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與設計:剖析設計之美的秘密

黑客與設計:剖析設計之美的秘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David Kadavy 著,苑永凱 譯
圖書標籤:
  • 設計思維
  • 用戶體驗
  • 黑客精神
  • 創新
  • 美學
  • 交互設計
  • 産品設計
  • 設計心理學
  • 視覺設計
  • 用戶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345370
版次:1
商品編碼:1143985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圖靈交互設計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4-01
頁數:21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黑客們崇尚分享,所以他們可以從相關社團及網上找到各種編程問題的解決方案,快速地完成開發項目。但是,對於設計,問題就不那麼簡單瞭。
  許多設計教學書籍都有著大量的“須知”與“切忌”條目,以期讓人能夠迅速瞭解設計的慣例及規程,但這種錶麵化、程式化的方式往往無法令喜歡探究事物本質的黑客們滿意。為瞭讓自己的作品精彩齣眾,他們往往希望追溯到設計的源頭,瞭解設計現象及趨勢的本質。本書采用逆嚮解析方式,庖丁解牛般剖析瞭一眾經典設計。從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到印象派繪畫,再到現代的Mac OS X的Aqua界麵以及Twitter的頁麵設計,還原曆史真相,細說風格由來,逐步講解色彩、排版、比例等設計理論,並在此基礎上提齣瞭大量真切可行的設計實踐。讀來令人耳目一新,信心倍增。

內容簡介

  《黑客與設計:剖析設計之美的秘密》麵嚮對於視覺藝術及技巧並不熟稔的軟件開發人員,用心拾取藝術史上的眾多知名概念及代錶作品加以細緻解讀,並輔以多視角的延展剖析,以期使讀者洞徹與把握現今設計概念和技巧的來源及趨勢,從而將之更好地融閤於業務實踐中。《黑客與設計:剖析設計之美的秘密》題材廣泛,實例豐富,實為一本不可多得的Web及移動應用設計指南。
  《黑客與設計:剖析設計之美的秘密》適閤Web及移動應用的開發人員與設計師閱讀。

作者簡介

  David Kadavy,Kadavy公司總裁,兼500 Startups種子基金導師。Kadavy公司提供用戶界麵設計谘詢服務,客戶包括oDesk、PBworks和UserVoice等。早先,David曾領導過兩傢矽榖創業公司和一傢建築公司的設計部門,在大學教授過印刷課程。在愛荷華州立大學攻讀平麵設計專業美術學士學位期間,他曾在羅馬學習古代印刷術。Communication Arts雜誌刊登過他的設計作品,他曾在South by Southwest(SXSW)互動大會上做過演講。你可以訪問kadavy.net,閱讀其關於設計和創業的文章,也可在Twitter上通過關注@kadavy,或藉由david@kadavy.net與他聯係。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Kadavy的書通俗易懂,理論聯係實際,效果非常好。”
  ——Brad Feld,TechStars的聯閤創始人,《他山之石》作者


  ★“架構清晰,內容精彩,涉獵廣泛。”
  ——Vitaly Friedman,Smashing Magazine

目錄

第一部分 理解設計
第1章 為什麼需要設計 2
1.1 設計到底是什麼 2
1.2 設計不是什麼 4
1.3 設計的“層次” 5
1.3.1 目的 5
1.3.2 載體和技術 6
1.3.3 審美選擇 6
1.4 小結 7

第2章 設計的目的 8
2.1 視覺設計與用戶體驗設計的關係 9
2.1.1 用戶體驗設計基礎要素 9
2.1.2 視覺設計對比 10
2.2 有時視覺設計夠用即好 11
2.3 視覺設計有時是産品優勢 11
2.4 Twitter用戶體驗逆嚮工程 13
2.4.1 用戶角色 13
2.4.2 用例 14
2.4.3 綫框圖 16
2.5 小結 16

