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们崇尚分享,所以他们可以从相关社团及网上找到各种编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快速地完成开发项目。但是,对于设计,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许多设计教学书籍都有着大量的“须知”与“切忌”条目,以期让人能够迅速了解设计的惯例及规程,但这种表面化、程式化的方式往往无法令喜欢探究事物本质的黑客们满意。为了让自己的作品精彩出众,他们往往希望追溯到设计的源头,了解设计现象及趋势的本质。本书采用逆向解析方式,庖丁解牛般剖析了一众经典设计。从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到印象派绘画,再到现代的Mac OS X的Aqua界面以及Twitter的页面设计,还原历史真相,细说风格由来,逐步讲解色彩、排版、比例等设计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量真切可行的设计实践。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信心倍增。
David Kadavy,Kadavy公司总裁,兼500 Startups种子基金导师。Kadavy公司提供用户界面设计咨询服务,客户包括oDesk、PBworks和UserVoice等。早先,David曾领导过两家硅谷创业公司和一家建筑公司的设计部门,在大学教授过印刷课程。在爱荷华州立大学攻读平面设计专业美术学士学位期间,他曾在罗马学习古代印刷术。Communication Arts杂志刊登过他的设计作品,他曾在South by Southwest(SXSW)互动大会上做过演讲。你可以访问kadavy.net,阅读其关于设计和创业的文章,也可在Twitter上通过关注@kadavy,或借由david@kadavy.net与他联系。
★“Kadavy的书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效果非常好。”
——Brad Feld,TechStars的联合创始人,《他山之石》作者
★“架构清晰,内容精彩,涉猎广泛。”
——Vitaly Friedman,Smashing Magazine
第一部分 理解设计
第1章 为什么需要设计 2
1.1 设计到底是什么 2
1.2 设计不是什么 4
1.3 设计的“层次” 5
1.3.1 目的 5
1.3.2 载体和技术 6
1.3.3 审美选择 6
1.4 小结 7
第2章 设计的目的 8
2.1 视觉设计与用户体验设计的关系 9
2.1.1 用户体验设计基础要素 9
2.1.2 视觉设计对比 10
2.2 有时视觉设计够用即好 11
2.3 视觉设计有时是产品优势 11
2.4 Twitter用户体验逆向工程 13
2.4.1 用户角色 13
2.4.2 用例 14
2.4.3 线框图 16
2.5 小结 16
第二部分 媒介和形式
第3章 排版的媒介和样式 18
3.1 误用的悲剧:Comic Sans字体缘何惹人厌 18
3.2 排版的束缚:不变的文字 23
3.3 字母表的组成 24
3.4 字母起源 27
3.4.1 罗马帝国的“推特” 27
3.4.2 罗马排版的巅峰之作 28
3.5 经久不衰的字体 35
3.5.1 印刷诞生发展简史 36
3.5.2 制作字范:不变文字的摇篮 36
3.5.3 威尼斯与文艺复兴 37
3.5.4 法国和Garamond字体 38
3.6 Garamon字体现状:为什么不在网络上使用Garamond字体 38
3.6.1 “网络字体”的诞生 38
3.6.2 大跃进 39
3.6.3 缩小差距 40
3.6.4 包容局限性——即使会很拙劣 42
3.7 小结 43
第4章 技术与文化 44
4.1 潮流兴起的原因 44
4.1.1 印象主义的诞生 44
4.1.2 Web 2.0平面设计 48
4.2 SEO也是设计 55
4.2.1 理解SEO的重要性 57
4.2.2 选择恰当的关键字 58
4.2.3 页面内容与代码 59
4.3 小结 63
第三部分 排版
第5章 骗人的黄金比例:认识比例 66
5.1 什么是比例 66
5.2 比例与设计 68
5.3 揭开黄金比例的传奇面纱 69
5.3.1 黄金比例与斐波那契数列:类似却不相同 70
5.3.2 人体中的黄金比例 71
5.3.3 黄金比例的误区 73
5.4 其他一些赏心悦目的比例 75
5.4.1 根号2矩形 76
5.4.2 2∶3矩形 76
5.4.3 3∶4矩形 77
5.5 世界中的比例 77
5.5.1 音乐和舞蹈 77
5.5.2 自然界 78
5.5.3 计算机和移动设备 80
5.6 设计中的比例 81
5.7 小结 85
第6章 吸引眼球:设计构图与设计原则 86
6.1 构图关系 86
6.1.1 阅读方向 86
6.1.2 以构图方式引导用户视线 88
6.1.3 前景/背景的关系 91
6.2 设计原则 93
6.2.1 显性优势 93
6.2.2 相似性 94
6.2.3 节奏感 95
6.2.4 质感 97
6.2.5 方向感 98
6.2.6 对比关系 101
6.3 为什么MailChimp的Logo如此漂亮:设计构成和设计原则的运用 102
6.3.1 前景/背景关系 103
6.3.2 显性优势 104
6.3.3 相似性 104
6.3.4 节奏感 105
6.3.5 质感 106
6.3.6 方向感 107
6.3.7 对比关系 107
6.4 小结 108
第7章 激活信息:建立视觉层次结构 109
7.1 什么是“层次结构” 109
7.1.1 层次结构富有表现力 110
7.1.2 影响层次结构的诸多视觉因素 111
7.2 层次结构因素 111
7.2.1 空白区域 112
7.2.2 字体粗细和字号 115
7.2.3 颜色 119
7.2.4 视觉装饰元素 119
7.3 设计中的层次结构 122
7.4 小结 124
