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海上大师:中国现代科学奠基这萍踪
:39.00元
作者:程新国著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542736727
字数:523000
页码:36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6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上海是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前沿,也是中国现代科学的重要发祥地。本书以中国现代科学奠基者在上海的活动为线索,展示了众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大师为开创中国现代化科学、传播科学文化所作的贡献。
本书材料翔实。脉络清楚。以纪实的笔触再现了中国现代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是一次从人文角度、地域角度来介绍中国现代科学进展的新的尝试,颇具参考性和可读性。
目录
序
绪言 海上学者与现代科学
章 沪埠新学人
1.西学东渐与南洋特班
——蔡元培在上海开展的科教启蒙活动
2.从“震旦”到“复旦”
——马相伯与上海早期高等教育
3.教会学校与新教育
——“圣约翰”与“颜氏三杰”
4.中国公学藏龙卧虎
——一个具有革新精神的人才摇篮
5.选才半壁在申城
——沪上学人与早期庚款留学
第二章 学成归海上
1.争自主南下创业
——胡敦复与大同学院的诞生
2.“赛先生”率先登陆
——《科学》杂志发刊上海
3.栖身“大同”苦争春
——胡明复与中国科学社
4.中国式“皇家学会”
——从海外搬回的“专家库”
第三章 始建大本营
1.科学之师移申城
——中央研究院在沪创业
2.海上建起“科学之家”
——明复图书馆与科学社新总部
3.筑起科学大本营
——学术精英与现代学术转型
4.专家学者八方来
——上海早期人才高地的形成
5.兼容并蓄冶一炉
——蔡元培的科学观念与实践
第四章 初创研究所
1.弄堂里开张地质所
——李四光对地质科学的贡献
2.工学所西郊拓荒
——周仁领衔冶金学、陶瓷学研究
3.物理所广纳贤才
——丁西林与现代物理学
4.化学所蜗居霞飞路
——化学研究的创业大师
5.历史所沪上开新篇
——史学大师与中国现代考古
6.社科所的秘密大调查
——陈翰笙与中国农村经济学派
第五章 播种科学文化
1.传播科学文化的旗手
——任鸿隽与科学运动
2.科学与民主共进
——杨杏佛为理想献身
3.终身与科学相伴
——胡适与“科学派”
4.“现代稀有的人物”
——丁文江的科学大局观
5.从《科学丛书》到《科学画报》
——杨孝述与科学书刊出版
6.数学天才脱颖而出
——华罗庚与《科学》月刊
7.一代“茶圣”出申城
……
第六章 奠基新学科
第七章 再建新基地
第八章 自觉的选择
第九章 永恒的探索
作者介绍
程新国,上海市作家,现供职于上海《文汇报》。曾出版和发表《古镇》、《水巷人家》、《大江奔腾》、《生产美学概论》等中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和理论著作,主持撰写长篇科学家纪实文集《根系中华——归国科学家采风》,并在报刊发表散文、特写、随感等近百万字。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海上大师:中国现代科学奠基这萍踪》本身就透露出一种浓厚的历史沧桑感与学术探索的温度。读到这个名字,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幅画面:黄浦江畔,晨曦微露,古老的码头沐浴在金色的光辉中,那些早期的科学家们,或许正怀揣着改变中国命运的理想,踏上了求索科学真理的道路。他们的足迹,正如书名中的“萍踪”,虽看似无迹可寻,却在大江大海的奔腾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很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这些“海上大师”们当年身处的时代背景?是那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年代,是国家危难之际,他们如何凭借一己之力,在有限的条件下,燃起科学的火种?又是怎样的“海上”情怀,驱动着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我想,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科学家的传记,更是一次对中国现代科学萌芽时期精神内核的深入挖掘。也许会是关于他们求学海外的艰辛,回国后报效祖国的决心,又或是他们在艰苦条件下进行的开创性研究。每一个词语都充满了想象空间,让我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它,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科学启蒙史。
评分《海上大师:中国现代科学奠基这萍踪》这个书名,本身就散发着一种引人入胜的魅力。它让我立刻联想到,在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早期,上海这座城市,作为当时中国最开放、最繁荣的港口城市,必然汇聚了大量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和学者。他们如同“海上”的巨浪,激荡着旧有的思想,也孕育着新生的希望。“大师”的称谓,更是将这些人物置于崇高的历史地位,暗示着他们在各自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而“这萍踪”三个字,则赋予了这本书一种独特的视角——它可能不是讲述那些家喻户晓的科学定理或重大发明,而是更加侧重于那些科学家们在艰难岁月中,留下的不易察觉但却至关重要的“足迹”。我很好奇,书中会如何通过这些“萍踪”来展现他们的学术思想、治学精神,甚至是他们之间的人际交往和思想碰撞?是如何在那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下,他们如何默默耕耘,为中国现代科学的萌芽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领我穿越时空的迷雾,去发现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却闪耀着智慧光芒的人物和故事。