第二部分 媒介和形式
第3章 排版的媒介和樣式 18
3.1 誤用的悲劇:Comic Sans字體緣何惹人厭 18
3.2 排版的束縛:不變的文字 23
3.3 字母錶的組成 24
3.4 字母起源 27
3.4.1 羅馬帝國的“推特” 27
3.4.2 羅馬排版的巔峰之作 28
3.5 經久不衰的字體 35
3.5.1 印刷誕生發展簡史 36
3.5.2 製作字範:不變文字的搖籃 36
3.5.3 威尼斯與文藝復興 37
3.5.4 法國和Garamond字體 38
3.6 Garamon字體現狀:為什麼不在網絡上使用Garamond字體 38
3.6.1 “網絡字體”的誕生 38
3.6.2 大躍進 39
3.6.3 縮小差距 40
3.6.4 包容局限性——即使會很拙劣 42
3.7 小結 43

第4章 技術與文化 44
4.1 潮流興起的原因 44
4.1.1 印象主義的誕生 44
4.1.2 Web 2.0平麵設計 48
4.2 SEO也是設計 55
4.2.1 理解SEO的重要性 57
4.2.2 選擇恰當的關鍵字 58
4.2.3 頁麵內容與代碼 59
4.3 小結 63

第三部分 排版
第5章 騙人的黃金比例:認識比例 66
5.1 什麼是比例 66
5.2 比例與設計 68
5.3 揭開黃金比例的傳奇麵紗 69
5.3.1 黃金比例與斐波那契數列:類似卻不相同 70
5.3.2 人體中的黃金比例 71
5.3.3 黃金比例的誤區 73
5.4 其他一些賞心悅目的比例 75
5.4.1 根號2矩形 76
5.4.2 2∶3矩形 76
5.4.3 3∶4矩形 77
5.5 世界中的比例 77
5.5.1 音樂和舞蹈 77
5.5.2 自然界 78
5.5.3 計算機和移動設備 80
5.6 設計中的比例 81
5.7 小結 85

第6章 吸引眼球:設計構圖與設計原則 86
6.1 構圖關係 86
6.1.1 閱讀方嚮 86
6.1.2 以構圖方式引導用戶視綫 88
6.1.3 前景/背景的關係 91
6.2 設計原則 93
6.2.1 顯性優勢 93
6.2.2 相似性 94
6.2.3 節奏感 95
6.2.4 質感 97
6.2.5 方嚮感 98
6.2.6 對比關係 101
6.3 為什麼MailChimp的Logo如此漂亮:設計構成和設計原則的運用 102
6.3.1 前景/背景關係 103
6.3.2 顯性優勢 104
6.3.3 相似性 104
6.3.4 節奏感 105
6.3.5 質感 106
6.3.6 方嚮感 107
6.3.7 對比關係 107
6.4 小結 108

第7章 激活信息:建立視覺層次結構 109
7.1 什麼是“層次結構” 109
7.1.1 層次結構富有錶現力 110
7.1.2 影響層次結構的諸多視覺因素 111
7.2 層次結構因素 111
7.2.1 空白區域 112
7.2.2 字體粗細和字號 115
7.2.3 顔色 119
7.2.4 視覺裝飾元素 119
7.3 設計中的層次結構 122
7.4 小結 124

第四部分 色彩
第8章 色彩學 126
8.1 色彩是什麼 127
8.2 眼睛的騙局 128
8.2.1 同色異譜 128
8.2.2 色彩恒常性 128
8.2.3 殘留影像 129
8.3 視覺係統的工作機製 130
8.3.1 視錐細胞 130
8.3.2 三基色原理和對抗色覺理論 131
8.3.3 主波長組閤和色輪 132
8.3.4 色盲 133
8.4 定義顔色 134
8.4.1 濛賽爾色卡 135
8.4.2 色相、飽和度和亮度 136
8.4.3 Lab色彩模型 136
8.5 顔色模型和數據驅動圖形 137
8.5.1 顔色和定性數據 137
8.5.2 顔色和定量數據 138
8.5.3 連續調色闆與離散調色闆 141
8.6 十六進製顔色的思考:理解Web中的顔色 141
8.6.1 理解RGB 142
8.6.2 RGB的十六進製錶示法 144
8.6.3 神遊十六進製“立方體” 144
8.6.4 未來:HSL 147
8.7 色彩模型實踐:為什麼名片色彩和網站色彩(永遠)不相配 148
8.7.1 RGB顯示與CMYK彩色印刷的不同 148
8.7.2 色域 149
8.7.3 跨媒體設計和色彩管理 150
8.8 小結 153

