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夫的遊記是一部好看的公路電影,他是個好演員,也是個好導演。綿密的情節、臨場的對話將我牢牢黏在座位上,一字一句一節一章代雙腳編織起六國之旅,不察覺間已翻山越嶺渡時過日。他不急著說旅行是什麼,文句間供采拾的樣本任君挑選,正如他所言之冗長瑣碎纔能道盡旅行的真實。我很愛那句雲淡風輕的結尾,如片末字幕般輕輕爬起之時,還不忘冷冷的燃一把火,燻齣一席祟動旅魂,意猶未盡隻得催人上路。
從印度齣走,體驗擁擠與喧嘩的荒涼;在尼泊爾療愈遠行的身體病痛;在新加坡感受久違的人情;在越南麵臨嚴峻的人性考驗;在老撾徹底發泄拘束的身心;最後在熟悉的泰國溫習旅行的故事,準備開啓下一次的旅行冒險……
《生活在他處——一個人,南亞韆裏旅行的真實告白》,本書是作者遊曆印度等國的遊記。作者試圖接納各國風土民情,搖搖晃晃、顛簸擁擠的列車雖然讓他暈頭轉嚮,但也會入境隨俗與印度人搶買火車票;他受不瞭每餐吃乾巴巴的麵包,卻也勇於嘗試當地的食物;他差點被當地人設局騙取觀光財,仍然樂於認識新的朋友;他總是不敢說自己愛旅行,在旅行中對傢人的牽掛讓他讀取瞭自己的思念。他說:“看透旅行的人必須接受旅行的生活,旅行從來不是肥皂劇,而是換一個地方生活的智慧。”
張瑞夫,1984年生,北投人,政大廣告係畢業。旅行夢想來自《深夜特急》一書的啓發,2008年底退伍後,用當兵的微薄積蓄到澳洲打工度假9個月。因對旅行意猶未盡而再次齣發,選擇瞭印度等亞洲6國長途旅行。至今雖對未來依舊茫然,卻深信旅行之路將永不止息,同時希望自己的旅行故事帶給更多人踏上旅程的勇氣。
入圍2011年“全球華文部落格大奬/休閑旅遊類”決賽
張瑞夫的遊記是一部好看的公路電影,他是個好演員,也是個好導演。綿密的情節、臨場的對話將我牢牢黏在座位上,一字一句一節一章代雙腳編織起6國之旅,不察覺間已翻山越嶺度時過日。他不急著說旅行是什麼,文句間供采拾的樣本任君挑選,正如他所言之冗長瑣碎纔能道盡旅行的真實。我很愛那句雲淡風輕的結尾,意猶未盡隻得催人上路。
——船橋彰(《印度以下,風景以上》的作者)
作者的鏡頭、電視機與印度男孩的目光,三種視覺感官的媒介翻轉交構成旅行重要的意義——窺視與探索。
——張瑞夫
“紀錄果然需要花費比旅途本身更長的時間”。明明旅程隻有三個半月,我卻花瞭將近一年半纔整理齣來,而且似乎還有遺漏。分享旅程的過程中經常有人問:“為什麼我能把細節記得這幺清楚。”其實我是個健忘但習慣將小事放大的人,那些細節正好是被我記住並且有感而發。
——讀者留言
前言
在所有意義瓦解之後 001
Part 1旅人Traveler
旅程之前 004
匆忙混亂的開始 009
Part 2印度India震撼教育初體驗
跟著老牛過街去 014
血祭女神廟 019
生命消逝的痕跡 021
再見,加爾各答 025
腹瀉與走唱人 028
到印度人傢做客 034
翻山越嶺的大地遊戲 040
Part 3尼泊爾Nepal療愈遠行的憂傷
嬉皮城裏的微光 048
三韆公尺的日齣 055
重返加德滿都 061
Part 4印度India光怪陸離瓦拉納西
你好!印度!再次見麵 068
怪奇旅館隱形中 072
聖域與恒河 075
大宅門的新鮮事 079
血統不純的寶萊塢電影 083
火葬場的危機 087
在恒河裏蛙泳 092
六韆人的監獄火車 099
哈裏德瓦大逃亡 105
Part 5印度India那些人那些事
如果隨時能拿齣這種氣勢 112
瑜伽聖地瑞詩凱詩 116
混血男子、深夜車站與狗 122
黃金寺廟的熱情信仰 126
邊境兩國的激情歡呼 134
Part 6印度India熱血與感動的告彆
火車上的小工匠 140
德裏風景 143
6個人,40小時,南印度 148
一本書帶領你前往的地方 156
與大導演擦身而過 165
韆鈞一發早班車 168
Part 7新加坡Singapore一期一會的過境飛行
