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钱基博:国学必读(上、下)
:89.00元
作者:钱基博
出版社:吉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581176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在20世纪20年代曾作为教科书印行出版,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则,目的是使“读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下册为“国故概论”,凡收录二十家文章三十六篇,杂记三则,目的亦是使“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今天读来,仍有很大启发。
目录
文学通论
作者录
作者待访录
魏文帝《典论?论文》
梁昭明太子《文选序》
梁简文帝与《湘东王论文书》
宋苏子瞻《答谢民师论文书》
明苏平仲《瞽说》
明唐荆川《与茅鹿门主事论文书》
明顾亭林《日知录》论诗文十一则
清魏善伯《伯子论文》九则
清魏凝叔《日录论文》七则 清侯朝宗《与任王谷论文书》
清方望溪《古文约选》序例
清方望溪《书韩退之平淮西碑后》
清方望溪《与孙以宁论作传体要书》
清刘海峰《论文偶记》五则
清姚惜抱《复鲁絜非论文分阴柔阳刚书》
清方植之《昭昧詹言》论诗文二十二则
清恽子居《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
清恽子居《上曹俪笙侍郎书》
清李申耆《骈体文钞序》
清阮芸台《文言说》
清梁茝林《退庵论文》两则
清包慎伯《文谱》
清包慎伯《答张翰风论诗书》
清包慎伯《与杨季子论文书》
清包慎伯《再与杨季子论文书》
清章实斋《文集》
清章实斋古文十弊
清曾涤生《复李眉生论古文家用字之法书》
清曾涤生《复陈右铭太守书》
清曾涤生《求阙斋日记》论文九则
清张廉卿《答吴挚甫论学古人之文在因声以求气书》
清张廉卿《答刘生论文章之道莫要于雅健书》
清吴挚甫《与姚仲实论文书》
清吴挚甫《与严幾道论译西书书》
清严幾道译《天演论》例言
清马眉叔《文通序》
清马眉叔《文通例言》
胡以鲁《论译名》
容挺公致《甲寅》记者论译名
章行严答容挺公论译名
梁任公《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胡适之《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之《谈新诗》
一(略)
二
三
四
五
胡适之《论短篇小说》
一 什么叫做“短篇小说”
二 中国短篇小说略史
三 结论
胡适之《国语文法概论》
篇 国语与国语文法
第二篇 国语的进化
第三篇 文法的研究法上
胡步曾《中国文学改良论》
陆步青《修辞学与语体文》
一 修辞学的定义
二 语体文的目的
三 语体文的文体
四 总结
胡寄《尘新派诗说》
绪 论
章 诗在文学上之位置
第二章 旧体诗之长
第三章 旧体诗之流弊
第四章 新体诗之长
第五章 新体诗之短
第六章 中国诗与欧美诗之比较
第七章 新体诗与旧体白话诗之比较
第八章 新体诗与旧体写实诗之比较
第九章 新体诗与歌谣之比较
第十章 新派诗之出现
蔡观明《诗之研究》
愈之《文学批评其意义及方法》
西谛《整理中国文学的提议》
钱基博《我之中国文学的观察》
一 导 言
二 文学之定义
三 中国文学之起源
四 中国文学之沿革
五 中国文学之分类
六 有价值之文学作品
七 尾语
国故概论
作者录
作者待访录
夏曾佑《孔子学说》
节 孔子以前之宗教
第二节 新说之渐
第三节 老子之道
第四节 孔子世系及形貌
第五节 孔子之事迹
第六节 孔子之异闻
第七节 孔子之六经
第八节 墨子之道
第九节 三家总论
梁任公《治国学的两条大路》
章太炎《中国文学的根源和近代学问的发达》
章太炎《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
胡适之《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胡适之《研究国故的方法》
刘叔雅《怎样叫做中西学术之沟通》
陈蘧庵《东方文化与吾人之大任》
陈启天《中国古代名学论略》
一 中国古代名学的地位
二 中国古代名学的派别
三 中国古代名学的批评
抗父《近二十年间中国旧学之进步》
江亢虎《中国文化及于西方之影响》
钱基博《某社存古小学教学意见书》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
清龚定庵《六经正名》
清魏默深《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序》
清胡竹村《诂经文钞》序
清陈恭甫《经郛条例》
钱基博《师范学校读经科教授进程说明书》
清钱莘楣《十驾斋养新录》论古书音读三则
清陈恭甫《汉读举例》
章太炎中国文字略说
章太炎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
梁任公《从发音上研究中国文字之源》
江易园《古今音异读表序》
金可庄《声音学听讲录》
一 声音之定义
二 发音法
三 反切法
四 拼音法
五 南北音之不同
钱基博《吴江沈颖若先生〈文字源流〉后序》
文字源流之中英比较观
清龚定庵《古史钩沉论二》
梁任公《五千年史势鸟瞰》
章 地理及年代
梁任公《历史统计学》
柳翼谋《正史之史料》
夏曾佑《周秦之际之学派》
章太炎《论诸子的大概》
胡适之《诸子不出于王官论》
柳翼谋《论近人讲诸子之学者之失》
江山渊《论子部之沿革兴废》
江山渊《论九流之名称》
江山渊《论道家为百家所从出》
作者介绍