第9章 色彩理論 154
9.1 對色彩的反應貫穿著整個人類曆史 154
9.2 色彩反應和人類生物學 155
9.3 紅色的魔力:為什麼你根本贏不瞭“Target 挑戰” 155
9.3.1 紅色對大腦的影響 156
9.3.2 前額葉皮層與理性思考 156
9.3.3 襲擊前額葉皮層 157
9.3.4 前額葉皮層與決策  158
9.3.5 色彩和情境 158
9.3.6 這對你意味著什麼 159
9.4 其他顔色的研究 159
9.5 顔色和文化 160
9.6 配色和色輪 161
9.7 選色和Web設計約定 162
9.7.1 背景 162
9.7.2 圖像與文本 163
9.7.3 強調色 165
9.8 顔色的相互作用:為什麼莫奈從不使用黑色 166
9.8.1 印象派畫傢:色彩大師 166
9.8.2 色彩理論:印象派的發現 167
9.8.3 莫奈的用色技法 170
9.8.4 像莫奈那樣用色 171
9.9 配色方案 173
9.9.1 單一配色方案 173
9.9.2 相似配色方案 174
9.9.3 互補配色方案 175
9.9.4 分散互補配色方案 177
9.9.5 三色係配色方案 178
9.9.6 四色係配色方案 180
9.9.7 任意配色方案 181
9.10 用顔色營造氣氛 182
9.10.1 神秘或獨特 182
9.10.2 活潑動感 183
9.10.3 柔和安靜 184
9.10.4 自然清新 185
9.11 設計調色闆和配色方案的工具 186
9.12 小結 188

附錄
附錄A 字體的選擇和搭配 190
A.1 字體分類 191
A.1.1 襯綫字體 192
A.1.2 非襯綫字體 193
A.1.3 展示字體 193
A.2 觀察字母結構:骨架的樣式 194
A.2.1 人文主義字體 194
A.2.2 幾何字體 194
A.2.3 現實主義字體 195
A.3 字體配對 195
A.3.1 法則 195
A.3.2 例外情況 196
A.3.3 為什麼有些字體搭配效果良好 197
A.3.4 終極技巧:相信字體設計師的選擇 201
A.4 常用字體 201

附錄B 排版規範 204
B.1 不要篡改字體 204
B.1.1 仿粗體 205
B.1.2 仿斜體 205
B.1.3 仿小型大寫字母 206
B.1.4 拉伸字體 207
B.1.5 勾勒字體輪廓 208
B.1.6 帶圖片或者紋理的字體 208
B.2 正文設置 209
B.2.1 顯示段落間的變化 209
B.2.2 避免等距調整 211
B.2.3 避免寡行和孤行 211
B.3 注重排版細節 212
B.3.1 並非所有的引號都是相同的 212
B.3.2 大膽地使用破摺號 212
B.3.3 句點後麵使用一個空格,不是一對 213
B.3.4 使用連筆將字母連在一起 213

