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與古典

山水與古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文月 著
圖書標籤:
  • 山水畫
  • 中國古典
  • 詩詞
  • 文化
  • 藝術
  • 審美
  • 自然
  • 文人
  • 傳統
  • 意境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45041
版次:1
商品編碼:11347644
品牌:三聯書店
包裝:平裝
開本:大32開
齣版時間:2013-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0
字數:184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山水與古典》收錄林文月教授所撰有關六朝及唐代之田園、山水、官體詩等論著,以及她的外祖父連雅堂之為人與文學生活,並兼及中日古典文學的比較研究。六朝詩為作者的專攻對象,《山水與古典》所收各篇,於專題多有啓發性意義,多年來為中外學者所樂於引用;有關連雅堂的文章,融入作者的個人情感及有趣的細節,在書中極有分量;而作者譯注《源氏物語》,其相關之中日比較文學研究論著,自亦不容忽略。

目錄

寫於重排版書後
新版序言
前記
從遊仙詩到山水詩
中國山水詩的特質
陶謝詩中孤獨感的探析
鮑照與謝靈運的山水詩
宮體詩人的寫實精神
陶淵明:田園詩和田園詩人
略談自居易的諷喻詩
阿倍仲麻呂(朝衡)事跡考略
陰陽怪氣說郭璞
記外祖父連雅堂先生
連雅堂與王香禪
《長恨歌》對《長恨歌傳》的影響
《源氏物語·桐壺》與《長恨歌》
附錄:《桐壺》(《源氏物語》首帖)

精彩書摘

  錶麵上,這一段詩似在記述遊覽之過程,但這裏麵所呈現的乃是虛幻空想的世界,甚至是神仙傳說的理想世界,絕不同於山水詩人筆下那種感官能及的現實世界。且其所謂“上下相羊”,又豈單是純粹賞遊之記述而已,實為一種追求理想之寄托。故而自然也有異於山水詩的記遊性質。談遊仙文學的淵源,有人或托始於《楚辭》(3)”,然而即使在遊仙詩全盛期詩人郭璞的作品裏,山水景物雖較《離騷》已有接近現實景象的趨勢,但是那山山水水仍然應視做詩人藉以錶現仙境,或襯托遊仙之樂的功用而已,卻非為摹描實景,或純粹賞美之作。下麵引一首郭璞的《遊仙詩》為例以明之:
  璿颱冠昆嶺,西海濱招搖。
  瓊林籠藻映,碧樹疏英翹。
  丹泉漂硃沫,黑水鼓玄濤。
  尋仙萬餘日,今乃見子喬。
  振發晞翠霞,解褐被絳綃。
  總轡臨少廣,盤虯舞雲軺。
  永偕帝鄉侶,韆齡共逍遙。
  首四句寫山水林木,生動而鮮明,幾令人疑為現實自然界,不過,作者卻隻是用以作為尋仙逍遙之陪襯目的,而與《離騷》之虛幻相較,雖然更為接近現實世界,其為仙境之描敘則並無二緻。
  至若宋齊時期的山水詩則不然。試觀前舉謝靈運的第一首詩例《登永嘉綠嶂山》:首四句“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行源徑轉遠,距陸情夫畢”,寫旅遊者齣發前的興奮心情,及實際登山涉水之經過。 “澹瀲”以下六句,則鋪敘途次風景,山水林木光影等,在在可以感受。凡此既為作者的親身體驗,故讀者於吟詠之際,亦能仿佛追隨而徜徉遊覽,故景物得曆曆如繪呈現眼前瞭。再看第二首《從斤竹澗越嶺溪行》:首二句由“猿鳴”、“榖光”暗示人在山中。 “逶迤”以下四句,寫轉過山角,褰衣渡水,走過棧道一般的山路一一點明題目之“越嶺”; “川渚”以下六句,則寫沿溪前進一一點明“溪行”。謝靈運的山水詩大抵如此,不僅模山範水,歌詠自然,往往更寫詩人本身在山水中的情形。這是因為他對大自然始終有一種狂熱的愛好之故。稍涉文學史的人,莫不知他是一位稀世的天纔詩人,同時也是我們這個講究“溫柔敦厚”的民族的一個叛徒。他齣身富貴而性偏激,極放縱狂傲,又極不世故,身逢易代的亂世,而不知收斂保身。一生中曾仕兩姓,且兩次退隱,三度齣仕,時時得罪人,也處處樹敵,終以四十九歲而遭棄市極刑。謝靈運的一生充滿瞭時代的以及他個人的矛盾。他的內心始終澎湃著不平與憤怒,也就是這一股抑悶之情驅使他瘋狂地奔嚮山水。居官時,他是一個不負責的官吏,全不關懷民間聽訟,唯山水之樂是務;在野時,則又浩浩蕩蕩率領奴僮義故門生數百人鑿山浚湖,尋山陟嶺,是一個頗不安分的隱士。
  ……

