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机趣新颖,言词浅明隽永,堪称中国古代生活美学之典范。
林语堂将《闲情偶记》誉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
周作人称其为“文字思想均极清新的可喜小品”。
2012年度普利策奖获奖建筑师王澍则表示:“(李渔)和袁枚相似,敢开风气之先,甘冒世俗非议,但敞开胸怀拥抱生活。这类文士是真能造园的,我们今天的社会同样需要这样一种文士去和建筑活动结合。”
《闲情偶寄》是李渔的重要著作之一,它共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八个部分,论述了戏曲、歌舞、服饰、修容、园林、建筑、花卉、器玩、颐养、饮食等艺术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内容极为丰富。其中,《颐养部》总论养生,是一篇重要的养生文献。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号笠翁,还常署名随庵主人。他一生跨明清两代,著述颇丰,主要有《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笠翁十种曲》《十二楼》《无声戏》等。
声容部
选姿第X
肌肤
眉眼
手足
态度
修容第二
盥栉
薰陶
点染
治服第三
首饰
衣衫
鞋袜
妇人鞋袜辨
习技第四
文艺
丝竹
歌舞
居室部
房舍第X
向背
途径
高下
出檐深浅
置顶格
甃地
洒扫
藏污纳垢
窗栏第二
制体宜坚
取景在借
墙壁第三
界墙
女墙
厅壁
书房壁
联匾第四
蕉叶联
此君联
碑文额
手卷额
册页匾
虚白匾
石光匾
秋叶匾
山石第五
大山
小山
石壁
石洞
零星小石
器玩部
制度第X
几案
椅杌
床帐
橱柜
箱笼箧笥
骨董
炉瓶
屏轴
茶具
酒具
碗碟
灯烛
笺简
位置第二
忌排偶
贵活变
饮馔部
蔬食第X
笋
蕈
莼
菜
瓜 茄 瓠 芋 山药
葱 蒜 韭
萝卜
芥辣汁
谷食第二
饭 粥
汤
糕饼
面
粉
肉食第三
猪
羊
牛 犬
鸡
鹅
鸭
野禽 野兽
鱼
虾
鳖
蟹
零星水族
附:不载果食茶酒说
种植部
木本第X
牡丹
梅
桃
李
杏
梨
海棠
玉兰
辛夷
山茶
紫薇
绣球
紫荆
栀子
杜鹃 樱桃
石榴
木槿
桂
合欢
木芙蓉
夹竹桃
瑞香
茉莉
藤本第二
蔷薇
木香
酴醾
月月红
姊妹花
玫瑰
素馨
凌霄
真珠兰
草本第三
芍药
兰
蕙
水仙
芙蕖
罂粟
葵
萱
鸡冠
玉簪
凤仙
金钱
蝴蝶花
菊
菜
众卉第四
芭蕉
翠云
虞美人
书带草
老少年
天竹
虎刺
苔
萍
竹木第五
竹
松柏
梧桐
槐 榆
柳
黄杨
棕榈
枫桕
冬青
颐养部
行乐第X
贵人行乐之法
富人行乐之法
贫贱行乐之法
家庭行乐之法
道途行乐之法
春季行乐之法
夏季行乐之法
秋季行乐之法
冬季行乐之法
随时即景就事
行乐之法
睡
坐
行
立
饮
谈
沐浴
听琴观棋
看花观鸟
蓄养禽鱼
浇灌竹木
止忧第二
止眼前可备之忧
止身外不测之忧
调饮啜第三
爱食者多食
怕食者少食
太饥勿饱
太饱勿饥
怒时哀时勿食
倦时闷时勿食
节色欲第四
节快乐过情之欲
节忧患伤情之欲
节饥饱方殷之欲
节劳苦初停之欲
节新婚乍御之欲
节隆冬盛暑之欲
却病第五
病未至而防之
病将至而止之
病已至而退之
疗病第六
本性酷好之药
其人急需之药
一心钟爱之药
一生未见之药
平时契慕之药
素常乐为之药
生平痛恶之药
茶具
茗注莫妙于砂壶,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是人而知之矣。然宝之过情,使与金银比值,无乃仲尼不为之已甚乎?置物但取其适用,何必幽渺其说,必至理穷义尽而后止哉!凡制茗壶,其嘴务直,购者亦然,一曲便可忧,再曲则称弃物矣。盖贮茶之物与贮酒不同,酒无渣滓,一斟即出,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论;茶则有体之物也,星星之叶,入水即成大片,斟泻之时,纤毫入嘴,则塞而不流。啜茗快事,斟之不出,大觉闷人。直则保无是患矣,即有时闭塞,亦可疏通,不似武夷九曲之难力导也。