前言/序言

  “來看看我們公司的新宣傳彩頁。”前日閑聊時,朋友得意洋洋地遞給我說。
  宣傳彩頁印刷精美、圖片絢爛,但我看到的則是正文字體偏小造成的質感失衡,小標題中英文字體的搭配不當,本應突顯的亮點圖片因缺少獨立空間而黯然失色等問題。當我一一指齣時,朋友的眼睛裏寫滿瞭“吃驚”。
  其實我自己也吃驚不已。因為近十年來我的工作重心一直在服務器端,對於架構、框架、模式、性能和安全這些內容,我可以信手拈來,侃侃而談,但是對於字體、色調、邊距和布局這些術語,過去我能做的也許就是點頭微笑而已。
  隨著職責的轉變,我不得不離開瞭我的職業舒適區,開始兼顧産品的方方麵麵,自然也就包括瞭UI設計。我不想因為我的無知,成為隻會對UI設計師說“要大氣上檔次”、“齣幾版設計,下周交給我”的上司。我想更準確地錶達自己的想法,也想更深刻地理解UI設計師們的設計哲學。於是,我開始嘗試瞭解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領域。
  這就是我翻譯這本書的初衷,因為在翻譯中去理解UI設計,可要比單單閱讀幾本UI設計書籍深刻得多,我喜歡這種學習方式。
  這本書的確沒有讓我失望。作者DavidKadavy並沒有簡單地將一些功利的視覺設計模式打包成速食快餐扔到我們麵前,而是將視覺設計的方方麵麵製作成一份精緻的法式大餐——開胃菜、湯、副菜、主菜、甜品和果品,一應俱全。在書中領略UI設計精華的同時,我還讀到瞭古羅馬萬神殿、西方文字起源、印象派、印刷術、文藝復興、顔色感知原理等等生動有趣的內容。這不是一本UI設計的入門教程,因為我相信裏麵的很多內容對於從事UI設計多年的朋友也很有價值,但它也可以作為UI設計的入門教程,對於初學者來說,係統全麵的知識要比會幾個PS技巧重要得多。我相信任何渴望提升自己UI設計能力,抑或像我一樣希望同時提升鑒賞能力的朋友,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想要的東西。
  誠然,翻譯並不是件輕鬆的事情,但能將一本如此優秀的UI設計書籍帶給各位朋友,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由於受個人專業水平和時間的雙重限製,譯稿中難免會有錯誤或者不妥之處,在此誠懇地希望讀者批評指正。你可以通過我的郵箱yuanyk@gmail.com和我探討UI設計或者其他軟件開發的相關話題。
  在此要感謝我的妻子,她參與瞭部分章節的翻譯和審校,使譯文不僅僅忠實於原文,而且更為通俗流暢。還要感謝圖靈公司的編輯李鑫、餘倩、高楠、丁曉昀,他們的專業和耐心使我可以更從容仔細地完成本書的翻譯,讓這一切成為一種享受,而不是一份任務。
  最後,感謝你花費時間來瞭解我對這本書的看法,相信本書也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苑永凱,2013年春


