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風俗論(上冊)》是法國啓濛思想傢伏爾泰寫的。是一部紀念碑式的鴻篇巨著,以宗教問題為重點旁及文化各個方麵進行深入闡述,指齣人類從愚昧進步到文明的艱辛曆程。書中用大量事實揭露教廷的黑暗和腐朽,反對宗教狂熱、宗教迫害和教派鬥爭,並以犀利的文筆、磅礴的氣勢,上下數韆年,縱橫幾大洲,嚮人們展示瞭世界各重要民族的精神和風俗的宏偉畫捲。其敘述紛繁的曆史事件,撮其要,取其精;描繪人物栩栩如生,而且善於以簡潔的筆觸勾勒世態人情,展現曆史風貌。《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風俗論(上冊)》不僅是曆史學傢而且是想瞭解世界曆史的一般讀者值得一讀的一部學術名著。     
內頁插圖
          目錄
   序言
齣版者凱爾的說明
導論
一 地球的變遷
二 不同的人種
三 各民族的遠古時代
四 人類對靈魂的認識
五 初民的宗教
六 古代大多數民族共同的風俗和感情
七 野人
八 美洲
九 神權政治
十 迦勒底人
十一 以後成為波斯人的巴比倫人
十二 敘利亞
十三 腓尼基人和桑科尼雅鬆
十四 斯基泰人和歌篾人
十五 阿拉伯
十六 亞伯拉罕
十七 印度
十八 中國
十九 埃及
二十 埃及人的語言文字
二十一 埃及的古代建築
二十二 埃及的宗教儀式和割禮
二十三 埃及人的秘儀
二十四 希臘人;古代洪水;希臘字母和希臘人的天纔
二十五 希臘的立法者;米諾斯;奧菲士;靈魂不滅
二十六 希臘人的教派
二十七 紮勒庫斯和其他幾個立法者
二十八 巴剋斯
二十九 奧維德所搜集的希臘人化身變形的事例
三十 偶像崇拜
三十一 神諭
三十二 希臘人的西比爾女巫;她們對其他民族的影響
三十三 奇跡
三十四 神殿
三十五 巫術
三十六 人祭
三十七 刻瑞斯一伊流欣努的秘儀
三十八 開始為人所知的猶太人
三十九 埃及的猶太人
四十 隻能視為民族首領的摩西
四十一 摩西以後至掃羅時代的猶太人
四十二 掃羅以後的猶太人
四十三 猶太先知
四十四 猶太人的禱詞
四十五 猶太曆史學傢約瑟夫斯
四十六 弗拉維。約瑟夫斯關於亞曆山大和猶太人的不實之詞
四十七 為神聖的曆史學傢所苟同的民間謬說
四十八 古代民族和猶太人中的天使、守護神、魔鬼
四十九 是猶太人教育瞭其他民族,還是其他民族教育瞭猶太人
五十 羅馬人;羅馬帝國和羅馬教會的興起;羅馬人的寬容
五十一 羅馬人的徵服及其衰微
五十二 首先撰寫曆史的民族和早期曆史學傢的無稽之談
五十三 代神立言的立法者
前言
第一章 古代的中國;中國的之軍事力量;中國的法律、風俗和科學
第二章 中國的宗教;中國政府並非不隹神者;7世紀時基督教並未在中國傳播;傳入中國的某些教派
第三章 印度
第四章 關於婆羅門;關於《吠陀》和《夜柔吠陀》
第五章 先知穆罕默德時代的波斯以及瑣羅亞斯德的古代宗教
第六章 阿位伯與穆罕默德
第七章 《古蘭經》,穆罕默德的法律;伊斯蘭教是否新宗教,曾否受到迫害
第八章 查理曼以前的意大利和羅馬都會;基督教如何創立;基督孝是否受到嚴重迫害
第九章 有關早其基督徒的各種不經之談並沒有妨礙基督教的建立
第十章 基督教的建立;君士坦丁如何使基督教成為居統治地位的宗教;古羅馬的衰落
第十一章 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
第十二章 古羅馬的衰亡(續)
第十三章 教皇權力的來源;關於國王加冕禮的題外話;聖彼得寫給瞭國王的法國宮相丕的信;所謂對羅馬教廷的贈禮
第十四章 查理曼以前東部都會的狀況;關於聖像事件;羅馬權力更迭的開始
第十五章 關於查理曼;他的野心,他的政策;他奪取瞭侄子們的國傢;撒剋遜人所受的迫害及其改宗
第十六章 西羅馬帝國皇帝查理曼
第十七章 查理曼時代的風尚、政製與習俗
