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应用手册(第3版)》系统阐述了滚动轴承选用的基本知识、计算方法、应用设计、特殊工况下的典型应用及各种使用性能,如振动噪声、精度、摩擦、寿命、预紧、极限转速、清洁度、密封轴承漏脂、温升、防尘性能及工况检测、失效分析等,反映了国内外最新标准资料和科研成果,内容丰富实用。本手册可供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在选用滚动轴承、分析滚动轴承运转性能和进行滚动轴承应用设计时参考;也可供轴承应用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及轴承供销人员参考。
前言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滚动轴承的选用基础
1 滚动轴承的特点和选用程序
1.1 滚动轴承的选用程序
1.2 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
1.3 按接触疲劳寿命选用轴承
1.4 按额定静载荷选用轴承
1.5 滚动轴承的磨损寿命
2 滚动轴承的分类和适用范围
2.1 滚动轴承结构类型分类
2.2 滚动轴承尺寸大小分类
2.3 深沟球轴承和双列深沟球轴承
2.4 调心球轴承
2.5 单列角接触球轴承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2.6 推力球轴承和双向推力角接触球轴承
2.7 四点接触球轴承
2.8 带座外球面球轴承
2.9 圆柱滚子轴承
2.10 圆锥滚子轴承
2.11 调心滚子轴承和推力调心滚子轴承
2.1 2滚针轴承
2.1 3推力滚子轴承
3 滚动轴承代号方法
3.1 我国新采用的滚动轴承代号方法
3.2 带附件轴承的代号
3.3 带座外球面球轴承的代号
3.4 非标准轴承代号编制方法
3.5 我国新旧轴承代号方法的对照
4 滚动轴承的标准
4.1 我国已制定的滚动轴承标准
4.2 ISO已制定的滚动轴承标准
5 滚动轴承外形尺寸总方案
5.1 向心轴承外形尺寸总方案
5.2 推力轴承外形尺寸总方案
5.3 圆锥滚子轴承外形尺寸总方案
6 常用滚动轴承名词术语
01 轴承
02 轴承零件
03 轴承配置及分部件
04 尺寸
05 与公差关联的尺寸
06 力矩、载荷及寿命
07 其他
第2章 滚动轴承的应用计算
1 基本概念
1.1 接触角
1.2 滚动体载荷
1.3 曲率半径和曲率
1.4 密合度和沟曲率半径系数
1.5 主平面
1.6 曲率总和∑ρ与函数F(ρ)
1.7 接触类型
1.8 弹性趋近量δ
2 滚动轴承中的变形与应力计算
2.1 概述
2.2 点接触
2.3 线接触
2.4 最大切应力τmax
2.5 弹性变形常数K
2.6 轴承径向变位δr和轴向变位δa
3 滚动轴承中的载荷分布
3.1 向心轴承中的载荷分布
3.2 径向游隙对向心轴承中载荷分布的影响
3.3 角接触轴承中的载荷分布
3.4 双列角接触轴承中的载荷分布
3.5 单向推力轴承中的载荷分布
3.6 双向推力轴承中的载荷分布
4 滚动轴承中的运动关系
4.1 滚动轴承中简单的运动关系
4.2 滚动接触次数
4.3 应力循环次数
5 向心球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中的接触角与轴向承载能力
5.1 向心球轴承的径向游隙与初始接触角
5.2 角接触球轴承的接触角变化
5.3 向心球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的安全接触角和轴向承载能力
6 Lundberg Palmgren滚动轴承寿命理论
6.1 滚动轴承的主要破坏形式
6.2 滚动轴承疲劳寿命的基本规律
6.3 滚动轴承的额定动载荷
6.4 滚动轴承的当量动载荷
7 国际标准ISO 281和国家标准GB/T
7.1 向心球轴承
7.2 推力球轴承
7.3 向心滚子轴承
7.4 推力滚子轴承
7.5 修正额定寿命
8 A.Palmgren滚动轴承静承载能力理论
8.1 滚动轴承中的塑性变形
8.2 滚动轴承的静载荷常数
8.3 滚动轴承的额定静载荷
8.4 滚动轴承的当量静载荷
9 国际标准ISO76和国家标准GB/T
9.1 向心球轴承
9.2 推力球轴承
9.3 向心滚子轴承
9.4 推力滚子轴承
9.5 基本额定静载荷计算中的间断点
10 作用于滚动轴承上的载荷计算
10.1 各种传动作用于滚动轴承上的载荷计算
10.2 双支承轴的轴承载荷计算
10.3 三支承轴的轴承载荷计算
11 圆柱滚子轴承的轴向承载能力
12 滚动轴承的预紧
12.1 概述
