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国家药典中药识别图鉴 | 作者 | 林余霖 | 
| 定价 | 68.00元 | 出版社 | 福建科技出版社 | 
| ISBN | 9787533550004 | 出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数 | 380000 | 页码 | 579 | 
| 版次 | 1 | 装帧 | 软精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1.品种齐全。本书精选2015年药典收录中药471种,所选品种皆是临床和家庭常用中药。2.辨识简单。图文结合,在图中标注主要识别特征,能让读者轻松记住和辨识中药。3.炮制品全。加工炮制严格按药典规定,各种炮制品详细列出。4.附经典名方(包括名方、药膳方、验方),识药与用药相结合。 | 
| 作者简介 | |
| 林余霖: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长期从事药用植物经典分类及生药鉴别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中国药材图鉴》《中药饮片标准图鉴》《中草药大典》《中草药高清大图谱(典藏版)》等著作10多部。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一项。曾协助修订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基原植物拉丁名。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1.品种选自2015年药典,按功效分类,是一本彩图版的药典。2.作者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生药学专家,从事中药鉴定数十载。3.图文并茂,精美彩色照片图 简练的识别文字,让你认药识药不再难。4.每味中药有药材、饮片及炮制品介绍,让读者能认识中药的各种商品规格。5.是一本家庭常备书,药店有的中药,书里都有,买药不怕买到伪、劣、假。 | 
| 文摘 | |
|  | 
| 序言 | |
初次翻阅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实在”。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一切都围绕着“看得见、摸得着”的药材本身展开。翻开目录,就如同走进了一个中药的宝库,从常见的黄芪、党参,到一些可能只在古籍中耳闻的珍稀药材,几乎囊括了国家药典中的大部分品种。每一味药材都配有清晰、逼真的图片,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喜欢那些细节图,比如某个药材的切面、表面纹理、甚至根须的形态,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直观得多,也更容易帮助我们辨别真伪。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一本“图片大全”,更在于它传递了一种严谨的态度。作为一本“图鉴”,它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我注意到书中在描述一些容易混淆的药材时,会特别强调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并配以对比图。这显示了编者在药材辨识方面的深厚功底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深入了解中药、甚至希望在家中备一些常用中药的朋友来说,拥有一本这样可靠的工具书,无疑能让我们在选购和使用时更加安心,避免买到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劣质药材。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触手可及”的中药知识。以往,我总觉得中药是遥远而神秘的,需要专业的知识才能涉猎。但这本书打破了这种隔阂,它用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将中药的形态呈现在我眼前。当我带着这本书去药材市场,或者在家里对照着学习时,感觉自己就像多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走进中药的世界,让我对这些古老而神奇的植物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我一直觉得,学习中药,尤其是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最容易遇到的瓶颈就是“望闻问切”中的“望”。文字描述再生动,也抵不过一幅清晰的图片。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图片质量很高,色彩还原度也很好,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每味药材的真实形态。而且,它不仅仅是列出图片,还会附带一些关于药材的“小故事”或者历史渊源,虽然篇幅不长,但却能让我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中药文化的魅力,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也相当人性化。它并没有简单地按照拼音或者笔画来排序,而是巧妙地将药材进行了分类,比如按照功效、产地、科属等等。这样的分类方式,使得我们在查找和学习时,能够形成更系统的认知。比如,当你研究补气类药材时,就可以一次性浏览到相关的几种主要药材,方便进行比较和鉴别。而且,书中在介绍每味药材时,除了图片,还会附带一些关键的鉴别特征,比如气味、口感、炮制后的形态变化等等。这些信息虽然简练,但都抓住了核心要点,对于实际应用非常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