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欧洲经济史(第3卷):中世纪的经济组织和经济政策 [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

剑桥欧洲经济史(第3卷):中世纪的经济组织和经济政策 [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波斯坦 等 编,王春法 等 译
图书标签:
  • 经济史
  • 欧洲经济史
  • 中世纪
  • 剑桥经济史
  • 经济组织
  • 经济政策
  • 历史
  • 欧洲历史
  • 中世纪经济
  • 社会经济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5828872
版次:1
商品编码:11353294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2-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96
字数: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事实上这个计划在《剑桥欧洲经济史(第3卷):中世纪的经济组织和经济政策》中圆满地完成了。读者会发现在本卷中有两类主要的篇章:一类与商业组织和颁布经济政策的组织的发展有关,例如城镇、行会、市场、集市以及商业公司;另一类则涉及城市、行会和国家政府的经济政策,以及税收、国家和城市的财政。关于经济思想的那一章概述了当时主导经济思想、并在某种程度上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指导目标和评判标准的种种理念。在这类篇章中,有些自然要处于核心位置。于是,黑伯特(Hibbert)先生的题目——《中世纪城镇政府的经济政策》——自然使他的篇章占据了有关城市机构和政策那部分的中心位置。同样,米勒先生撰写的关于国家政策的篇章——特别是他概述性的评论——被用于总结并统一与此题目有关的各部分稿件。在这一部分的准备阶段,米勒先生承担了马克。布洛克(Marc Bloch)在第一卷中扮演的角色——收集和编辑欧洲鼎盛时期有关农业经济的各种大小文章。

内页插图

目录

表目
第一部分 经济组织
第一章 城镇的兴起
1.1 概述
1.2 罗马帝国的遗产
1.3 新要塞
1.4 城市复兴前的商人阶级
1.5 商人在城镇中的永久害居
1.6 首批城镇的外形
1.7 资本的起源
1.8 个人在城镇中的地位
1.9 城镇土地状况
1.10 贸易城镇之外的其他类型城镇
1.11 城镇法规
1.12 城市贵族阶级
1.13 民主革命
1.14 城镇人口
1.15 结论
第二章 贸易组织
2.1 概述
2.2 1300年以前的旅行贸易
2.3 14、15世纪的意大利霸权
2.4 汉萨同盟和英国贸易组织
第三章 市场和集市
3.1 早期集市和市场
3.2 香巴尼和佛兰德斯的集市
3.3 沙隆、日内瓦和里昂的集市
3.4 德国、斯堪的纳维亚和布拉班特的集市
3.5 小规模集市和中世纪的结束

第二部分 经济政策
第四章 城镇的经济政策
剑桥大学讲师A.B.黑伯特
4.1 概述
4.2 恒因
4.2.1 保护贸易利益
4.2.2 保护消费者利益
4.3 变因
4.3.1 早期:“自由”和财政政策
4.3.2 13世纪:经济饱和与经济剥削
4.3.3 中世纪晚期:危机和措施
第五章 行会
密歇根大学历史教授西尔维娅.L.思罗普
爱丽丝·费里曼·帕尔默
5.1 行会史问题
5.2 行会机构的发展
5.3 行会在地方贸易和产业中的经济权力
……

