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為夏目漱石的成名作,同時也是其代錶作之一。
幽默諷刺的文字,以貓的獨特視角寫盡日本,滿足現在文藝青年的閱讀喜好。
第三感情的題材,已經成為當下人們熱議的話題,容易吸引讀者。
《我是貓》確立瞭夏目漱石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小說采用幽默、諷刺、滑稽的手法,藉助一隻貓的視覺、聽覺、感覺,以主人公中學教員珍野苦沙彌的日常起居為主綫,穿插瞭鄰居資本傢金田企圖嫁女不成、陰謀報復苦沙彌的矛盾衝突,嘲笑瞭明治時代知識分子空虛的精神生活,譏諷他們自命清高,卻無所事事;不滿現實,卻無力反抗;平庸無聊,卻貶斥世俗的矛盾性格,鞭撻金田等資産階級人物及幫凶的勢利、粗鄙、凶殘的本性。小說構思奇巧,描寫誇張,結構靈活,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
夏目漱石(1867年2月9日-1916年12月9日),日本作傢、評論傢、英文學者。代錶作品《我是貓》、《明暗》、《過瞭春分時節》等。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傢”。1984年他的頭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紙幣上。他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精擅俳句、漢詩和書法。寫作小說時他擅長運用對句、迭句、幽默的語言和新穎的形式。他對個人心理的精確細微的描寫開瞭後世私小說的風氣之先。竺傢榮,著名翻譯傢。現為日語學科碩士生導師。曾多次赴日研修。代錶譯作有渡邊淳一《失樂園》,三島由紀夫《豐饒之海——曉寺》,榖崎潤一郎《瘋癲老人日記》,東山魁夷《京洛四季——美之旅》以及近年的大江健三郎三部隨筆,青山七惠的《一個人的好天氣》等。
我是貓,還沒有名字。
我不知道自己齣生在哪裏,隻恍惚記得自己在一個昏暗、潮濕的地方,“喵喵”地叫喚個不停。我在那兒第一次見到瞭人這種怪物。後來聽說,我第一次看到的那個人是人類中最惡毒的,叫作“書生”,傳聞這些書生時常把我們抓來煮瞭吃。不過,當時我還小,根本不知道害怕,隻是當書生把我放在手心上,“嗖”地舉起來的時候,我感覺有點暈暈乎乎的。我在書生的手掌上,稍定瞭定神,纔看清這個麵孔,這就是我頭一次見到的叫作人類的怪物。“人真是個怪物!”這種感覺直到現在還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中。首先,那張本應長著毛的臉竟然光溜溜的,就像個燒水壺。後來我也遇到過不少咱貓族成員,可是從不曾見過有哪一隻殘廢到如此地步。而且,他的臉中央過分凸齣,更奇妙的是,從那個凸起的黑窟窿裏還不時噴齣煙霧來,我都快被煙霧嗆暈瞭。直到最近,我纔知道原來這玩意兒就是人類抽的煙。
我舒舒服服地臥在書生的手心裏,可是沒過一會兒,便覺得自己飛快地鏇轉起來。我不知道是這書生在轉動呢,還是我自己在轉動,隻覺得頭暈眼花,胸口難受,正想著這下子準沒命瞭,隻聽見“咚”的一聲響,我兩眼立刻冒齣瞭金星。我隻記得這些,這之後是怎麼迴事,死活也想不起來瞭。
等我清醒過來,那個書生已經不見瞭。原先那些眾兄弟姐妹也一個都沒有瞭,就連我最依賴的媽媽也不知去嚮。而且,這裏和我原來待的地方不一樣,亮得刺眼,簡直睜不開眼睛。“這是什麼地方?怎麼全都變樣瞭呢?”我這麼想著剛爬瞭幾步,就感到渾身疼痛——原來我是被人從稻草上扔到竹叢裏瞭。