贮茗之瓶,止宜用锡。无论磁铜等器,性不相能,即以金银作供,宝之适以祟之耳。但以锡作瓶者,取其气味不泄;而制之不善,其无用更甚于磁瓶。询其所以然之故,则有二焉。一则以制成未试,漏孔繁多。凡锡工制酒壶茶注等物,于其既成,必以水试,稍有渗漏,即加补苴,以其为贮茶贮酒而设,漏即无所用之矣;一到收藏干物之器,即忽视之,犹木工造盆造桶则防漏,置斗置斛则不防漏,其情一也。乌知锡瓶有眼,其发潮泄气反倍于磁瓶,故制成之后,必加亲试,大者贮之以水,小者吹之以气,有纤毫漏隙,立督补成。试之又必须二次,一在将成未镟之时,一在已成既镟之后。何也?常有初时不漏,迨镟去锡时,打磨光滑之后,忽然露出细孔,此非屡验谛视者不知。此为浅人道也。一则以封盖不固,气味难藏。凡收藏香美之物,其加严处全在封口,封口不密,与露处同。吾笑世上茶瓶之盖必用双层,此制始于何人?可谓七窍俱蒙者矣。单层之盖,可于盖内塞纸,使刚柔互效其力,一用夹层,则止靠刚者为力,无所用其柔矣。塞满细缝,使之一线无遗,岂刚而不善屈曲者所能为乎?即靠外面糊纸,而受纸之处又在崎岖凹凸之场,势必剪碎纸条,作蓑衣样式,始能贴服。试问以蓑衣覆物,能使内外不通风乎?故锡瓶之盖,止宜厚不宜双。藏茗之家,凡收藏不即开者,于瓶口向上处,先用绵纸二三层,实褙封固,俟其既干,然后覆之以盖,则刚柔并用,永无泄气之时矣。其时开时闭者,则于盖内塞纸一二层,使香气闭而不泄。此贮茗之善策也。若盖用夹层,则向外者宜作两截,用纸束腰,其法稍便。然封外不如封内,究竟以前说为长。
酒具
酒具用金银,犹妆奁之用珠翠,皆不得已而为之,非宴集时所应有也。富贵之家,犀则不妨常设,以其在珍宝之列,而无炫耀之形,犹仕宦之不饰观瞻者。象与犀同类,则有光芒太露之嫌矣。且美酒入犀杯,另是一种香气。唐句云:“玉碗盛来琥珀光。”玉能显色,犀能助香,二物之于酒,皆功臣也。至尚雅素之风,则磁杯当首重已。旧磁可爱,人尽知之,无如价值之昂,日甚一日,尽为大力者所有,吾侪贫士,欲见为难。然即有此物,但可作骨董收藏,难充饮器。何也?酒后擎杯,不能保无坠落,十损其一,则如雁行中断,不复成群。备而不用,与不备同。贫家得以自慰者,幸有此耳。然近日冶人,工巧百出,所制新磁,不出成、宣二窑①下,至于体式之精异,又复过之。其不得与旧窑争值者,多寡之分耳。吾怪近时陶冶,何不自爱其力,使日作一杯,月制一盏,世人需之不得,必待善价而沽,其利与多制滥售等也,何计不出此?曰:不然。我高其技,人贱其能,徒让垄断于捷足之人耳。
【注释】
①成、宣二窑:明朝宣德、成化年间江西景德镇设置的烧制磁器的官窑。
碗碟
碗莫精于建窑,而苦于太厚。江右所制者,虽窃建窑之名,而美观实出其上,可谓青出于蓝者矣。其次则论花纹,然花纹太繁,亦近鄙俗,取其笔法生动,颜色鲜艳而已。碗碟中X忌用者,是有字一种,如写《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之类。此陶人造孽之事,购而用之者,获罪于天地神明不浅。请述其故。“惜字一千,延寿一纪。”此文昌垂训之词。虽云未必果验,然字画出于圣贤,苍颉造字而鬼夜哭,其关乎气数,为天地神明所宝惜可知也。
用有字之器,不为损福,但用之不久而损坏,势必倾委作践,有不与造孽陶人中分其咎者乎?陶人但司其成,未见其败,似彼罪犹可原耳。字纸委地,遇惜福之人,则收付祝融,因其可焚而焚之也。至于有字之废碗,坚不可焚,一似入火不烬入水不濡之神物。因其坏而不坏,遂至倾而又倾,道旁见者,虽有惜福之念,亦无所施,有时抛入街衢,遭千万人之践踏,有时倾入溷厕,受千百载之欺凌,文字之罹祸,未有甚于此者。吾愿天下之人,尽以惜福为念,凡见有字之碗,即生造孽之虑。买者相戒不取,则卖者计穷;卖者计穷,则陶人视为畏途而弗造矣。文字之祸,其日消乎?
