網絡
  • 移動通信
  • 工程技術
  • 信息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316905
版次:1
商品編碼:1127645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4G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7-01
頁數:48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TD-LTE網絡規劃設計與優化》全麵係統地介紹瞭TD-LTE網絡規劃設計與優化的理論方法、技術和工程實踐,重點論述瞭TD-LTE網絡規劃和工程設計,包括鏈路預算、容量估算、站址選擇、覆蓋預測、網絡仿真、小區參數規劃和設備工程安裝設計等,並對一些典型應用場景的網絡規劃和工程設計進行瞭深入研究,提供瞭室內分布係統的綜閤解決方案,同時闡述瞭TD-LTE網絡優化的內容和方法,探討瞭TD-LTE與其他移動通信係統網絡融閤、站址共建共享,以及互操作等方麵的問題。
  《“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TD-LTE網絡規劃設計與優化》內容豐富翔實,論述深入淺齣,針對性強,既有網絡規劃設計與優化的理論方法的係統論述,又有大量實際案例的詳細分析,在技術研究和工程實踐上均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TD-LTE網絡規劃設計與優化》既適閤從事網絡工作的規劃設計優化人員、工程管理人員和設備研發人員學習,也可供大專院校通信專業的師生閱讀使用。

目錄

目 錄 第1章 TD-LTE網絡概述 1 1.1 LTE標準及産業進展 1 1.1.1 3GPP概況 1 1.1.2 版本演進 1 1.1.3 産業鏈發展情況 2 1.1.4 LTE商用狀況 2 1.2 TD-LTE係統架構 3 1.2.1 EPS架構 3 1.2.2 TD-LTE架構 4 1.2.3 功能劃分 4 1.3 TD-LTE係統協議 6 1.3.1 通用協議模型 6 1.3.2 LTE接口協議 8 1.3.3 空中接口協議 9 1.3.4 PHY協議 10 1.3.5 MAC協議 11 1.3.6 RLC協議 11 1.3.7 PDCP協議 13 1.3.8 RRC協議 13 1.3.9 NAS協議 14 1.4 TD-LTE與LTE-FDD的差異 15 1.4.1 雙工方式差異 16 1.4.2 幀結構差異 16 1.4.3 物理層差異 20 1.4.4 TD-LTE的不足 21 參考文獻 21 第2章 TD-LTE網絡物理層 22 2.1 無綫幀結構 22 2.1.1 幀結構 22 2.1.2 物理資源分組 24 2.2 上行物理信道及信號 26 2.2.1 PUCCH信道 26 2.2.2 PUSCH信道 28 2.2.3 PRACH信道 29 2.2.4 上行物理信號 31 2.3 下行物理信道及信號 32 2.3.1 PDCCH信道 33 2.3.2 PDSCH信道 34 2.3.3 PBCH信道 35 2.3.4 PCFICH信道 37 2.3.5 PMCH信道 37 2.3.6 PHICH信道 38 2.3.7 下行物理信號 39 2.4 物理過程 41 2.4.1 小區搜索 41 2.4.2 隨機接入 41 2.4.3 同步控製 44 2.4.4 功率控製 44 2.4.5 PDSCH傳輸 47 2.4.6 PUSCH傳輸 51 參考文獻 53 第3章 TD-LTE網絡重要技術 55 3.1 時分雙工 55 3.1.1 TDD概述 55 3.1.2 TDD優缺點分析 56 3.2 多址接入技術 56 3.2.1 OFDMA技術 57 3.2.2 SC-FDMA技術 59 3.2.3 資源映射 59 3.3 MIMO技術 61 3.3.1 發射分集 62 3.3.2 波束賦形 65 3.3.3 空間復用 67 3.3.4 空分多址 69 3.4 HARQ技術 71 3.4.1 FEC技術 71 3.4.2 ARQ技術 71 3.4.3 HARQ-C 72 3.4.4 HARQ-T 73 3.4.5 HARQ-S 73 3.4.6 HARQ過程 74 3.5 AMC技術 74 3.5.1 下行AMC 75 3.5.2 上行AMC 75 3.6 小區間乾擾抑製 75 3.6.1 乾擾隨機化 75 3.6.2 乾擾消除 76 3.6.3 乾擾協調 76 3.7 空分復用技術 79 3.7.1 室外空分復用 79 3.7.2 室內空分復用 80 3.7.3 空分復用與小區分裂 81 3.7.4 受限場景 82 3.8 GPS替代技術 82 3.8.1 北鬥授時同步 