精彩书摘

  随着加洛林王朝的垮台,这些政策也逐渐消失。到了10世纪,对高卢各类“国家”的政治、经济目标来说,这些政策似乎已经不合时宜了①。英国则更幸运一些,尽管海盗的入侵经常使其中断,但是到了10、11世纪,一个组织完备的、统一的王国已经建立起来,它的活动范围也扩展到了经济领域。贸易被限定在国家认可的城镇市场上进行,从而使国内贸易受到一定的控制;其目的或许是防止大众百姓偷盗货物或偷漏市场管理税,但是却建立了一定程度的政治秩序,最大的好处是实现了坐地经商。铸造钱币或多或少由皇室控制,在当时地方势力非常强大、中央铸币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增加铸币厂的数量对经济的复兴无疑是必要的。海外贸易也一定程度上受到国王的保护。在埃塞尔雷德二世(AethelredⅡ)统治时期,国王的商人在英国和当地商人享有同样的权利;在991年与奥拉夫一世(Olaf Tryggvason)签订的条约中,也写入了有关商业的条款;克努特确保自己的国民与意大利北部进行更便捷的贸易,这也使得前往罗马朝觐的道路更加多样化。或许同样是为了更多的贸易,根特的市民被批准使用伦敦港的码头设备,这与鲁昂人在唐各特(Dowgate)得到的保护类似。
  有关这方面的例子即使加在一起也寥寥无几,它们缺乏连续性,推动它们的动机也极其复杂。通常,这种灵感并非来自经济上的周密分析,而是来自教会对统治者的影响,或者是出于他们发号施令的欲望,或者是他们觉得这样对政治上有好处。至于这些措施所能设想到的经济结果,只有两个动机显得较为重要。第一个动机与中世纪早期“国家”统治周期的特点紧密相连。国王和诸侯王们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其统治的世俗和教会土地所有者在行动上给予支持。所获得的财富主要由土地所有者阶层和国王及其官员(他们通常得到提拔或者爬入土地所有者这个阶层)来进行配置,这使得他们成了奢侈品和必需品的最大消费者。因此贵族阶层的组织(它们是确保贵族财富和生活必需品的基础)在宫廷中都会找到一大群支持者;“消费者利益”(Consumer interest)-甚至是倾向于“铺张浪费”的消费利益——在这里所处的决定性地位,有助于说明政府对贸易和商人所持的态度。增加国内贸易的便利性,是为了处理领地上剩余的产品,同时也便于为皇室和贵族家庭提供供应;保护对外贸易或犹太人聚居区,则是为了确保丝绸、酒、香料等其他大庄园无法生产、贵族想得到的产品的供应。另一个动机更为直接:经济监管的权力能够产生可观的效益。
  ……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剑桥欧洲经济史(第3卷):中世纪的经济组织和经济政策》的图书简介,内容详细,不提及该书本身,旨在提供一个独立且具有专业深度的历史概述。 --- 中世纪欧洲的经济脉络:从转型到重塑 本书深入剖析了公元1000年至1500年间,欧洲大陆在经济结构、社会组织和政策制定方面所经历的深刻变革。这一时期,被普遍视为古典晚期衰退后的一个漫长复苏与重塑阶段,其经济活动远非简单的停滞或倒退,而是在一系列复杂因素的驱动下,展现出显著的动态性与区域差异。 一、 农业基础的重塑与土地制度的演变 中世纪早期的经济活动主要围绕农业展开,其组织形式直接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力和财富分配。本书着重考察了这一时期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复杂关系。领主制(Manorialism)是核心的经济组织模式,但其内部的运作并非铁板一块。我们详细梳理了庄园(Manor)的结构,分析了农奴(Serf)与自由佃农(Free Peasantry)在义务和权利上的区别,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包括逃离、赎买或集体反抗)来争取更大的经济自主权。 从11世纪开始,随着人口增长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例如重犁的使用、三圃制的推广以及风力和水力在生产中的应用——农业剩余的增加为城市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本书探讨了这些技术变革如何与土地的开垦浪潮(如森林和荒地的清理)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农业地理格局。