此犹救弊之末着。倘有惜福缙绅,当路于江右者,出严檄一纸,遍谕陶人,使不得于碗上作字,无论赤壁等赋不许书磁,即成化、宣德年造,及某斋某居等字,尽皆削去。试问有此数字,果得与成窑、宣窑比值乎?无此数字,较之常值增减半文乎?有此无此,其利相同,多此数笔,徒造千百年无穷之孽耳。制抚藩臬,以及守令诸公,尽是斯文宗主,宦豫章者,急行是令,此千百年未造之福,留之以待一人。时哉时哉,乘之勿失!
我原本对中医养生并不是特别了解,但这本书让我对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并非那种晦涩难懂的专业书籍,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易于理解的方式,阐述了许多简单却有效的养生方法。从饮食起居,到情绪调理,再到四季养生,书中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顺应自然”的养生理念,这与我平时所理解的“人定胜天”的观念截然不同,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方式。书中对于各种食材的药用价值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来调养身体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比如,一些常见的蔬菜水果,原来都有着如此丰富的养生功效。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一些建议,调整了我的饮食和作息,确实感觉身体状态有所改善。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引导我走向更健康的生活。它让我明白,养生并非难事,关键在于用心去感受身体的需求,并与自然和谐相处。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和内容呈现方式,可以说是我近年来阅读过的一本非常用心的书籍。它并非简单地堆砌文字,而是精心挑选了《闲情偶寄》的精粹,并配以详尽的注释,同时穿插了中医养生的理念和方法。这种“原文+注释+养生”的结构,让我在阅读《闲情偶寄》的优美文字时,能够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且从中提炼出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养生智慧。书中的注释不仅仅是文字的解释,更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人生活和思想世界的大门。而那些养生章节,则将古人的智慧与现代的科学相结合,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情志养生”的论述,认为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与我一直以来的认知不谋而合。阅读这本书,让我不仅能欣赏到古代的文学艺术,更能从中获得滋养身心的力量。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追求的人,我一直渴望能够接触到真正有价值的经典。这本书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它将《闲情偶寄》这样一部充满生活情趣的经典与中医养生相结合,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巧妙的跨界。我惊喜地发现,《闲情偶寄》中那些看似闲适的生活片段,其实蕴含着深厚的养生智慧。作者在品味生活的同时,也体察着身体的变化,并将这些感悟融入字里行间。书中的注释也做得非常到位,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和典故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四季养生”的章节,结合《闲情偶寄》的诗意描绘,让我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学习如何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身体。这是一种将文化、生活与健康融为一体的全新阅读体验,让我仿佛在品味一杯醇厚的陈年老酒,回味无穷。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其内敛而典雅的封面设计所吸引。细读之后,更被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震撼。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作者在《闲情偶寄》中描绘的闲适生活,看似与现代的快节奏生活格格不入,实则蕴含着返璞归真的智慧。《闲情偶寄》中的许多生活细节,比如对花鸟的观察,对饮食的讲究,对气候的体悟,都与中医的养生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书中的注释非常翔实,帮助我理解了许多古语的含义,也让我对当时的社会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中医养生的部分,则将这些古老的智慧与现代人的健康需求相结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顺时养生”的观点,提醒我在繁忙的生活中,也不要忘记与自然的节律保持一致。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养生,是与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紧密相连的,是融于日常点滴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封面典雅,纸张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古典的文雅气息。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文人生活和养生之道充满兴趣,而《闲情偶寄》恰好能满足我的这份好奇。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生活琐事的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探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对自然、艺术、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书中的文字流畅优美,即便不借助注释,也能体会到作者的细腻情感和生活智慧。尤其是那些关于花卉、禽鸟、草木的描写,栩栩如生,仿佛置身于那个诗意盎然的时代。而那些看似寻常的生活片段,经过作者的笔触,都充满了哲理和情趣,让人在品读中获得心灵的滋养。读这本书,需要静下心来,慢慢体会,就像品一杯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道。它提供了一种与现代生活截然不同的节奏,让人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和淡泊。
评分好
评分很便宜
评分节选的后六部,有简单注释。
评分买了五十多本,阅读经典,开卷有益
评分慢慢看,看了再说。
评分很失望的一次,太简单了觉得不值得上当了。
评分还行。。。。。。。
评分都是非常好的书,要不断进步就多多读书。
评分物美价廉,值得信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