83 3.8.2 傳輸提取時鍾同步 83 3.9 eMBMS技術 86 3.9.1 係統配置 86 3.9.2 邏輯架構 87 3.9.3 用戶麵協議架構 87 3.9.4 控製麵協議架構 88 3.9.5 eMBMS業務流程 89 3.10 TD-LTE-Advanced技術 90 3.10.1 CA技術 90 3.10.2 增強型MIMO技術 91 3.10.3 CoMP技術 92 3.10.4 Relay技術 93 參考文獻 94 第4章 TD-LTE網絡規劃 95 4.1 概述 95 4.1.1 規劃概述 95 4.1.2 規劃內容 97 4.1.3 規劃流程 98 4.1.4 規劃指標 99 4.1.5 規劃難點 101 4.1.6 與2G/3G網絡規劃的差異 101 4.2 TD-LTE發展策略 102 4.2.1 引入策略 102 4.2.2 建設策略 103 4.3 室外傳播模型 103 4.3.1 Okumura-Hata模型 104 4.3.2 COST231-Hata模型 105 4.3.3 通用模型 105 4.4 TD-LTE覆蓋規劃 105 4.4.1 影響因素綜述 106 4.4.2 最大覆蓋能力 107 4.4.3 關鍵參數分析 108 4.4.4 上行鏈路預算 111 4.4.5 下行鏈路預算 113 4.4.6 鏈路預算分析 115 4.4.7 覆蓋能力分析 116 4.5 TD-LTE容量規劃 117 4.5.1 影響因素綜述 117 4.5.2 業務模型 119 4.5.3 話務預測 123 4.5.4 容量評估方法 125 4.5.5 上行用戶平麵容量分析 125 4.5.6 下行用戶平麵容量分析 127 4.5.7 控製平麵容量分析 128 4.5.8 典型指標分析 129 4.6 TD-LTE組網規劃 130 4.6.1 基站估算 130 4.6.2 頻率規劃 134 4.6.3 時隙規劃 137 4.6.4 乾擾規劃 143 4.6.5 碼字規劃 145 4.6.6 鄰區規劃 146 4.7 TD-LTE參數規劃 147 4.7.1 PCI規劃 147 4.7.2 TA規劃 147 4.7.3 傳輸帶寬規劃 148 4.7.4 VLAN規劃 149 4.7.5 IP地址規劃 150 4.8 特殊場景規劃 152 4.8.1 高速鐵路 152 4.8.2 大型場館 156 4.8.3 大橋 158 4.8.4 海域 160 4.9 規劃案例分析 162 4.9.1 區域場景 162 4.9.2 覆蓋規劃 163 4.9.3 容量規劃 163 4.9.4 規劃結果 168 參考文獻 169 第5章 TD-LTE網絡設計與要求 170 5.1 總體要求 170 5.1.1 總體原則 170 5.1.2 設計要求 170 5.2 天綫技術及産品 171 5.2.1 智能天綫技術 171 5.2.2 智能天綫參數 173 5.2.3 多天綫技術 174 5.2.4 有源天綫技術 177 5.2.5 天綫發展趨勢 179 5.2.6 天綫設備形態 184 5.3 基站設備 191 5.3.1 eNode B概述 191 5.3.2 BBU基帶池 191 5.3.3 RRU射頻拉遠 194 5.4 OMC-R設備 195 5.4.1 OMC-R結構 196 5.4.2 OMC-R配置 197 5.5 基站選址與勘察 197 5.5.1 選址總體原則 197 5.5.2 SSUP選址 198 5.5.3 基站勘察 201 5.6 基站設計 205 5.6.1 基站係統設計 205 5.6.2 基站配套設計 207 5.7 天饋係統設計 218 5.7.1 天饋組成 218 5.7.2 天綫選擇 219 5.7.3 跳綫選擇 219 5.7.4 天饋係統設計 220 5.8 工藝要求 221 5.8.1 機房工藝要求 221 5.8.2 塔桅工藝要求 224 5.8.3 天饋工藝要求 227 5.9 組網技術 233 5.9.1 組網策略 233 5.9.2 BBU+RRU組網 233 5.9.3 C-RAN組網 237 5.9.4 HCS組網 246 參考文獻 250 第6章 TD-LTE網絡室內分布 251 6.1 概述 251 6.1.1 目的與意義 251 6.1.2 室內分布組成 252 6.1.3 信號源類型 252 6.1.4 分布係統類型 253 6.1.5 技術流程 254 6.2 室內傳播模型 255 6.2.1 Motley模型 255 6.2.2 P.1238模型 256 6.3 室內覆蓋分析 257 6.3.1 業務場景 257 6.3.2 覆蓋指標 258 6.3.3 估算流程 259 6.3.4 功率分析 259 6.4 室內容量分析 262 6.4.1 容量指標 262 6.4.2 估算流程 262 6.4.3 業務模型 262 6.5 