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代数 第2版中文版 麻省理工学院阿廷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华章数学教材

包邮 代数 第2版中文版 麻省理工学院阿廷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华章数学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阿廷 著
图书标签:
  • 代数
  • 阿廷
  • 麻省理工学院
  • 华章数学教材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数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中文版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兰兴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暂无
ISBN:9787111482123
商品编码:1128648698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基于Affymetrix芯片的基因表达研究(导读版)

定价:128.00元

售价:125.4元,便宜2.6元,折扣97

作者:〔美〕Hinrich Göhlmann、Willem Tall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0303290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AffymetrixGeneChip系统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生物芯片平台。但是由于Aflymetrix芯片含有超大量的信息,很多Affymetrix芯片用户趋向于使用默认的分析设置,得到的常常不是*化的结论。分子生物学家和生物统计学家根据十余年的基因表达谱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的实践经验编写了《基于Affymetrix芯片的基因表达研究》,从理论概念到实验结果,解释了使用Affymetrix芯片进行基因表达研究的全部过程,拆除了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生物统计学之间无处不在的语言障碍。

本书实用,介绍了Affymetrix芯片的重要技术、统计学易犯的错误和问题,同时涉及其他芯片平台的一般规则和应用。通过例证和全彩图例,描述了技术和统计方法的概念,为初学者提供详细指导。本领域的专家则可以了解芯片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拓展基因芯片表达谱研究的认识。