我拼死拼活地從矮竹叢裏爬瞭齣來,看到對麵有個大大的池塘。我坐在池塘邊思考起來:“我現在該怎麼辦呢?”我一時想不齣什麼好法子來。忽然想到倘若多哭一會兒,那個書生興許還會來找我的。我就試著“喵喵”地叫瞭半天,卻不見有人來。不久,池麵嘩啦嘩啦地颳過陣陣涼風,天色漸漸暗下來瞭。我的肚子餓癟瞭,想哭也哭不齣聲來。萬般無奈,我決心去找一個有吃食的地方,隻要是吃食就行。於是我慢慢地沿著池塘從左往右繞行過去。稍微一動彈,渾身就疼得受不瞭,我咬緊牙忍著痛,拼命地往前爬,總算爬到瞭一個好像有人傢的地方。我想隻要爬進去,就會有活路的。於是我從竹籬笆的破口鑽進瞭住宅。緣分這東西真不可思議,假如籬笆上沒有破洞,我很可能會餓死在路旁。俗話說得好:“一樹之蔭,前世之緣。”這籬笆上的破洞,直到今天,依然是我去拜訪鄰居三毛姑娘的通道。言歸正傳,我鑽進那個宅院之後,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此時眼看天色就暗下來瞭,我肚子裏沒食,天氣很冷,偏偏又下起瞭雨,片刻也不能再耽擱下去瞭。無奈之下,我姑且朝著那又明亮又溫暖的地方爬去。現在迴想起來,當時我已經進入這戶人傢的房子裏麵瞭。
在這裏,我遭遇瞭書生以外的人。最先遇到的人是女僕。這女僕比那個書生還要凶惡,一看見我,就一把抓起我的脖頸,扔到瞭屋外。哎呀,這下可完蛋瞭。我隻好緊閉雙眼,聽天由命。可是,我實在無法忍受飢餓與寒冷,於是再一次趁女僕不注意,偷偷爬進瞭廚房。不大工夫,又被她扔瞭齣來。我記得就這樣被扔齣來,又爬進去,爬進去又被扔齣來,反復瞭四五次。當時,我對那個女僕真是恨之入骨,直到我偷吃瞭她的鞦刀魚,纔算報瞭一箭之仇,解瞭心頭之恨。就在女僕最後一次抓起我要往外扔的時候,這傢的主人走進瞭廚房,嘴裏說著:“怎麼這麼鬧騰!乾什麼哪?”女僕提起我,對主人說:“這隻小野貓,老是往廚房裏鑽,怎麼都趕不走,沒辦法。”主人一邊拈著鼻子下邊的黑毛,一邊打量瞭我一番,然後說瞭句:“那就讓它待在傢裏吧。”說完就迴到房間去瞭。顯然,主人是個不愛說話的人。女僕惱恨地把我扔在廚房裏。就這樣,我纔得以在這戶人傢裏安瞭傢。
我不常見到這傢的主人。聽說他的職業是教師,從學校一迴來就鑽進書齋,幾乎不怎麼齣來。傢裏人以為他是個好鑽研學問的人。他自己也擺齣一副做學問的架勢。其實,他並非像傢裏人所說的那樣在看書。我時常躡手躡腳地去他的書齋窺探,見他經常睡大覺,有時口水都流到正在看的書本上。他胃口不好,所以皮膚發黃,缺乏彈性,沒有活力。可是他飯量很大,每次吃撐瞭之後,就吃消化藥。吃完藥就翻開書,讀上兩三頁便打起盹來,口水淌到書本上,這就是他每天晚上在做的“功課”。我雖然隻是一隻貓,也時常會想:做教師實在是舒服。如果我降生為人,定要當教師。像這樣總是睡覺也能乾的活計,連我們貓族也完全可以勝任的。即便這樣,我傢主人還抱怨說,沒有比做教師更辛苦的工作瞭。每當有朋友來訪時,他總要發泄一通不滿。
我剛住進這個傢的時候,除瞭主人外,我一點兒也不受其他人待見。不管我去哪裏,他們都一腳把我踢開,根本不搭理我。直到今天還不給我起名字,就不難看齣我的處境。實在是沒有辦法,我纔盡可能跟在收留我的主人身旁的。每天清晨,主人讀報的時候,我必定會趴在他的膝頭上。他睡午覺時,我就趴在他的背上。這樣黏著主人並不見得我有多喜歡主人,而是因為沒有人搭理我,不得已求其次罷瞭。
後來我有瞭經驗,每天清早都趴在盛著熱飯的小木桶上麵,晚上就睡在被爐上,天氣晴好的晌午,就躺在簷廊邊上。不過,要說舒服,還要數夜裏鑽進孩子們的被窩,跟他們一起睡覺瞭。我所說的孩子們是兩個小女孩,一個五歲,一個三歲,每天晚上兩個孩子睡一間屋,還同睡一個被窩。我總是想法子在她們倆中間找個空當,使勁擠進去。隻是,萬一趕上運氣不好,把哪個孩子弄醒,我就倒黴瞭。這兩個小孩,特彆那個小一點的心眼最壞——也不顧夜深人靜,扯著嗓子大聲哭號:“貓進來瞭!貓進來瞭!”於是,那個患有神經性胃病的主人必定會從隔壁房間跑過來。前幾天就是這樣,他拿尺子狠狠地敲打瞭我的屁股一通。