室內乾擾分析 271 6.5.1 雜散乾擾 272 6.5.2 阻塞乾擾 273 6.5.3 互調乾擾 274 6.5.4 乾擾匯總 276 6.5.5 WLAN乾擾 276 6.5.6 乾擾抑製 277 6.6 室內規劃技術 278 6.6.1 係統特性 279 6.6.2 規劃方案 280 6.6.3 室內外協調 283 6.6.4 新設備技術 284 6.7 室內設計技術 288 6.7.1 技術要求 288 6.7.2 單站設計流程 289 6.7.3 現場勘察 290 6.7.4 室內模擬測試 292 6.7.5 係統方案設計 294 6.7.6 常用分布器件 297 6.8 室內建設技術 300 6.8.1 解決方案 300 6.8.2 係統閤路 304 6.8.3 新建方式 307 6.8.4 改造方式 312 6.8.5 特殊場景 315 6.9 室內案例介紹 324 6.9.1 覆蓋目標 324 6.9.2 指標分析 325 6.9.3 設計方案 325 6.9.4 注意事項 327 參考文獻 329 第7章 TD-LTE網絡優化 330 7.1 總體要求 330 7.1.1 優化目標 330 7.1.2 優化內容 331 7.1.3 優化特點 331 7.1.4 優化措施 332 7.1.5 優化流程 334 7.2 網絡測試 336 7.2.1 優化工具 336 7.2.2 數據采集 339 7.3 網絡KPI評估 342 7.3.1 網絡評估 342 7.3.2 業務評估 343 7.3.3 KPI 344 7.3.4 麵嚮客戶感知的網絡質量評估 345 7.4 參數配置 350 7.4.1 小區配置參數 350 7.4.2 功率控製參數 351 7.4.3 係統消息參數 353 7.4.4 係統調度參數 353 7.4.5 係統尋呼參數 355 7.4.6 隨機接入參數 356 7.4.7 準入控製參數 356 7.4.8 重選控製參數 357 7.4.9 切換控製參數 359 7.4.10 傳輸控製參數 363 7.4.11 定時器參數 365 7.5 係統優化 367 7.5.1 時隙優化 367 7.5.2 尋呼優化 374 7.5.3 乾擾優化 376 7.5.4 重選優化 379 7.5.5 切換優化 383 7.6 工程優化 386 7.6.1 覆蓋優化 386 7.6.2 容量優化 388 7.6.3 質量優化 388 7.6.4 切換優化 389 7.6.5 掉綫優化 389 7.6.6 乾擾優化 390 7.6.7 鏈路優化 391 7.6.8 聯閤優化 392 7.7 工程優化案例 393 7.7.1 覆蓋優化案例 393 7.7.2 導頻汙染優化案例 393 7.7.3 切換優化案例 394 7.7.4 掉綫優化案例 396 7.7.5 接入失敗優化案例 397 7.7.6 乾擾優化案例 398 7.7.7 PCI優化案例 400 7.7.8 聯閤優化案例 401 7.8 典型場景優化 402 7.8.1 高速鐵路優化 402 7.8.2 大型場館優化 404 7.8.3 大橋覆蓋優化 407 7.8.4 海域覆蓋優化 408 參考文獻 409 第8章 TD-LTE網絡融閤與協同 411 8.1 總體定位 411 8.1.1 背景分析 411 8.1.2 網絡問題 413 8.1.3 承載能力 415 8.2 網絡融閤 416 8.2.1 網絡融閤概述 416 8.2.2 GSM網絡融閤 417 8.2.3 TD-SCDMA網絡融閤 422 8.2.4 WLAN網絡融閤 426 8.2.5 TD-LTE網絡融閤 429 8.2.6 四網融閤舉措 429 8.3 融閤演進分析 430 8.3.1 融閤演進概述 430 8.3.2 GSM的融閤演進 431 8.3.3 TD-SCDMA的融閤演進 434 8.3.4 WLAN的融閤演進 437 8.4 共建共享協同技術 439 8.4.1 基站站址共建共享 440 8.4.2 基站塔桅、天麵資源共建共享模式要求 440 8.4.3 基站機房共建共享模式要求 441 8.4.4 其他基站配套設施共建共享模式要求 441 8.5 共建共享協同分析 442 8.5.1 共建共享技術性分析 442 8.5.2 共建共享工程實施分析 446 8.5.3 共建共享經濟性分析 448 8.6 互操作協同技術 453 8.6.1 互操作概述 453 8.6.2 互操作技術關係 455 8.6.3 小區重選技術 456 8.6.4 RRC重定嚮技術 456 8.6.5 CCO技術 457 8.6.6 PS HO技術 458 8.7 係統間互操作 459 8.7.1 網絡駐留重選 459 8.7.2 數據業務互操作 460 8.7.3 話音業務互操作 465 8.7.4 總體互操作過程 471 參考文獻 472 縮略語 473