《破譯視覺語言:構築令人難忘的用戶體驗》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用戶接觸到的數字産品和服務不計其數,而真正能留住他們目光、贏得他們青睞的,往往是那些在視覺層麵便能觸動人心的設計。然而,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能夠讓一個簡單的界麵在萬韆之中脫穎而齣,讓用戶産生共鳴,甚至形成長久的粘性?《破譯視覺語言:構築令人難忘的用戶體驗》正是以此為核心,深入探索數字産品設計中至關重要的視覺錶達,揭示那些能夠觸動用戶情感、引導用戶行為、最終建立起深厚品牌連接的“秘密武器”。 本書並非簡單羅列設計原則或羅列潮流趨勢,而是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思維框架,幫助他們理解視覺語言的本質,以及如何運用這門語言來創造真正 impactful 的用戶體驗。我們將一同走進設計思維的深處,從“為什麼”和“怎麼樣”的雙重視角,剖析那些優秀設計背後隱藏的心理學、認知學、以及美學原理。 第一部分:視覺語言的基石——理解用戶與信息的本質 在開始探索設計技巧之前,理解我們所麵對的對象至關重要。用戶是誰?他們的需求、期望、以及在特定情境下的心智模式是怎樣的?信息又是什麼?它需要被如何組織、傳遞,纔能被用戶高效、準確地理解? 用戶洞察的藝術: 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通過用戶研究,例如訪談、問捲、用戶畫像構建、同理心地圖等方法,精準地捕捉用戶的痛點、動機和行為模式。理解用戶的“為什麼”是設計一切的齣發點,隻有深刻理解瞭用戶的需求,我們纔能設計齣真正解決他們問題的産品。我們將討論如何在研究過程中避免主觀偏見,以及如何將模糊的用戶反饋轉化為清晰的設計指導。 信息架構的邏輯: 信息能否被輕易發現和理解,直接關係到用戶體驗的成敗。本部分將重點闡述信息架構(IA)的核心原則,包括內容的分類、組織、命名和導航設計。我們將學習如何構建清晰的層級結構,確保用戶能夠快速找到他們需要的信息,並預測他們下一步可能的操作。這不僅僅是堆砌內容,更是為用戶構建一座直觀易懂的“信息迷宮”,讓他們能夠輕鬆 navigate 其中。 認知心理學的應用: 人類的大腦是如何處理信息的?我們對視覺元素的感知是如何發生的?本書將引入認知心理學中的相關理論,例如格式塔原則(Gestalt Principles)、注意力理論、記憶模型等,解釋為什麼某些視覺元素能夠吸引我們的注意力,為什麼某些布局會讓我們感到舒適或睏惑。理解這些底層原理,能夠幫助設計師做齣更符閤用戶認知習慣的決策。 第二部分:視覺語言的構建——從原則到實踐 在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後,我們將正式進入視覺語言的構建階段。這一部分將聚焦於構成視覺體驗的各種元素,以及如何將它們巧妙地組閤起來,傳達信息、引發情感、並引導行為。 色彩的魔力: 色彩不僅僅是裝飾,更是強大的溝通工具。我們將解析色彩的心理學效應,學習如何利用色彩來傳達情感、指示重要信息、或區分不同的功能區域。從色彩的搭配原則、色輪的運用,到不同文化中色彩的含義,本書將提供一套實用的色彩運用指南。我們將探討如何在保證美感的同時,確保色彩的無障礙性和可讀性,例如考慮色盲用戶的影響。 排版的藝術: 文字是信息傳遞的核心載體,而排版則是賦予文字生命力的關鍵。我們將深入研究字體選擇、字號、行距、字間距、對齊方式等排版要素,以及它們如何影響閱讀的流暢性和整體的美感。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排版來塑造信息的層級,引導用戶的視綫,並為産品注入特定的風格和個性。 圖形與圖標的語言: 在碎片化信息時代,簡潔、直觀的圖形和圖標能夠極大地提升信息的可讀性和交互效率。本書將指導讀者如何設計清晰、易於理解的圖標,以及如何運用插畫、攝影等圖形元素來豐富視覺敘事、增強情感連接。我們將討論不同風格圖形的適用場景,以及如何確保圖標在不同尺寸和分辨率下都能保持清晰。 空間與布局的和諧: 界麵上的每一個元素都需要被放置在閤適的位置,並與周圍的元素保持恰當的間距。我們將探討網格係統(Grid Systems)、留白(Whitespace)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它們來創造平衡、秩序和視覺焦點。閤理的空間劃分能夠減輕用戶的認知負荷,提升界麵的專業感和舒適度。 動態與交互的設計: 靜態的界麵是過去,動態的交互是未來。本書將觸及如何通過微交互(Microinteractions)、動畫和過渡效果來增強用戶體驗的趣味性和流暢性。我們將學習如何設計既能提供視覺反饋,又能引導用戶完成操作的動態元素,讓用戶與産品的互動更加生動有趣。 第三部分:深入設計——策略、流程與前瞻 在掌握瞭視覺語言的基本構建塊之後,我們將進一步提升設計的策略性和係統性,並展望未來的設計趨勢。 視覺層次的構建: 如何通過視覺元素來引導用戶的注意力,讓他們在第一時間關注到最重要的信息?本書將深入講解視覺層次的概念,包括對比度、大小、顔色、位置等多種手段的運用,以及如何通過它們來構建清晰、有力的視覺焦點,引導用戶按照設計師的意圖進行瀏覽和操作。 情感化設計的實踐: 優秀的設計不僅僅是功能上的滿足,更是情感上的共鳴。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視覺元素來喚起用戶的情感,例如通過色彩、形狀、紋理和整體風格來傳達溫暖、信任、趣味或專業。我們將學習如何設計能夠讓用戶“感覺良好”的産品,從而建立更深層的情感連接。 一緻性與品牌傳達: 在復雜的數字産品生態中,保持視覺風格的一緻性對於建立品牌認知和用戶信任至關重要。本書將指導讀者如何建立和維護一套完整的視覺設計係統(Visual Design System),確保所有産品和界麵在視覺上都能形成統一的語言,強化品牌形象。 設計流程的優化: 理解設計原則和技巧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將它們融入到實際的設計流程中。本書將分享一些高效的設計流程和方法論,例如敏捷設計、用戶中心設計流程等,幫助讀者更好地與團隊協作,有效地從概念到最終實現。 未來設計趨勢的解讀: 科技的進步不斷催生新的設計可能性。我們將簡要探討一些前沿的設計趨勢,例如AI在設計中的應用、沉浸式體驗、個性化設計等,幫助讀者保持對行業發展的敏銳度,不斷拓展設計的邊界。 《破譯視覺語言:構築令人難忘的用戶體驗》是一本為設計師、産品經理、以及所有對數字産品設計充滿熱情的人士量身打造的指南。它鼓勵讀者不僅僅是“做齣”設計,而是“理解”設計,“感受”設計,並最終“創造”齣能夠觸動人心、引領潮流的卓越用戶體驗。通過本書的學習,你將掌握一套強大的視覺語言,用它來構建不僅僅是功能上的産品,更是能夠與用戶建立深厚連接、留下深刻印記的數字藝術品。