第四部分 色彩
第8章 色彩学 126
8.1 色彩是什么 127
8.2 眼睛的骗局 128
8.2.1 同色异谱 128
8.2.2 色彩恒常性 128
8.2.3 残留影像 129
8.3 视觉系统的工作机制 130
8.3.1 视锥细胞 130
8.3.2 三基色原理和对抗色觉理论 131
8.3.3 主波长组合和色轮 132
8.3.4 色盲 133
8.4 定义颜色 134
8.4.1 蒙赛尔色卡 135
8.4.2 色相、饱和度和亮度 136
8.4.3 Lab色彩模型 136
8.5 颜色模型和数据驱动图形 137
8.5.1 颜色和定性数据 137
8.5.2 颜色和定量数据 138
8.5.3 连续调色板与离散调色板 141
8.6 十六进制颜色的思考:理解Web中的颜色 141
8.6.1 理解RGB 142
8.6.2 RGB的十六进制表示法 144
8.6.3 神游十六进制“立方体” 144
8.6.4 未来:HSL 147
8.7 色彩模型实践:为什么名片色彩和网站色彩(永远)不相配 148
8.7.1 RGB显示与CMYK彩色印刷的不同 148
8.7.2 色域 149
8.7.3 跨媒体设计和色彩管理 150
8.8 小结 153
第9章 色彩理论 154
9.1 对色彩的反应贯穿着整个人类历史 154
9.2 色彩反应和人类生物学 155
9.3 红色的魔力:为什么你根本赢不了“Target 挑战” 155
9.3.1 红色对大脑的影响 156
9.3.2 前额叶皮层与理性思考 156
9.3.3 袭击前额叶皮层 157
9.3.4 前额叶皮层与决策 158
9.3.5 色彩和情境 158
9.3.6 这对你意味着什么 159
9.4 其他颜色的研究 159
9.5 颜色和文化 160
9.6 配色和色轮 161
9.7 选色和Web设计约定 162
9.7.1 背景 162
9.7.2 图像与文本 163
9.7.3 强调色 165
9.8 颜色的相互作用:为什么莫奈从不使用黑色 166
9.8.1 印象派画家:色彩大师 166
9.8.2 色彩理论:印象派的发现 167
9.8.3 莫奈的用色技法 170
9.8.4 像莫奈那样用色 171
9.9 配色方案 173
9.9.1 单一配色方案 173
9.9.2 相似配色方案 174
9.9.3 互补配色方案 175
9.9.4 分散互补配色方案 177
9.9.5 三色系配色方案 178
9.9.6 四色系配色方案 180
9.9.7 任意配色方案 181
9.10 用颜色营造气氛 182
9.10.1 神秘或独特 182
9.10.2 活泼动感 183
9.10.3 柔和安静 184
9.10.4 自然清新 185
9.11 设计调色板和配色方案的工具 186
9.12 小结 188
附录
附录A 字体的选择和搭配 190
A.1 字体分类 191
A.1.1 衬线字体 192
A.1.2 非衬线字体 193
A.1.3 展示字体 193
A.2 观察字母结构:骨架的样式 194
A.2.1 人文主义字体 194
A.2.2 几何字体 194
A.2.3 现实主义字体 195
A.3 字体配对 195
A.3.1 法则 195
A.3.2 例外情况 196
A.3.3 为什么有些字体搭配效果良好 197
A.3.4 终极技巧:相信字体设计师的选择 201
A.4 常用字体 201
附录B 排版规范 204
B.1 不要篡改字体 204
B.1.1 仿粗体 205
B.1.2 仿斜体 205
B.1.3 仿小型大写字母 206
B.1.4 拉伸字体 207
B.1.5 勾勒字体轮廓 208
B.1.6 带图片或者纹理的字体 208
B.2 正文设置 209
B.2.1 显示段落间的变化 209
B.2.2 避免等距调整 211
B.2.3 避免寡行和孤行 211
B.3 注重排版细节 212
B.3.1 并非所有的引号都是相同的 212
B.3.2 大胆地使用破折号 212
B.3.3 句点后面使用一个空格,不是一对 213
B.3.4 使用连笔将字母连在一起 213
“来看看我们公司的新宣传彩页。”前日闲聊时,朋友得意洋洋地递给我说。
宣传彩页印刷精美、图片绚烂,但我看到的则是正文字体偏小造成的质感失衡,小标题中英文字体的搭配不当,本应突显的亮点图片因缺少独立空间而黯然失色等问题。当我一一指出时,朋友的眼睛里写满了“吃惊”。
其实我自己也吃惊不已。因为近十年来我的工作重心一直在服务器端,对于架构、框架、模式、性能和安全这些内容,我可以信手拈来,侃侃而谈,但是对于字体、色调、边距和布局这些术语,过去我能做的也许就是点头微笑而已。
随着职责的转变,我不得不离开了我的职业舒适区,开始兼顾产品的方方面面,自然也就包括了UI设计。我不想因为我的无知,成为只会对UI设计师说“要大气上档次”、“出几版设计,下周交给我”的上司。我想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想更深刻地理解UI设计师们的设计哲学。于是,我开始尝试了解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领域。
这就是我翻译这本书的初衷,因为在翻译中去理解UI设计,可要比单单阅读几本UI设计书籍深刻得多,我喜欢这种学习方式。
这本书的确没有让我失望。作者DavidKadavy并没有简单地将一些功利的视觉设计模式打包成速食快餐扔到我们面前,而是将视觉设计的方方面面制作成一份精致的法式大餐——开胃菜、汤、副菜、主菜、甜品和果品,一应俱全。在书中领略UI设计精华的同时,我还读到了古罗马万神殿、西方文字起源、印象派、印刷术、文艺复兴、颜色感知原理等等生动有趣的内容。这不是一本UI设计的入门教程,因为我相信里面的很多内容对于从事UI设计多年的朋友也很有价值,但它也可以作为UI设计的入门教程,对于初学者来说,系统全面的知识要比会几个PS技巧重要得多。我相信任何渴望提升自己UI设计能力,抑或像我一样希望同时提升鉴赏能力的朋友,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想要的东西。