帶著背包住華廈 176
傳奇沙發主人 181
Part 8越南Vietnam旅程驚嘆號
Lost and Found 188
範伍老街的疲勞轟炸 192
海邊的魔術師 195
賣單車的旅人 200
一頓晚餐的騙局與遺憾 203
逃離越南 207
Part/9老撾Laos冒險的勇氣
國境的兩端 212
酒酣耳熱的派對 215
龍坡邦的紅眼睛 219
Part/10泰國Thailand課本上沒教的事
記憶終將變成陌生的銅闆 228
荷花池旁與沙彌對話冥想 233
齣入無人之境 237
在世界的某處相見 242
附錄/105天的南亞旅行準備 252
前言/在所有意義瓦解之後
2010年9月,我結束瞭一段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旅行,印度是此行的主要目的地,三個半月的旅程中光在印度就待瞭兩個月,剩下的一個半月先後去瞭尼泊爾、新加坡、越南、老撾及泰國。這段旅行若以時間為單位,僅僅占瞭我人生至此不到百分之一,然而它的存在卻足以成為我生命中完整且獨立的角色,至少從今以後我會常常提起它。
結束旅行後經常有人問起我旅行的心得與收獲,我反復思考,始終找不到一個完整的答案,畢竟這趟旅行經曆瞭很多,從任何角度切入都不甚恰當,也許今天這麼覺得,明天態度又改變瞭,我想那是因為旅行需要長時間的沉澱與反芻,纔能逐漸看清其價值。於是我把整個旅程寫下來,從頭到尾迴顧一遍,如果有誰真想瞭解,那麼這個瑣碎又冗長的故事就是最完整的答案。我喜歡它瑣碎冗長,因為這樣最貼近真實的麵貌,旅行絕非錶象那麼美好,過程中很難不被寂寥侵犯、不被懦弱擊敗、不被倦怠腐蝕,但它卻同時包含瞭感動的、離彆的、哭笑不得的諸多情緒,所有林林總總的麵相皆不容忽視。
所以如果你問:“為什麼去旅行?”同樣會得到韆百種答案吧,因為沒有一個答案足以囊括所有的動機,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每個影響人生的事件都存在著契機,如同一段啓濛的過程,你知道自己被選上瞭而且正巧適閤,例如有人鑽研陶藝、有人全心投入經營咖啡店,那背後肯定有一股推動的力量促使他走上那條路。
我想開啓我對旅行著迷的那個契機,可能要迴溯到一係列名叫《深夜特急》的書,那是在日本被稱為“背包客聖經”的紀行文學作品,幾年前在朋友的偶然推薦下認識它。其實在接觸這本書之前,我的齣國經驗非常貧乏,頂多是小時候和傢人一起參加旅行團或到日本短期自助過幾次,但自從讀完《深夜特急》後,我仿佛著瞭魔、中瞭道,作者獨自一人長時間的貧窮旅行經曆令我魂牽夢縈,我想要仿效他,而且相信自己做得到。
於是剛退伍的那一年,或許是為瞭逃避“就業”這條中規中矩的道路,我說服瞭傢人讓我到澳洲打工兼度假。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我在意的是用賺來的錢交換一段真正屬於自己的旅行,不料那些錢在迴傢以後用來繳賬單、還債、過年包紅包,瞬間所剩無幾,然而卻沒有澆熄我對長途旅行的憧憬,打工度假的美好體驗反而讓火越燒越旺,對旅行的執著是源源不絕的燃料,燒成瞭後來這段三個半月的亞洲之旅。
當時我滿懷勇氣與決心齣發,企圖透過長時間的旅行審視自己、改變自己,現在迴想起來,那些想法和動機真是幼稚又薄弱,還帶點煽情,說來說去隻是一些宇宙蜉蝣般的人生命題。也許是我少瞭領略的智慧吧,老實說這趟旅行並未如預期般給人生帶來衝擊性的變化。隨著日子漸遠,我逐漸明白那個在旅行中乍現的自我隻為適應環境而生,一旦重返熟悉的生活,我仍繼續扮演原來的角色,做一些框架內的事,畢竟有些事情實在太根深蒂固瞭,例如從前。
認清這件事實後,我不再理直氣壯地說旅行帶來什麼改變、存在什麼偉大的意義,因為他們都瓦解瞭,散落於意識的角落難以拼湊。
一年又六個月的日子過去,我敲著鍵盤,撿拾拼湊散落的片段,終於完成最後一句、最後一個字,然後我癱在椅子上休息,沉澱一下,我知道旅程到這裏纔算真正結束。
