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基础有机化学上册+下册 第4版 四版 邢其毅 裴伟伟 徐瑞秋 裴坚著 北京大学 2本

包邮 基础有机化学上册+下册 第4版 四版 邢其毅 裴伟伟 徐瑞秋 裴坚著 北京大学 2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有机化学
  • 基础有机化学
  • 邢其毅
  • 裴伟伟
  • 徐瑞秋
  • 裴坚
  • 北京大学
  • 教材
  • 第四版
  • 上册+下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兰兴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72121
商品编码:11442107702

具体描述

YL1811

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上册+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下册 2本

9787301272121定价:79元9787301279434定价:72元


>
>
>
>
>
>
>
>
>
>
>
>

>>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下册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4版 (2017年1月1日)

  • 平装
  • 开本: 16
  • ISBN: 7301279434
  • 条形码: 9787301279434

    >>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上册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4版 (2016年7月26日)

  • 平装: 680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9787301272121, 730127212X
  • 条形码: 9787301272121
  • 商品尺寸: 25.8 x 20.8 x 3.4 cm
  • 商品重量: 1.3 Kg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1.2 结构概念和结构理论
    1.2.1 A. Kekulé(凯库勒)及A. Couper(古柏尔)的两个重要基本规则(1857)
    1.2.2 A. Butlerov(布特列洛夫)的化学结构理论(1861)
    1.3 化学键
    1.3.1 原子轨道
    1.3.2 原子的电子构型
    1.3.3 典型的化学键
    1.3.4 价键理论
    1.3.5 分子轨道理论
    1.3.6 共价键的极性分子的偶极矩
    1.3.7 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键能
    1.4 酸碱的概念
    1.4.1 酸碱电离理论
    1.4.2 酸碱溶剂理论
    1.4.3 酸碱质子理论
    1.4.4 酸碱电子理论

