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论语》名句100则,就该名句的相关语文知识,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文字活泼,糅合现代风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结构统一,包括以下板块:【名句的诞生】呈现原文,同时节录上下文,有助于理解与记忆完整段落。【完全读懂名句】难字与难词的意义解释。整段原文的白话语译。【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轶事、字词语的典故故事、历代的品评。【历久弥新说名句】介绍相关主题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并完整说明故事背景与应用情境。
经典是古代圣贤才智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源头。
多认识经典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长得更快、更高。
多认识经典可以让我们的思想、文字带有民族智慧、民族风格。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 季旭升教授
以前坊间的国学书都是夫子自道,酸腐呆板,年轻人看不下去;现在这套书结合四大优点:注释详细、有名句诞生的由来、有背景故事、有现代情境的运用,很实用又有趣味。
——《苹果日报》总主笔 卜大中
“经典”之作,自然代表着一种肯定,一种从古到今历经时空转换,仍能在日用人生中屹立不摇的价值。我们何其有幸,可以“站在圣人的肩膀上”,不妨就从阅读本书,开启、落实我们自己“经典”的一生!
——台北大学中国语文学系 马宝莲副教授
这一年,孔子55岁,年纪不轻,但仍然风尘仆仆,四处奔波于各国之间的道路上,一心追寻他仁爱治国的理想。但时局实在太乱,君不君、臣不臣,世道向下沉沦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眼看着理想一点一滴从人间蒸发,孔子已经受够打击,居然还得不时遭受路人甲乙丙的嘲笑与冷言冷语。
故事是这样的,在从楚国到蔡国的路上,孔子跟弟子们一时找不到渡口,看见长沮、桀溺两个人在田里耕地,便派子路过去打听过河的渡口在哪里。
子路先向长沮询问,长沮却反问子路:“那位在车上手拉缰绳的是谁?”子路回答:“是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回答:“是的。”长沮便说:“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才对。”
子路感到莫名其妙,只好转过身改问桀溺。桀溺也是问题多于答案:“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又问:“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子路回答说:“是的。”桀溺就说:“现在全天下已经像淹大水一样,到处乱哄哄的,谁能改变这种情形呢?我看你与其追随那只是逃避作乱的人,还不如干脆跟随我们这些彻底远离社会与乱世的人呢!”说完就继续低头犁土耕种,不理会子路了。
子路问了半天,问不出个所以然,只好回来向孔子报告长沮、桀溺二人所说的话。孔子听完,一脸忧郁地说了上面这一段话:“人类不能和鸟兽为伍,若不和世人在一起,那么要和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太平,我也不用这么辛苦地四处奔走,去改变局势了。”
孔子的忧郁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除了长沮、桀溺之外,嘲笑过孔子的还有楚狂接舆(《微子·五》)、荷莜丈人(《微子·七》)、微生亩(《宪问·三十四》)和石门晨门(《宪问·四十一》)等人。孔子立志救天下,旁人不帮忙也就算了,居然还跑来“泼冷水”,令谁能不气闷呢!
……
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清雅的排版,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子精心打磨的痕迹。作者在开篇部分,并没有直接抛出艰涩的理论,而是从一个非常生活化的角度切入,讲述了自己与《论语》结缘的经历。读着读着,我仿佛也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那个对未知充满好奇,却又常常被繁重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年纪。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没有卖弄学问,而是用一种近乎絮叨的口吻,娓娓道来,却句句切中要害。他谈到了《论语》中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大智慧的道理,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并没有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而是引申出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内化知识。他还分享了自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悟《论语》的思想,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如何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这种接地气的解读方式,让我觉得《论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经典,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指南。
评分这本书,刚拿到手里就被它的名字吸引了。《最美国学:论语》。单是这几个字,就勾勒出一种厚重又温润的文化意境。我一直对国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论语》,更是我心中神圣的存在。然而,市面上关于《论语》的书籍实在太多,良莠不齐,让人眼花缭乱。总觉得,要想真正领略孔子思想的精髓,需要的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需要一种能够触及灵魂的解读。这本书的名字,似乎承诺了这一点——“最美国学”,它传递了一种对《论语》价值的肯定,一种对其美学的赞颂,似乎在说,这本书将带我领略《论语》中最精华、最动人的部分。封面设计我也很喜欢,那种古朴又不失雅致的风格,让人一看就心生敬意,仿佛捧在手中的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而非一本寻常的读物。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它究竟能带给我怎样一番“最美国学”的体验。我期待着,这本书能让我对《论语》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够从中汲取到滋养心灵的智慧,找到面对生活困境的勇气和力量。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语言的运用上,展现出了令人惊艳的功力。作者的文字,既有文人墨客的典雅,又不失现代人的流畅。他能够将古语的韵味恰到好处地融入现代语境,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愉悦。很多句子,读起来就让人觉得朗朗上口,甚至忍不住想要摘抄下来。比如,在谈到“礼”的时候,他写道:“礼,非外物之拘束,乃内心情感之外化,是人与人之间最微妙的润滑剂。”短短一句话,就把“礼”的本质和作用讲得淋漓尽致。他还擅长运用对比的手法,将那些看似矛盾的观点,通过精妙的论述,化解于无形。例如,他会对比“君子”与“小人”在对待事物时的不同态度,揭示出他们思想上的根本差异。这种游刃有余的文字驾驭能力,使得整本书的思想内涵得以更加清晰地呈现,也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将《论语》割裂开来,而是试图勾勒出孔子思想的整体脉络。作者在解析每一个章节的时候,都会适时地回顾前面讲过的内容,或者展望后面将要阐述的观点,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浑然一体,丝毫不觉突兀。他运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将孔子那些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成易于理解的画面。例如,在论述“仁”的时候,他会将“仁”比作滋养万物的春雨,又或是支撑大厦的基石,让人瞬间就能感受到“仁”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而且,作者在引用《论语》原文的时候,也十分讲究,他会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最恰当的原文,并配以简练精辟的注疏,既保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不至于让读者感到枯燥。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君子”这一概念的阐释,他没有将君子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瑕的圣人,而是强调了君子在追求道德完善过程中的挣扎与努力,以及君子所应具备的担当与责任。
评分最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将《论语》仅仅当作一本古代的哲学著作来解读,而是将其上升到了“生活美学”的高度。作者在分析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时,都融入了他自己对当下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他会在解读“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时,联想到现代人在物质欲望和精神追求之间的纠结;在分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时,会引申出面对信息爆炸时代,如何保持清醒头脑的重要性。他没有回避现实的复杂性,而是巧妙地将《论语》中的智慧,提炼成能够指导我们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活得更通透、更自在、更有意义的“生活法则”。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不仅仅是读了一本《论语》的解读,更像是获得了一套关于如何优雅地生活、如何与世界和解的“人生秘籍”。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去思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美好。
评分一套十本,一次性买齐,慢慢看。
评分这套国学很不错。有名句,有释义,有出处背景,有相关的故事,还有名句的延伸。
评分以为是一个单独的书,原来就是把一些古文放到一起,然后给你详细的解释理解一遍!没什么意思!和我想的不一样,质量还不错
评分call分享我发路途全时四驱啦啦的哦哦YY图开化社区
评分本书摘出若干名句,重建语文场景和故事线场,将人引入文学之门。和孩子一起读好书。
评分包装甚好,纸张不错很滑,正品,包装不错,物流超快的……
评分搞活动买的,京东值得信赖,而且有保障,买书很多都是在京东上
评分注释和解析都很好!只是印刷不太清晰!
评分内容丰富,精炼,是学习国学的好教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