12.2 滚动轴承轴向预紧的原理
12.3 滚动轴承轴向变位的计算公式
12.4 最小轴向预紧载荷的决定
12.5 实现轴向预紧的方法
12.6 轴向预紧的数值
12.7 径向预紧
13 滚动轴承的极限转速
13.1 滚动轴承极限转速的确定方法
13.2 实际使用的滚动轴承极限转速
13.3 极限转速试验方法
14 推力和推力角接触轴承的最小轴向载荷
15 向心轴承必需的最小径向载荷Frmin
15.1 深沟球轴承、调心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
15.2 向心圆柱滚子轴承
15.3 滚针轴承、调心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
15.4 单个使用的角接触球轴承、DT配置的角接触球轴承、四点接触球轴承
第3章 滚动轴承的应用设计
1 滚动轴承的支承结构
1.1 选择支承结构形式应考虑的问题
1.2 支承结构的基本类型
1.3 轴支承的三种基本组合形式
1.4 常见的支承结构示意图
2 滚动轴承配合的选择
2.1 滚动轴承的配合特点
2.2 轴承与轴、外壳孔配合的常用公差带
2.3 滚动轴承配合的选用原则
2.4 滚动轴承配合标准推荐的配合
2.5 空心轴、铸铁和轻金属轴承座轴承配合的选择
2.6 用估算法选择轴承的配合
2.7 机床主轴轴承配合的选择
2.8 轴承公差及相配轴和外壳孔的公差
3 滚动轴承相配零件的加工精度
3.1 0级、6级精度轴承相配零件加工精度及标注方法
3.2 2级精度轴承相配零件加工精度及标注方法
4 滚动轴承工作游隙的选择
5 滚动轴承的密封装置
5.1 轴承自身的密封
5.2 轴承的支承密封
5.3 密封的目的及结构处理
6 滚动轴承的轴向紧固装置
6.1 滚动轴承的轴向定位和固定
6.2 几种常用的轴向紧固装置
6.3 常见的轴承内、外圈固定方式
7 滚动轴承的安装尺寸
7.1 滚动轴承的装配倒角极限尺寸
7.2 轴和外壳孔的单向圆角半径
7.3 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调心球轴承及调心滚子轴承的挡肩高度
7.4 圆柱滚子轴承的安装尺寸
7.5 实体外圈滚针轴承的安装尺寸
7.6 圆锥滚子轴承的安装尺寸
7.7 推力球轴承的安装尺寸
7.8 推力调心滚子轴承的安装尺寸
8 滚动轴承的安装与拆卸
8.1 圆柱孔向心轴承的装卸
8.2 圆锥孔向心轴承的装卸
8.3 向心推力轴承的装卸
8.4 推力轴承的装卸
8.5 组合支承游隙的调整
9 滚动轴承支承结构的设计计算举例
第4章 滚动轴承的精度、性能与测试
1 滚动轴承的精度与测量
1.1 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
1.2 滚动轴承的尺寸公差和旋转精度符号
1.3 各级精度滚动轴承的尺寸公差和旋转精度
1.4 滚动轴承精度测量
2 滚动轴承的游隙与测量
2.1 滚动轴承径向游隙
2.2 滚动轴承径向游隙的测量及评定方法
3 滚动轴承的摩擦力矩与摩擦因数
3.1 滚动轴承摩擦力矩
3.2 滚动轴承摩擦因数
3.3 静/动态摩擦力矩试验
4 密封轴承的密封性能试验
4.1 漏脂试验
4.2 温升试验
4.3 防尘试验
5 滚动轴承的调心性能
6 滚动轴承的清洁度及试验方法
6.1 定义
6.2 清洁度对轴承使用性能的影响
6.3 轴承清洁度试验方法
6.4 推荐的轴承清洁度控制标准
7 滚动轴承的寿命试验
7.1 试验目的
7.2 疲劳寿命试验方法
7.3 滚动轴承寿命试验机
7.4 滚动轴承寿命试验相关标准
第5章 滚动轴承的振动与噪声
1 滚动轴承的振动特性
1.1 滚动轴承的振动类型
1.2 影响滚动轴承振动的因素
2 滚动轴承的振动测试
2.1 评定滚动轴承振动的物理量和参数
2.2 测量滚动轴承振动的装置
2.3 滚动轴承振动测试标准
3 滚动轴承噪声及测量
3.1 滚动轴承噪声和振动的关系
3.2 滚动轴承噪声的表示方法
3.3 滚动轴承噪声的测量
4 国际标准ISO 15242--滚动轴承振动测量方法
4.1 第1部分:基础
4.2 第2部分:向心球轴承
第6章 滚动轴承用材料及其热处理
1 各国用各类轴承钢的牌号、化学成分及其对照
2 普通轴承钢
2.1 高碳铬轴承钢
2.2 渗碳轴承钢
2.3 轴承用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
3 耐腐蚀轴承用材料
3.1 耐腐蚀轴承钢的应用
3.2 不锈钢制轴承零件的热处理
3.3 不锈轴承钢的力学性能
3.4 抗硫轴承材料
4 耐高温轴承用材料
4.1 高温轴承钢的应用
4.2 耐高温轴承零件的热处理
4.3 耐高温轴承钢的力学性能
5 防磁轴承材料
5.1 防磁轴承材料的应用