第十八章 查理曼時代及以前的習俗(續);查理曼是否專製,王國是否世襲製
第十九章 查理曼時代的習俗(續);貿易、財政、科學
第二十章 查理曼時代的宗教儀式
第二十一章 查理曼時代的宗教儀式(續)
第二十二章 查理曼時代的習俗(續);司法製度的和法律;奇異的風俗;神意裁判
第二十三章 被兒子們和高級教士廢黜的弱者路易或溫厚者路易
第二十四章 溫厚者路易死後歐洲的狀況;德意誌永遠與法蘭剋帝國分離
第二十五章 9世紀的諾曼人
第二十六章 9世紀的英國;阿爾弗烈大王
第二十七章 8至9世紀時的西班牙和摩爾人穆斯林
第二十八章 8至9世紀時穆斯林在歐亞稱雄;穆斯林進攻意大利;教皇利奧四世的高尚行為
第二十九章 8至9世紀時君士坦訂堡的帝國
第三十章 意大利;教皇;洛林國王爾的離婚事件;8至9世紀教會的其他重大事件
第三十一章 佛提烏斯;東方教會的分裂
第三十二章 9世紀末西羅馬帝國的狀況
第三十三章 關於采邑和帝國
第三十四章 10世紀時的奧托大帝
第三十五章 奧托大帝成為羅馬主人以前10世紀的羅馬教廷
第三十六章 奧托帝國和意大利的狀況(續)
第三十七章 皇帝奧托二世和奧托三世以及羅馬的情況
第三十八章 雨格·卡偑時期的法國
第三十九章 10至11世紀時法國的情況;國王羅伯爾被處絕罰
第四十章 諾曼貴族徵服那不勒斯和西西裏
第四十一章 西西裏和西西裏的教皇特使權
第四十二章 諾曼底公爵紀堯姆徵服英國
第四十三章 10世紀和11世紀歐洲的情況
第四十四章 12世紀初葉以前的西班牙;西班牙王國的伊斯蘭教徒
第四十五章 10至11世紀時的宗教與迷信
第四十六章 羅馬帝國、意大利、皇帝亨利四世和教皇格雷戈裏七世;11世紀時的羅馬與帝國;馬蒂爾達女伯爵的贈禮;亨利四世和格雷戈裏七世的悲慘結局
第四十七章 皇帝亨利五世和弗裏德裏希一世以前的羅馬
第四十八章 關於紅鬍子弗裏德裏希;皇帝和教皇的加冕禮;意大利為爭取自由而反抗德國的戰爭(續);運用策略挫敗皇帝、為人類造福的亞曆山大三世的崇高行為
第四十九章 皇帝亨利六世和羅馬
第五十章 12世紀直至聖路易、失地王約翰和亨利三世時法國與英國的情況;英國和法國行政管理的巨大變化;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馬斯·貝剋特被害;英國成為屬於羅馬領地的國傢;教皇英諾森三世玩弄法國和英國國王
第五十一章 13世紀時的奧托四世和菲利普·奧古斯都;布維納戰役;聖路易之父路易八世去世前的英國和法國;羅馬教廷的奇特權力;路易八世的更為奇特的贖罪之舉
第五十二章 皇帝弗裏德裏希二世;他與教皇的爭執;德意誌帝國;對弗裏德裏希二世的指責;關於《論三個騙子》一書;關於裏昂公會議      
精彩書摘
     我若是沒弄錯的話,我們是在蜜蜂、螞蟻、海狸、鵝、雞、羊等群居動物之中列居首位的(假定可以這麼說)。如果我們遇到一隻離群的蜜蜂,難道可以由此得齣結論,說這隻蜜蜂處於純自然狀態,而那些在蜂房裏集體勞動的蜜蜂卻已經退化瞭嗎?
  不是任何動物都有它必須服從的、不可抗拒的本能嗎?這種本能是什麼?就是協調各種器官,使之在一定時間發揮作用。這種本能最初還不可能充分發揮,因為器官尚未發達到完善狀態①。
  事實上,我們不是看到,一切動物以及其他一切生物都始終不變地奉行著大自然賦予它們這個物種的法則嗎?飛鳥築巢,星球運轉,都根據萬古不變的法則,怎麼唯獨人能夠改變?如果人注定要像其他肉食動物那樣過孤獨生活,他能違抗自然法則而過群居生活嗎?而如果人類生來就是要像傢禽和其他許多動物那樣成群結夥,他能違背命運,韆萬年孤身獨處嗎?人是可以臻於完善的,可有人卻由此斷定,人已經墮落。可是為什麼不可以由此得齣結論,人已經改善到瞭自然所規定的盡善盡美的限度呢?
  所有的人現在都過著群居生活,我們豈能由此推斷,他們從前過的不是群居生活?如果這樣推斷,那豈不是等於說,公牛今日有角,就是因為它們過去並不總是有角?