我自從和人同住一個屋簷下,越是細細觀察他們,越是不能不斷言他們是相當任性的。特彆是我經常同衾的那兩個小女孩,更是可惡透頂。她們興緻一來,就使勁地摺騰我,不是把我倒提著,就是用紙袋套我的腦袋,或是把我扔齣門外,或是塞進爐竈裏。隻要我稍一反抗,他們就會全傢人一起四處追趕我,對我進行迫害。前幾天,我在席子上剛磨瞭兩下爪子,女主人便大發雷霆。打那以後,他們輕易不允許我進入客廳。即使人傢在廚房的地闆上凍得渾身發抖,他們也不理不睬。我最尊敬的住在街對過的白嬸,每次見到我,總是說:“沒有比人類更冷酷無情的啦。”前些天,白嬸生下四隻白璧無瑕般可愛的小貓,可是她傢的書生,在她産後第三天,就把四隻小貓一隻不剩地扔進瞭後院的水池子裏。白嬸流著淚嚮我訴說瞭整個經過後,說瞭她的看法:“為瞭保全我們貓族的親子之愛,為瞭能過上美滿的傢庭生活,我們貓族不得不嚮人類叫闆,將他們殺光!”我覺得她的提議很在理。還有隔壁的三毛姑娘也曾經非常氣憤地對我說過:“人類根本不懂得什麼叫所有權。”按照我們貓族曆來的規矩,不管是沙丁魚串的魚頭,還是鯔魚的腸子,誰先找到的,誰就有吃的權利。如果對方不遵守這個規矩,就可以對其動武。但是他們人類好像完全沒有這種觀念,總是把我們找到的好吃的東西,奪去自己享用。他們仗著身強力壯,若無其事地搶走理應屬於我們的食物。白嬸的主人是軍人。三毛姑娘的主人是個律師。由於我住在教師傢裏,對待這類事情比起她們二位來自然想得開一些。隻要能夠將就著把日子一天一天地過下去就知足瞭。就算他們是人類,也未見得會子子孫孫永遠興盛的。罷瞭,就耐心等著“貓族時來運轉”的那一天吧!
這本書的“後勁”非常大,屬於那種讀完需要放幾天纔能真正消化吸收的作品。它不像通俗小說那樣給你即時的滿足感,讀完後你不會立刻想要推薦給所有人,反而會傾嚮於自己默默迴味。它的主題探討是深遠的,涉及到瞭身份認同、社會階層的固化以及個體在宏大曆史洪流中的無力感。作者似乎並不急於給齣任何答案或道德評判,他隻是忠實地記錄下“發生的一切”,並將所有復雜性攤開在你麵前,讓你自己去麵對。這種留白和開放式的結局處理,是其高明之處。它不是在講述一個故事,更像是在提齣一個深刻的哲學命題。我能感覺到,作者在創作時投入瞭巨大的心力去構建這個世界的內在邏輯,每一個情節的設置、每一個角色的命運,都服務於他想探討的那個核心睏境。說實話,這本書的門檻有點高,它要求讀者有一定的閱讀儲備和思考深度,但對於那些願意投入時間的讀者來說,它提供的精神迴饋是極其豐厚的,絕對是一部值得反復閱讀的經典之作,每次重讀,我確信都會有新的感悟。
評分這本書,說實話,拿到手的時候我還有點猶豫。封麵設計得挺素淨,沒什麼抓人眼球的元素,內頁的字體排版也偏嚮傳統,乍一看,還以為是什麼年代久遠的舊版教材。我本來是衝著某個推薦來的,但翻開第一頁,那種撲麵而來的文字密度就讓我有點頭皮發麻。敘事節奏慢得像老式留聲機播放著一首冗長的圓舞麯,每一個場景的鋪陳都細緻得近乎苛刻。比如,對一個人物走路姿態的描寫,能占據整整半頁篇幅,從腳掌落地到手臂擺動的幅度,甚至連衣角在風中輕微拂動的細節都不放過。我承認,作者的觀察力是驚人的,他似乎能捕捉到常人忽略的微觀世界。但作為一個追求效率的現代讀者,這種緩慢的節奏著實考驗著耐心。我一度想閤上它,覺得這可能是一本隻適閤特定圈子品味的作品。然而,當我強迫自己沉浸進去,開始留意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瑣碎描寫時,一種奇特的代入感慢慢浮現。我仿佛真的走進瞭那個故事構建的世界,空氣中彌漫著特定的氣味,連光綫的角度都變得清晰可見。這需要極大的專注力去“解碼”作者的每一個筆畫,它不是那種能讓你輕鬆哈哈大笑或拍案叫絕的讀物,更像是一場需要全神貫注參與的文字解謎遊戲。
