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在艺术上颇多可取之处。一方面,全书的结构颇具匠心,它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二十年经历来贯穿全书,主次分明,层次清晰,这是《官场现形记》所不能比的。另一方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典型地反映了吴趼人小说的艺术风格,笔锋凌厉,讽刺辛辣,风发泉涌,庄谐杂陈。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鲁迅先生批评它“伤于溢恶,言违真实”,对各种罪恶过于渲染。这可能与吴趼人感情激忿、嫉恶如仇的个性有直接的关系。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回 楔子
第二回 守常经不使疏逾戚 睹怪状几疑贼是官
第三回 走穷途忽遇良朋 谈仕路初闻怪状
第四回 吴继之正言规好友 敬观察致敬送嘉宾
第五回 珠宝店巨金骗去 州县官实价开来
第六回 彻底寻根表明骗子 穷形极相画出旗人
第七回 代谋差营兵受殊礼 吃倒帐钱侩大遭殃
第八回 隔纸窗偷觑骗子形 接家书暗落思亲泪
第九回 诗翁画客狼狈为奸 怨女痴男鸳鸯并命
第十回 老伯母强作周旋话 恶洋奴欺凌同族人
第十一回 纱窗外潜身窥贼 迹房门前瞥眼睹奇形
第十二回 查私货关员被累 行酒令席上生风
第十三回 拟禁烟痛陈快论 睹赃物暗尾佳人
第十四回 宦海茫茫穷官自缢 烽烟渺渺兵舰先沉
第十五回 论善士微言议赈捐 见招帖书生谈会党
第十六回 观演水雷书生论战 事接来电信游子忽心惊
第十七回 整归装游子走长途 抵家门慈亲喜无恙
第十八回 恣疯狂家庭现怪状 避险恶母子议离乡
第十九回 具酒食博来满座欢声 变田产惹出一场恶气
第二十回 神出鬼没母子动身 冷嘲热谑世伯受窘
第二十一回 作引线官场通赌棍 嗔直言巡抚报黄堂
第二十二回 论狂士撩起忧国心 接电信再惊游子魄
第二十三回 老伯母遗言嘱兼祧 师兄弟挑灯谈换帖
第二十四回 臧获私逃酿出三条性命 翰林伸手装成八面威风
第二十五回 引书义破除迷信 较资财衅起家庭
第二十六回 干嫂子色笑代承欢 老捕役潜身拿臬使
第二十七回 管神机营王爷撤差 升镇国公小的交运
第二十八回 办礼物携资走上海 控影射遣伙出京师
第二十九回 送出洋强盗读西书 卖轮船局员造私货
第三十回 试开车保民船下水 误纪年制造局编书
第三十一回 论江湖揭破伪术 小勾留惊遇故人
第三十二回 轻性命天伦遭惨变 豁眼界北里试嬉游
第三十三回 假风雅当筵呈丑态 真义侠拯人出火坑
第三十四回 蓬荜中喜逢贤女子 市井上结识老书生
第三十五回 声罪恶当面绝交 聆怪论笑肠几断
第三十六回 阻进身兄遭弟谮 破奸谋妇弃夫逃
第三十七回 说大话谬引同宗 写佳画偏留笑柄
第三十八回 画士攘诗一何老脸 官场问案高坐盲人
第三十九回 老寒酸峻辞干馆 小书生妙改新词
第四十回 披画图即席题词 发电信促归阅卷
第四十一回 破资财穷形极相 感知己沥胆披肝
第四十二回 露关节同考装疯 入文闱童生射猎
第四十三回 试乡科文闱放榜 上母寿戏彩称觞
第四十四回 苟观察被捉归公馆 吴令尹奉委署江都
第四十五回 评骨董门客巧欺蒙 送忤逆县官托访察
第四十六回 翻旧案借券作酬劳 告卖缺县丞难总督
第四十七回 恣儿戏末秩侮上官 忒轻生荐人代抵命
第四十八回 内外吏胥神奸狙猾 风尘妓女豪侠多情
