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學綜閤性和設計性實驗教程

植物生理學綜閤性和設計性實驗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忠光,龔明 編
圖書標籤:
  • 植物生理學
  • 植物學
  • 實驗教程
  • 高等教育
  • 生物科學
  • 教學參考
  • 科研
  • 大學教材
  • 園藝
  • 農業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0995168
版次:2
商品編碼:1140859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1-01
頁數:173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植物生理學綜閤性和設計性實驗教程主要介紹植物生理學實驗基礎、植物生理學綜閤性和設計性實驗概述,以及熱激誘導的玉米幼苗耐熱性觀察及其生理生化機製、氣孔運動中的信號交談、煙草懸浮細胞培養體係的建立及其原生質體培養和高等植物葉綠體及其色素等實驗技術,將54個基礎性實驗通過不同的主題串聯成綜閤性實驗,並附有42個設計性實驗選題。
本書介紹的這些實驗方法,既可以獨立開設基礎性實驗,也可以圍繞相關主題開設綜閤性和設計性實驗。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生物科學、應用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等本科生教材和相關學科教學和研究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第1章植物生理學實驗基礎(1)
1.1植物生理學實驗守則(1)
1.2植物生理學實驗中常用儀器使用方法簡介(2)
1.3化學試劑規格的劃分及配製方法(23)
1.4實驗材料的采集、處理與保存(25)
1.5實驗數據的處理(28)
第2章植物生理學綜閤性和設計性實驗概述(31)
2.1綜閤性和設計性實驗的概念與特點(31)
2.2開設綜閤性和設計性實驗的意義(31)
2.3綜閤性和設計性實驗選題引導(32)
2.4綜閤性和設計性實驗方案確立與實施(33)
2.5綜閤性和設計性實驗的教學方法(33)
2.6綜閤性和設計性實驗的考核方法(34)
2.7綜閤性和設計性實驗科技論文寫作方法簡介(36)
第3章熱激誘導的玉米幼苗耐熱性觀察及其生理生化機製(48)
3.1實驗背景(48)
3.2實驗目的(48)
3.3植物材料的培養和處理(49)
實驗1種子發芽率的測定(紅墨水染色法和TTC法)(49)
實驗2種子的萌發和幼苗傷害率與存活率的測定(50)
3.4熱激對玉米幼苗耐熱性的影響(51)
實驗3組織活力的測定(TTC法)(51)
實驗4細胞質膜透性的檢測(電導儀法)(52)
實驗5生物膜過氧化程度的鑒定(丙二醛法)(53)
3.5抗氧化係統在熱激誘導玉米幼苗耐熱性形成中的作用(55)
實驗6過氧化氫酶(CAT)活性的測定(紫外吸收法)(55)
實驗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測定(NBT法)(56)
實驗8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測定(紫外吸收法)(58)
實驗9過氧化物酶(GPX)活性的測定(愈創木酚法)(59)
實驗10榖胱甘肽還原酶(GR)活性的測定(紫外吸收法)(60)
實驗11抗壞血酸(AsA/DHA)含量的測定(比色法)(61)
實驗12榖胱甘肽(GSH/GSSG)含量的測定(比色法)(62)
實驗13硫化氫(H2S)含量的測定(64)
3.6滲透調節物質在熱激誘導玉米幼苗耐熱性形成中的作用(66)
實驗14脯氨酸(Pro)含量的測定(比色法)(67)
實驗15甜菜堿含量的測定(比色法)(68)
實驗16可溶性糖含量的測定(69)
3.7熱激蛋白在熱激誘導玉米幼苗耐熱性形成中的作用(73)
實驗17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測定(考馬斯亮藍法)(74)
實驗18熱穩定蛋白(含熱激蛋白)含量的測定(考馬斯亮藍法)(75)
實驗19熱激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
(SDS�簿郾�烯酰胺凝膠電泳法)(77)
3.8玉米幼苗在熱激及其後的恢復和高溫脅迫過程中活性氧水平的變化(79)
實驗20過氧化氫含量的測定(79)
實驗21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産生速率的測定(84)
實驗22一氧化氮(NO)含量的測定(87)
3.9玉米幼苗在熱激及其後的高溫脅迫和恢復過程中鈣調素活性的變化(88)
實驗23磷酸二酯酶的提取和活性測定(88)
實驗24玉米幼苗中CaM活性的測定(89)
3.10玉米幼苗在熱激及其後的恢復和高溫脅迫過程中
質膜NADPH氧化酶和H+�睞TPase活性的變化(91)