前言/序言


“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TD-LTE網絡規劃設計與優化 圖書簡介 一、 內容概述 本書係統闡述瞭TD-LTE(長期演進)網絡規劃、設計和優化的理論、方法與實踐。作為“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的重要成果,本書匯聚瞭國內電信行業在TD-LTE技術發展和商用部署方麵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豐富經驗,旨在為TD-LTE網絡的建設和優化提供一套全麵、深入且具有指導意義的參考。 本書內容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從宏觀的網絡規劃理念到微觀的鏈路預算計算,從初期站點部署到後期性能優化,層層遞進,覆蓋瞭TD-LTE網絡生命周期的各個關鍵環節。作者團隊由資深的電信技術專傢、網絡規劃工程師以及運營商一綫實踐者組成,他們結閤瞭大量的實際案例和數據分析,使得本書既具備高度的理論深度,又擁有極強的工程實用性。 二、 核心內容詳解 1. TD-LTE網絡規劃基礎 TD-LTE技術特點與演進路綫: 詳細介紹瞭TD-LTE的核心技術原理,包括OFDD/TDD混閤組網、載波聚閤、MIMO技術(包括2x2、4x4 MIMO等)、波束賦形等,並結閤4G嚮5G演進的趨勢,分析TD-LTE在未來移動通信網絡中的定位和作用。 網絡規劃的重要性與原則: 闡述瞭TD-LTE網絡規劃的戰略意義,包括滿足用戶通信需求、保障網絡質量、提升頻譜利用率、控製建設成本等。強調瞭規劃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如需求導嚮、技術領先、成本效益、可持續發展等。 網絡規劃流程與方法: 詳細分解瞭TD-LTE網絡規劃的各個階段,包括業務需求分析、網絡能力評估、網絡覆蓋與容量規劃、網絡資源規劃、網絡參數規劃等。介紹瞭常用的規劃方法,如層次化規劃、仿真規劃、實地勘測等。 話務模型與業務需求分析: 深入剖析瞭不同用戶群體(如個人用戶、企業用戶)的業務特徵和話務需求,包括數據業務、語音業務、視頻業務等。講解瞭如何建立準確的話務模型,為網絡容量規劃提供可靠依據。 2. TD-LTE網絡設計 網絡覆蓋設計: 覆蓋目標與指標: 明確瞭TD-LTE網絡的覆蓋目標,如宏覆蓋、微覆蓋、室內覆蓋等,以及關鍵的覆蓋指標,如RSRP(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Q(參考信號接收質量)、SINR(信噪比)等。 站點選址與規劃: 詳細介紹瞭宏基站、微基站、皮基站等不同類型站點的選址原則和布局方法,考慮瞭地理環境、人口密度、業務需求、現有基礎設施等多種因素。 傳播模型與鏈路預算: 提供瞭適用於TD-LTE場景的傳播模型(如Okumura-Hata模型、COST231-Hata模型等),並詳細講解瞭鏈路預算的計算方法,包括發送功率、接收靈敏度、路徑損耗、天綫增益、衰落餘量等,確保信號能夠可靠到達用戶終端。 乾擾分析與抑製: 深入分析瞭TD-LTE網絡中存在的各類乾擾,如同頻乾擾、鄰頻乾擾、同站內乾擾等,並提齣瞭有效的乾擾抑製措施,如頻點規劃、切換參數優化、扇區角度調整等。 網絡容量設計: 容量指標與計算: 定義瞭網絡容量的關鍵指標,如小區吞吐量、用戶吞吐量、連接數等,並提供瞭不同業務場景下的容量計算方法。 基站配置與參數選擇: 介紹瞭如何根據容量需求選擇閤適的基站設備,包括射頻單元(RRU)、基帶單元(BBU)的配置,以及天綫類型、載波數量等參數的選擇。 載波聚閤(CA)與多天綫技術(MIMO)的應用: 詳細闡述瞭載波聚閤和MIMO技術如何提升小區容量和用戶吞吐量,包括CA組閤方式、MIMO層數選擇、天綫配置等,以及在容量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網絡傳輸設計: 傳輸組網方案: 介紹瞭TD-LTE網絡傳輸接口類型(如S1-U, S1-M, X2等),以及多種傳輸組網方案,如點對點、點對多點、光縴傳輸、微波傳輸等,並分析瞭不同方案的優缺點。 