5.2 防磁轴承材料及其化学成分
5.3 防磁轴承材料的热处理
5.4 防磁轴承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6 陶瓷轴承材料
6.1 工程用陶瓷材料的种类
6.2 陶瓷材料的性能
6.3 陶瓷球的制造
7 塑料轴承材料
7.1 轴承用工程塑料
7.2 轴承用塑料的物理、力学和
化学性能
7.3 轴承用塑料的抗摩特性
8保持器材料
8.1 保持器常用材料及其应用
8.2 保持器的热处理
8.3 保持器材料的力学性能
9其他材料
第7章 滚动轴承的润滑
1 润滑的作用和润滑剂的选择
2 润滑剂的种类及主要性能
2.1 润滑油
2.2 润滑脂
2.3 固体润滑剂
3 润滑脂润滑
3.1 润滑脂的选用
3.2 填脂量与换脂周期
3.3 润滑脂性能试验
4 润滑油润滑
4.1 润滑油的选用
4.2 润滑方式选择
4.3 换油周期
第8章 特殊工况下滚动轴承的应用
1 特殊工况下滚动轴承选用的特点
1.1 高速轴承
1.2 高温轴承
1.3 低温轴承
1.4 耐腐蚀轴承
1.5 抗硫轴承
1.6 防磁轴承
1.7 真空轴承
1.8 自润滑轴承
1.9 陶瓷轴承
2 直线运动轴承
2.1 直线运动轴承的特点
2.2 直线运动轴承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2.3 直线运动球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
2.4 直线运动球轴承的应用实例
2.5 直线运动轴承的标准
2.6 直线运动支承的分类
2.7 直线运动支承的代号方法
3 关节轴承
3.1 关节轴承的特点
3.2 关节轴承的技术性能
3.3 关节轴承的承载能力
3.4 关节轴承的摩擦因数和摩擦力矩
3.5 关节轴承的标准
3.6 关节轴承的分类
3.7 关节轴承的代号方法
3.8 关节轴承的配合
3.9 关节轴承的安装尺寸
4 汽车水泵轴连轴承
4.1 轴连轴承的分类
4.2 我国水泵轴连轴承的代号方法
4.3 水泵轴连轴承的尺寸
4.4 水泵轴连轴承的公差
4.5 轴连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4.6 轴连轴承的游隙
5 汽车轮毂轴承
5.1 轮毂单元的结构形式和外形尺寸
5.2 汽车轮毂单元的代号方法
5.3 技术要求
5.4 润滑与密封
5.5 寿命试验和形式试验
6 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
6.1 名词术语的定义和所用符号
6.2 汽车离合器分离轴承及其单元的分类和代号方法
6.3 结构形式及外形尺寸
6.4 公差
6.5 台架模拟试验
6.6 新旧型号对照
7 汽车发动机张紧轮和惰轮轴承及其单元
7.1 代号方法
7.2 主要结构形式
7.3 技术要求
7.4 检测及试验方法
7.5 检验规则
7.6 标志
7.7 包装
8 铁路机车车辆轴承
8.1 分类
8.2 代号方法
8.3 结构形式
8.4 外形尺寸
8.5 技术要求
8.6 检测方法
8.7 检验规则
8.8 标志
8.9防锈包装
8.1 0贮存
第9章 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与失效分析
1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原因
1.1 滚动轴承失效形式分类
1.2 滚动轴承失效特征及其产生原因
2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技术的分类与选择
3 滚动轴承的振动诊断技术
3.1 滚动轴承的振动频率分析
3.2 滚动轴承的振动诊断技术
4 滚动轴承的铁谱诊断技术
4.1 铁谱技术特点
4.2 铁谱仪器
4.3 滚动轴承的铁谱诊断技术
5 滚动轴承失效分析技术
5.1 失效分析的一般过程
5.2 滚动轴承失效分析技术
第10章 滚动轴承的清洗与防锈
1 滚动轴承的防锈包装
1.1 防锈期
1.2 防锈材料
1.3 防锈材料试验方法
1.4 运输、储存和防锈期
2 滚动轴承清洗防锈规程
2.1 工序间防锈
2.2 轴承零件和成品的清洗
2.3 成品轴承涂油防锈
3 滚动轴承的清洗
3.1 滚动轴承清洗用材料
3.2 滚动轴承清洗方法
4 滚动轴承的防锈与包装
4.1 滚动轴承防锈材料
4.2 滚动轴承的防锈工艺
4.3 滚动轴承的包装材料
5 滚动轴承的除锈
5.1 机械除锈
5.2 化学除锈
附录 常用滚动轴承的外形尺寸、性能参数及轴承代号
1 深沟球轴承
2 调心球轴承
3 角接触球轴承
4 圆柱滚子轴承
5 滚针轴承
6 调心滚子轴承