實驗25質膜微囊泡的分離和純化(91)
實驗26質膜NADPH氧化酶活性的測定(XTT比色法)(93)
實驗27質膜H+�睞TPase活性的測定(94)
3.11玉米幼苗在熱激及其後的恢復和高溫脅迫過程中呼吸速率的變化(95)
實驗28用光閤蒸騰作用測定係統測定植物呼吸速率(95)
3.12玉米幼苗在熱激及其後的恢復和高溫脅迫過程中水分狀況的變化(97)
實驗29植物組織水勢和滲透勢的測定(97)
實驗30植物組織中自由水和束縛水含量的測定(102)
3.13玉米幼苗在熱激及其後的恢復和高溫脅迫過程中
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脂氧閤酶活性的變化(104)
實驗31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測定(104)
實驗32脂氧閤酶(LOX)活性的測定(105)
3.14玉米幼苗在熱激及其後的恢復和高溫脅迫
過程中ABA水平的變化(106)
實驗33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測定脫落酸含量(106)
3.15本章設計性實驗選題(109)
第4章氣孔運動中的信號交談(115)
4.1實驗背景(115)
4.2實驗目的(115)
4.3實驗材料的培養和處理(115)
4.4光照和鉀離子對氣孔開度的影響(115)
實驗34光照對氣孔開度的影響(115)
實驗35鉀離子對氣孔開度的影響(116)
4.5鈣信使係統對氣孔運動的影響(117)
實驗36Ca2+對氣孔開度的影響(117)
實驗37CaM對氣孔開度的影響(118)
4.6活性氧對氣孔運動的影響(119)
實驗38H2O2對氣孔運動的影響(119)
實驗39NO對氣孔運動的影響(119)
4.7植物激素對氣孔運動的影響(120)
實驗40ABA對氣孔運動的影響(120)
實驗41茉莉酸(JA)和水楊酸(SA)對氣孔運動的影響(121)
實驗42硫化氫(H2S)對氣孔運動的影響(122)
4.8本章設計性實驗選題(122)
第5章煙草懸浮細胞培養體係的建立和原生質體培養(125)
5.1實驗背景(125)
5.2實驗目的(125)
5.3煙草植株的培養(125)
5.4愈傷組織的誘導和懸浮培養細胞的建立(126)
實驗43愈傷組織的誘導(126)
實驗44愈傷組織繼代培養和懸浮培養細胞的建立(129)
實驗45懸浮培養細胞存活率的測定(顯微計數法)(130)
實驗46懸浮培養細胞存活率的測定(分光光度法)(131)
實驗47懸浮培養細胞活力的測定(TTC法)(132)
實驗48懸浮培養細胞滲透勢的測定(質壁分離法)(132)
實驗49原生質體培養與融閤(133)
實驗50原生質體活力的測定(FDA染色法)(135)
5.5本章設計性實驗選題(136)
第6章高等植物葉綠體及其色素(139)
6.1實驗背景(139)
6.2實驗目的(139)
6.3葉綠體色素理化性質及含量的測定(139)
實驗51光閤色素的提取和理化性質(139)
實驗52光閤色素的吸收光譜的測定(141)
實驗53光閤色素含量的測定(142)
實驗54葉綠體光誘導熒光強度的測定(144)
6.4本章設計性實驗選題(146)
附錄(148)
附錄A硫酸銨飽和度常用錶(148)
附錄B實驗中常用酸、堿的相對密度和濃度的關係(150)
附錄C常用固態酸、堿、鹽的物質的量濃度配製參考錶(150)
附錄D常用有機溶劑及其主要性質(151)
附錄E常用酸、堿指示劑(153)
附錄F標準計量單位(154)
附錄G常見的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及其主要性質(156)
附錄H植物激素與生長調節劑在農業生産中的應用(157)
附錄I維生素及其主要性質(159)
附錄J常用緩衝溶液的配製(160)

前言/序言

植物生理學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動規律及與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是生物學領域中實驗性較強的學科。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今天,對實驗教學提齣瞭更高層次的要求,教學目標從傳統的“驗證理論,培養動手能力和多種實驗技能”嚮“培養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轉變。但長期以來,植物生理學實驗多以驗證理論和培養基本實驗技能的驗證性實驗為主,培養學生綜閤能力與創新能力的綜閤性和設計性實驗較少,在一定程度上製約瞭學生能力的提高。為適應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生物學教學與研究人纔,多年來,針對我校植物生理學實驗課程的培養目標和學科特點,我們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綜閤性和設計性實驗內容,在植物生理學實驗教學中進行瞭綜閤性和設計性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成果分彆在2008年和2009年獲得雲南師範大學教學成果一等奬和雲南省教學成果二等奬。在此基礎上,通過參閱國內外相關課程的最新研究成果,編寫瞭。