目录

附图目录
表格目录
BioBox目录
StatsBox目录
前言
缩写词和术语
1 生物学问题
1.1 为什么进行基因表达
1.1.1 生物技术的进展
1.1.2 生物学相关的研究
1.2 研究问题
1.2.1 相关性和实验研究对比
1.3 研究课题的主要类型
1.3.1 两组间比较
1.3.2 多组间比较
1.3.3 不同治疗方式间的比较
1.3.4 多组与对照组的比较
1.3.5 研究主题内的变化
1.3.6 分类和预测样本
2 AffymetriX芯片技术
2.1 探针
2.2 探针组
2.2.1 标准探针组的定义
2.2.2 客户可选择的芯片描述文件(CDF)
2.3 芯片类型
2.3.1 标准表达检测芯片
2.3.2 外显子芯片
2.3.3 基因芯片
2.3.4 叠瓦芯片
2.3.5 用于某项研究的专用芯片
2.4 标准实验室芯片实验流程
2.4.1 体外转录分析
2.4.2 全转录本正义链标记
2.5 AffymetriX芯片的数据质量
2.5.1 分析数据的重复性
2.5.2 分析数据的稳定性
2.5.3 分析的敏感性
3 实验操作
3.1 生物学实验
3.1.1 生物学背景
3.1.1.1 实验目的/假设
3.1.1.2 技术平台
3.1.1.3 mRNA水平的预期改变
3.1.2 样本
3.1.2.1 选择合适的样品/组织
3.1.2.2 样本的类型
3.1.2.3 样本的异质性
3.1.2.4 性别
3.1.2.5 时间点
3.1.2.6 样本切割引起的误差
3.1.2.7 动物处理产生的误差
3.1.2.8 RNA的质量
3.1.2.9 RNA的数量
3.1.3 预实验
3.1.4 主实验
3.1.4.1 对照实验
3.1.4.2 实验处理
3.1.4.3 分批实验
3.1.4.4 化
3.1.4.5 标准化
3.1.4.6 选择对照
3.1.4.7 样品量/重复次数/费用
3.1.4.8 平衡设计
3.1.4.9 对照样本
3.1.4.10 样本混合
3.1.4.11 实验记录
3.1.5 实验数据分析验证
3.2 芯片实验
3.2.1 外源RNA对照
3.2.2 靶基因合成
3.2.3 批处理影响
3.2.4 全基因组芯片和用于某项研究的专用芯片比较
4 数据分析预处理
4.1 数据预处理
4.1.1 探针的信号强度
4.1.2 转换为log2的对数
4.1.3 背景校正
4.1.4 归一化
4.1.5 AffymetriX芯片概要
4.1.5.1 完全匹配(PM)和错配(MM)技术
4.1.5.2 只使用PM探针的技术
4.1.6 整体解决方案
4.1.7 信号检测方法
4.1.7.1 芯片分析系统MAS 5.0
4.1.7.2 背景和杂交信号检测(DABG)
4.1.7.3 检出/缺失比值(PANP)
4.1.8 标准化
4.2 质量控制
4.2.1 技术数据
4.2.2 虚拟图像
4.2.3 重复性评价
4.2.3.1 重复性评价方法
4.2.3.2 实例分析
4.2.4 批处理效应
4.2.5 批处理效应校正
5 数据分析
5.1 为什么我们需要统计学
5.1.1 需要对数据作出解释
5.1.2 需要一个的实验设计
5.1.3 统计学与生物信息学比较
5.2 高维数据的问题
5.2.1 分析结果的重复性
5.2.2 数据挖掘和验证
5.3 基因过滤
5.3.1 过滤方法
5.3.1.1 信号强度
5.3.1.2 两样品间变异
5.3.1.3 缺失/检出
5.3.1.4 含有效信息的/无有效信息的检出
5.3.2 数据过滤对检验和多重校正的影响
5.3.3 几种过滤方法的比较
5.4 无监督数据分析
5.4.1 进行无监督分析的原因
5.4.1.1 批次影响
5.4.1.2 技术或生物学的偏差
5.4.1.3 表型数据的质量校验
5.4.1.4 共调控基因的识别
5.4.2 聚类
5.4.2.1 距离和联系
5.4.2.2 聚类算法
5.4.2.3 聚类质量校验
5.4.3 多元投影方法
5.4.3.1 多元投影方法类型
5.4.3.2 基因和样本关系图
5.5 检测差异表达
5.5.1 复杂问题的简单解决方法
5.5.2 统计检验
5.5.2.1 倍数变化
5.5.2.2 t-检验类型
5.5.2.3 由t统计到p值
5.5.2.4 方法比较
5.5.2.5 线性模型
5.5.3 多重检验的校正
5.5.3.1 多重检验的问题
5.5.3.2 多重校正步骤
5.5.3.3 方法比较
5.5.3.4 事后比较
5.5.4 统计学意义与生物学相关性
5.5.5 样本数量估计
5.6 有监督的预测
5.6.1 分类与假设检验
5.6.2 芯片分类的挑战
5.6.2.1 过度拟合
5.6.2.2 偏执方差平衡
5.6.2.3 交叉效验
5.6.2.4 非分类解决方案
5.6.3 位点选择方法
5.6.4 分类方法
5.6.4.1 判别分析
5.6.4.2 近邻分析法
5.6.4.3 逻辑(Logistic)回归
5.6.4.4 神经网络
5.6.4.5 支持向量机
5.6.4.6 分类树
5.6.4.7 集成方法
5.6.4.8 芯片预测分析(PAM)
5.6.4.9 方法比较
5.6.5 复杂的预测问题
5.6.5.1 多级问题
5.6.5.2 生存预测
5.6.6 样本量
5.7 通路分析
5.7.1 通路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5.7.1.1 过表达分析
5.7.1.2 功能分类评分
5.7.1.3 基因集分析
5.7.1.4 方法比较
5.7.2 数据库
5.7.2.1 Gene ontology