前言/序言


《山水與古典》—— 一場穿越時空的精神漫遊 《山水與古典》並非一本簡單的圖冊,也不是一份枯燥的學術報告,它更像是一張精心繪製的導覽圖,引領讀者走進中國古典文化那深邃而迷人的殿堂,特彆是其在“山水”這一獨特意象中所蘊含的精神維度。這本書的核心,在於探索中國傳統文人如何通過對自然的描摹,寄托情思,闡釋哲學,並最終構建起一種獨特的審美世界觀。它試圖揭示的是,在中國人的心中,“山水”早已超越瞭單純的地理概念,升華為一種精神的寄托,一種人生哲學的具象載體。 這本書的開篇,將帶我們迴到那些最古老的詩歌與哲學文本中,探尋“山水”意象的萌芽。從《詩經》中對田園風光的質樸描繪,到《楚辭》中飄渺的浪漫想象,再到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學語境,以及莊子“齊物論”的超然視角,我們會看到,中國人對自然的親近與崇拜,是如何逐漸滲透到文化基因之中的。山,是巍峨、是力量、是永恒;水,是靈動、是變化、是生命。二者的結閤,便構成瞭宇宙萬象的縮影,也成為瞭文人內心世界的映照。 接著,《山水與古典》將著力於繪畫藝術中的“山水”。我們將深入瞭解中國山水畫的起源與發展,從顧愷之的“高士圖”中人物與山水的初步融閤,到荊浩、關仝、李成、範寬等北宋大傢筆下,那雄渾壯闊、氣勢磅礴的山河圖景。我們會分析這些畫作是如何通過皴法、墨法、構圖等技法,錶現齣山水的“骨法”與“氣韻”,而不僅僅是錶麵的形似。更重要的是,我們會探討在這些畫麵背後,畫傢們所要傳達的“天人閤一”的哲學思想——人如何融入自然,成為自然的一部分,並從中獲得精神的慰藉與升華。 本書不會止步於純粹的藝術鑒賞。我們將深入剖析“山水”在古典文學中的多重意義。從陶淵明筆下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逸詩篇,到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絕妙境界,再到李白“飛流直下三韆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豪情壯誌,以及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彆鳥驚心”的傢國情懷,《山水與古典》將展示“山水”如何成為文人錶達情感、宣泄心緒的載體。山水可以是寄托孤獨的“孤舟”,可以是抒發壯誌的“高山”,也可以是象徵美好的“流水”。它是一種情感的語言,一種精神的寄托。 本書還將深入探討“山水”與古典園林設計的關聯。江南園林的小橋流水、亭颱樓閣,皇傢園林的宏偉壯觀、氣象萬韆,都無不體現著中國人在有限的空間內,對“山水”意境的極緻追求。我們會分析園林設計師如何模仿自然山水,創造齣“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讓遊者在其中感受到“步移景異”、“麯徑通幽”的無窮魅力。園林不僅僅是建築,更是一個濃縮的山水世界,一個沉澱著古典文化審美的空間。 此外,《山水與古典》還會觸及“山水”與古典哲學思想的深度融閤。我們將分析儒傢思想中的“山之德”、“水之性”是如何被賦予人文精神的,以及道傢“無為而治”、“順應自然”的理念如何在山水之間得到最完美的體現。禪宗的“山水禪”思想,更是將山水觀提升到瞭禪悟的境界,通過對山水景物的體悟,達到內心的寜靜與開闊。 全書的敘事脈絡,將以一種溫和而引人的方式展開,仿佛是一位飽讀詩書的友人,在悠閑的午後,與你圍爐夜話,娓娓道來。我們將運用大量經典的詩詞、畫作、散文片段,輔以深入淺齣的分析,讓讀者在欣賞美的同時,也能理解美背後的深層含義。本書不會刻意賣弄學問,而是力求將深奧的文化內涵,以最貼近生活、最易於接受的方式呈現。 《山水與古典》還有一個重要的維度,就是“山水”作為一種精神氣質的傳承。在曆史長河中,無數文人雅士,在遭遇仕途坎坷、人生失意時,往往選擇歸隱山林,以山水為伴,以自然為師。他們的詩文畫作,不僅記錄瞭他們的生命軌跡,更傳承瞭一種超然物外、返璞歸真的精神風骨。本書將試圖挖掘這種精神氣質的當代意義,思考在喧囂的現代社會,我們如何通過對“山水”意象的重新認識,尋迴內心的寜靜與力量。 本書的語言風格,力求典雅而不失活潑,既有古文的韻味,又不乏現代的流暢。我們會在敘述中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和考據,讓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例如,我們會講述某個畫傢為何選擇繪製某座山,某個詩人為何對某條河流情有獨鍾,這些細節往往能摺射齣更深層次的文化密碼。 《山水與古典》並非隻屬於文學史、藝術史的專業研究者,它更麵嚮所有對中國古典文化心懷熱愛,渴望瞭解“中國式”審美與哲學思考的讀者。無論你是初次接觸中國古典文化,還是已經有所涉獵,這本書都將為你打開一扇新的窗口,讓你看到一個更加豐富、更加立體的中國。 本書的結尾,將以一種開放式的姿態,鼓勵讀者在日常生活中,去觀察、去感受身邊的“山水”,去體悟其中蘊含的古典精神。或許是一次郊外的徒步,一次公園的漫步,甚至隻是窗外的一棵樹,一抹雲彩,都能成為與古典精神對話的契機。最終,《山水與古典》希望成為讀者認識中國文化、理解中國人心靈世界的一本經典指南。它不僅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知識盛宴,更是一次關於生命、關於自然、關於精神的深度探索。它將帶領我們,在喧囂的世界裏,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山水”意境,那份源遠流長的古典情懷。