如果有一天這些故事能成為彆人踏上旅程的契機,那麼……可能又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太有意思瞭,一點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聽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來他那些驚心動魄又充滿哲思的冒險。作者的觀察視角非常獨特,他總是能捕捉到那些常人容易忽略的細節,並賦予它們深刻的意義。比如,他可能會花很大篇幅去描寫一個街頭藝人的眼神,一個孩子純真的笑容,或者是一個古老寺廟裏斑駁的牆壁。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間,在他筆下卻成瞭連接人與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我特彆喜歡他對於不同文化碰撞的描寫,那種既有尊重又有質疑,既有好奇又有警惕的復雜情感,讓我看到瞭一個旅行者在麵對未知世界時應有的態度。他並沒有簡單地贊美異域風情,而是試圖去理解,去探索那些文化錶象之下的根源。這種深入骨髓的探索精神,讓我感到非常震撼。而且,他的文字非常有畫麵感,讀著讀著,我腦海裏就會自動播放一部電影,他就是那個在鏡頭前,時而迷茫,時而堅定,時而歡笑,時而落淚的主人公。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作者在漫長的旅途之後,終於找到瞭一個可以安坐下來,靜靜思考,然後將內心翻湧的情感傾瀉而齣的齣口。他的文字,不是那種華麗辭藻堆砌的炫技,而是帶著一種沉澱過後的質樸和力量。我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他對生活的熱愛,對未知世界的敬畏,以及對自我探索的執著。南亞,在他眼中,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更是一個承載著豐富曆史和文化的神奇之地,而他的旅程,則是對這個神奇之地的深度觸摸和感悟。他沒有迴避旅途中的挑戰,那些可能遇到的睏難、誤解,甚至是危險,都被他坦誠地記錄瞭下來,這反而讓他的“告白”顯得更加可信,更加鼓舞人心。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瞭一個鮮活的個體,在陌生的環境中,如何掙紮,如何學習,如何成長。他所寫的,不僅僅是關於南亞,更是關於“生活”本身,關於人在不同境遇下的思考和選擇。這本書,讓我對“生活在他處”這句話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地理上的距離,更是心靈的觸碰和碰撞。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剛剛從一場漫長而絢爛的夢境中醒來。作者的文字有著一種奇妙的魔力,他不僅僅是在描繪他所見所聞,更是在構建一種氛圍,一種體驗,讓你身臨其境。尤其是在描繪南亞的那些場景時,那種濃烈到窒息的氣息,那種古老而神秘的韻律,都通過他的筆觸,一點一點滲透進我的意識裏。我仿佛能聽到市集上嘈雜的人聲,聞到街邊小吃飄齣的香料味,甚至能感受到拂過臉頰的,帶著塵土和異域風情的微風。更讓我著迷的是,他並沒有迴避旅行中的艱辛和不適,那些因為文化差異帶來的睏惑,那些在陌生環境中感到的孤獨,甚至是一些身體上的疲憊,都被他真實地記錄瞭下來。正是這種不加修飾的真實,反而讓整個旅程更加立體,更加可信。他沒有塑造一個完美的旅行者形象,而是展現瞭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掙紮的“我”。這讓我覺得,他的“告白”不僅僅是關於南亞,更是關於他如何在這個過程中,認識自己,麵對自己,擁抱自己的不完美。這種深刻的自我審視,以及在異國他鄉尋找生活意義的努力,都讓我深感共鳴。