5.7.2.2 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
5.7.2.3 基因芯片通路分析(GenMAPP)
5.7.2.4 腺嘌呤富集元件数据库(ARED)
5.7.2.5 概念图(cMAP)
5.7.2.6 凋亡路径图(BioCarta)
5.7.2.7 染色体位置
5.8 其他分析方法
5.8.1 基因网络分析
5.8.2 元分析
5.8.3 染色体位置
6 分析结果表示
6.1 数据可视化
6.1.1 热图
6.1.2 强度图
6.1.3 基因表图
6.1.4 维恩图(Venn图)
6.1.5 散点图
6.1.5.1 火山图(Volcano plot)
6.1.5.2 MA图
6.1.5.3 高维数据的散点图
6.1.6 柱状图
6.1.7 盒图
6.1.8 小提琴图表
6.1.9 密度图
6.1.10 树状图
6.1.11 基因表达通路
6.1.12 出版用图表
6.2 生物学解释
6.2.1 重要数据库
6.2.1.1 Entrez Gene
6.2.1.2 Affymetri站(NetAffx)
6.2.1.3 OMIM
6.2.2 文献挖掘
6.2.3 数据整合
6.2.3.1 多种分子筛选数据
6.2.3.2 系统生物学
6.2.4 实时定量聚合酶反应(RTqPCR)验证
6.3 数据发表
6.3.1 ArrayExpress
6.3.2 基因表达文库(GEO)
6.4 可重复性研究
7 药物研发
7.1 早期标志物的需求
7.2 关键路径计划
7.3 药物发现
7.3.1 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不同
7.3.2 疾病亚型的发现
7.3.3 分子靶标的识别
7.3.4 分子特征谱
7.3.5 疾病模型特征
7.3.6 化合物分析
7.3.7 剂量效应处理
7.4 药物开发
7.4.1 生物标志物
7.4.2 响应显著性
7.4.3 毒理基因组学
7.5 临床实验
7.5.1 功能指标
7.5.2 结果预测的意义
8 使用R和Bioconductor
8.1 R和Bioconductor
8.2 R和Sweave(R语言的一种函数)
8.3 R和Eclipse(一种代码)
8.4 自动芯片分析
8.4.1 装载文件包
8.4.2 基因过滤
8.4.3 无监督探索
8.4.4 差异表达检验
8.4.5 有监督分类
8.5 其他芯片分析软件
9 未来前景
9.1 同时分析不同数据类型
9.2 未来的芯片
9.3 新一代(二代)测序:芯片的终结
参考文献
索引
附图目录
2.1 标准AffymetriX芯片图
2.2 GC含量对信号强度的影响
2.3 同一探针集中的探针之间信号强度的差别
2.4 使用客户选择的CDF时,探针集大小引起的差异
2.5 外显子芯片和3′端芯片探针覆盖范围的比较
2.6 外显子芯片的转录本注释
3.1 性别特异基因Xist(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本)
3.2 样本切割产生误差示例
3.3 甲状腺素在小鼠纹状体的表达
3.4 小鼠结肠样本切割引起的误差
3.5 降解与非降解RNA对比
3.6 RNA的降解图显示3′偏差
3.7 不同批次芯片的批间效果
4.1 芯片扫描图像的一角
4.2 对数转换的分配效应
4.3 芯片数据中的两种噪音成分
4.4 归一化对强度依赖变异的影响
4.5 归一化对MA图的影响
4.6 MAS 5.0背景计算
4.7 由affyPLM产生的虚拟图像
4.8 两重复关联评估重复性
4.9 中心定位前后的成对一致性
4.10 光谱图评估重复性
4.11 由MAQC(生物芯片质量控制)得到的归一化前AffymetriX数据的盒式图
4.12 来自MAQC研究得到的AffymetriX芯片数据的SPM(谱图)
4.13 存在批次效应的差异表达基因的强度图
5.1 信息丰富的和不提供信息的探针集的探针比较
5.2 基因过滤对p值分布的影响
5.3 不同过滤技术排除基因的百分比
5.4 两种过滤技术的差异
5.5 基因过滤技术的分布差别
5.6 在聚类中的欧几里得(Euclidean)和皮尔森(Pearson)距离
5.7 基于欧几里得和皮尔森距离的ALL数据的分级聚类
5.8 分级聚类运算的示意图
5.9 k均值运算的示意图
5.10 ALL数据的主要成分分析
5.11 ALL数据的谱图
5.12 t-检验的可变性
5.13 t-检验
5.14 不良的t-检验:变异对显著性的影响
5.15 Δ=0.75的SAM图
5.16 t分布
5.17 使用大样本资料比较两种差异表达检验的方法(30 vs.30)
5.18 使用小样本资料比较两种差异表达检验的方法(3 vs.3)
5.19 各种交互效应的假设方案
5.20 用GLUCO数据中具有不同表达方式的四个基因解释交互效应
5.21 多种检验校正方法及其如何处理假阳性和假阴性
5.22 ALL数据组中调整过和未调整过的p值
5.23 高维性和过度拟合在分离中的关联
5.24 过度拟合的问题
5.25 嵌套循环交叉验证
5.26 利用PAM基因组合秩次升高
5.27 利用LASSO基因组合秩次升高
5.28 交叉验证中的位点排列
5.29 进行分类的佳基因数量
5.30 惩罚回归:惩罚的系数关联
5.31 神经网络方案
5.32 支持向量机模型的二维可视框图
5.33 使用MLP包含高秩基因组的GO通路
5.34 利用GSA含有高秩基因组的GO通路