用戶評價

評分

我還沒有機會閱讀這本書,但是它的書名——“山水與古典”——已經在我心中勾勒齣瞭一幅幅美好的畫麵,引發瞭我無限的遐想。我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那些中國古代畫傢筆下的山水畫捲,雲霧繚繞,峰巒疊嶂,意境悠遠,讓人心生嚮往。我同時聯想到那些流傳韆古的古典詩詞,字字珠璣,句句押韻,寄托著文人騷客的情感與哲思。我好奇這本書是否會像一位博學的導遊,帶領我穿梭於這些山水之間,品味那些經典的韻味。它會不會講述關於古代文人隱居山林,與自然為伴的故事?又或者,它會從更深層次去探討“山水”在中國文化中的象徵意義,以及“古典”所代錶的價值與精神。我期待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描繪,而是能將自然之美與人文精神融為一體,引發讀者對生活、對藝術、對生命的深刻感悟。這是一種充滿詩意的期待,是對一種雅緻生活方式的嚮往。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令人驚艷,從拿在手裏的觸感,到翻開書頁時紙張的溫潤,都透著一股沉靜而有質感的氣息。封麵上的山水畫,用色深沉卻又不失靈動,遠山朦朧,近水潺潺,仿佛一幅展開的山水長捲,瞬間將人帶入那片寜靜緻遠的意境之中。書名“山水與古典”幾個字,用著古樸而雋秀的字體,恰到好處地鑲嵌在畫麵的留白處,既沒有喧賓奪主,又點明瞭主題,讓人一眼便能感受到它所蘊含的文化底蘊。我尤其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考究,比如扉頁的暗紋,以及章節之間的留白設計,都處理得恰到好處,讓閱讀過程不僅僅是獲取信息,更是一種視覺和心靈上的享受。即使我還沒有開始閱讀具體內容,單憑這精美的包裝,就已經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這種實體書的質感,是數字閱讀無法比擬的,它讓閱讀變成瞭一場儀式,一次與美好事物的親密接觸。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如此彆緻的封麵之下,又隱藏著怎樣精彩的篇章,是否能像這封麵一樣,給我帶來 equally 深刻的視覺與精神衝擊。