本書在介紹“植物生理學實驗基礎”和“植物生理學綜閤性和設計性實驗概述”的基礎上,以植物逆境生理章節中“熱激誘導的玉米幼苗耐熱性觀察及其生理生化機製”、水分代謝和信號傳導章節中“氣孔運動中的信號交談”、植物生長發育章節中“煙草懸浮細胞培養體係的建立和原生質體培養”和光閤作用章節中“高等植物葉綠體及其色素”四條主綫為綫索,將植物生理學中的54個基礎性實驗通過不同的主題串聯成綜閤性實驗,每個綜閤性實驗後都配有不同的設計性實驗選題。這些實驗方法,既可以獨立開設基礎性實驗,也可以圍繞相關主題開設綜閤性和設計性實驗。本書是既體現綜閤性和設計性,又具有靈活性的實驗教材。本書可作為師範院校生物科學、應用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等本科生教材和相關學科研究人員的參考書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普通生物學實驗技術與實踐的圖書簡介: 普通生物學實驗技術與實踐:從基礎操作到前沿探索 【圖書定位】 本書旨在為生物學專業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關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一套係統、全麵且兼具操作指導性和理論深度的實驗技術手冊與實踐指南。它側重於生物學實驗中基礎操作技能的紮實訓練、常用儀器的正確使用,以及在不同研究領域中核心實驗方法的原理闡述與應用實例。本書嚴格遵循科學規範,強調實驗設計中的嚴謹性、數據分析的準確性以及實驗記錄的規範化,力求成為讀者在實驗室環境中不可或缺的參考工具書。 【內容結構與特色】 全書內容劃分為六大核心模塊,相互關聯,層層遞進,構建起一個完整的實驗技術知識體係: 第一部分:實驗室安全、規範與基礎操作技能 本部分是所有實驗工作的基石。首先,詳細闡述瞭現代生物實驗室的安全操作規程、化學品和生物危害品的處理、個人防護設備(PPE)的正確穿戴與維護。 實驗室環境與安全準則: 涵蓋瞭生物安全等級(BSL)的劃分、常見危險品的識彆與應急處理程序。 基礎無菌操作技術: 深入講解瞭超淨工作颱(Laminar Flow Hood)的使用、火焰滅菌技巧、接種針和環的正確使用、液體無菌轉移技術,以及如何建立和維護無菌環境。 常用玻璃儀器與塑料耗材的清洗、消毒與乾燥: 強調瞭高標準清洗對實驗結果可靠性的重要性,包括酸洗、堿洗的適用範圍及操作細節。 常用溶液的配製與管理: 詳細介紹瞭摩爾濃度、質量百分比、體積比等不同濃度的溶液配製方法,緩衝液(如PBS、Tris-HCl)的精確配製及pH值的校準技術。 第二部分:分子生物學核心技術精講 本模塊集中介紹瞭現代分子生物學研究中最常用、最關鍵的技術,側重於從DNA、RNA到蛋白質的獲取、檢測與分析。 核酸的分離、純化與定量: 詳細對比瞭酚氯仿抽提法和商業化試劑盒的優缺點,著重介紹瞭紫外分光光度計(Nanodrop)和熒光計(Qubit)在核酸定量中的精確操作與數據解讀。 聚閤酶鏈式反應(PCR)及其變體: 深入剖析瞭標準PCR、反轉錄PCR(RT-PCR)和實時熒光定量PCR(qPCR)的反應體係組分、熱循環參數的優化,以及擴增産物的瓊脂糖凝膠電泳分析。 凝膠電泳技術: 包含DNA、RNA和蛋白質(SDS-PAGE)電泳的原理、膠的配製、上樣、電泳條件的選擇、染色(如GelRed、考馬斯亮藍)及成像分析。 分子剋隆基礎: 介紹瞭限製性內切酶的原理與使用注意事項、DNA連接(Ligation)的優化、大腸杆菌的轉化(熱激法和電穿孔法)及陽性剋隆的篩選。 第三部分:細胞培養與顯微觀察技術 本部分聚焦於活細胞或組織樣本的體外研究,是研究細胞生物學和免疫學的基礎。 無菌細胞培養技術: 詳細指導瞭原代細胞分離、貼壁細胞和懸浮細胞的傳代(Passage)、凍存和復蘇技術。特彆強調瞭培養基的正確配製、血清的篩選與使用。 細胞活力與增殖檢測: 介紹瞭MTT、CCK-8等比色法檢測原理與操作流程,以及流式細胞術(Flow Cytometry)的基礎操作與初步分析。 光學顯微鏡的原理與應用: 全麵覆蓋瞭明場、相差、暗場顯微鏡的結構、聚焦技巧、放大倍數的確定以及圖像采集的標準流程。 免疫細胞化學與免疫熒光技術(IHC/IF): 闡述瞭抗原修復、一抗/二抗的孵育條件、封閉(Blocking)策略,以及熒光信號的捕獲和圖像的共定位分析。 第四部分:蛋白質組學基礎與生化分析 本部分關注蛋白質的提取、分離、鑒定和功能分析。 蛋白質提取與定量: 針對不同組織(如細胞、植物組織、細菌)的裂解方法,以及BCA法和Bradford法在蛋白質定量中的差異化應用。 蛋白質分離技術: 深度解析瞭離子交換層析、凝膠過濾層析和親和層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驟,並結閤SDS-PAGE技術進行蛋白質組分初步分離。 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跡): 從蛋白質轉膜(濕轉與乾轉)、一抗/二抗的稀釋、顯影(ECL)到結果的半定量分析,提供詳盡的操作指導。 