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反思”与“综合”。从历史和理论两个维度反思了我国教育研究中有关方法论的认识与实际状态;同时将思维延伸到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相关的领域,左右上下驰骋,尤其关注当代哲学与科学的发展,从中汲取时代精神,为我国教育学的发展发现问题与寻找生长点。历时十余年,《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仍为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经典之作。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前提——关于“教育研究方法论”自身的思考第一节 什么是“方法论”一、复合概念的分解二、“方法论”定义之迷宫透视三、走出迷宫之思路四、“方法论”新释第二节 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构成、任务与研究价值一、定位二、构成与任务三、研究价值
上篇 教育研究发生学初探第二章 西方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第一节 前学科时期一、研究对象与中心课题——教育存在的合理性二、研究方法——两种研究传统的发端三、研究结果——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形成四、中世纪的变化与意义第二节 学科形成时期一、《大教学论》——新研究视角的产物二、自然主义的激进化——“儿童中心主义”研究传统的开创三、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学之形成四、近代教育研究特征概述第三节 学科体系形成时期一、19世纪教育研究的学派纷争二、20世纪上半叶教育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三、20世纪下半叶教育研究发展趋势四、西方教育研究发展史对认识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启示第三章 20世纪中国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第一节 学科形成时期一、了解与引进西方教育学科二、国外教育学科研究、介绍的拓展与本国教育研究的开始三、历史的功绩和遗憾第二节 学科体系形成时期一、学苏联,批判西方和解放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二、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为建立中国化的社会主义教育学科而努力三、全盘否定前17年的教育实践四、批判“四人帮”,重建教育学科体系五、历史的积淀: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中国式”问题
下篇  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构建初探第四章 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中的哲学层第一节 哲学在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与构成一、地位:变与不变二、作用:直接与间接三、构成:教育研究的选择第二节 教育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反思一、地位:从“唯一”转向“中心”二、反思之一:状态、质量分析三、反思之二:认识角度的原因剖析第三节 提高教育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成熟度的探讨一、正确处理认识中一般、特殊与个别的关系二、正确运用矛盾理论研究教育内外关系的性质三、正确理解、运用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理第四节 当代西方哲学与教育研究方法论一、如何研究的方法论定位二、哲学基本问题的时代化:关于人之生存的哲学三、生存哲学的基础:对人性的反思四、生存哲学的展开:人的生存方式、人与世界的关系五、几点启示
第五章 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中的横断科学层第一节 横断科学在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中的定位与构成一、横断科学的识别与在方法论体系中的定位二、横断科学的多层次性与在方法论体系中的构成第二节 系统科学在教育研究中的方法论价值一、提供拓展、重构当代教育研究问题域与对象观的新视角二、提供从整体上研究教育内部结构的新思维原则三、提供分析教育与环境关系的“结构一功能”新思维模式四、提供研究教育系统变革过程的新思维路线五、提供多学科综合研究复杂对象的方法范例六、提供用系统观点认识教育的一系列新观念第三节 数学在教育研究中的方法论价值一、数学与教育研究关系的历史演变二、现代数学使数学具备成为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现实可能性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论价值四、模糊数学的方法论价值五、突变理论的方法论价值六、数学基础的方法论价值
第六章 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中的专门科学层第一节 专门科学分类与发展研究对认识教育研究性质的方法论意义一、古希腊:知识分类问题的初始研究二、近代: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分野三、现代:交叉与综合——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四、启示第二节   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在教育研究中的方法论价值一、“专门科学研究范式”的界定与结构一  自然科学研究范式面临的时代挑战三、从后现代科学实在论看当代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变化趋势及启示第三节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探讨的方法论启示一、问题的提出:19世纪的贡献二、现象学范式三、符号学研究范式四、解释学研究范式五、范式间的共同点及启发
第七章 走向终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特殊性分析第一节 教育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一、教育研究对象的范围二、教育研究对象的结构三、教育活动性存在的特殊性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性质与方法体系特征一、教育研究的性质二、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特征——哲学、科学与艺术方法的具体综合第三节 教育科学的研究范式与特征探讨一、教育研究主体的特殊性二、教育研究中主体与对象关系的特殊性三、教育研究的逻辑特性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二章  西方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  教育学科首先在西方形成。我国教育学科的初创走的是从西方引进的路。这就是我们首先探究西方教育研究历史演变的原因。  讲历史就涉及到分期问题。我们选择“教育学科的形态”作标准,把漫长的历史过程分为前学科、独立学科形成和学科体系形成与发展三大时期。  第一节前学科时期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出现的初始阶段就存在了,但作为一种认识或社会问题而被人们探讨、有意识地研究,则要迟得多。从研究结果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并产生深远影响这一角度看-我们可以把古希腊哲人对教育的有关探讨作为前学科时期的起点,把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诞生作为终点。这是西方第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问题研究专著,标志着前学科时期的结束和学科形成时期的开始。由此计算,前学科时期的时间跨度约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16世纪末共2000多年。这段时期又可分为两大阶段:古希腊阶段和中世纪阶段。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是古希腊阶段。它是本节的主要研究内容。  古希腊时期的教育研究主要由哲学家、思想家进行。从当代对“研究”一词的理解看,当时的所谓“研究”,不过是对教育问题的思考而已,然而,这些思考的结果却构成了教育理论的学术之源。人们不时地要回到这个源头,从原始而宏大、丰富的综合中,去寻找过去并未意识到的部分,寻找启示和灵感。今天,我们从教育研究的角度,再次接触这些古代遗产,就有这种体验。