土地的重新分配和契约关系的变化,标志着从早期的自给自足向更具市场导向的生产模式的缓慢过渡。 二、 城市的兴起与商业的复苏 中世纪中叶,欧洲的城市开始从前期的沉寂中苏醒,成为经济活动的新中心。这些城市不仅仅是人口聚居地,更是商品交换、手工业生产和金融创新的孵化器。本书细致考察了城市自治运动(Communal Revolts)对经济权力的争取,以及行会(Guilds)在控制生产质量、价格和学徒制度中的关键作用。 商业的复苏体现在长途贸易网络的重建与扩展上。地中海贸易,特别是意大利城邦(如威尼斯、热那亚)与拜占庭帝国及近东的联系,极大地促进了香料、丝绸和奢侈品的流通。与此同时,北方的商业活动也在汉萨同盟(Hanseatic League)的组织下蓬勃发展,连接了波罗的海与北海的资源与市场。我们分析了这些贸易路线如何推动了货币的重新使用,以及新兴的商业工具,如复式记账法和信用票据的早期应用。 三、 金融活动的萌芽与制度的尝试 在没有成熟银行体系的背景下,中世纪的金融活动充满了挑战与创新。高利贷的禁令(尤其是教会对“放贷取息”的限制)促使了各种变通形式的信贷出现,如“利润分担”或基于商业风险的投资。本书探讨了早期钱庄和金融家的角色,他们不仅从事货币兑换,也为贵族和教会提供资金支持。 在宏观经济政策层面,这一时期的国家或准国家实体(如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和英格兰王国)开始尝试干预经济活动。这种干预主要表现为对市场秩序的维护、度量衡的统一、关税的设置以及对特定行业(如羊毛和金属)的垄断或特许经营权的授予。这些政策的出台,反映了统治者对财政收入的渴求以及对社会稳定的关注。 四、 制度的约束与社会阶层的互动 经济组织的变革始终与社会等级制度紧密相连。本书分析了教会、贵族和新兴的商人阶层之间复杂的利益博弈。教会不仅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也通过其道德和法律权威,影响了生产、消费和财富积累的界限。贵族阶层则通过其军事和司法权力,确保了其在土地和劳动力上的支配地位。 新兴的资产阶层(Burgesses)通过财富的积累,开始挑战传统的等级秩序。他们在城市中的崛起,代表了一种以契约和货币为基础的新型社会关系对传统身份政治的渗透。这种张力是理解中世纪后期经济矛盾激化的重要线索。 结语 通过对农业、商业、金融和制度框架的综合考察,本书勾勒出了一幅复杂且充满活力的中世纪经济图景。它揭示了欧洲经济如何在地方性的、封建的限制下,逐步孕育出未来商业革命所需的结构、技术和观念,为理解近代早期欧洲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刚通读了《剑桥欧洲经济史(第3卷):中世纪的经济组织和经济政策》,这是一本相当有分量的学术著作,但内容之充实和分析之深刻,让我觉得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无比值得。书中对中世纪经济组织的描绘,简直可以说是全景式的。无论是土地制度的演变,还是商业网络的扩张,亦或是手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作者们都提供了详实的论据和精辟的分析。我被书中对不同地区经济差异的细致考察所吸引,比如英格兰的庄园经济和意大利的城邦经济,它们在组织形式和发展模式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书中则将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娓娓道来。关于经济政策的部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书中不仅分析了王权、教会等官方力量的经济干预,还探讨了民间经济力量,如行会和商团,是如何通过自身组织和策略来影响经济发展的。读到关于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的早期论辩时,我惊叹于这些跨越时代的经济议题竟然在遥远的中世纪就已经存在。这本书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呈现,更是对历史逻辑的深度挖掘。