傳輸帶寬與時延要求: 明確瞭TD-LTE網絡傳輸對帶寬和時延的要求,並提供瞭根據業務需求和網絡規模設計傳輸容量的指導。 IP承載網設計: 講解瞭IP承載網的構建原則、QoS保障機製,以及如何實現高可靠性、低時延的網絡傳輸。 核心網(EPC)設計: EPC功能與結構: 概述瞭EPC(Evolved Packet Core)的核心網功能,如MME、S-GW、P-GW、HSS、PCRF等,以及它們之間的交互關係。 EPC網元部署與容量規劃: 介紹瞭EPC網元的部署策略,包括集中式部署、分布式部署等,以及如何根據用戶數、業務量等因素進行EPC網元容量規劃。 EPC網絡安全設計: 強調瞭EPC網絡安全的重要性,介紹瞭網絡安全防護措施,如接入控製、用戶認證、數據加密等。 3. TD-LTE網絡優化 網絡性能指標與監測: 詳細列舉瞭TD-LTE網絡中需要重點關注的性能指標,如接通率、掉話率、切換成功率、吞吐量、時延、用戶體驗速率等,並介紹瞭常用的網絡監測工具和方法。 覆蓋優化: 覆蓋盲區與弱覆蓋分析: 通過分析覆蓋指標和用戶投訴,識彆網絡中的覆蓋盲區和弱覆蓋區域。 優化手段: 提齣瞭多種覆蓋優化手段,如調整天綫傾角、改變天綫方位角、增加站址、部署微基站、引入室內覆蓋解決方案等。 同頻乾擾優化: 針對同頻乾擾問題,介紹瞭鄰區列錶優化、切換門限調整、小區重選參數優化等方法。 容量優化: 話務不均與過載分析: 識彆話務量集中、小區過載的問題。 優化手段: 介紹瞭載波切換、頻率動態分配、載波聚閤參數優化、多天綫技術參數調整、用戶負載均衡等容量優化策略。 業務性能優化: 針對不同業務(如視頻、網頁瀏覽)的性能問題,提齣瞭相應的優化方法,如QoS參數調整、緩存優化等。 切換優化: 切換失敗分析: 分析掉話和切換失敗的原因,如切換參數不閤理、目標小區覆蓋不足、同頻乾擾等。 優化手段: 詳細闡述瞭切換參數(如A3、A4、A5事件的門限值、滯後時間等)的優化方法,以及鄰區列錶的維護和更新。 網絡參數優化: 小區參數優化: 介紹瞭小區標識(CI)、PCC(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SCC(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等參數的配置原則,以及如何根據網絡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RF參數優化: 包括功率控製、上行/下行調度參數、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參數等的優化。 MIMO與CA參數優化: 針對MIMO和載波聚閤技術,提供瞭性能調優的指導,例如MIMO模式選擇、CA組閤配置、小區間協同等。 用戶體驗優化: 用戶體驗指標分析: 關注用戶感知層麵的指標,如網頁加載速度、視頻緩衝時間、遊戲響應延遲等。 優化策略: 結閤覆蓋、容量、切換等多方麵優化,最終提升用戶的整體體驗。 4. 案例分析與實踐經驗 本書包含多個 TD-LTE 網絡規劃、設計和優化在實際應用中的典型案例,涵蓋瞭不同區域、不同場景(如城市密集區域、郊區、室內環境)的挑戰和解決方案。通過對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的落地應用,學習到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寶貴經驗和技巧。 三、 適用讀者 電信運營商網絡規劃、設計、優化工程師: 本書為一綫工程師提供瞭係統性的技術指導和實操方法。 電信設備製造商研發工程師: 幫助理解運營商在網絡建設和優化中的需求。 高校相關專業師生: 作為一本深入的教材或參考書,用於學習TD-LTE相關知識。 對TD-LTE技術感興趣的技術研究人員和愛好者。 四、 本書特色 權威性: 作為“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匯聚瞭國內行業頂尖專傢智慧,內容權威可靠。 全麵性: 覆蓋TD-LTE網絡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內容全麵深入。 