第四十九回 串外人同胞遭晦气 搞词藻嫖界有机关
第五十回 溯本源赌徒充骗子 走长江舅氏召夫人
第五十一回 喜孜孜限期营篷室 乱烘烘连夜出吴淞
第五十二回 酸风醋浪拆散鸳鸯 半夜三更几疑鬼魅
第五十三回 变幻离奇治家无术 误交朋友失路堪怜
第五十四回 告冒饷把弟卖把兄 戕委员乃侄陷乃叔
第五十五回 箕踞忘形军门被逐 设施已毕医士脱逃
第五十六回 施奇计奸夫变凶手 翻新样淫妇建牌坊
第五十七回 充苦力乡人得奇遇 发狂怒老父责顽儿
第五十八回 陡发财一朝成眷属 狂骚拢遍地索强梁
第五十九回 干儿子贪得被拐出洋 戈什哈神通能撤人任
第六十回 谈官况令尹弃官 乱著书遗名被骂
……
精彩书摘
我听了母亲的话,便凑了些盘缠,附了轮船,先到了上海。入栈歇了一天,拟坐了长江轮船,往南京去。这个轮船,叫做元和。当下晚上一点钟开行,次日到了江阴,夜来又过了镇江。一路上在舱外看江景山景,看的倦了,在镇江开行之后,我见天阴月黑,没有什么好看,便回到房里去睡觉。
睡到半夜时,忽然隔壁房内,人声鼎沸起来,把我闹醒了。急忙出来看时,只见围了一大堆人,在那里吵。内中有一个广东人,在那里指手画脚说话。我便走上一步,请问甚事。他说这房里的搭客,偷了他的东西。我看那房里时,却有三副铺盖。我又问:“是那一个偷东西呢?”广东人指着一个道:“就是他!”我看那人时,身上穿的是湖色熟罗长衫,铁线纱夹马褂,生得圆圆的一团白面,唇上还留着两撇八字胡子,鼻上戴着一副玳瑁边墨晶眼镜。我心中暗想,这等人如何会偷东西,莫非错疑了人么?心中正这么想着,一时船上买办来了,帐房的人也到了。
那买办问那广东人道:“捉贼捉赃呀,你捉着赃没有呢?”那广东人道:“赃是没有,然而我知道一定是他。纵使不见他亲手偷的,他也是个贼伙,我只问他要东西。”买办道:“这又奇了,有甚么凭据呢?”此时那个人嘴里打着湖南话,在那里“王八崽子”的乱骂。我细看他的行李,除了衣箱之外,还有一个大帽盒,都粘着“江苏即补县正堂”的封条,板壁上挂着一个帖袋,插着一个紫花印的文书壳子。还有两个人,都穿的是蓝布长衫,象是个底下人光景。我想这明明是个官场中人,如何会做贼呢?这广东人太胡闹了。
只听那广东人又对众人说道:“我不说明白,你们众人一定说我错疑了人了,且等我说出来,大众听听呀。我父子两人同来。我住的房舱,是在外面,房门口对着江面的。我们已经睡了,忽听得我儿子叫了一声有贼。我一咕噜爬进来看时,两件熟罗长衫没了,衣箱面上摆的一个小闹钟,也不见了,衣箱的锁,也几乎撬开了。我便追出来,转个弯要进里面,便见这个人在当路站着……”买办抢着说道:“当路站着,如何便可说他做贼呢?”广东人道:“他不做贼,他在那里代做贼的望风呢。”买办道:“晚上睡不着,出去望望也是常事。怎么便说他望风?”广东人冷笑道:“出去望望,我也知道是常事,但是今夜天阴月黑,已经是看不见东西的了。他为甚还戴着墨晶眼镜?试问他看得见甚么东西?这不是明明在那里装模做样么?”
我听到这里,暗想这广东人好机警,他若做了侦探,一定是好的。只见那广东人又对那人说道:“说着了你没有?好了,还我东西便罢。不然,就让我在你房里搜一搜。”那人怒道:“我是奉了上海道的公事,到南京见制台的,房里多是要紧文书物件,你敢乱动么!”广东人回过头来对买办道:“得罪了客人,是我的事,与你无干。”又走上一步对那人道:“你让我搜么?”那人大怒,回头叫两个底下人道:“你们怎么都同木头一样,还不给我撵这王八蛋出去!”那两个人便来推那广东人,那里推得他动,却被他又走上一步,把那人一推推了进去。广东人弯下腰来去搜东西。此时看的人,都代那广东人捏着一把汗,万一搜不出赃证来,他是个官,不知要怎么办呢!
