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

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荷] 曲培醇(Petra,ten-Doesschate,Chu) 著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欧洲艺术
  • 十九世纪
  • 绘画
  • 雕塑
  • 建筑
  • 艺术流派
  • 浪漫主义
  • 现实主义
  • 印象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35843
版次:1
商品编码:11463652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培文书系·人文科学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68
字数:108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作者四十余年教学经验的结晶,被誉为迄今好的十九世纪西方艺术史。北大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为首的翻译团队,译稿质量上乘。彩印精装,574幅插图,值得收藏。
  

内容简介

  《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关注以19世纪为中心时段的西方艺术,广泛涉及绘画、雕塑、建筑、摄影、装饰艺术,涵盖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现代主义等流派,详尽介绍名家名作及重要艺术观念的演进,立体呈现构成艺术场域的艺术家、美术学院、批评家、画商、各类购买者等要素的变化,更将艺术的演变置于19世纪西方政治、经济巨变的背景中,助读者全面把握这段艺术史错综复杂的线索,了解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学院规则走向艺术自由的精彩历程。
  内含574幅插图,特设39个专栏介绍特殊的艺术作品、艺术技法或历史背景,另附大事年表、术语表,以及详尽的参考文献列表(含影视资料推荐)。

相关视频:

作者简介

  作者:曲培醇(Petra ten-Doesschate Chu)教授生于荷兰,定居于美国,自1972年起在美国西东大学美术与音乐系担任教授,教龄四十余年,公认为19世纪艺术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现任西东大学美术与音乐系学术总监,《十九世纪世界艺术》执行主编,曾任十九世纪艺术史研究者协会主席。多次获奖,包括简与摩根?惠特尼艺术史学术奖金、约翰?西蒙?古根海姆纪念学术奖金,以及两次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奖金。著作十余本,包括《法国现实主义与荷兰诸大师》《透视库尔贝》《古斯塔夫?库尔贝的信》《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法国最自负的人:古斯塔夫?库尔贝与十九世纪媒介文化》。

  译者: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教育部美术学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有《接受之维》《美术心理学》《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艺术的深度》《图像缤纷——视觉艺术的文化维度》等;译有《传统与欲望——从大卫到德拉克洛瓦》《毕沙罗传》、《注释被忽视的事物——静物画四论》《媒体文化》《博物馆怀疑论——公共博物馆中的艺术展览史》和《解码西方名画》等。

内页插图

目录

英文第二版前言
导 论
第一章 洛可可、启蒙运动及18 世纪中叶对新艺术的呼唤
第二章 古典的范式
第三章 乔治王时代晚期的英国艺术
第四章 法国的艺术与革命宣传
第五章 拿破仑时代的艺术
第六章 弗朗西斯科· 戈雅与世纪末的西班牙绘画
第七章 浪漫主义在德语世界的肇始
第八章 风景的重要地位--19 世纪早期的英国绘画
第九章 法国复辟时期对古典主义的拒斥
第十章 法国七月王朝时期(1830-1848)艺术与视觉文化的普及
第十一章 1848 年革命与法国现实主义的崛起
第十二章 进步、现代性与现代主义--第二帝国期间(1852-1870)法国的视觉文化
第十三章 从维也纳会议到德意志帝国统一前(1815-1871)德语国家的艺术
第十四章 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的英国艺术
第十五章 民族国家的骄傲与国际竞争--大型国际博览会
第十六章 巴黎公社后的法国艺术--保守与现代主义趋向
第十七章 法国1880 年代的前卫艺术
第十八章 埃菲尔铁塔建成初期
第十九章 "美好年代"时期的法国
第二十章 1920 年前后的国际潮流
大事年表
术语表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前言/序言