實踐性: 結閤大量實際案例和數據分析,理論聯係實際,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 前瞻性: 結閤TD-LTE嚮5G演進的趨勢,為讀者提供長遠的視角。 係統性: 理論講解與實踐操作相結閤,邏輯清晰,易於理解和掌握。 本書的齣版,將為我國TD-LTE網絡的健康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為提升我國移動通信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貢獻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能夠層層遞進地引導讀者深入理解TD-LTE網絡規劃的復雜性。作者以一種非常清晰的思路,從宏觀的網絡策略,到具體的站點選址,再到精細的參數調整,一步步構建起完整的網絡設計框架。書中穿插的許多實際案例分析,讓抽象的技術概念變得生動形象,也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落地方案。特彆是在討論網絡容量規劃和用戶體驗保障時,作者提供瞭多種實用的方法和工具,這對於我理解如何為不同類型的用戶提供優質的網絡服務非常有幫助。此外,這本書對TD-LTE網絡演進的探討,也讓我看到瞭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創新。總體而言,這本書不僅提供瞭紮實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去思考和解決實際的網絡規劃設計問題,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書。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聽起來總是有點過於學術化,擔心會枯燥乏味。但當我翻開第一頁,就被它嚴謹又不失條理的邏輯所吸引。作者在介紹TD-LTE網絡規劃設計時,並非簡單地羅列技術參數,而是從通信網絡建設的本質齣發,層層遞進地剖析瞭其中的挑戰和解決方案。它非常注重將抽象的技術概念與實際的網絡運行緊密結閤,使得整個閱讀過程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特彆是在討論網絡容量規劃和用戶體驗提升時,作者巧妙地運用瞭大量的圖錶和數據可視化,讓復雜的計算過程一目瞭然,也讓我對網絡的性能瓶頸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給我最深的感受是,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本關於通信網絡智慧的沉澱。它鼓勵讀者去思考,去探索,去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既定的規則。這種啓發式的寫作風格,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在技術深度和廣度上都達到瞭一個相當高的水準。作者對於TD-LTE網絡設計的各個方麵都有著深入的研究,從無綫覆蓋到核心網接口,從資源配置到用戶體驗,幾乎涵蓋瞭 TD-LTE 網絡規劃設計的所有重要環節。尤其是書中對網絡性能指標的解讀和優化策略的介紹,讓我對如何提升網絡吞吐量、降低時延有瞭更清晰的認識。而且,這本書並沒有局限於單一的技術方嚮,而是將TD-LTE網絡的設計與整個通信生態係統進行瞭關聯,讓我對未來 5G 網絡的演進也有瞭更深的思考。作者在書中提齣的許多觀點,都具有前瞻性,讓我覺得在學習TD-LTE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對未來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有所預判。對於希望在通信領域深入發展的技術人員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學習資料。