酶活性測定: 介紹瞭動力學麯綫的繪製、米氏方程的理解,以及常見氧化還原酶和水解酶的活性測定方法。 第五部分:實驗設計、數據處理與統計學基礎 本部分提升讀者的科研素養,確保實驗結果的科學性和可重復性。 科學實驗設計的要素: 強調設立閤理的陽性對照、陰性對照、空白對照和實驗組的必要性,介紹隨機化和盲法的應用。 重復性與樣本量估算: 討論生物學實驗中重復次數的確定依據,以及進行前期預實驗的重要性。 基礎統計學分析: 介紹均數、標準差、標準誤的計算,t檢驗、方差分析(ANOVA)的應用條件,以及如何正確解讀P值和誤差棒(Error Bars)。 數據可視化: 指導讀者使用專業軟件(如GraphPad Prism、Origin)繪製高質量的柱狀圖、散點圖和生存麯綫。 第六部分:特定生物體係的實驗拓展(案例分析) 本部分通過具體的生物學案例,整閤前述技術,展示綜閤性實驗的完整流程。 微生物培養與鑒定案例: 涉及細菌的純種分離、生化鑒定和藥敏試驗。 植物組織培養入門: 介紹無菌條件下外植體的誘導、繼代培養和植株再生技術。 動物細胞凋亡檢測: 結閤TUNEL法和Annexin V/PI染色,實現對細胞凋亡的形態學和流式分析。 【適用對象】 生物學、生物技術、醫學檢驗、農學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實驗室技術人員和青年科研工作者。 希望係統迴顧或學習現代生物學實驗技術的跨學科研究人員。 【本書價值】 本書不僅是操作指南,更是實驗思維的訓練手冊。它力求彌閤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之間的鴻溝,通過對每一個步驟的原理剖析和常見“陷阱”的預警,幫助讀者提高實驗的成功率和數據的可靠性,是構建紮實生物學實驗基礎的必備良伴。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必須說,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是太棒瞭!它將龐雜的植物生理學知識梳理得井井有條,每個章節的邏輯過渡都非常自然流暢。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知識點,而是通過一種“綜閤”的方式,將不同領域的知識點融會貫通,讓讀者能夠從一個更宏觀的視角來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動。我尤其欣賞它在介紹每一個生理過程時,都會先闡述其重要性和基本原理,然後再深入到具體的分子機製和調控網絡。這種由淺入深、由整體到局部的講解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難度,讓我能夠更輕鬆地掌握復雜的概念。而“設計性實驗”的部分,更是為我打開瞭新的學習維度。它不僅僅教授如何“做”實驗,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們如何“想”實驗,如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閤,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書中提供瞭一些經典的實驗案例,並對其進行瞭詳細的剖析,讓我看到瞭實驗設計中的智慧和匠心。通過學習這些案例,我不僅掌握瞭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更培養瞭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本書的編排非常有條理,學習起來事半功倍。

評分

我是一名剛剛接觸植物生理學研究的研究生,這本書的到來,無疑是我求學道路上的一場及時雨。它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將“綜閤性”的理論知識和“設計性”的實驗技能巧妙地結閤起來,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植物世界奧秘的大門。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每一個實驗的設計思路的深入剖析,不僅僅是告訴我們“怎麼做”,更重要的是引導我們去理解“為什麼這樣設計”,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進行調整”。這種啓發式的教學方法,極大地培養瞭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而且,書中提供的許多實驗案例,都非常具有代錶性,並且緊密結閤瞭當前植物科學的研究前沿。通過學習這些案例,我不僅能夠掌握紮實的實驗操作技巧,還能夠對最新的研究動態有一個初步的瞭解。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平實,讓我能夠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而不是被晦澀的術語所睏擾。總而言之,這是一本真正能夠幫助我從理論走嚮實踐,從模仿走嚮創新的優質教材,我強烈推薦給所有想要深入學習植物生理學的同行們。

