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茶经译注(外3种)》为唐代陆羽所著,大概成书于唐上元初年,陆羽隐居湖州苕溪之时。《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茶经译注(外3种)》既反映了唐代茶业的兴盛,又是中国茶学的拓荒之作,也是后世茶书的楷模。全书共十篇,在《一之源》、《二之具》等前六篇中,陆羽详细介绍了茶的起源及鉴别方法、制造饼茶的器具、煎茶与饮茶的器具、煎茶的方法、茶的饮用方法等内容。在《七之事》中,主要收集了大量陆羽之前的茶史资料;《八之出》中,主要介绍了唐代茶业的主要产地,并分级品评。这都为后人研究唐代茶业的发展提供了详细的资料。《茶经》以其丰富的内容对中国乃至世界茶史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茶经译注(外3种)》译注,以陶氏影宋《百川学海》本《茶经》为底本,并校以多种版本,以求详实、准确。译注者在对原书进行校勘的基础上,对各种术语、名词作了科学的注释,并有白话文翻译,以帮助读者理解这部古代科技著作。《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茶经译注(外3种)》还收录了宋代蔡襄的《茶录》和宋代《品茶要录》,一并解释、翻译,希望读者能够对中国茶业的发展和饮茶习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1]形。厚三分[2],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圬墁[3]。凡三足,古文[4]书二十一字。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于中。”[5]一足云:“体均五行去百疾。”[6]一足云:“圣唐灭胡明年铸。”[7]其三足之间,设三窗,底一窗以为通飙漏烬之所。上并古文书六字:一窗之上书“伊公”[8]二字,一窗之上书“羹陆”二字,一窗之上书“氏茶”二字,所谓“伊公羹、陆氏茶”也。置埔垛[9]于其内,设三格:其一格有翟[10]焉,翟者,火禽也,画一卦曰离;其一格有彪[11]焉,彪者,风兽也,画一卦日巽;其一格有鱼焉,鱼者,水虫也,画一卦日坎。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故备其三卦焉。其饰以连葩、垂蔓、曲水、方文之类。其炉,或锻铁为之,或运泥为之。其灰承,作三足铁拌台之。
【注释】
[1]鼎:古代器物名,其形制常为三足两耳,早期用于烹煮食物,后为祭祀或铭记功绩的礼器。
[2]分:唐代度制有大小之分,一分约等于现在的0.36厘米或0.3厘米。
[3]圬墁:涂抹,此处指在风炉内壁涂泥。
[4]古文:泛指演变为小篆之前的各种古文字。
[5]坎上巽下离于中:坎、巽、离均是《周易》的卦名。坎象征水,巽象征风,离象征火,下文中所说的“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故备其三卦焉”,指出了坎上巽下离于中的象征意义。即煮茶时,水在风炉上面的锅中,火在风炉内燃烧,风从风炉下进入帮助燃烧。
(6]体均五行去百疾:意为具备五行,能祛除各种疾病。五行,古人把能够构成各种物质的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称为五行。
[7]圣唐灭胡明年铸:圣唐灭胡,指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彻底平定安史之乱。明年,第二年,即公元764年。也有观点认为唐肃宗回到长安的至德二年(757)为唐朝“中兴”且“灭胡”的年份,“灭胡明年”则为公元758年。
(8]伊公:指商臣伊尹,传说他善于烹煮。《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
[9]增垛:堆积的小山、小土堆。这里指风炉内放置架锅用的支撑物,其上部形状像城墙堞雉一样。
[10]翟:长尾的野鸡。古人以其象征火,因而在其形象旁铸刻离卦。
[11]彪:虎,古人以虎为风兽。
[12]连葩:连缀缠绕的花朵。
[13]垂蔓:下垂的茎。
[14]铁桦:铁盘子。袢,同“盘”。
【译文】
风炉,是用铜或铁铸造而成的,就像古代鼎的形状。炉壁厚三分,炉口边宽九分,空出剩下的六分,炉内壁用泥涂抹。风炉共有三只脚,脚上用上古文字铸有二十一个字,一只脚上是“坎上巽下离于中”,另一只脚上是“体均五行去百疾”,还有一只脚上是“圣唐灭胡明年铸”。这三只脚之间,留出三个洞口,把底下的一个口当作通风、漏灰的地方。口之上也用古文铸有六个字:一个口上铸着“伊公”二字,另一个口上铸着“羹陆”二字,还有一个口上铸着“氏茶”二字,连起来就是“伊公羹,陆氏茶”的句子。炉内放置炉床及有三个支鳆的架,一个支鳆上面画着野鸡,因为野鸡是象征火的禽类,就再铸上“离卦”;一个上面画着虎,因为虎是象征风的兽类,就再铸上“巽卦”;一个上面画着鱼,因为鱼是象征水的物类,就再铸上“坎卦”。巽代表风,离代表火,坎代表水,风能使火旺盛,火能把水烧开,所以铸上这三个卦。炉身上有连缀的花朵、下垂的藤蔓、曲折的水波纹、几何花纹之类的图案作为装饰。风炉有的是用铁制成的,有的是泥制成的。灰承,是有三只脚的像桌台一样的铁盘子。
……
中国制茶、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战国以前,巴蜀地区已经出现茶饮,并于秦汉时期向长江中下游等地区传播。经两晋南北朝三百馀年的发展,南方地区的饮茶习俗已经较为普遍。但即使是这样,饮茶在隋唐以前仍然处于童年时期一一无论是制茶的技艺,还是饮茶的方式,都比较粗陋。到了唐代这一中国茶文化开始发达的时期,情况才大为改观,而唐代茶事兴盛的表现之一,即是陆羽《茶经》的出现。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不知所生,三岁时被竟陵龙盖寺(后改称西塔寺)智积禅师收养。成年后因不愿学佛而逃离寺院,投靠伶班,“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陆文学自传》),并写了《谑谈》三篇。天宝年间,陆羽得到贬谪至竟陵的河南尹李公齐及礼部郎中崔国辅的赏识和提携,并在此期间读了一些书,为曰后写作《茶经》打下初步基础。至德三载(757),陆羽游历至浙江湖州,与当地的著名诗僧皎然有较深的交往,成为“缁素忘年之交”。上元初年,陆羽隐居湖州苕溪,闭门读书,自号“桑苎翁”,《茶经》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写成的。