《古埃及文明的兴衰:从法老时代到罗马征服》 第一部分:尼罗河的馈赠——早期文明的奠基(约公元前5500年 - 前3100年) 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尼罗河流域孕育的、世界上最古老、最持久的文明之一——古埃及。我们首先聚焦于“前王朝时期”(Naqada I, II, III 阶段),考察尼罗河谷地从分散的农业定居点如何逐步演化为具有初步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的社群。农业灌溉技术的掌握、陶器的发展以及早期宗教观念的萌芽,是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通过对出土文物和岩画的细致分析,我们将重建早期埃及人对自然力量的理解以及他们对永恒生命的初步向往。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100年 - 前2686年,第一、二王朝)。这一时期最重大的事件无疑是上下埃及的统一,美尼斯(或纳尔迈)的王权如何确立,以及中央集权国家形态的初步建立。重点将放在早期的象形文字体系——圣书体的成熟、早期王室陵墓(如阿拜多斯和塞加拉的马斯塔巴墓)的建筑形制,以及王权神授观念的早期表达。这一时期的国家管理雏形为后世的宏伟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黄金时代与精神的丰碑——古王国时期的辉煌(约公元前2686年 - 前2181年) 古王国时期,是埃及国家权力达到顶峰,并产生了人类建筑史上奇迹的“金字塔时代”。我们将深入剖析第三王朝的左塞尔及其天才建筑师伊姆霍特普,探讨他们如何通过萨卡拉的阶梯金字塔,完成了从砖砌到石砌的建筑革命,这不仅是技术上的飞跃,更是意识形态上对法老神性的极致肯定。 随后的第四王朝,我们重点考察胡夫、哈夫拉和孟卡拉三位法老在吉萨大高原上建造的宏伟金字塔群。本书将从工程学、劳动力组织和资源调配的角度,详细解读这些“永恒的阶梯”是如何建成的。同时,对斯芬克斯像的象征意义、其与哈夫拉法老王的关系,以及第四王朝时期雕塑艺术中追求的理想化、永恒化的面部特征,进行深入的美学分析。 在第五、六王朝,我们关注权力结构的细微变化。随着太阳神拉(Ra)崇拜的兴起,阿布西尔的太阳庙建筑群取代了单一的金字塔成为焦点,这反映了祭司阶层的权力膨胀。此外,我们将探讨“地方贵族”势力的增强,这些地方总督(Nomarchs)在古王国末期开始拥有世袭权力,这最终导致了中央权威的削弱,为“第一中间期”的混乱埋下了伏笔。 第三部分:混乱与重生的交响——中间期的挑战与机遇(约公元前2181年 - 前2055年;公元前1782年 - 前1550年) “第一中间期”被传统史学视为黑暗时期,但本书认为,这是一个社会结构重塑和文化多元化的时期。地方割据导致了艺术风格的区域化,如赫拉克利奥波利斯和底比斯各自发展出不同的艺术流派。我们将分析反映在文学作品(如《阿赫特伊的教诲》)中的社会焦虑和对传统秩序的反思,以及这种混乱如何催生了更富有人情味和世俗化的艺术表达。 随后,我们进入“中王国时期”(第十一、十二王朝),这是埃及的“古典时代”。底比斯王朝重新统一了国家,尤其在第十二王朝,国家机器更加高效和精细。重点将放在阿蒙(Amun)神在底比斯被提升为国家主神的过程。在建筑上,中王国的金字塔形制更加注重内部结构和防盗设计,外部则倾向于使用泥砖而非纯石材。艺术上,我们看到法老肖像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忧郁”和“责任感”,象征着统治者对治理重担的深刻体会。著名的“失落的智慧”——文学作品如《辛努赫的故事》,也集中在这一时期。 第四部分:帝国雄心与异邦阴影——新王国与晚期王朝(约公元前1550年 - 前332年) 新王国是埃及国力最强盛的时期,它不再满足于防守,而是将势力扩张至近东。我们将系统梳理“驱逐喜克索斯人”(第二中间期)的战争,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强大的职业军队。 阿玛尔那革命: 图特摩斯三世的军事征服奠定了帝国版图。但真正的焦点在于阿肯那顿(Amenhotep IV)对阿吞神的独尊以及随之而来的艺术断裂——“阿玛尔那风格”。本书将详细分析这种强调自然主义、亲昵姿态和流动线条的艺术风格,它是对传统神权艺术的彻底反叛,以及图坦卡蒙墓葬中出土文物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这场短暂的宗教和艺术剧变。 帝国盛世与建筑奇迹: 拉美西斯二世的统治时期,我们将探讨卡尔纳克和卢克索神庙的宏伟扩建、阿布辛贝的神庙及其对努比亚地区政治控制的象征意义。 晚期王朝的挣扎: 随着利比亚人、努比亚人(第二十五王朝)和亚述人的入侵,埃及逐渐走向衰落。我们将分析这些外来统治者如何融入并继承了埃及的宗教和建筑传统,最终在波斯人的控制下,埃及文明进入了最后的独立阶段。 第五部分:最后的辉光——希腊化与罗马的终结(公元前332年 - 公元395年)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标志着埃及独立时代的结束,随后是托勒密王朝的统治。托勒密人(Ptolemies)在亚历山大港建立了文化和学术的中心,如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和法罗斯灯塔。我们将考察希腊文化与古老埃及传统的复杂融合,尤其体现在神庙建筑(如埃德福神庙)中,这种融合是如何保持了埃及宗教的表面形式,却注入了新的希腊化影响。 最后,本书将讲述罗马帝国如何吞并埃及,将其视为帝国的粮仓。虽然宗教信仰(如伊西斯崇拜)在整个帝国范围内传播,但法老传统的终结,以及基督教在四世纪的兴起,最终为这个延续了三千多年的文明画上了句号。我们将考察古埃及最后的象形文字碑刻,以及这座伟大文明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逐渐隐去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厚重的著作,甫一捧读,便觉一股强烈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能闻到十九世纪巴黎街头的尘土与颜料混合的味道。作者以其渊博的学识,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细腻的艺术图景。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流派更迭的机械罗列上,而是深入探究了社会思潮、工业革命的冲击以及民族主义兴起如何如无形的画笔般,重塑了欧洲的审美取向。比如,对浪漫主义那股挣脱束缚的狂热激情,书中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能听到德拉克洛瓦笔下自由女神的呐喊。随后,对于现实主义如何将目光投向那些被精英艺术史长期忽视的劳动者和日常琐碎,其论述之精到,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艺术与现实的边界。尤其是关于巴比松画派对自然光影的痴迷,书中结合了当时光学理论的发展来加以阐释,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使得原本枯燥的风格分析顿时变得鲜活起来。整本书的逻辑推进如同精心编排的交响乐,从古典的余晖中缓缓过渡到印象派那爆炸性的色彩实验,每一步都踩在了历史的关键节点上,让人在阅读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感。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典雅而富有音乐性的,绝非那种干巴巴的学术报告腔调。作者似乎深谙十九世纪艺术家的表达激情,并将这份热情融入了自己的文字之中。他在描绘印象派对光影瞬间捕捉的狂喜时,笔触也变得轻盈跳跃,仿佛自身的文字都在模仿莫奈画作中那些颤动的笔触。而当论及瓦格纳或尼采对当时艺术观念的颠覆性影响时,语言则转为深沉和富有哲思的思辨。书中引用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但绝非堆砌,而是巧妙地编织进论述的纤维里,如同精美的刺绣,增强了论证的力度又不显得突兀。合上书卷时,我感到自己不仅获得了一份知识体系,更像是完成了一次漫长而富有启示性的文化漫游,对那个充满矛盾、创新与挣扎的世纪,有了一种近乎感同身受的理解与敬畏。