7 圆锥滚子轴承
8 推力球轴承
9 推力滚子轴承
10 紧定套
参考文献
2.4 调心球轴承
常见的调心球轴承是双列调心球轴承,由一个大球面沟道的外圈、一个双沟内圈、两列钢球和保持器组成。其特点是具有调心性能,以补偿轴的两支点轴线不同轴产生的角度偏差和轴的挠度的影响,但内外圈最大的轴线倾斜度仍不得大于3度,如图1-17所示。
调心球轴承主要是承受径向载荷。在承受径向载荷的同时,亦可承受轴向载荷。通常不用于承受纯轴向载荷,因为若承受纯轴向载荷只能有一列钢球受力。
双列调心球轴承也有几种结构变型,如有锥孔的K型(锥度1:12);有锥孔并带紧定套或退卸套、内圈加长的双列调心球轴承;在内圈上一端有紧固用螺孔的双列调心球轴承。这些结构变型可使轴承在光轴上安装固定。紧定套还可调整轴承径向游隙。
在近代,SKF公司还发展了两面带橡胶密封圈的双列调心球轴承,该轴承一次性填有适量的锂基润滑脂后就无需补充润滑和保养了。这种轴承多用于转速不高,对噪声、振动无严格要求且不便于装卸的场合。
调心球轴承还有单列满球(无保持器)带双面防尘盖的结构。这种轴承孔径不大于10mm,常用于飞机机架构件中,如操纵机翼、尾翼的连杆两端。轴承系一次性润滑,在飞机蒙皮封严后不能再润滑和拆换。
在SKF公司已广泛生产双列调心球轴承加强型结构(后置代号为E)。对于内径为10-65mm的E型轴承已广泛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保持器,这种轴承可在120~C温度条件下长期有效地工作。我国这种保持器的调心球轴承也已系列化生产。
2.5 单列角接触球轴承和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70000型,由外圈、内圈、钢球、保持器组成,如图1-18所示。可以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也可以承受纯轴向载荷,能在较高的速度下稳定地工作。单列角接触球轴承只能承受一个方向的轴向载荷。此类轴承在承受纯径向载荷时,由于滚动体载荷作用线与径向载荷作用线不在同一径向平面内,产生内部轴向分力,所以必须成对安装使用。
(1)单列角接触球轴承 单列角接触球轴承有以下几种结构形式:
1)分离型角接触球轴承。这种轴承的代号为S70000,其外圈滚道边没有锁口,可以与内圈、保持器、钢球组件分离,因而可以分别安装。这类多为内径小于10mm的微型轴承,用于陀螺转子、微电动机等对动平衡、噪声、振动、稳定性都有较高要求的装置中。
2)非分离型角接触球轴承。这类轴承的套圈沟道有锁口,所以两套圈不能分离。按接触角分为三种:
① 接触角a=40度,适用于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
② 接触角a=25度,多用于精密主轴轴承;
③ 接触角a=15度,多用于较大尺寸精密轴承。
3)成对配置的角接触球轴承。成对配置的角接触球轴承用于同时承受径向载荷与轴向载荷的场合,也可以承受纯径向载荷和任一方向的轴向载荷。此种轴承由生产厂按一定的预载荷要求,选配组合成对,提供给用户使用。当轴承安装在机器上紧固后,完全消除了轴承中的游隙,并使套圈和钢球处于预紧状态。因而提高了组合轴承的刚性。
……
作为一个经验尚浅的设备维护工程师,我对那些充满专业术语和晦涩难懂的图表的资料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阅读过程更像是一种煎熬。然而,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其极强的实用性和直观性。它在描述不同类型轴承的失效模式时,配上了大量清晰的微观形貌照片和故障诊断流程图。我尤其欣赏它在“故障排除”这一章节的编排,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问题和答案,而是构建了一个决策树的逻辑框架,当你观察到某个特定的异常振动或温升趋势时,手册会引导你一步步缩小排查范围,直到定位到最可能的根本原因,这简直是现场急救的“金标准指南”。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编写思路,极大地降低了非资深人员理解和应用的门槛,让技术知识真正变得“触手可及”,而非束之高阁的理论。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处理标准和规范的引用时做得非常审慎和国际化。在工程实践中,不同地区甚至不同行业的标准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这常常在跨国合作或进口设备兼容性验证时造成困扰。这本手册似乎有意地整合和对比了主要的国际标准(如ISO、ABMA等)的关键参数和测试方法,并在涉及具体推荐值时,明确指出了其所依据的特定标准版本。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它在作为项目文件的一部分时,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兼容性。它不是简单地“告知”你一个值是多少,而是让你明白这个“值”是在什么规范框架下得出的,这对于需要进行严格的合规性审查的工程师来说,是莫大的帮助,极大地减少了因标准不一致而带来的返工风险,体现了编纂者深厚的行业阅历和对细节的精益求精。