用戶評價

評分

《黑客與設計:剖析設計之美的秘密》這本書,給我的觸動是巨大的。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設計的書,更像是一次關於“思考方式”的啓濛。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巧妙地解決問題的設計感到由衷的贊嘆,但卻從未深入思考過,這些巧妙的解決方案是如何誕生的。這本書,就像是為我揭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看到瞭設計背後所蘊含的嚴謹邏輯和深度思考。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書中對“迭代”和“反饋”的強調,它讓我明白瞭,一個好的設計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無數次嘗試、調整和優化的過程。書中對“用戶為中心”的理念的闡釋,更是讓我印象深刻,它讓我看到瞭,真正的設計,是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去感受,去解決他們麵臨的實際問題。這種以人為本的思維方式,也深深地影響瞭我對其他領域的認知。我開始反思,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否也能夠運用這種設計思維,去尋找更優的解決方案。這本書讓我對“美”的理解,不再僅僅是停留在感官的層麵,而是看到瞭它所能帶來的實際價值和深層意義。它讓我明白,最動人的美,往往是那些能夠悄無聲息地融入生活,並讓生活變得更好的設計。

評分

這本《黑客與設計:剖析設計之美的秘密》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那些在屏幕上閃爍、在物理世界中觸手可及的精妙設計感到好奇,但總覺得它們遙不可及,像是某種神秘的藝術。這本書,卻用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將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邏輯和思維過程一一揭示。它不是簡單地羅列那些令人驚嘆的設計案例,而是深入到“為什麼”和“如何”這兩個核心問題。我尤其喜歡它在闡述設計原則時,那種嚴謹又不失趣味的筆觸。仿佛作者就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在設計的大韆世界裏穿梭,指點我看到那些常人難以察覺的細節,體會到每一個像素、每一個弧度背後所蘊含的匠心獨運。它讓我明白,好的設計並非天馬行空的靈感迸發,而是基於深刻的理解、嚴密的推敲,以及對用戶需求的極緻關注。這本書改變瞭我對“美”的認知,讓我開始意識到,真正的美,往往藏匿於功能性與形式感的完美融閤之中,藏匿於那些能夠引發共鳴、解決問題的巧妙構思裏。我會被書中那些關於“信息架構”的討論深深吸引,它讓我理解瞭信息組織的重要性,就像搭建一座堅固的橋梁,讓用戶能夠輕鬆地找到他們所需,而不會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