这套“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着实让我惊艳。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智慧和发明充满好奇,但苦于古文理解的门槛,很多经典著作总是望而却步。这套丛书的出现,如同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户。尤其是“茶经译注”这一册,我虽然尚未深入研读,但从封面设计和整体风格就能感受到其严谨与厚重。我特别期待它能够以现代人的视角,抽丝剥茧地解读陆羽茶学的精髓,让那些关于茶叶的起源、种类、冲泡、品鉴乃至茶与文化的论述,不再是枯燥的古文,而是生动有趣的知识。这种“译注”的形式,本身就充满了诚意,它意味着专家学者们不仅翻译了原文,更是在细致地注释,解释那些可能被时代隔阂所模糊的词汇和概念。我设想,在阅读过程中,我会如同跟随一位博学的向导,一步步走进陆羽的茶世界,感受他笔下那一份对茶的痴迷与深刻理解。
评分我是一位对中国古典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尤其是那些在科技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著作。这套“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无疑满足了我这样的读者。虽然我此次接触的是《茶经译注(外3种)》,但我已经可以想象到,这套丛书的编纂定是经过一番精心挑选的。我十分好奇,除了《茶经》这部饮誉世界的茶学经典之外,另外三部“外3种”究竟是何方神圣?它们是否也如《茶经》一般,是各自领域内的代表作?我期待它们能够涵盖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不同侧面,比如,也许会有关于古代天文历法的重要著作,也可能包含阐述古代医学理论的经典,或者揭示古代工程技术奥秘的书籍。通过这套丛书的译注,我希望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古老智慧的价值,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渴望能够找到一套既严谨又有可读性的书籍来深入了解这些宝贵的遗产。这套“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茶经译注》仅仅是其中的一员,但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让我对整套丛书充满了期待。我尤其看重“译注”二字,这意味着它不仅是简单的翻译,更包含有专业的注释,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至关重要。我猜测,这套丛书中的“外3种”也必然是经过严格遴选的科技名著,它们共同勾勒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图景。我期待这套丛书能够帮助我跨越语言和时代的障碍,真正领略到中国古人那令人惊叹的智慧和创造力,并从中汲取养分,开阔视野。
评分这套“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其巨大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我虽然对《茶经》并不陌生,但一直以来,受限于古文阅读能力,对其理解总是有隔阂。我坚信,这套丛书中的“茶经译注”部分,一定能够以一种更加清晰、易懂的方式,将陆羽的智慧呈现出来,不仅是文字的翻译,更是对其思想内涵的深度挖掘和解读。而“外3种”的加入,则让我对这套丛书的视野更加赞叹。我设想,这三部著作或许涵盖了古代中国在农业、医药、天文、数学等领域的经典之作,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宏伟画卷。我期待通过这套丛书,能够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感受古人的智慧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闪耀,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评分拿到这套“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时,我被它典雅而又不失现代感的包装所吸引。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我特别关注的是其中包含的“外3种”名著,虽然我不知道具体是哪几本,但我对这背后的含义充满了想象。这意味着,除了《茶经》之外,还有另外三部在中国科技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也被纳入了这套丛书的范畴。我猜测,这些著作很可能涵盖了农学、医学、天文学、数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璀璨的科技成就群像。我期待这些译注本能够真正做到“信达雅”,既准确传达原文的科学内涵,又用流畅易懂的语言让现代读者领略其魅力,同时,深入的注释更是必不可少,它们应该能够解答我们这些普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疑问,甚至提供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学术研究成果。
评分这是一套科普书籍中的一本,茶经,介绍茶的一些知识,建议搞科普的一些人购买,可以收藏做资料用!谢谢京东提供的购书平台!经典,大家共享
评分不错,好书,慢慢看!!
评分剁手剁的停不下来了????好书总是让人痴迷
评分很好很实惠,活动买入就是便宜,送货及时又方便
评分不错,有活动划算。
评分摘自周礼中的大部分,但是也扩充了一些,非常有意义
评分唐朝的茶文化和现在还是有区别的
评分外包装防损、牢实;带塑料内封,书籍全新无损;按要求开具了发票
评分包子曰:买书不是为了看书,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信仰。所以,明知看不完,还要继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