古希腊的教育研究在对象和方法七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在它以后的历史中演化为基础、土壤。这片土壤不断孕育新的生长点,不断产生新的知识和认识结构。具体地说,古希腊教育研究在整体上表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研究对象与中心课题——教育存在的合理性  人类教育现象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呈现出复杂、丰富并随时代而变化的特征,因而在一定意义上是无限的。然而,教育研究领域中以问题方式存在的研究对象却是有限的,因为它受时代对解决问题的需求程度、人类总体认识水平、人类对与教育相关问题的认识水平的限制。所以,作为教育研究永恒对象的教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内转化为研究对象的部分及其深度尽管前后有联系,但并不相同,教育现象演变的历史不等于教育研究对象的演变史。  从古希腊哲人遗留下来的有关文献看,首先进入他们思考领域的教育问题,并不是诸如“教育是什么’’这洋与认识事物性质密切相关的问题,而是社会为什么要办教育、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教育应该怎么办(包括结构、内容与方法)等直接面对教育实践的原则性问题。搞清楚这些问题,是对教育存在的必要性和如何使之趋向于合“理想目标”之理的探究,也是对教育存在合理性的理性探究。  让我们先看一看先哲有关“教育必要性”的几类不同回答。  第一类回答强调教育的功利或实用价值。代表人物包括智者派、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      
前言/序言
       
				 
				
				
					探索智慧的灯塔:教育的奥秘与研究的路径  翻开任何一本书,我们都在进行一场与作者思想的对话,都在追寻某种知识的脉络。而对于教育这一人类最古老、也最关乎未来的事业,我们又该如何去深入理解、理性审视,并以严谨的态度去探寻其内在规律呢?本书旨在为你点亮这盏探索智慧的灯塔,为你揭示教育研究领域广阔而深邃的世界。  我们生活的时代,信息爆炸,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育作为社会进步的基石,其发展与变革更是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然而,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运行机制?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究竟有哪些?不同教育模式的优劣所在?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个体的成长与社会的繁荣?这些问题,都不是简单的道听途说或是个人经验所能解答的。它们需要我们运用系统性的思维,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深入地剖析、严谨地论证,才能逐渐揭开教育的真实面貌。  本书并非一本包罗万象的教育百科全书,也并非一本提供现成答案的“速成指南”。相反,它更像是一张为你绘制的地图,一张引导你进入教育研究这片辽阔大陆的地图。在这张地图上,你将看到宏伟的山脉,那是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思想;你会发现蜿蜒的河流,那是教育研究的经典范式与前沿趋势;你还会注意到散落的村落,那是不同领域的教育实践与案例。而引导你穿越这片大陆,抵达知识彼岸的,正是那条贯穿始终的、清晰可见的研究路径。  我们将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让你对“教育研究”这个词汇有一个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什么是教育研究?它为何重要?它的目的又是什么?我们将尝试回答这些“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为你的探索之旅奠定坚实的基础。你将会了解到,教育研究并非仅仅是坐在书斋里纸上谈兵,而是连接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不竭动力。它关乎着我们如何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本质,如何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如何构建更公平、更具包容性的教育体系。  接着,我们将为你呈现教育研究的“工具箱”。在这个工具箱里,收录了形形色色的研究方法,它们各有千秋,适用于不同的研究问题。你将了解到,量化研究如何通过数据来描绘教育现象的宏观图景,让你看到教育发展的趋势与规律;而质性研究又如何深入探究个体的经验与情感,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微观机制与深层含义。我们将探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案例研究、文献分析等多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并分析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操作要领以及潜在的局限性。你可能会对这些方法感到陌生,甚至有些畏惧,但请相信,一旦你掌握了它们,你便拥有了洞察教育世界的一双慧眼。  我们还会带你走进教育研究的“实验室”,在那里,你将亲眼看到这些研究方法是如何被应用的。我们将为你呈现一系列经典的教育研究案例,这些案例跨越不同的教育阶段、不同的研究领域,从儿童早期发展的规律,到青少年学习困难的干预,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到教育政策的评估。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剖析,你将学习到如何从一个研究问题出发,逐步构建研究框架,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最终得出有意义的研究结论。你将会看到,严谨的研究过程是多么重要,每一个环节都需步步为营,精益求精。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引导你培养一种批判性的思维。在教育领域,各种观点和理论层出不穷,良莠不齐。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评估研究的质量,如何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这些都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探索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们将教你如何审视研究的逻辑性、证据的充分性,如何识别研究中的偏差与陷阱。你将被鼓励去质疑,去反思,去挑战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结论,从而不断逼近教育的真相。  本书的结构安排,力求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我们不会一开始就抛出艰涩的理论,也不会在细节处让你迷失方向。我们将从宏观的教育研究图景开始,逐步聚焦到具体的概念、方法和技术,再回到实践应用和理论反思。每一章节的设置,都旨在为你搭建一个知识的阶梯,让你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  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也许是某个术语的晦涩难懂,也许是某个研究设计的复杂精妙。但请不要气馁。教育研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鼓励你带着问题去阅读,主动去思考,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去与他人交流讨论。每一个疑问,都可能是你深入理解的契机;每一次的困惑,都可能是你成长的跳板。  本书的目标,是帮助你建立起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初步认知,让你明白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并为你开启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的大门。我们希望,在读完本书后,你能够对教育现象有更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以更理性的态度去审视教育的种种问题,更能够激发你参与到教育研究的行列中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你的智慧和力量。  教育的未来,掌握在每一个关注教育、投身教育的人手中。而严谨的教育研究,正是照亮这条道路,指引我们前进方向的灯塔。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激动人心的探索之旅,去发现教育的更多可能,去创造更美好的教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