评分

《剑桥欧洲经济史(第3卷):中世纪的经济组织和经济政策》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值得花时间细细品读的经典。书中对中世纪欧洲经济组织形态的梳理,非常系统而全面。从最基础的农业生产单位——庄园,到后来蓬勃发展的城市商业和手工业,再到跨区域的贸易网络,作者们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分析,比如农产品如何成为城镇工业的基础,而城镇的工业品又如何能满足乡村的需求。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让我对中世纪经济的整体运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对经济政策的探讨,同样精彩纷呈。作者们详细分析了从国王到地方领主,以及宗教团体等不同权力主体,是如何在经济领域施加影响的。我被书中关于税收制度、货币发行以及贸易壁垒等政策的详细描述所吸引,它们真实地反映了中世纪统治者在经济管理上的考量和挑战。这本书让我对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有了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堂生动的经济学课。

评分

终于啃完了这本《剑桥欧洲经济史(第3卷):中世纪的经济组织和经济政策》,虽然标题听起来颇为学术,但读起来却远比我想象的要生动有趣。书中对中世纪欧洲经济组织的描绘,简直就像打开了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让我得以窥见那些古老城镇的熙攘市集,农奴们在领主土地上辛勤劳作的景象,以及行会制度如何井然有序地规范着手工艺人的生产和贸易。作者们没有止步于简单的陈述,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经济活动细节,从北欧的毛纺织业到地中海的香料贸易,每一个篇章都充满了令人惊叹的细节和洞察。读到关于庄园经济的部分,我仿佛能听到铁匠铺的敲打声,闻到面包房飘出的麦香,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肌理。对于经济政策的阐述也十分到位,作者们细致地分析了教会、王权、以及新兴的城市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税收、特许权、法律等手段来引导和控制经济活动。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观的经济分析巧妙地结合,让我在理解经济规律的同时,也能体会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氛围。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数据堆砌,而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经济学旅程,让我对欧洲在中世纪如何奠定其经济基础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剑桥欧洲经济史(第3卷):中世纪的经济组织和经济政策》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反复研读的力作。作者们以极其严谨的学术态度,为我们勾勒出了中世纪欧洲经济组织的纷繁图景。从封建庄园的自给自足经济,到新兴城镇的商品经济,再到国家层面的财政管理,每一个层面都被剖析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经济体之间相互作用的阐述,比如庄园经济如何为城镇提供原材料,而城镇的商业活动又如何反过来影响了乡村的发展。这种动态的视角,让我看到了中世纪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和内在联系。此外,对于经济政策的讨论,也充满了启发性。书中详细阐述了国王、教会、贵族以及城市当局在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时的博弈与妥协,以及这些政策如何塑造了当时的经济格局。读到关于城市自治权和自由贸易区的论述时,我能感受到一股历史的洪流,看到现代经济制度的萌芽。这本书并非简单的知识罗列,它引领读者去思考,去理解那个时代经济决策的逻辑和后果,为我们理解当下也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评分

这套《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三卷,老实说,一开始拿到手时,以为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著作,但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后,才发现它展现出的并非是干巴巴的理论,而是对中世纪欧洲经济脉络的细腻梳理。书中对于不同经济组织形式的探讨,让我对当时社会分工和资源配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例如,关于城市经济的描述,就生动地展现了专业化生产和商品交换如何在中世纪兴起,以及商人和手工业者如何在这种新的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作者们并没有回避那个时代的局限性,比如行会内部的保守和对新技术的抵触,但也同样强调了其维护质量、稳定就业的作用。而对于经济政策的分析,则更加令人拍案叫绝。书中细致地剖析了不同王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比如关税、货币政策,以及如何利用贸易协定来巩固权力。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宗教在经济活动中的影响,教会不仅是精神的导师,更是强大的经济实体,其土地、什一税的征收,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中世纪欧洲的经济运行机制有了更立体、更深入的理解,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有血有肉的社会经济图景。

评分

单本从北京寄来的,待遇和我一起下单的其他四册书没法比,四册上海来的专门纸箱所以完好无损。这本可怜,大老远来,就一层薄薄的塑料袋,收到的时候就像被一群流氓揍过一样,袋子破了书也磕坏了,外观不像新的了。

评分

活动价格买入,学科内部经典之作,这个价位很有吸引力。

评分

一切不错,物流也很快。

评分

经济史的大部头!喜欢的人不会觉的枯燥。要是剑桥出中国经济史就好了

评分

不错,很划算,很好,很强大

评分

民国教育的成功之一就在于它的通识教育。培养出的知识分子文理兼工,能用庄子的文辞来解释数学现象。会谈吉他,能唱京剧,指挥得了乐队,飙得了男高音,更是和美国的Wallace谈笑风生,挥毫染翰墨香遍及神州。

评分

非常好的书,品相也很棒。买了好几本就一本有问题,也算是安慰了。

评分

好书就买了啊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