5.35 BioCarta通路
5.36 识别差异表达的染色体区域
6.1 热图
6.2 强度图
6.3 基因列表图
6.4 Venn(维恩)图
6.5 火山图
6.6 MA图
6.7 平滑散点图
6.8 柱状图
6.9 数据组HD的盒图
6.10 小提琴图
6.11 密度图
6.12 系统树图
6.13 重要基因组的GO通路
7.1 药物开发中的基因表达谱
7.2 Fos的剂量反应特征
9.1 二代测序排序可能出现的错误
表格目录
1.1 双通道ANOVA设计
2.1 AffymetriX探针集的类型和名称
2.2 已经不再使用的AffymetriX探针集和名称
2.3 原始AffymetriX探针集的注释级别
2.4 产生客户可选择的CDF的规则
2.5 基于Ensembl Gene数据库的HG U133 plus 2.0探针的使用
3.1 不同样本的RNA产率
4.1 背景微小差异的影响
5.1 修正p值的计算
5.2 分类和假设检验
5.3 采用LASSO和PAM选择的重要基因
5.4 惩罚回归:基因选择
5.5 采用MLP选择的重要基因
5.6 采用GSA选择的前5个上调基因组和前5个下调基因组
BioBox目录
1.1 基因表达芯片
1.2 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1.3 siRNA
1.4 表型
2.1 剪接变异
2.2 基因
3.1 Northern杂交
3.2 转录因子
3.3 血液
3.4 细胞培养
3.5 X染色体失活:Xist
3.6 凝胶电泳
3.7 生物分析仪进行RNA分析
3.8 RTqPCR(荧光定量PCR)
5.1 管家基因
7.1 生物标志物
7.2 EC50,ED50,IC50,LC50和LD50
7.3 生物标志物和临床意义
7.4 基因表达的意义
9.1 表观遗传学的实例:DNA甲基化
StatsBox目录
1.1 关联的两种解释
3.1 能力
4.1 准度和精度
4.2 贝叶斯统计
4.3 可重复性
4.4 关联假设
5.1 参数,变量,统计
5.2 完全拟合
5.3 有监督和无监督的研究
5.4 重取样技术
5.5 神经网络
5.6 多变量投影方法的步骤
5.7 确定差异表达的步骤
5.8 比值的对数=对数差异
5.9 零假设和p值
5.10 变异,标准偏差和标准误差
5.11 经验贝叶斯方法
5.12 显著性水平和能力
5.13 参数和非参数检验比较
5.14 Explanatory和响应变异
5.15 通用线性模型
5.16 测量规模
5.17 交互反应
5.18 规则化或惩罚
5.19 敏感性和特异性
5.20 多重检验校正步骤
5.21 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
5.22 核心技术
5.23 刀切法和自助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本不包含《包邮 代数 第2版中文版 麻省理工学院阿廷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华章数学教材》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旨在介绍另一本内容丰富的数学专著。 --- 书籍名称:《拓扑学导论:从几何到代数的桥梁》 作者: [虚构作者名,例如:陈伟明、张宇航]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例如:高等教育科学出版社] 版次: 第1版 ISBN: [虚构ISBN号] 定价: 人民币 128.00 元 --- 内容简介 《拓扑学导论:从几何到代数的桥梁》是一部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和初级研究生深度学习拓扑学基础概念的权威教材。本书旨在系统、清晰地构建连接直观几何洞察与抽象代数工具的桥梁,帮助读者理解拓扑学作为现代数学核心分支的深刻内涵和广泛应用。全书内容组织严谨,逻辑推进自然,不仅涵盖了拓扑学的经典基础,更融入了当代数学研究的前沿视角。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平衡的结构设计。作者摒弃了纯粹基于代数或纯粹基于点集定义的僵硬叙述方式,而是从早期欧几里得几何和黎曼几何中提炼出的“形变不变性”这一核心直觉出发,逐步引入严谨的数学工具。 第一部分:点集拓扑的基石 (The Foundations of Point-Set Topology) 本部分是全书的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现代拓扑学的基本语言。 第1章:度量空间与拓扑空间 从熟悉的欧几里得空间 $mathbb{R}^n$ 入手,系统回顾了序列、收敛性、完备性等分析学中的基本概念。随后,将这些概念推广到抽象的拓扑空间。详细讨论了开集、闭集、邻域、闭包、内部和边界的定义与性质。书中特别强调了拓扑空间的构造方法,包括子空间拓扑、商拓扑(如区分连续的等价关系)和积拓扑。引入了Tychonoff 定理和Urysohn 引理等关键的存在性定理,并对其证明策略进行了深入剖析。 第2章:连续性与嵌入 本章集中讨论了拓扑学中的“结构保持”映射——连续函数。通过分析函数的开闭映射性质,读者将深刻理解拓扑结构是如何被传递和保持的。重点讨论了同胚(Homeomorphism)的概念,并引入了紧致性这一至关重要的拓扑性质。