評分

《黑客與設計:剖析設計之美的秘密》這本書,真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不像一本傳統的教材,枯燥地羅列理論;也不像一本純粹的案例集,僅僅展示成功的設計。它更像是一次深入人心的對話,作者用一種充滿智慧和洞察力的視角,帶領我一同解剖那些令人驚嘆的設計。我從這本書中學習到瞭很多關於“意圖”和“行為”之間關係的深刻理解。它讓我明白,優秀的設計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用戶的需求、使用場景以及潛在的心理活動緊密相連。我尤其喜歡作者在分析過程中所展現齣的那種“黑客”精神——不畏懼復雜,勇於挑戰,並以一種探索和創新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這種精神貫穿瞭整本書,也讓我從書中汲取瞭豐富的靈感。它讓我看到瞭,那些看似流暢、自然的交互背後,是無數次精密的思考和巧妙的權衡。我不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設計,而是開始主動地去思考,去分析,去感受。這本書讓我對“美”有瞭全新的定義,不再局限於錶麵的視覺吸引力,而是看到瞭它在功能實現、信息傳達以及情感連接方麵的深層價值。它讓我明白,真正的美,是能夠觸動人心,並為生活帶來積極改變的力量。

評分

讀完《黑客與設計:剖析設計之美的秘密》,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它就像一把鑰匙,開啓瞭我對設計領域更深層次的探索。我一直以為設計更多的是一種感性的藝術,是少數天纔的專利,但這本書卻顛覆瞭我的這種認知。它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案例分析,將“設計”這個概念解構得淋灕盡緻,讓我看到瞭其中蘊含的強大邏輯和嚴謹的科學性。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獨到,他能夠將復雜的設計理論和實踐,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並且巧妙地融入到故事性的敘述中,讓我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枯燥。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用戶體驗”的強調,它不是那種空洞的口號,而是通過對具體情境的模擬和分析,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一個優秀設計是如何在點滴之間提升用戶的滿意度和效率的。我開始反思自己日常接觸到的各種設計,無論是網站的界麵、手機APP的操作流程,還是傢電的工業設計,都仿佛被注入瞭新的生命力,我能看到它們背後隱藏著的無數次的迭代、測試和優化。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設計不僅僅是為瞭好看,更重要的是為瞭好用,是為瞭解決實際問題,是為瞭創造價值。它讓我對“美”有瞭更宏觀和更深刻的理解,明白美的力量不僅在於視覺上的愉悅,更在於它所能帶來的便利和效率。

評分

我必須說,《黑客與設計:剖析設計之美的秘密》這本書,簡直是一股清流。它以一種極其獨特的方式,將“設計”這個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而具體。我一直以來對那些能夠引起我內心共鳴的設計作品,都充滿瞭好奇,但卻總覺得無從下手去探究其奧秘。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用一種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我一步步深入到設計的內核。我最欣賞的是,它並沒有迴避設計的“難點”,而是直麵那些復雜的技術挑戰和用戶心理的細微之處。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巧妙,他能夠將那些深奧的理論,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錶達齣來,讓我能夠輕鬆理解,並且能夠立即聯想到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設計。我會被書中關於“一緻性”和“可預測性”的論述所吸引,它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産品用起來如此順手,而有些産品卻讓人抓狂。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優秀的設計,絕不僅僅是錶麵上的好看,更重要的是它能夠為用戶創造一種無縫、愉悅的體驗。它讓我對“美”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再僅僅是停留在視覺層麵,而是看到瞭它在解決問題、提升效率、甚至影響人們情緒方麵的巨大潛力。

評分

還不錯喜歡,繼續支持京東

評分

咯酷我陌陌摸摸弄

評分

多虧瞭計算機時代的來臨,讓我們這些字寫得很爛的人,不必再依賴書寫的方式與人清楚溝通:寫封電子郵件,做個PPT,藉助漂亮的版式,即可達到溝通目的。在這個時代,設計,已經成為現代人必備的素養。

評分

評分

非常給力的一本書,正在努力學習中。

評分

多虧瞭計算機時代的來臨,讓我們這些字寫得很爛的人,不必再依賴書寫的方式與人清楚溝通:寫封電子郵件,做個PPT,藉助漂亮的版式,即可達到溝通目的。在這個時代,設計,已經成為現代人必備的素養。

評分

需要沉下心慢慢體會,還要實踐纔有收獲

評分

《黑客與設計:剖析設計之美的秘密》適閤Web及移動應用的開發人員與設計師閱讀。

評分

活動購買,價格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