評分從文學技法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大膽,簡直是反傳統敘事的典範。它不像我們習慣的那種清晰的綫性發展,而是采用瞭大量的閃迴和多重視角切換,有時甚至在一句話中,視角就會從一個局外人瞬間跳躍到事件中心人物的記憶碎片裏。這讓初讀時會感到眩暈,信息流是碎片化的,你需要自己去拼湊時間綫和邏輯鏈條。不過,一旦適應瞭這種跳躍感,你會發現這恰恰是作者要傳達的核心思想:現實本身就是混亂且非綫性的。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空間感”的運用。書中的“傢”這個概念被反復解構和重塑。同一個房間,在不同人物心境下,會呈現齣截然不同的氛圍——時而是溫暖的避風港,時而是令人窒息的牢籠。作者對建築細節和光影的描摹,不僅僅是背景闆,它們本身就是情緒的載體。這種對環境與內心互動的精妙處理,使得整部作品的層次感遠超一般的小說,它更像是一部社會學觀察報告,用文學的語言,記錄瞭一個時代背景下,一群特定人群的精神睏境。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一場文字的盛宴,但卻是那種需要慢嚼細品的、帶著復雜香料的菜肴。它幾乎沒有使用任何時下流行的網絡詞匯或俚語,全部是紮實、考究的詞匯,但又不是那種故作高深的辭藻堆砌。它的妙處在於詞語的選擇極其精準,能在一瞬間擊中那種難以言喻的感覺。比如,描述悲傷時,它不會直接說“他很傷心”,而是用“一種沉甸甸的、帶著鐵銹味的寂靜籠罩瞭他”來替代。這種具象化的比喻,一下子就把抽象的情緒轉化成瞭讀者可以“感知”的東西。我發現自己經常停下來,不是因為看不懂,而是因為被某個特定的短語美到,需要反復品味。特彆是那些描繪自然景色的段落,雖然占比不大,卻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那裏的文字乾淨、冷冽,與人物內心的糾葛形成瞭鮮明的對比,仿佛是宇宙在冷眼旁觀這一切塵世的煩惱。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會拿齣筆,在旁邊空白處記下那些精彩的句子,感覺自己像是在收集藝術品。
評分這次閱讀體驗,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情緒的復雜性”被剖析得淋灕盡緻。書裏的人物關係錯綜復雜,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蛋,每個人都帶著一層厚厚的灰色調濾鏡。我特彆喜歡作者處理“誤解”和“沉默”的方式。很多關鍵情節的推進,不是依靠激烈的對話衝突,而是依靠角色之間那些未說齣口的話,那些因為自尊、恐懼或社會規範而壓抑下去的情感。有幾處描寫真是絕瞭,比如主角在麵對重大抉擇時,身體上齣現的微小生理反應——手心的汗水、不自覺的吞咽動作,甚至是瞳孔輕微的放大——這些生理細節比任何內心獨白都更具說服力地揭示瞭角色的掙紮。讀到一半的時候,我甚至對其中一個看似反派的角色産生瞭強烈的同情,因為作者用一種近乎冷峻的客觀視角,展示瞭導緻他做齣那些行為的全部環境背景和成長創傷。這本書讓人不安,因為它強迫你去麵對人性中那些不願承認的陰暗麵和軟弱之處,它剝開瞭社會禮儀的完美外殼,讓你看到底下的那些粗糲和真實的渴望。讀完閤上書本,我久久不能平靜,腦子裏不斷迴放那些沉默的對視和未盡之語。
評分喜歡這個作者,買本書抽空看看。
評分趕上開學活動時購買的 非常劃算
評分買瞭好幾本。
評分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評分物流快,服務好
評分書很好 是正版 物流很快 很贊
評分期待好久瞭
評分很不錯很想喜歡卻是喜歡下次還賣好東西好書一本啊哈哈
評分很棒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