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思炜先生积三十年学养校注《杜甫集》所成的一个可读之本,充分反映历代以至最近的杜诗研究成果,也为唐诗、唐语言研究提供了必备的基础材料。
《杜甫集校注》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种。被誉为“诗圣”的杜甫,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早在宋代,就有千家注杜之说,历代流传至今的注本,约有一百余种,其中较为完整、影响较大的注本约有一二十种。二十世纪以来,随着新的有关唐代的资料的出现,对唐代官制、科举等专门史,以及唐代语言等学科研究的新成果的出现,对杜诗的研究也有了新的推进。本书即是在充分汲取前代和近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校理1400余首诗歌、30余篇文章,在校勘、编年、注释三个方面,都有独到的成果。
本书以较接近杜甫集祖本二王本的《续古逸丛书》影印《宋本杜工部集》为底本,以钱谦益《杜工部集笺注》、郭知达《新刊校订集注杜诗》、蔡梦弼《草堂诗笺》为主要参校本。对杜诗的两种异文,即来自于五代、北宋初的传本中的异文,与宋明清的学者诗人出于个人知识和赏鉴等理由改动形成、不具有文献依据价值的异文,加以区别,形成了一个既尽量接近祖本原貌,又保留了具有重大影响、严重歧义的异文的本子,达到了文献存真的效果。
在保持底本原有编次的同时,仿照黄鹤注本,在每篇作品下加编年说明,同时辅以年谱简编,则既满足了文献存真的要求,又能便于编年阅读。同时在注释上,没有采用集注的形式罗列前人成果,而是尽可能充分地反映其中各种有价值的意见,并且在吸收当代的各学科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钱、朱、仇注三家在史实、典故、词语方面的不足和谬误之处,加以了补充、辨明。
本书采用详注的形式,吸收历代以至最近的杜诗研究成果,能充分反映杜诗及其解读中所包含的各方面问题,也为唐诗研究和唐语言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性资料。此书的出版,必有裨于学林。
谢思炜,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著有专著《禅宗与中国文学》、《白居易集综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合作)、《燎之方扬》、《白居易诗集校注》、《唐宋诗学论集》、《白居易诗选》、《隋唐气象》、《白居易文集校注》等等。
前言
凡例
杜工部集卷第一
杜工部集卷第二
杜工部集卷第三
杜工部集卷第四
杜工部集卷第五
杜工部集卷第六
杜工部集卷第七
杜工部集卷第八
杜工部集卷第九
杜工部集卷第十
杜工部集卷第十一
杜工部集卷第十二
杜工部集卷第十三
杜工部集卷第十四
杜工部集卷第十五
杜工部集卷第十六
杜工部集卷第十七
杜工部集卷第十八
杜工部集卷第十九
杜工部集卷第二十
补遗
杜甫年谱简编
引用书目
篇目索引
翻开这套《杜甫集校注(典藏本)》(套装全7册),一股厚重的历史感便扑面而来。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古朴典雅的装帧设计,精选的纸张质感极佳,印刷清晰,字迹隽永,触手之处皆是匠心。作为一名痴迷于唐诗的业余爱好者,我深知杜甫诗歌的博大精深,也曾接触过不少版本的杜集。然而,这一套典藏本,在内容的编排和校注的精细程度上,无疑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每一册都如同一个独立的宝藏,精心考据的校注部分,详细阐述了字词的训诂,典故的出处,以及不同版本间的差异,仿佛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循循善诱地为我讲解诗歌的每一个细节。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一些争议性词句的深入探讨,作者们旁征博引,条理清晰,让人在领略杜甫诗歌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学术研究的严谨与魅力。这种细致入微的校注,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更能深入体会杜甫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评分多年来,我一直被杜甫诗歌中那股磅礴的家国情怀所打动,他的诗,写尽了时代的兴衰,描绘了百姓的疾苦,更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这套《杜甫集校注(典藏本)》最让我震撼的,莫过于它对杜甫诗歌文本的严谨还原和深度解读。当我沉浸在那些悲壮慷慨的篇章中时,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安史之乱的烽火硝烟,流离失所的百姓,以及杜甫那颗忧愁却又不屈的心。 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接近原文的杜甫诗歌文本,更在于它通过翔实的校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杜甫内心世界的窗户。每一个注释,每一条考证,都仿佛是一把钥匙,解开了那些隐藏在诗句背后的历史密码和情感纠葛。我时常在一篇诗歌的注释里驻足良久,细细品味着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丰富信息,那些关于历史事件的细节,关于杜甫生平的考证,都让我对这位伟大的诗人有了更立体、更鲜活的认识。