評分

我最近在咖啡館裏偶遇瞭這本書,當時被它低調奢華的氣質深深吸引。它不像市麵上那些花哨的暢銷書,而是散發著一種內斂而深厚的文化氣息。我隨手翻瞭幾頁,雖然未能深入瞭解其具體內容,但文字的排版和字體的選擇,都透著一股嚴謹和考究。我想,作者在內容上一定也是經過瞭反復斟酌和打磨,纔能呈現齣這樣精緻的文本。它給人的感覺,就像一位博學的老者,雖然話不多,但每一句都飽含智慧。我想,這本書的讀者群,大概也是一群同樣熱愛生活、追求精神富足的人。它可能不是那種能夠讓你捧腹大笑或者熱血沸騰的書,但它或許能夠觸動你內心深處的情感,引發你對生活、對世界更深層次的思考。我常常覺得,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能夠遇到一本這樣能讓人慢下來,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書,是多麼難得的緣分。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心靈的對話,一次精神的洗禮。

評分

我還沒有開始深入閱讀這本書,但是從書名“山水與古典”以及整體的視覺呈現來看,我預感它會是一本非常有分量的作品。它仿佛是一扇通往古老東方美學世界的窗戶,讓我能夠窺探其中迷人的風景和深邃的思想。我不禁開始想象,書中會描繪怎樣壯麗的山河景象,又會如何將這些自然之美與中國古代的哲學、藝術、文學巧妙地結閤起來。是否會探討古代文人雅士在山水之間寄情,他們的詩詞歌賦是否會在這本書中得到生動的解讀。又或者,這本書會從更宏觀的角度,剖析中國傳統文化中“山水”這一意象的演變和象徵意義。我甚至可以設想,書中會穿插一些精美的插圖,或是古畫的臨摹,用視覺語言來輔助文字的錶達,讓讀者更能沉浸其中。無論內容具體是怎樣的,單憑這股濃濃的文化韻味,就足以勾起我強烈的閱讀興趣,讓我想要深入其中,去探索那些被時光沉澱下來的智慧與美好。

評分

我還在猶豫是否要購買這本書,但每次在書店看到它,都會被它散發齣的獨特氣質所吸引。它不像一些暢銷書那樣有著醒目的封麵和誇張的宣傳語,而是以一種低調而沉靜的方式,吸引著那些真正懂得欣賞它的人。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一定不是那種淺顯易懂的快餐文化,而是需要讀者花費時間和心思去品味,去理解。它可能像一位老朋友,默默地在那裏,等待著與你進行一次深入的交流。我腦海裏已經浮現齣許多關於“山水”和“古典”的畫麵,有水墨丹青的淡雅,有古琴悠揚的鏇律,有文人墨客的閑適。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將這些碎片化的意象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而深刻的錶達。它或許會帶我領略不同時代的風土人情,感受曆史的厚重,體會經典的魅力。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蘊含著一種寜靜的力量,一種能夠撫慰心靈的智慧,一種對中國傳統文化深刻的緻敬。

評分

振發晞翠霞,解褐被絳綃。

評分

懷斯曼生存手冊》

評分

印刷質量很好,送貨也快

評分

永偕帝鄉侶,韆齡共逍遙。

評分

題質疑、成果展示、心得交流、小組討論、閤作學習、疑難解析、觀點驗證、問題綜述。

評分

本書收錄林文月教授所撰有關六朝及唐代之田園、山水、宮體詩等論著,以及她的外祖父連雅堂之為人與文學生活,並兼及中日古典文學的比較研究。六朝詩為作者的專攻對象,本書所收各篇,於專題多有啓發性意義,多年來為中外學者所樂於引用;有關連雅堂的文章,融入作者的個人情感及有趣的細節,在書中極有分量;而作者譯注《源氏物語》,其相關之中日比較文學研究論著,自亦不容忽略。

評分

好?

評分

總轡臨少廣,盤虯舞雲軺。

評分

本書收林文月教授所撰:有關六朝及唐代之田園、山水、宮體詩等論著,以及她的外祖父連雅堂先生之為人與文學生活,並兼及於中日古典文學之比較研究。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