诚然,翻译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但能将一本如此优秀的UI设计书籍带给各位朋友,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由于受个人专业水平和时间的双重限制,译稿中难免会有错误或者不妥之处,在此诚恳地希望读者批评指正。你可以通过我的邮箱yuanyk@gmail.com和我探讨UI设计或者其他软件开发的相关话题。
在此要感谢我的妻子,她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翻译和审校,使译文不仅仅忠实于原文,而且更为通俗流畅。还要感谢图灵公司的编辑李鑫、余倩、高楠、丁晓昀,他们的专业和耐心使我可以更从容仔细地完成本书的翻译,让这一切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一份任务。
最后,感谢你花费时间来了解我对这本书的看法,相信本书也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苑永凯,2013年春
《黑客与设计:剖析设计之美的秘密》这本书,真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不像一本传统的教材,枯燥地罗列理论;也不像一本纯粹的案例集,仅仅展示成功的设计。它更像是一次深入人心的对话,作者用一种充满智慧和洞察力的视角,带领我一同解剖那些令人惊叹的设计。我从这本书中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意图”和“行为”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它让我明白,优秀的设计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用户的需求、使用场景以及潜在的心理活动紧密相连。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黑客”精神——不畏惧复杂,勇于挑战,并以一种探索和创新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种精神贯穿了整本书,也让我从书中汲取了丰富的灵感。它让我看到了,那些看似流畅、自然的交互背后,是无数次精密的思考和巧妙的权衡。我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设计,而是开始主动地去思考,去分析,去感受。这本书让我对“美”有了全新的定义,不再局限于表面的视觉吸引力,而是看到了它在功能实现、信息传达以及情感连接方面的深层价值。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美,是能够触动人心,并为生活带来积极改变的力量。
评分这本《黑客与设计:剖析设计之美的秘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那些在屏幕上闪烁、在物理世界中触手可及的精妙设计感到好奇,但总觉得它们遥不可及,像是某种神秘的艺术。这本书,却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逻辑和思维过程一一揭示。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那些令人惊叹的设计案例,而是深入到“为什么”和“如何”这两个核心问题。我尤其喜欢它在阐述设计原则时,那种严谨又不失趣味的笔触。仿佛作者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设计的大千世界里穿梭,指点我看到那些常人难以察觉的细节,体会到每一个像素、每一个弧度背后所蕴含的匠心独运。它让我明白,好的设计并非天马行空的灵感迸发,而是基于深刻的理解、严密的推敲,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极致关注。这本书改变了我对“美”的认知,让我开始意识到,真正的美,往往藏匿于功能性与形式感的完美融合之中,藏匿于那些能够引发共鸣、解决问题的巧妙构思里。我会被书中那些关于“信息架构”的讨论深深吸引,它让我理解了信息组织的重要性,就像搭建一座坚固的桥梁,让用户能够轻松地找到他们所需,而不会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
评分我必须说,《黑客与设计:剖析设计之美的秘密》这本书,简直是一股清流。它以一种极其独特的方式,将“设计”这个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而具体。我一直以来对那些能够引起我内心共鸣的设计作品,都充满了好奇,但却总觉得无从下手去探究其奥秘。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用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我一步步深入到设计的内核。我最欣赏的是,它并没有回避设计的“难点”,而是直面那些复杂的技术挑战和用户心理的细微之处。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巧妙,他能够将那些深奥的理论,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能够轻松理解,并且能够立即联想到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设计。我会被书中关于“一致性”和“可预测性”的论述所吸引,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产品用起来如此顺手,而有些产品却让人抓狂。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优秀的设计,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好看,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为用户创造一种无缝、愉悦的体验。它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仅仅是停留在视觉层面,而是看到了它在解决问题、提升效率、甚至影响人们情绪方面的巨大潜力。