評分作為一名對旅行充滿嚮往卻又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的人,這本書給瞭我一次近乎真實的“雲遊”。作者的筆觸帶著一種誠懇的溫度,讓我感覺他不是在嚮我展示一個被美化的南亞,而是在分享他真實的心路曆程。我能感受到他在異國他鄉所經曆的種種,從最初的新鮮感到後來的深度融入,再到某些時刻的孤獨與迷失。他沒有刻意去迎閤讀者的期待,而是將自己最真實的體驗原原本本地呈現齣來。這種真實感,正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他對於當地人民的描繪,也充滿瞭人性的關懷,他看到瞭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並用一種平等而尊重的姿態去理解他們。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旅行不僅僅是看風景,更是一次與不同生命形式的對話,是一次重新審視自己與世界關係的契機。讀完之後,我仿佛也跟著他走過瞭一段漫長的旅程,那些遙遠的土地,那些陌生的人們,都變得清晰而鮮活起來,在我心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記。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就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詩意和召喚力,“生活在他處”,這四個字瞬間將我拉入一種對未知世界的渴望之中。翻開這本書,我期待的不僅僅是一份簡單的旅行記錄,更是一次靈魂的探索,一段關於“我”與“他處”之間深刻連接的感悟。從封麵那一刻起,我就被一種莫名的吸引力所包裹,仿佛作者已經在字裏行間為我預設瞭一個遼闊的舞颱,而我,將成為這個舞颱上的一名靜默的觀者,跟隨他的腳步,穿越那些遙遠而神秘的國度。南亞,這個詞本身就承載著太多的曆史、文化、宗教和色彩,它既熟悉又陌生,充滿瞭未知的誘惑。我好奇,在這趟“韆裏旅行”中,作者究竟會遇到怎樣的人,看到怎樣的風景,又會經曆怎樣的人生際遇?“真實告白”,這兩個詞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沉甸甸的分量,它意味著坦誠,意味著不加掩飾的脆弱與堅韌,意味著一份最純粹的心靈迴響。我期待著,在字裏行間,能夠感受到作者最真實的情感,最深刻的思考,以及那些隻有在真實的旅途中纔能被喚醒的內心深處的聲音。這本書,在我心中,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扇門,一扇通往更廣闊世界,更深刻自我的門。
評分從印度齣走,體驗擁擠與喧嘩的荒涼;在尼泊爾療愈遠行的身體病痛;在新加坡感受久違的人情;在越南麵臨嚴峻的人性考驗;在老撾徹底發泄拘束的身心;最後在熟悉的泰國溫習旅行的故事,準備開啓下一次的旅行冒險……
評分作者簡介
評分可以的可以
評分生活在他處:一個人南亞韆裏旅行的真實告白
評分到貨瞭終於。質量不錯!!
評分非常好,絕對正版。
評分張瑞夫,1984年生,北投人,政大廣告係畢業。旅行夢想來自《深夜特急》一書的啓發,2008年底退伍後,用當兵的微薄積蓄到澳洲打工度假9個月。因對旅行意猶未盡而再次齣發,選擇瞭印度等亞洲6國長途旅行。至今雖對未來依舊茫然,卻深信旅行之路將永不止息,同時希望自己的旅行故事帶給更多人踏上旅程的勇氣。
評分書還是挺不錯得,物有所值
評分不錯,已經讀完啦哈哈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