评分

读完这本关于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变迁的巨著,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打破了传统艺术史的窠臼,提供了一种极具批判性的解读视角。作者对于学院派僵化体制的批判可谓一针见血,他毫不留情地揭示了沙龙制度如何扼杀创新,以及艺术赞助人阶层日益增长的审美权力是如何塑造了“官方”的艺术标准。尤其是在论述“被排挤者”——那些最终开创了新时代的先锋艺术家们——的挣扎时,文字充满了同情与洞察力。他没有将印象派的成功简单归功于其色彩技巧的精妙,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探讨了中产阶级的兴起如何创造了新的艺术消费群体,从而为艺术家们提供了绕过官方渠道的可能性。我对书中关于前拉斐尔派的分析印象深刻,作者没有将他们视为简单的中世纪复古者,而是看作对维多利亚时代工业化和道德虚伪的一种深刻的、近乎宗教式的反叛。这种深入肌理的剖析,让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与满足感。

评分

此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为高明,读起来绝不拖沓,尽管篇幅浩瀚,但其对不同艺术运动之间微妙关联的梳理,堪称一绝。它不是简单地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并列陈述,而是描绘出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排斥的动态张力。例如,作者精准地捕捉到了象征主义如何从对科学理性主义的疲惫中诞生,并试图重拾形而上的、隐秘的语言。书中关于象征主义画家如何运用“暗示”而非“表述”的手法来对抗摄影术的挑战,有着独到的见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媒介变化的关注,这使得整本书的视野超越了单纯的绘画领域,触及了雕塑、建筑,乃至早期摄影艺术的萌芽阶段。章节之间的过渡犹如行云流水,即便对于初涉此领域的读者来说,也能顺畅地跟上思路,不会迷失在纷繁复杂的艺术家长廊之中。它提供了一个连贯的、可被理解的历史脉络,而非一堆零散的艺术家名录。

评分

坦白说,初看此书的目录时,我略有疑虑,担心它会重蹈很多艺术史著作的覆辙,过于关注“大师”的生平轶事。然而,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其对“大众”和“边缘”艺术生态的关注。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探讨海报艺术的兴起、工艺美术运动的理想及其最终的商业化困境,这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十九世纪“艺术”定义边界的理解。这些被主流教科书常常忽略的领域,在作者笔下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深入分析。书中对特定时期如1870年代法国的艺术市场生态的剖析,细致到不同画廊的经营策略,这使得艺术史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紧密根植于社会经济土壤之上的真实活动。这种“社会艺术史”的立场,让阅读体验变得格外扎实和令人信服,它让我明白,一部艺术作品的诞生,从来都不是孤立的美学事件,而是无数社会力量角力的结果。

评分

第十六章 巴黎公社后的法国艺术--保守与现代主义趋向

评分

自己考虑,书整体比较好,印的也清晰

评分

朋友推荐的,慢慢看吧。

评分

很早就看到了,直到读完詹森艺术史,觉得有必要好好细化一下对各段的认识

评分

瑕不掩瑜,书值得一看,因为相关某一时期的艺术研究实在是少。

评分

特别系统介绍

评分

图片精美,内容翔实,国内还没有见过对十九世纪美术史如此细致入微的出版物,不仅涵盖绘画等主要门类,对家具风格等与设计有关的话题也有细致的论述

评分

购买此书同系列请点击:

评分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