  一般說來,人類總是今天是什麼樣,過去也是什麼樣。這並不是說:他們從來就有美麗的城市,有發射24古斤①重炮彈的大炮,有喜歌劇和修道院。而是說,人類一直有著同樣的本能,這種本能使人們愛自己,愛自己的妻兒和孫子,愛自己雙手勞動所得的成果。
  這便是普天之下萬古不易的真理。社會的基礎始終存在,因此也就始終有某種社會存在;我們並不是生來要像熊那樣過活的。
  有時人們會發現有些小孩迷失在叢林中,過著野獸般生活。但叢林中也可以找到羊和鵝,這不能反證羊和鵝不是生來就成群地生活的。
  印度有些苦行僧,帶著鐵鏈,孤身獨處。不錯,是這樣;但他們之所以這樣做,隻是為瞭使過往行人贊賞他們,給以布施。他們的行為齣於一種虛僞的宗教狂熱,就像我們大路上的乞丐,自殘身體以博取同情。人類社會的這些渣滓,隻不過是人們可以利用這個社會以遂一己之私的明證。
  很有可能,人類在韆萬年間都是過著鄉村生活,就像今天無數農民那樣。但是人類絕不會像獾和野兔那樣生活。
  ……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風俗論(上冊)》圖書簡介  品讀經典,洞察人類社會變遷的宏大敘事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一直緻力於為中文讀者呈現世界思想史上的璀璨瑰寶。本期聚焦的《風俗論》(上冊),正是人類社會學、人類學領域中一部裏程碑式的巨著。它並非僅僅是一部對異域奇特習俗的獵奇記錄,而是一部以嚴謹的比較方法,深入剖析人類社會結構、製度、信仰、法律乃至思維模式的奠基性著作。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構建瞭一個宏大的知識體係,旨在揭示不同文明形態下,人類精神世界與物質生活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塑造的。作者以其淵博的學識和敏銳的洞察力,將目光投嚮瞭從原始社會到文明社會演變過程中的諸多關鍵節點,試圖為我們描繪齣一幅關於“人類如何成為今日之人類”的復雜畫捲。  一、 思想的深度:超越錶象的結構主義透視  《風俗論》(上冊)的開篇即展現齣其非凡的學術抱負。它沒有停留在對某個特定民族或地區的風俗進行孤立的描述,而是力求在紛繁蕪雜的文化現象中,捕捉到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規律。  1. 社會的本體論探尋: 上冊集中探討瞭人類社會組織的最基本單位和核心動力。作者著重分析瞭“傢庭”、“宗族”、“氏族”等社會結構在不同曆史階段的演變,辨析瞭血緣關係與地緣關係在社會整閤中的權重變化。讀者將看到,作者是如何通過對比分析,闡明社會形態的轉換並非簡單的綫性進步,而是一係列復雜權力關係、經濟基礎和心理需求相互博弈的結果。  2. 宗教與神話的社會功能: 本書對早期人類的宗教信仰與神話體係進行瞭深入的社會學解讀。這些看似超自然的敘事,在作者的筆下,成為瞭維護社會秩序、傳遞道德規範、鞏固統治階層閤法性的重要工具。通過考察圖騰崇拜、祖先祭祀等具體儀式,讀者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宗教在塑造集體認同感和約束個體行為方麵所發揮的巨大作用。作者的觀點往往新穎而深刻,挑戰瞭將宗教簡單歸結為迷信的傳統觀念。  3. 法律與道德的起源: 探討社會規範的形成是本冊的核心議題之一。作者追溯瞭習慣法、禁忌(Taboo)如何從社會互動中自然萌發,並最終演化為具有強製約束力的國傢法律。這種從“內在約束”(道德感)到“外在約束”(法律懲罰)的過渡,被細緻地還原和分析。書中對於“復仇權”、“財産繼承”等早期法律原則的考察,為理解現代法律體係的根源提供瞭堅實的參照。  二、 史料的廣度:人類學視野的宏大鋪陳  本書的另一大特色是其極為廣博的田野調查和曆史文獻的采擷。作者展現瞭驚人的跨文化比較能力,其引用的案例遍布全球,涵蓋瞭從大洋洲的島嶼部落到歐亞大陸的早期文明。  1. 比較方法的典範: 《風俗論》的價值在於其方法的科學性。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A地如此,B地那樣”,而是構建瞭一個復雜的比較矩陣,將不同地理和社會背景下的現象置於同一理論框架下進行審視。這種橫嚮的比較,極大地增強瞭理論的普適性和解釋力。  2. 原始技術與社會組織的關係: 上冊中有一部分內容專門論述瞭早期生産工具、狩獵采集方式與社會等級、勞動分工之間的內在聯係。作者清晰地展示瞭經濟活動形態如何直接影響瞭社會權力的分配結構,以及技術進步如何成為推動社會結構變革的隱形推手。  三、 譯介的意義:為當代研究提供參照  這部譯著的引入,對於當前的社會科學研究具有重要的補充和啓發意義。在後現代思潮衝擊傳統宏大敘事的今天,重讀《風俗論》,能夠幫助我們:   重建對“整體性”的理解: 在專業化日益細分的今天,本書提醒我們,社會現象絕非孤立存在,它們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  反思現代性的代價: 通過對比前現代社會的情感聯結和群體歸屬感,讀者可以反思高度個體化、原子化的現代社會在精神層麵上可能付齣的代價。  理解文化相對論的基礎: 作者雖然帶有其時代的局限性,但其倡導的對不同文化進行平視和理解的態度,是當代文化人類學研究的重要思想遺産。  《風俗論》(上冊)是一部需要細細品味的學術巨著。它要求讀者放下先入為主的判斷,跟隨作者的思路,一同進入人類社會紛繁復雜、充滿智慧的早期圖景之中。它不僅是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入門必讀,也是所有關注人類命運與文明演進的知識分子不可或缺的案頭書。閱讀此書,無疑是對人類自身發展曆程一次深刻而全麵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