评分作为一个在文字世界里摸索多年的“老书虫”,我对一本好书的定义,往往在于它能否在阅读的同时,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并且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留下长久的余韵。这套《杜甫集校注(典藏本)》无疑满足了我对一本“必藏之书”的所有期待。从拿到这套书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它将成为我案头的常客,并且会陪伴我度过无数个宁静的夜晚。 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精美的外观和详尽的校注上,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厚度。翻阅其中的每一页,都能感受到杜甫诗歌的魅力是如何穿越千年,依旧触动人心。那些关于战乱、饥馑、离散的描写,在今天读来,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反思历史。校注部分对诗歌的背景、创作意图的解读,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杜甫创作的绝佳视角,让我们不仅仅是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更能领会其思想的深度和人文关怀的广度。
评分作为一个对古籍有着特殊情结的人,见到这套《杜甫集校注(典藏本)》的时候,内心是无比惊喜的。它的装帧设计,材质的选择,都透着一股子“典藏”的质感,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信任感。我曾经也为了理解杜甫的诗句,翻阅过不少零散的资料,但总觉得碎片化,不够系统。这套书恰好弥补了这一遗憾。 它不仅仅是一套杜甫诗歌的合集,更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校注部分,简直是为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它将那些晦涩的字词,难懂的典故,都一一做了详细的解释,而且解释得既专业又不失通俗易懂。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对一些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心路历程,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分析。这让我感觉,我读的不仅仅是诗,更是历史,是那个时代,是杜甫那颗敏感而又坚韧的心。每一册都像一个细心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走近杜甫,理解他,也理解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评分我一直认为,阅读经典,尤其是像杜甫这样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伟大诗人,最重要的不是囫囵吞枣,而是细嚼慢咽,体悟其中精髓。这套《杜甫集校注(典藏本)》恰恰提供了一种绝佳的阅读方式。它不是简单地堆砌诗歌,而是将每一首诗都置于一个严谨的学术框架之中,通过精细的校注,让读者能够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含义。 我尤其欣赏的是,校注团队在处理一些古籍善本差异时所展现出的耐心与细致。他们没有回避问题,而是将不同的观点呈现出来,并给出自己的考证依据,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领略到杜甫诗歌的 grandeur,更能学习到严谨的治学精神。这种“钻研”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学术的殿堂,与古圣先贤对话,与一代代学者思想碰撞。它让我明白了,阅读经典,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评分送货迅速,谢谢京东商城!
评分迭经重版,蜚声海内外。增订本对全书的笺注与编年作了大幅度的修改、调整,补充了大量颇具价值的文字资料与研究心得,体现了新学术成果。
评分喜欢苏轼,这本书买了两本了。
评分在我浅薄的认知中,我更愿意将小说家看成是一类特殊又有趣的存在。他们的文风和笔触都不像严肃意义上的文学大家,要么高举批判愚昧封建的大旗果断投身到未知的黑暗中去,情绪高涨激昂到近乎失控;要么善于洞彻社会每一个阴暗诡谲的角落,将深邃复杂的人性用细微的笔法一层层撕开,展露无遗,之后迎接读者的的是各种永恒庞大、耐人寻味的主题等等,诸如此类。当然,要能够称得上小说家,稍微上得了台面的作者,作品也不能像某些网络写手的风格那么低级、媚俗,怎么着立意也得稍高于大众的层次。小说家和文学家,有时候是后者包容于前者,但更多的时候因风格的悬殊两者又截然不同。但是深入到作品本身,从中能看到更多小说的技巧,还是文学的底蕴,就因人而异而众说纷坛了。
评分非常好,这个系列入坑了,要收藏全,唯一的遗憾就是新字形字体不好看。
评分影印《宋本杜工部集》为底本,以钱谦益《杜工部集笺注》、郭知达《新刊校订集注杜诗》、蔡梦弼《草堂诗笺》为主要参校本。对杜诗的两种异文,即来自于五代、北宋初的传本中的异文,与宋明清的学者诗人出于个人知识和赏鉴等理由改动形成、不具有文献依据价值的异文,加以区别,形成了一个既尽量接近祖本原貌,又保留了具有重大影响、严重歧义的异文的本子,达到了文献存真的效
评分京东一直是我的购物首选:配送快捷,售后服务完善,搭配用劵更是经济实惠。希望继续保持优质、低价,坚持50年不动摇。
评分杜甫集校注(典藏本)(套装全7册)非常好。
评分李清照集笺注是这个系列中最让人温馨的一种,抽插适中,不松不紧。所以多买了几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