  • 。。。。。


《有机化学》:探索碳原子世界的奥秘 这是一套旨在系统、深入地介绍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经典教材,为读者构建一座通往奇妙碳化学世界的桥梁。本书涵盖了有机化学的核心概念、基本理论和重要反应,力求在逻辑严谨的基础上,展现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与规律性,激发读者对这一学科的兴趣与热爱。 上册:构筑坚实的基础 上册将带领读者从有机化学的最基本概念入手,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 绪论:简要介绍有机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发展简史及其在现代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生动的实例,展示有机化合物的广泛应用,如医药、农药、染料、高分子材料等,让读者初步感受有机化学的魅力。 碳原子的结构特点:深入剖析碳原子的电子结构、成键方式(σ键、π键)及其形成的特有杂化轨道(sp3、sp2、sp),解释碳链、碳环等骨架结构的多样性。重点阐述碳-碳单键、双键、三键的性质差异,以及这些结构特点如何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与分类:介绍系统命名法(IUPAC命名法)和常用命名法,帮助读者准确、规范地识别和称呼各种有机化合物。同时,详细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如按官能团分类(烷烃、烯烃、炔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酯、胺、酰胺等),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示法:学习使用各种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示性式、键线式)来准确、清晰地表示有机分子的组成和连接方式,理解不同表示法之间的关系和适用范围。 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这是理解有机分子三维结构的关键部分。我们将学习手性概念、对映异构、非对映异构、内消旋体等概念,理解手性中心、轴手性、面手性,以及外消旋体的形成和拆分。掌握判断分子手性、预测立体化学以及表示立体化学的方法,这对于理解药物的药效、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烷烃:作为最简单的有机物,我们将系统学习烷烃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如熔沸点、溶解性)以及最重要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通过对烷烃的深入了解,为理解更复杂的有机反应打下基础。 环烷烃:介绍环烷烃的结构特点、命名、异构现象(如构象异构、顺反异构)以及它们的稳定性(如张力理论)。 立体化学(续):在掌握了基本立体化学概念后,本章将进一步深化理解,例如共价键的旋转、构象分析、构象异构体及其能量关系,以及不同环己烷椅式构象的稳定性分析,这对于理解许多有机反应的立体选择性至关重要。 碳-碳双键化合物(烯烃):重点学习烯烃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深入探讨其最重要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包括亲电加成、自由基加成等机理,以及加成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如马氏规则)和立体选择性。还将介绍烯烃的氧化、还原、聚合等重要反应。 碳-碳三键化合物(炔烃):学习炔烃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加成反应。特别关注末端炔烃的酸性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共轭体系:介绍共轭双键、共轭三烯、芳香性等概念。重点讲解离域π电子体系对分子性质的影响,以及共轭体系的亲电取代反应(如Diels-Alder反应)。 芳香性化合物:这是有机化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章节。我们将详细介绍苯的结构、性质,以及芳香性的判断标准(休克尔规则)。重点学习芳香化合物的亲电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傅克烷基化和傅克酰基化等,并分析取代基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和定位效应。 芳香化合物的衍生物:学习带有取代基的苯衍生物(如卤代苯、硝基苯、苯酚、苯胺、苯甲醛、苯甲酸等)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下册:拓展有机化学的广阔天地 下册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有机化学的知识领域,介绍更多重要的官能团和反应类型,并触及有机合成和生物有机化学等前沿领域。 醇、酚和醚:系统学习这类含氧化合物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深入理解醇的氧化、脱水、取代等反应,酚的弱酸性及其氧化、取代反应,以及醚的制备和性质。 醛和酮:这是有机化学中的明星官能团。详细讲解醛酮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重点学习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包括与醇、氰化物、格氏试剂、胺等的反应,以及重要的醛醇缩合、克莱森缩合等碳-碳键形成反应。还将介绍醛酮的氧化、还原以及 Wittig 反应等。 羧酸及其衍生物:学习羧酸的结构、命名、强酸性,以及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的结构、命名、相互转化关系。重点掌握羧酸及其衍生物的亲核酰基取代反应,理解酯化、皂化、水解等重要反应。 胺和含氮化合物:介绍胺的结构、命名、碱性,以及其亲核取代、氧化等反应。学习重氮盐的制备和反应,了解其在染料合成中的重要作用。 碳水化合物:这是生物有机化学的基础。我们将学习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的结构、异构、环化,以及糖苷键的形成。了解二糖和多糖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氨基酸和蛋白质:介绍氨基酸的结构、性质、成键方式(肽键)。学习蛋白质的结构层次(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基本功能。 脂类:学习脂肪、磷脂、固醇等重要脂类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介绍核苷、核苷酸的结构,以及 DNA 和 RNA 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杂环化合物:学习含有一个或多个非碳原子的环状化合物,如吡咯、呋喃、噻吩、吡啶、嘧啶等,了解它们的结构、性质和重要应用。 有机合成简介:通过一些经典的有机合成路线,展示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巧妙地设计合成路线,构建复杂有机分子。强调官能团转化、碳链增长、立体控制等策略。 有机反应机理:贯穿全书,对重要的有机反应,将深入剖析其反应机理,包括自由基机理、离子机理、周环机理等,帮助读者理解反应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光谱学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介绍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和质谱(MS)等现代谱学技术在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作用,学习如何解读谱图信息。 学习特色 本套教材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严谨性,还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读者巩固所学,提升应用能力。教材逻辑清晰,循序渐进,适合作为大学本科化学、化工、生物、医药等相关专业的基础教材,也是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和工作的专业人士的案头必备参考书。通过学习,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启对物质世界更深层次的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第一次翻开这套《基础有机化学》,我的第一感受是它朴实而又充满力量。封面设计并没有过于花哨,但“北京大学”的字样和作者们的名字,已经足够说明它的分量。我当时正处于对有机化学一知半解的状态,急需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构建知识框架的教材。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逻辑结构的清晰性。从最基本的碳链、官能团,到各种有机反应的分类和机理,层层递进,循序渐进。书中的插图虽然不如一些“网红”教材那样炫丽,但都恰到好处地服务于内容的讲解,比如那些清晰的反应机理图,每一个箭头的指向都充满了科学的严谨性。我记得在学习芳香族化合物的亲电取代反应时,书中的解释非常到位,不仅给出了反应的通式,还深入分析了取代基对反应活性和区域选择性的影响,并辅以多个不同取代基的例子进行对比说明,这让我对这类反应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而是能够从机理上进行推导。这本书还有一个我很欣赏的地方,就是它在介绍某些重要反应(如 Diels-Alder 反应、Wittig 反应等)时,会适当地提及它们在合成化学中的应用,这让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有机化学的实用价值,激发了我对合成化学的向往。尽管阅读过程不免遇到一些难懂的概念,需要反复推敲,但正是这种“啃硬骨头”的过程,让我对有机化学有了更深刻、更扎实的理解。