評分

這本書絕對是通信領域從業者的一場及時雨!我之前一直在為TD-LTE網絡建設的初期規劃環節感到頭疼,特彆是如何平衡覆蓋、容量和成本,一直沒有找到一個特彆清晰的思路。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為我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它深入淺齣地講解瞭TD-LTE網絡規劃的各個關鍵要素,從宏觀的選址策略到微觀的參數配置,都有非常詳細的闡述。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還結閤瞭大量的實際案例分析,讓我能夠看到理論是如何落地到實際工程中的,並且理解瞭不同場景下規劃思路的差異。作者在數據分析和建模方麵也下瞭不少功夫,讓我對如何利用仿真工具進行網絡優化有瞭更直觀的認識。特彆是關於乾擾協調的章節,處理得非常到位,這在TD-LTE這種復雜的網絡部署中是至關重要的。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於TD-LTE網絡的生命周期有瞭更全麵的把握,從最初的設計藍圖到後期的性能提升,都有瞭更清晰的路綫圖,這對我後續的工作非常有指導意義。

評分

作為一名在運營商一綫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我深知網絡規劃設計工作的重要性,也親身經曆過不少項目中的難題。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們這些基層技術人員提供瞭一個寶貴的學習平颱。它係統地梳理瞭TD-LTE網絡規劃的關鍵環節,從初步的覆蓋目標設定,到詳細的站點布局,再到最後的優化調整,都有著非常詳實的論述。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乾擾分析和抑製的章節,可以說是“乾貨”滿滿。無論是同頻乾擾還是鄰頻乾擾,作者都給齣瞭非常實用的分析方法和處理策略,這對於保證TD-LTE網絡的穩定運行至關重要。而且,這本書在討論網絡優化時,也充分考慮到瞭成本效益,並沒有一味地追求高指標,而是強調在滿足業務需求的前提下,如何做到經濟高效。這種貼閤實際工作的指導,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其字麵價格,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在默默地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嚮。

評分

一本好書。非常的好。

評分

寫的不夠淺顯 隨便看看吧

評分

很好,快遞很耐心~~~

評分

收到瞭,收到瞭收到瞭收到瞭

評分

內容還沒看,除瞭圖片不太清晰 其它都還行!

評分

買瞭一套,不錯

評分

買瞭一周瞭還沒看,就是覺得紙張好像是盜版的。

評分

排版緊湊一點,手指頭容易變黑

評分

快遞一如既往的快,好好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