评分《黑客与设计:剖析设计之美的秘密》这本书,给我的触动是巨大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设计的书,更像是一次关于“思考方式”的启蒙。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巧妙地解决问题的设计感到由衷的赞叹,但却从未深入思考过,这些巧妙的解决方案是如何诞生的。这本书,就像是为我揭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设计背后所蕴含的严谨逻辑和深度思考。我尤其喜欢作者在书中对“迭代”和“反馈”的强调,它让我明白了,一个好的设计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无数次尝试、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书中对“用户为中心”的理念的阐释,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它让我看到了,真正的设计,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去感受,去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这种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对其他领域的认知。我开始反思,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否也能够运用这种设计思维,去寻找更优的解决方案。这本书让我对“美”的理解,不再仅仅是停留在感官的层面,而是看到了它所能带来的实际价值和深层意义。它让我明白,最动人的美,往往是那些能够悄无声息地融入生活,并让生活变得更好的设计。
评分读完《黑客与设计:剖析设计之美的秘密》,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设计领域更深层次的探索。我一直以为设计更多的是一种感性的艺术,是少数天才的专利,但这本书却颠覆了我的这种认知。它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案例分析,将“设计”这个概念解构得淋漓尽致,让我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强大逻辑和严谨的科学性。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到,他能够将复杂的设计理论和实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并且巧妙地融入到故事性的叙述中,让我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枯燥。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用户体验”的强调,它不是那种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对具体情境的模拟和分析,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一个优秀设计是如何在点滴之间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效率的。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接触到的各种设计,无论是网站的界面、手机APP的操作流程,还是家电的工业设计,都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我能看到它们背后隐藏着的无数次的迭代、测试和优化。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重要的是为了好用,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创造价值。它让我对“美”有了更宏观和更深刻的理解,明白美的力量不仅在于视觉上的愉悦,更在于它所能带来的便利和效率。
评分不错应该 虽然还没有仔细看
评分貌似很牛的书,还没看过
评分现代社会中,各种文化在无形地影响着我们。 除却“衣食住行”这四大传统,设计与文化无时无刻不在渗透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体验的各个细小分支中。
评分这就是我翻译这本书的初衷,因为在翻译中去理解UI设计,可要比单单阅读几本UI设计书籍深刻得多,我喜欢这种学习方式。
评分翻了翻感觉不错,还没来得及仔细看
评分很好,公司买的,很实用。
评分既然你已经开始阅读本书,也许我就不必费太多口舌来向你说明设计是多么重要了。毫无疑问,良好的设计已成为全球许多大公司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且在过去几十年里,对设计的兴趣和关注度呈爆炸式增长。但设计到底有哪些影响呢?进一步讲,什么限定了设计的范围? 巧妙运用良好的设计可以创造打动人的体验。同时,好的设计可以通过改进的交互和明晰程度,让产品或服务更易于使用。
评分貌似很牛的书,还没看过
评分经济实惠,物流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