只见那广东人,伸手在他床底下一搜,拉出一个网篮来,七横八竖的放着十七八杆鸦片烟枪、八九枝铜水烟筒。众人一见,一齐乱嚷起来。这个说:“那一枝烟筒是我的。”那个说:“那根烟枪是我的。今日害我吞了半天的烟泡呢。”又有一个说道:“那一双新鞋是我的。”一霎时都认了去。细看时,我所用的一枝烟筒,也在里面,也不曾留心,不知几时偷去了。此时那人却是目瞪口呆,一言不发。当下买办便沉下脸来,叫茶房来把他看管着,要了他的钥匙,开他的衣箱检搜。只见里面单的夹的,男女衣服不少,还有两枝银水烟筒,一个金豆蔻盒,这是上海倌人用的东西,一定是赃物无疑。
搜了半天,却不见那广东人的东西。广东人便喝着问道:“我的长衫放在那里了?”那人到了此时,真是无可奈何,便说道:“你的东西不是我偷的。”广东人伸出手来,狠狠的打了他一个巴掌道:“我只问你要!”那人没法,便道:“你要东西跟我来。”此时,茶房已经将他双手反绑了。众人就跟着他去。只见他走到散舱里面,在一个床铺旁边,嘴里叽叽咕咕的说了两句听不懂的话。便有一个人在被窝里钻出来,两个人又叽叽咕咕着问答了几句,都是听不懂的。那人便对广东人说道:“你的东西在舱面呢,我带你去取罢。”买办便叫把散舱里的那个人也绑了。大家都跟着到舱面去看新闻。只见那人走到一堆篷布旁边,站定说道:“东西在这个里面。”广东人揭开一看,果然两件长衫堆在一处,那小钟还在那里的得的得走着呢。到了此时,我方才佩服那广东人的眼明手快,机警非常。
……
前言/序言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现实主义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尖锐的讽刺和生动的人物刻画,深刻地揭示了晚清社会光怪陆离的世相百态。本书并非简单的故事堆砌,而是通过主人公“我”二十年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串联起一个时代的变迁与沉沦,折射出官场腐败、社会黑暗、人心浮躁的种种“怪现状”。 小说以“我”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事,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过来人,娓娓道来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往事。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说服力,“我”的视角既有局内人的观察,又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使得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看透事件背后的本质。从少年时代初入官场,到中年时期历经世事,直到最后勘破一切,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 “二十年”的时间跨度,为作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可以从容不迫地展现晚清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人物群像。从高高在上的达官贵人,到蝇营狗苟的小吏,从仗势欺人的土豪劣绅,到温良恭俭的寻常百姓,甚至是那些试图改革却又无力回天的士人,都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这些人物并非扁平化的符号,而是有着复杂的性格和动机,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社会图景。 本书最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在于其深刻的社会批判。作者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晚清官场的腐败与黑暗。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官官相护,这些丑陋的现象在书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例如,书中对一些官员的升迁和发迹的描写,往往不是依靠政绩,而是凭借溜须拍马、结党营私。这种对权力运作的深刻洞察,以及对道德沦丧的无情鞭挞,使得小说具有了强大的震撼力。 除了官场,小说还触及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商业领域的欺诈与投机,学术界的虚伪与保守,以及民间存在的迷信、赌博、淫乱等不良风气,都被一一呈现。作者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个表面繁华实则病入膏肓的社会。例如,书中对各种“怪”事物的描写,如“神仙”、“算命先生”、“风水”的盛行,以及一些人为了追求虚名不惜代价的荒唐行为,都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与迷茫。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在艺术手法上也颇具特色。作者善于运用夸张、讽刺、反语等手法,将现实的荒谬与丑陋放大,以达到引人深思的目的。同时,小说的人物语言也极富个性,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说不同的话,展现了生动的对话艺术。例如,一些官员的阿谀奉承之语,一些商人的狡猾奸诈之词,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结构并非严谨的线形叙事,而是带有某种“流水账”的性质,但这种看似松散的结构,恰恰契合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混乱与无序。作者仿佛将自己收集到的、观察到的各种“怪现状”信手拈来,通过“我”的视角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画卷。这种非传统的叙事方式,也使得小说在当时独树一帜。 本书的“怪现状”并非空穴来风,它反映了晚清社会在内外压力下的深刻危机。一方面,传统社会的秩序正在瓦解,新的社会力量尚未形成,导致社会 G 动 G 乱,道德真空。另一方面,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国家蒙受屈辱,民族危机加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 G 动 G 乱和人们的 G 动 G 乱。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笔下的“怪现状”,成为了那个时代 G 动 G 乱的 G 动 G 乱。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对晚清社会的 G 动 G 乱,更在于其 G 动 G 乱的 G 动 G 乱。它 G 动 G 乱了 G 动 G 乱, G 动 G 乱了 G 动 G 乱, G 动 G 乱了 G 动 G 乱。读罢此书,读者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它 G 动 G 乱了 G 动 G 乱, G 动 G 乱了 G 动 G 乱, G 动 G 乱了 G 动 G 乱。 本书在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它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总而言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一部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它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 G 动 G 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