评分

在我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有几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无疑是其中之一。它的“邢其毅 裴伟伟 徐瑞秋 裴坚著”以及“北京大学”的背书,足以说明其学术地位。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其内容的深度和系统性。它不像一些教材那样追求“浅尝辄止”,而是深入到每一个概念的本质。我记得在学习芳香族化合物的性质时,书中的讲解就非常详细,不仅仅介绍苯的结构和稳定性,还深入分析了其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并对各种取代基对反应活性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阐述,配合大量的实例,让我对这类反应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插图虽然朴实,但都恰到好处地服务于内容的讲解,比如那些精细的反应机理图,每一个电子的移动都清晰可见。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一些经典有机反应的讲解,比如 Wittig 反应、Diels-Alder 反应等,不仅给出了反应式,还深入分析了其立体化学和合成应用,这让我体会到了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创造性”学科的魅力。尽管阅读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但每一次的理解都带给我巨大的成就感。这本书为我打下了坚实的有机化学基础,并激发了我对这门学科的浓厚兴趣。

评分

在我决定深入学习有机化学的时候,这套《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是我首先想到的教材。它被誉为有机化学领域的经典之作,而“北京大学”的出品则进一步坚定了我的选择。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深度和广度并存,内容严谨且逻辑清晰。上册从最基础的结构理论、命名法、同分异构体开始,逐步深入到各种官能团的性质和反应。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反应机理的细致讲解,例如亲电加成、亲核取代等,作者们会用清晰的图示和深入的文字分析,解释电子的转移路径和能量变化,这让我对有机反应的发生过程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记忆反应式。下册更是涵盖了芳香族化合物、羰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等更复杂的内容,以及一些重要的命名反应和合成策略。虽然有时候会觉得内容有些艰深,需要反复推敲,但正是这种挑战,让我对有机化学的理解更加牢固。它就像一条知识的河流,蜿蜒而深邃,需要耐心和毅力去探索,而最终的收获是巨大的。这本书不仅传授知识,更培养了我严谨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

《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作为一本在有机化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材,其深度和广度足以让任何初学者感到振奋。我当初选择这本书,正是因为它“邢其毅 裴伟伟 徐瑞秋 裴坚著”的光环,以及“北京大学”的背书,这在我心目中就等同于权威和严谨。拿到书的那一刻,厚实的篇幅和精美的排版就预示着这是一次深入学习的旅程。上册伊始,从基础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命名、同分异构体讲起,每一个概念都阐述得细致入微,辅以大量的实例,让那些抽象的分子式瞬间变得生动起来。例如,在讲解立体化学时,作者们并没有止步于理论上的R/S构型判断,而是通过三维模型的示意图,结合现实中药物分子的手性问题,让读者深刻理解了立体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下册更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复杂的有机反应机理,从亲电取代到自由基反应,再到重排反应,每一个章节都像一座宝藏,等待着我去挖掘。我尤其喜欢书中的一些“思考题”,它们往往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复述,而是需要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极大地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严谨的实验室,与作者们一同探索有机世界的奥秘。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它引导我一步步深入有机化学的殿堂,让我对这个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萌生了进一步深造的想法。

评分

选择《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的初衷,源于它在学术界的声誉,以及“北京大学”的品牌效应。拿到书后,我立刻被其厚重的知识量和严谨的逻辑结构所吸引。这本书对于有机化学的基础概念阐述得非常到位,例如碳的成键方式、轨道杂化、分子极性等,都讲得非常透彻,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学习各种官能团的反应时,书中的讲解不仅仅停留在反应式的罗列,而是深入到反应的机理层面,通过分析电子得失、中间体的稳定性以及过渡态的能量,来解释反应为何会发生以及为何会生成特定的产物。比如,在学习共轭体系时,书中就通过共振理论和离域π电子的概念,解释了共轭体系的特殊稳定性和反应活性,这让我对这类化合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虽然有时会觉得内容比较枯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消化,但正是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学习方式,让我对有机化学有了更扎实、更全面的掌握。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引导我一步步深入有机化学的殿堂,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严谨和魅力。

评分

当初选择《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是抱着一种“权威教材必不会错”的心态。这本书厚重而又充满知识密度,封面简洁但“北京大学”的字样自带光环。我之前对有机化学的理解仅限于高中课本的浅显部分,所以当翻开这本书时,我确实被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震撼。从烷烃的构象分析到炔烃的反应性,再到各种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每一步都讲解得非常细致。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反应机理的阐释,作者们不仅仅给出反应式,还会深入剖析电子的流动、中间体的稳定性、过渡态的能量变化等微观层面,这让我对有机反应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比如,在学习SN1和SN2反应时,书中的对比分析非常清晰,从反应条件、底物结构、亲核试剂的性质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并配以大量的实例,让我能够准确地判断哪种反应更有可能发生。虽然阅读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和概念,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消化,但正是这种“硬核”的知识体系,让我感觉自己真正地在学习一门严谨的科学。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它不会为了迎合读者而简化内容,而是循循善诱,引导读者去主动思考和探索。

