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时政性强。学总书记重要讲话,是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2.巨擘作者。《学总书记重要讲话》作者是党内重要的“笔杆子”,参与了中央领导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等中央重要文件的起草。
3.巨擘解读。《学总书记重要讲话》作者是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起草者、组织者、亲历者,解读巨擘、准确、透彻
内容简介
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是全党统一思想和推动工作的科学指南。深入学习和认真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学总书记重要讲话》由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何毅亭撰写,分为十个专题,从十个方面,对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行了巨擘、深刻、透彻、系统的解读,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学习材料。
作者简介
何毅亭,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中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秘书组组长。兼任全国党建研究会副会长。所著《理论创新与时代精神》《论十七大的重大意义》等著作均产生了较大反响。
内页插图
目录
统一思想和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
以人为本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论述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
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创新成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军目标的重要论述
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外交战略的重要论述
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明政治纪律的重要论述
精彩书摘
在推动科学发展问题上,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稳中求进,按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真正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上,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要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民生工作思路,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好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问题上,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上,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强调要筑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确保军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要扭住能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要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保持人民军队长期形成的良好形象。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军费管好用好,使国防投入发挥最大效益。
……
前言/序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是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结合自己的工作,我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讲话反复进行了学习,收获很多,得益很大。遂将学习心得和学习体会分专题进行梳理,形成了10篇文章,先后发表于2013年7月8日至29日的《光明日报》“光明专论”。这本小册子是这10篇文章的结集。
欢迎批评指正。
何毅亭
2013年8月
探索人类文明的瑰宝:思想的河流与时代的足迹 本书并非一本讲述特定领导人讲话内容的读物。相反,它是一次广阔的、跨越时空的思想探索之旅,旨在梳理和呈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那些深刻影响时代进程、塑造社会形态、引领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思想流派、哲学观点和历史事件。我们试图构建一个宏大的思想图景,让读者得以窥见人类智慧的璀璨星河,并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是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如何塑造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 第一篇:思想的起源与奠基——古老智慧的启迪 本篇将带领读者穿越到人类文明的黎明时期。我们将回溯古希腊的哲学殿堂,在那里,苏格拉底的追问精神、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体系,为西方理性主义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探讨他们对真理、正义、美德以及理想社会的深刻思考,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西方两千多年的哲学发展,也至今依然是我们理解西方政治、伦理和文化的重要源泉。 同时,我们将目光转向东方。孔子的仁爱、礼制,老子的道法自然,以及庄子的逍遥思想,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我们将深入解读这些思想的精髓,理解它们如何塑造了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秩序和价值观念,以及这些古老智慧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的深刻启示意义。我们将审视这些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和传承,以及它们如何与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相碰撞、相融合。 此外,我们还将触及早期宗教思想的萌芽,无论是印度的婆罗门教、佛教,还是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它们都为人类提供了关于生命意义、宇宙起源以及道德规范的解答。这些宗教思想在不同文化中催生了截然不同的艺术、哲学和社会结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早期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探究这些宗教体系的共同之处与差异,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人类对超验世界的想象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 第二篇:思想的变革与激荡——现代世界的孕育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的思想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本篇将聚焦于启蒙运动及其深远影响。洛克的自由、平等、财产权思想,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这些革命性的理念不仅直接推动了西方社会的政治转型,催生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更塑造了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本框架。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思想的逻辑,理解它们如何挑战了君权神授的传统,如何为个人权利和公民自由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我们也将审视科学革命带来的思想冲击。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牛顿的万有引力,科学的进步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宇宙的认知,也为人类理性认识世界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我们将探讨科学精神如何影响了哲学、社会学等领域,如何促使人们摆脱迷信,用证据和逻辑来解释世界。科学的蓬勃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人类思维方式的一次深刻洗礼,它鼓励着怀疑、求证和创新,为后续的社会变革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经济思想的演进也是本篇的重要内容。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阶级斗争学说,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和分配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我们将分析这些经济思想的核心论点,理解它们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的运作机制,如何批判其弊端,以及它们对后世经济政策和发展道路选择的深远影响。我们将探讨不同经济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实践与反思,以及它们对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的贡献与挑战。 第三篇: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步入近现代,世界变得前所未有地紧密相连,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也更加频繁。本篇将深入探讨在民族国家兴起、殖民主义扩张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各种思想流派如何相互影响、相互激荡。我们将审视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双重性,它既能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凝聚力,也可能导致排外和冲突。我们将分析帝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对全球格局的影响,理解殖民体系的构建及其给被殖民地区带来的深重苦难。 同时,我们也将关注反殖民主义思潮的兴起。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到曼德拉的种族平等斗争,无数思想家和行动者为争取民族解放和人类平等而奋斗。我们将学习他们的思想精髓,理解他们如何用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挑战强大的压迫者,争取被压迫者的自由。这些斗争不仅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也深刻地触动了人们对公正、人权和尊严的思考。 进入20世纪后半叶,全球化进程加速,思想的传播更加便捷。我们将探讨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的出现,它们挑战了西方中心论,关注边缘群体的声音,揭示了权力运作的隐秘机制,对我们理解多元文化和身份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审视这些思潮如何质疑宏大叙事,强调个体经验和地方性知识,以及它们如何挑战了既有的社会结构和价值判断。 第四篇:思想的传承与创新——面向未来的探索 在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今天,思想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本篇将聚焦于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如气候变化、人工智能伦理、全球治理困境等,以及在这些背景下涌现的新思想和新理论。我们将探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理解人类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地球家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们将审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对人类社会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相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我们将关注那些致力于用技术解决人类难题的创新思维,以及对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的警惕和反思。我们将探讨人类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时,如何调整自身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如何确保科技进步服务于人类的整体福祉。 此外,本篇还将回顾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寻求共同价值的努力。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们如何超越隔阂,理解彼此,找到合作的契合点,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公正和繁荣的世界。我们将关注那些致力于促进跨文化对话和理解的思想家和组织,以及他们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的努力。 本书不侧重于某个特定时期的特定讲话内容,而是致力于搭建一座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思想桥梁。它旨在提供一个观察世界、理解历史、反思现实的全新视角,鼓励读者独立思考,批判性地吸收各种思想资源,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人类智慧宝库的探索热情,理解思想的演进是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并为我们如何塑造更美好的未来提供有益的启示。我们相信,思想的河流奔腾不息,时代的足迹永不磨灭,而对思想的深刻理解,正是我们应对挑战、把握机遇、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