评分我最近在着手一个关于高精度机床主轴的设计优化项目,需要大量关于疲劳寿命计算和润滑体系选择的理论支持和实际案例参考。市面上相关的资料浩如烟海,但很多都过于偏重理论推导,或是案例陈旧缺乏现代性。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阅了这本手册,惊喜地发现它在理论深度和工程实践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比如在处理非稳态工况下的载荷分析时,它不仅给出了详尽的数学模型,更重要的是,它附带了几个不同工业背景下的实际应用案例,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将模型参数与实际的运行数据进行匹配校准,这种“从理论到落地”的转化过程,对于工程师来说价值无可估量。它没有回避那些复杂难啃的角落,而是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读者理解背后的物理机制,而非仅仅停留在套用公式的层面,这让我对整个设计流程的鲁棒性有了更强的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硬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了成本的精品。内页纸张的选取也十分考究,不是那种廉价的反光纸,而是哑光的,即便在强光下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需要长时间查阅技术资料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排版设计更是体现了编者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字体选择清晰易读,而且图表的布局逻辑性极强,复杂的机械结构图都能被清晰地分解并标注关键数据,辅助阅读的导读线和索引做得非常到位,翻阅起来非常顺手,不会像有些手册一样,想找个具体参数得像大海捞针一样。而且,书脊的装订工艺看起来相当结实,我可以预见它能承受无数次的翻开和合上,陪伴我度过漫长的项目攻坚期,光是看着它安静地躺在书架上,就给人一种专业和可靠的感觉,这种对物理载体的重视,在现在这个数字信息泛滥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从图书馆借阅这本手册的时候,我注意到其内容的更新迭代程度。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尤其是新材料和新型制造工艺的引入,对传统轴承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本书显然紧跟了时代的步伐,引入了关于陶瓷轴承、磁悬浮轴承在特定苛刻工况下的性能评估,以及更先进的仿真技术在轴承分析中的应用。这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回顾历史的参考书,更是一本面向未来的工具箱。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动态刚度计算的章节,发现它纳入了近些年学术界关于高频响应特性的新发现,这对于设计高速、精密运动控制系统至关重要。阅读这些前沿内容,让我感觉自己手中的技术资料始终处于行业的最前沿,而不是停留在十年前的标准上,这一点非常关键。
评分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给客户买的,应该还不错了样子...
评分正在使用中,帮朋友代选
评分书籍质量不错,内容很好
评分m可以
评分印刷质量、包装质量均产错!
评分好书
评分十一放假还送货,强,强
评分公司加强学习培训买的,还没看,希望能有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