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然草》抄·小引
周作人
《徒然草》是日本南北朝时代(1332—1392)的代表文学作品。著者兼好法师(1282—1350)本姓卜部,居于京都之吉田,故通称吉田兼好。初事后宇多院上皇,为左兵卫尉,1324年上皇崩后在修学院出家,后行脚各处,死于伊贺,年69岁。今川了俊命人蒐其遗稿,于伊贺得歌稿五十纸,于吉田之感神院得散文随笔,多帖壁上或写在经卷抄本的后面,编集成二卷凡二百四十三段,取开卷之语定名《徒然草》。近代学者北村季吟著疏曰《徒然草文段抄》,有这一节可以作为全书的解题:“此书大体仿清少纳言之《枕草子》,多用《源氏物语》之词。大抵用和歌辞句,而其旨趣则有说儒道者,有说老庄之道者,亦有说神道佛道者。又或记掌故仪式,正世俗之谬误,说明故实以及事物之缘起,叙四季物色,记世间人事,初无一定,而其文章优雅,思想高深,熟读深思,自知其妙。”
关于兼好人品后世议论纷纭,迄无定论。有的根据《太平记》二十一卷的记事,以为他替高师直写过情书去挑引盐冶高真的妻,是个放荡不法的和尚;或者又说《太平记》是不可靠的书,兼好实在是高僧;又或者说他是忧国志士之遁迹空门者。这些争论我们可以不用管他,只就《徒然草》上看来,他是一个文人,他的个性整个地投射在文字上面,很明了地映写出来。他的性格的确有点不统一,因为两卷里禁欲家与快乐派的思想同时并存,照普通说法不免说是矛盾,但我觉得也正在这个地方使人最感到兴趣,因为这是最人情的,比倾向任何极端都要更自然而且更好。《徒然草》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于它的趣味性,卷中虽有理知的议论,但决不是干燥冷酷的,如道学家的常态,根底里含有一种温润的情绪,随处想用了趣味去观察社会万物,所以即在教训的文字上也富于诗的分子,我们读过去,时时觉得六百年前老法师的话有如昨日朋友的对谈,是很愉快的事。《徒然草》文章虽然是模古的,但很是自然,没有后世假古典派的那种扭捏毛病,在日本多用作古典文入门的读本,是读者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
这本新作的叙事手法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构建了一个极其细腻且充满隐喻的世界。开篇就以一种近乎梦呓般的口吻,将读者拉入一个光影斑驳的场景,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被时间遗忘的庭院。作者对日常细节的捕捉能力令人称奇,一片落叶的轨迹,一滴水珠滑落的声音,都被赋予了超越寻常的重量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时间流逝的方式,它不是线性的推进,而更像是一种螺旋上升的结构,过去与现在不断地交织、重叠,营造出一种宿命般的忧郁美感。那些角色,虽然出场不多,但每一个都像是用极其精妙的笔触勾勒出的剪影,他们的对话充满了言外之意,需要读者自己去细细揣摩背后的情感暗流。整本书读下来,与其说是阅读一个故事,不如说是在体验一种情绪的沉淀过程,那种淡淡的、挥之不去的惆怅感,久久萦绕心头,让人在合上书页后,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独特的氛围。这本书似乎在探讨“存在”本身的虚无与美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邀请我们一同沉溺于这种无解的追问之中。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极其“克制”的,情感的爆发点被压抑到了极点,所有的激烈都内化成了一种近乎透明的忧伤。作者似乎对世俗的喧嚣不屑一顾,笔触始终保持着一种超然的距离感,像是从高空俯瞰人间烟火,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淡漠,但这种淡漠并非冷酷,而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后的无奈与接纳。叙事上,它大量使用了对比手法,比如用极尽奢华的场景来反衬人物精神世界的空虚,或者用最朴素的对话来揭示最残酷的真相。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让读者在不经意间就被拖入了作者精心编织的逻辑怪圈。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频繁停下来,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设置这样一个看似多余的场景或人物。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留白”,它从不把话说满,而是将最重要、最动人的部分,留给了读者的想象力去填充,这使得每个读者的阅读体验都会是独一无二的。
评分这是一部需要用心去“听”的书,而不是单纯用眼睛去看。它的文字里充满了音韵之美,节奏感极强,即便是不带任何情感色彩地朗读出来,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韵律。这本书的视角转换非常灵活,有时是近乎第一人称的亲密感,有时又突然切换到一种近乎历史记录者的冷峻视角,这种切换让叙事保持了极强的活力和不可预测性。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绘“道德困境”时的处理方式,它没有使用传统意义上的善恶标签,而是将人物置于一个模糊不清的灰色地带,让他们在不得已的选择中挣扎。这种对人性复杂面的诚实描摹,使得人物形象极其丰满和真实,令人信服。通读全书,你会发现作者似乎一直在追问一个核心命题:在瞬息万变的世事面前,什么才是真正可以把握和持有的?这本书没有提供任何安慰剂,但它提供的思考维度,远比任何明确的结论都要宝贵得多,它让人在迷茫中找到了某种清醒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古典,有一种洗尽铅华后的清冽感,仿佛是从泛黄的宋版古籍中直接提取出来的韵味。作者似乎对“残缺之美”有着近乎偏执的迷恋,大量的篇幅用来描绘那些不再完美的事物——褪色的壁画、断裂的榫卯、以及那些不再圆满的人际关系。这种对“不圆满”的聚焦,反而营造出一种极高的艺术张力。我个人非常喜欢它对自然意象的运用,那些山川河流、松竹梅兰,不再是简单的背景板,而是成为了直接参与叙事的角色,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映照出人物内心的起伏。行文之间,时常会出现一些精妙绝伦的比喻,跳脱出常规的思维定式,比如将某种强烈的嫉妒比作“冬日里被阳光拉长的影子”,那种瞬间的明悟感让人拍案叫绝。这本书的结构是碎片化的,但这种碎片化却出人意料地和谐,像是一块块被打磨圆润的鹅卵石,最终在读者的脑海中拼凑成一个意境深远的图案。
评分坦白说,初读这本书时,我有些被它的节奏所迷惑。它不像市面上那些追求快节奏的畅销书,它沉静得像一口深井,需要你耐下性子,一点一点地往下探寻。作者的笔力非常老辣,尤其是在构建环境描写时,那种饱和度极高的感官体验,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比如对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的描绘,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倾盆而下,更有泥土被浸润后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的湿冷感,以及被雨声掩盖后世界突然变得孤立的心理感受,这一切都糅合得天衣无缝。我注意到,书中对“等待”这一主题的处理非常深刻。它不是空洞地叙述等待本身,而是通过人物的肢体语言、眼神的游移,甚至是他们如何对待手中茶杯的温度,来展现那种漫长而煎熬的内心活动。读到中间部分,我甚至感觉自己也被卷入了那种无声的、近乎静止的时间之中,每一次翻页都变成了一次微小的、打破平衡的动作。这本书需要反复品读,因为每一次重读,都会发现之前被忽略掉的,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细微的哲学思考。
评分读书就要读好书!!!!!!!!!!!!!!!
评分同样版本,三本书居然足足比当当贵了28块!以后要转战当当了
评分看过介绍 打算细细品读一下
评分屯书中,是正版
评分书很好,没有任何损坏。
评分一部见解广博体会深刻的清凉之作,周作人、郁达夫、席慕容、塔可夫斯基钟爱的轻经典。不错的选择!
评分不错
评分内容有闪光点、但多数一般
评分还没来得及看,但是内容肯定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