紧致性被视为“有限性”在拓扑空间中的推广,书中通过大量的例子(如闭区间套定理在度量空间中的推广)展示了其在证明中的强大威力。最后,详细讨论了连通性,包括路径连通性,并将其与一般的连通性进行了比较和联系。 第3章:构造性工具 本章聚焦于如何从已有的拓扑空间构造出新的、更复杂的拓扑空间。详细介绍了商空间的构造原理和应用,特别是在构造球面、环面等典型几何对象时的强大作用。同时,对积空间的性质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特别是 Tychonoff 定理在无限积空间上的应用,这为后来的函数空间理论打下了基础。 第二部分:代数拓扑的初步探索 (Introduction to Algebraic Topology) 在奠定坚实的点集拓扑基础后,本书转向代数拓扑,探讨如何使用代数不变量来区分拓扑空间。 第4章:基本群与同伦 (The Fundamental Group and Homotopy) 本章是代数拓扑的核心入口。首先,清晰定义了路径、路径群(Loop Space)和同伦(Homotopy)的概念。随后,系统地引入了基本群 $pi_1(X, x_0)$ 的构造,并证明了它是一个群(特别是证明了乘法和逆元的良定义)。本书投入大量篇幅讲解了Van Kampen 定势,并利用它计算了圆周 $S^1$、环面 $T^2$ 以及楔形和图的空间的基本群。对覆盖空间理论的初步介绍,展示了基本群与覆盖空间之间的深刻联系。 第5章:同调论的直觉与计算 (Intuition and Calculation in Homology Theory) 本章引入了更强大的代数不变量——同调群。作者首先通过链复形(Chain Complexes)的直觉概念,解释了“洞”如何被代数地捕获。随后,严格定义了单纯复形(Simplicial Complexes)和链群 $C_n(K)$,并构造了边界算子 $partial_n$,推导出同调群 $H_n(K)$ 的定义。本书的亮点在于大量使用实际的、可计算的例子,如对球面 $S^n$ 的单纯同调计算,以及对楔和、环面的计算,使得读者能够直观理解同调群的几何意义。 第6章:更深层次的联系 本章探讨了点集拓扑与代数拓扑之间的关键定理。详细阐述了Mayer-Vietoris 序列,这是一个将复杂空间的同调群与其组成部分的同调群联系起来的强有力工具。同时,讨论了同调的同伦不变性,证明了两个同伦等价的空间具有相同的同调群,从而巩固了代数不变量的有效性。 本书的特色与目标读者 1. 几何直觉与代数严谨的完美融合: 每引入一个抽象概念,都伴随着丰富的几何背景和直观解释,避免了纯抽象论证的枯燥。 2. 计算导向: 大量提供了计算特定空间(如环面、蒲洱球、嵌入空间)的群和同调群的详细步骤,培养读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深入的习题设置: 每章末尾包含难度分级的习题,从巩固基本定义的练习到需要深度思考的开放性问题,确保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目标读者: 具备扎实的实分析和抽象代数(群论、线性代数)基础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几何处理方向)专业学生和研究人员。本书适合作为标准拓扑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自学者的重要参考读物。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自信地进入微分几何、代数几何或低维拓扑等高级研究领域。 ---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在数学学习道路上摸索多年的“老兵”,我深知一本优秀的教材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何等重要。市面上关于代数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够做到既严谨又不失可读性的却并不多见。而阿廷教授的这本《包邮 代数 第2版中文版 麻省理工学院阿廷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华章数学教材》,则让我眼前一亮。这本书不仅仅是“麻省理工学院”这块金字招牌的保证,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所蕴含的深厚的学术底蕴。我特别欣赏它在内容编排上的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概念出发,逐步引入更复杂的理论。虽然我还在消化前面的内容,但已经能预见到后面章节的精彩。例如,关于群论的部分,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独特,不仅给出了严格的定义和定理,还辅以大量的例子和几何直观的解释,这对于我这样不太擅长纯粹形式化推理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不仅能掌握代数的基本工具,更能培养出对数学问题的深刻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远比仅仅记住几个公式要重要得多。