评分《海上大师:中国现代科学奠基这萍踪》这个书名,一下就击中了我的好奇心。它不仅仅是关于科学,更关乎“海上”这个地域概念,以及“大师”这个身份的赋予。我联想到,在中国的近代史上,上海这个城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窗口,也是现代思想传播的沃土。那么,这些“海上大师”们,他们是如何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孕育出划时代的科学思想?书名中的“萍踪”更是勾起我无限遐想,它不仅仅是踪迹,更蕴含着一种随遇而安、却又充满生命力的意味。我猜想,书中描绘的可能不是那些轰轰烈烈的科学革命,而更多的是那些细微之处,是科学家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一次次实验中,在一次次学术交流中,留下的点滴印记。这些印记,或许在当时看来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却为中国现代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展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生动,也更加充满人情味的中国近代科学奠基者的群像,让他们不再是冰冷的科学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探索者。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海上大师:中国现代科学奠基这萍踪》给我一种非常强烈的沉浸感,仿佛能闻到海风中夹杂的书卷气息。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一群充满智慧与坚韧的先行者,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于东海之滨,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为中国现代科学播下了第一颗种子。书名中的“萍踪”二字,极富诗意,又饱含深沉,它暗示着这些科学巨匠们或许并没有留下显赫的世俗成就,但他们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成果,如同漂浮在海上的水萍,看似微不足道,却汇聚成改变中国科学发展方向的洪流。我尤其好奇,书中会如何通过“萍踪”这个意象,来展现这些科学家们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他们是如何在那个物质条件匮乏、社会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坚持科学研究的?他们的科学理念是如何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并最终长成参天大树的?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我走进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去感受他们对科学的纯粹热爱,以及他们为国家科学进步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哪怕只是微小的足迹,也能勾勒出伟大的轮廓。
评分初见《海上大师:中国现代科学奠基这萍踪》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是一股浓郁的时代气息,以及一种深刻的历史使命感。它让我联想到,在近代中国那段风起云涌的岁月里,无数怀揣救国救民理想的知识分子,如何在沿海地区,特别是上海,聚集并奋斗,为中华民族的科学复兴铺平道路。“海上”二字,似乎点明了这群科学巨匠们活动的核心区域,而“大师”的称谓,则彰显了他们非凡的学术地位和历史贡献。最让我着迷的,是“这萍踪”三个字。它带着一种飘忽不定、却又充满生命力的感觉,暗示着这些科学家的贡献,或许并非以宏大的制度或显赫的个人成就著称,而是以他们每一次不懈的探索、每一次细致的观察、每一次理念的传播,汇聚而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我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他们的求学经历,如何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将西方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带回中国,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创新。我期待着,这本书能为我呈现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却又以自身微小的“萍踪”,最终汇聚成改变中国科学面貌的伟大力量的群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