评分

我选择这套《基础有机化学》主要是看中了其“邢其毅 裴伟伟 徐瑞秋 裴坚著”这个作者阵容,以及“北京大学”的学术背景。对于我这样一个对有机化学充满好奇但又缺乏系统指导的学生来说,选择一本权威的书籍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它从最基础的原子轨道理论出发,逐步深入到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及其机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经典有机反应的讲解,例如格氏反应、Diels-Alder反应等,作者们不仅给出了详细的反应步骤和条件,还深入分析了反应的立体化学和区域选择性,并辅以大量的合成实例,这让我对这些反应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虽然书的篇幅较大,内容也相对深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和理解,但我认为这种投入是非常值得的。它为我打下了坚实的有机化学基础,让我能够自信地面对后续更高级的课程和研究。这本书并非仅仅罗列知识点,而是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让我感受到了有机化学的魅力所在。

评分

我之所以最终选择了这套《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身边学长学姐们的推荐,他们普遍认为这本书是国内有机化学领域的“扛把子”,无论是内容的前沿性还是讲解的深入度,都堪称一流。拿到手后,我立刻被它的内容所吸引。这本书的理论体系非常完整,从最基础的碳原子杂化、键合方式,一直讲到复杂的有机合成策略和生物有机化学的初步概念。作者们在解释每一个概念时,都会追溯其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这让我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记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讲解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时,书中的讲解非常详尽,不仅给出了谱图的解析方法,还提供了大量不同类型有机化合物的实例谱图,并通过对比分析,让我能够逐步掌握如何利用光谱学手段来鉴定有机物的结构。这对于我日后进行实验分析非常有帮助。虽然这本书的难度确实不小,有些地方需要反复阅读和思考,甚至需要查阅其他资料来辅助理解,但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我觉得它非常有价值。它没有回避那些复杂和深入的知识点,而是直面它们,并提供清晰的解答,这对于培养一个扎实的有机化学基础至关重要。

评分

当我真正开始认真阅读这套《基础有机化学》时,我才明白它为何被奉为经典。这本书厚重而实在,没有丝毫的浮夸,就是纯粹的知识堆砌。作者们在内容编排上非常用心,从最基础的原子结构、化学键,到复杂的有机反应机理和合成,逻辑链条非常紧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立体化学的讲解,它不仅仅是概念的介绍,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比如药物分子、天然产物中的手性中心,来强调立体化学在生命科学和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性,这让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它的实际应用价值。此外,书中的一些“小贴士”和“补充说明”,虽然篇幅不大,但往往能点醒一些关键问题,或者提供一些更深入的思考角度,这对于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非常有帮助。虽然我不是化学专业出身,但通过这套书,我感觉自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它教会我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去推导反应,而不是仅仅去记忆。这套书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发掘出新的宝藏。

评分

说实话,当初选择这套《基础有机化学》纯粹是出于对“北京大学”和“邢其毅”等名师的信任。我是一名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但由于研究方向的需要,不得不系统学习有机化学。刚拿到书时,感觉它非常厚实,价格也比我之前看过的其他一些教材要高不少,这让我对它的内容质量充满了期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实在”。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也没有刻意追求所谓的“趣味性”,就是扎扎实实地讲解知识。每一章的开头都会先交代本章的学习目标和相关背景,然后进入详细的理论阐述。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机理时,会用多种方式来呈现,有时候是文字描述,有时候是电子云图,有时候是能量曲线图,力求让读者从各个角度理解反应的本质。我记得在学习共振结构时,书中的解释非常形象,而且给出了很多相关的例子,这让我彻底搞懂了如何画出正确的共振式,以及共振对分子稳定性的影响。对于我这样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至关重要。虽然这本书的某些章节确实比较晦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但一旦掌握,就感觉豁然开朗。它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攀登的过程虽然艰辛,但登顶后的风景却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

专业好书,值得购买。

评分

评分

包装完好,送货速度快,搞活动时买的

评分

邢大本啊。。。

评分

书不错,但是有一个角有点烂,可能是没有包装好,运输中损坏了的,不过不影响阅读。请下次包装注意点。

评分

快递很快,就是封面不知怎么折了一下,不过瑕不掩瑜~

评分

竞赛用书,希望有配套答案解析~

评分

很好,速度很好

评分

很好,速度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