评分

我一直对代数这门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找不到一本真正能够引导我深入理解的教材。很多书要么过于抽象,要么过于偏重计算,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构建。直到我看到了《包邮 代数 第2版中文版 麻省理工学院阿廷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华章数学教材》,我才觉得我的“寻宝”之旅终于有了结果。这本书的翻译质量非常高,语言流畅自然,丝毫没有生硬的翻译腔,这对于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至关重要。而且,它在内容的组织上也非常有条理,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显得自然而然,逻辑链条清晰可见。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抽象概念的几何和直观解释,这极大地帮助我克服了对抽象代数的畏难情绪。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数学导师,在我迷茫时指引方向,在我困惑时点拨迷津。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的学习,能够真正领略到代数的魅力,并为我将来更高级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包邮 代数 第2版中文版 麻省理工学院阿廷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华章数学教材》的名头实在是太响了,作为一名对数学充满热情的学生,我一直都对阿廷教授的大名如雷贯耳。他的代数理论在学术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当得知这本书有中文版而且价格如此友好时,我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扎实的纸张和清晰的排版所吸引。翻开目录,那些熟悉的数学名词在眼前跳跃,代数结构、群、环、域,每一个章节都仿佛是通往更深层次数学世界的钥匙。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地研读,但光是浏览一下引言和几个关键章节的开篇,就能感受到作者严谨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力。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在引导读者一步一步建立起对代数世界的直观理解。我尤其期待其中关于伽罗瓦理论的部分,这直是代数领域中最令人着迷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我相信,这本书将是我未来学习代数不可或缺的伙伴,帮助我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开启我对抽象代数更深层次的探索。

评分

作为一名刚开始接触抽象代数的学生,我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总是非常谨慎。我希望找到一本既能讲解清楚基础概念,又能展示出数学的深度和广度的书。而《包邮 代数 第2版中文版 麻省理工学院阿廷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华章数学教材》,无疑是我的不二之选。这本书的作者阿廷教授,在代数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他的思想和方法对整个数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文版的出版,更是为我们这些非母语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非常欣赏这本书在讲解基本概念时所展现出的清晰度和严谨性,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数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书中出现的每一个定理、每一个证明,都像是精雕细琢的艺术品,严丝合缝,逻辑严密。虽然我还在逐步消化和理解,但已经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巨大启发。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方式的引导,我期待着通过它,能够建立起对抽象代数更深刻的认识,并为我未来的数学探索之路铺平道路。

评分

对于许多数学爱好者而言,一本好的代数教材是通往抽象数学世界的一扇大门。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这样一本能够兼具严谨性、深度和启发性的读物,而《包邮 代数 第2版中文版 麻省理工学院阿廷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华章数学教材》恰恰满足了我所有的期望。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中文数学界的一件盛事。阿廷教授在代数领域的权威性毋庸置疑,而其著作能够以如此亲民的价格和高品质的翻译呈现给读者,着实让人感到惊喜。我仔细翻阅了部分章节,立刻被书中逻辑严密的推理和清晰的表述所吸引。作者在讲解抽象概念时,总是能够巧妙地结合具体的例子和直观的几何解释,使得复杂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和消化。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理解代数的核心思想。我期待着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中汲取丰厚的数学养分,并培养出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