評分

坦白說,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因為市麵上關於植物生理學的書籍已經很多瞭。然而,當我翻開它之後,就被它獨特的設計理念深深吸引瞭。它並沒有拘泥於傳統的教材模式,而是將“綜閤”與“設計”這兩個核心要素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我喜歡它那種打破界限的思維方式,將不同的生理過程和現象聯係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且,它所提供的“設計性實驗”部分,更是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僅僅是提供瞭一係列預設好的實驗方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實驗的目的是什麼,如何根據研究目標來設計實驗,如何選擇閤適的材料和方法,以及如何分析和解釋實驗結果。這種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式,是許多傳統教材所缺乏的。書中的案例分析也很精彩,能夠讓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到成功的實驗設計經驗。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本激發創新靈感的工具書,它能夠幫助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實驗設計思維體係,為我未來的學習和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我眼前一亮,作為一個對植物科學有著濃厚興趣的初學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既能係統講解植物生理學理論,又能提供實踐操作指導的教材。這本書的齣版,恰好滿足瞭我的迫切需求。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實際的實驗操作。從實驗的設計理念到具體的步驟解析,都力求做到詳盡細緻,即使是像我這樣初次接觸實驗的學生,也能憑藉書中的指導,一步步地完成復雜的實驗。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在“設計性”上下足瞭功夫,它鼓勵讀者去思考“為什麼”這樣做,去理解實驗背後的邏輯,甚至引導我們去嘗試修改實驗條件,設計齣屬於自己的小課題。這種啓發式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圖文並茂的插圖和實驗照片,它們讓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具體,也為我提供瞭直觀的操作參考。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未來的學習和研究中,這本書會是我案頭必備的參考書,幫助我不斷深化對植物生理學的理解。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植物生理學教育領域的一股清流。我之前閱讀過一些植物生理學教材,但總感覺它們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實驗部分不夠係統。而這本《植物生理學綜閤性和設計性實驗教程》則很好地彌補瞭這一不足。它將理論知識的闡述與實驗操作的指導緊密結閤,形成瞭一個完整的學習閉環。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每一個實驗的詳細設計思路和預期結果的分析,這能夠幫助我提前預判實驗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並思考應對策略。同時,它也鼓勵讀者在掌握基本操作後,進行一定的創新和改進,這對於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至關重要。書中的語言風格也非常樸實易懂,沒有過多的專業術語堆砌,使得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一些關鍵實驗技術,比如光譜分析、電生理測量等的介紹,都非常到位,詳細講解瞭操作要領和注意事項,讓我覺得即使是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也能嘗試進行一些有意義的實驗。這本書的實用性非常強,絕對是值得推薦給所有對植物生理學感興趣的學習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