钱基博(1887—1959),字子泉,自号潜庐,又号老泉,江苏无锡人。著有《经学通志》、《现代中国文学史》、《韩愈志》、《古籍举要》、《钱基博国学必读》等。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入手了钱基博先生的《国学必读》上下两册,真是让人爱不释手。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很有分量,纸张也十分考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露着一股古朴典雅的气息,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制作的学术著作。书中的内容,虽然我还没有完全细读,但初步翻阅下来,就感觉到其内容之精炼、讲解之透彻。钱先生的文字功底深厚,行文流畅,即使是涉及一些比较艰深的学术概念,也能被他阐述得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更重要的是,他不仅仅是罗列知识点,而是能将这些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让我感觉,这套书不仅仅是“读”国学,更是“学”国学。它像一座桥梁,连接着我们现代人与古人的智慧,让我们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与先贤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篇章对某个经典著作的解读,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核心思想,并点出其在整个国学发展脉络中的地位。这种“点石成金”式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也为我日后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拿到这套《国学必读》,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所呈现出来的学术严谨性。钱基博先生的治学态度,通过他的文字,扑面而来。我尤其看重的是,他并非只是简单地将前人的观点堆砌,而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和批判。在某些关键的问题上,他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言之有据,论证充分。这对于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的读者来说,尤其珍贵,因为我们缺乏系统性的专业训练,很难自行辨别学说的优劣。有钱先生这样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家作为指引,我们就能少走很多弯路。书中引用的大量原始文献和学术论述,也显示了其扎实的研究功底。我会在阅读过程中,时不时地停下来,去查阅他引用的那些资料,进一步印证和理解他的观点。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让我深切体会到,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现成的知识,更在于教会我们如何去学习、去思考、去研究。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许比直接的知识灌输更为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选材和编排,无疑体现了钱基博先生作为一位国学大家深厚的功力。他所挑选的“必读”内容,绝非信手拈来,而是经过深思熟虑,聚焦于那些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最具学术价值的思想和著作。我注意到,他并没有刻意去追求内容的广泛性,而是力求在深度上下功夫,力求为读者勾勒出一条理解国学的清晰脉络。上下两册的结构设计,我猜想可能有着从宏观到微观,或者从基础到应用的不同侧重。我期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国学的要义,逐渐建立起自己对国学体系的认知框架。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拨开迷雾,看清国学的真谛,而不是被那些零散的、碎片化的信息所迷惑。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学习路径,让我们能够从宏观上理解国学的博大精深,又能从微观上领略其中的细致入微。
评分老实说,在接触这套《国学必读》之前,我对国学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或者说,对一些经典作品的认识比较零散。但钱基博先生的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他不仅仅是介绍某一部书或者某一种思想,而是将它们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我尤其欣赏他对于不同学派、不同思想之间联系和区别的梳理,这种“脉络化”的讲解,让原本看似独立的知识点,变得生动起来,也让我看到了国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上册和下册的阅读体验,我感觉应该是层层递进的,从基础的知识普及,到更深层次的理论辨析。我期待通过这套书,能够真正“读懂”国学,而不是仅仅“认识”国学。我希望它能在我心中播下一颗种子,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能够因此而更加浓厚,并且有机会去探寻更多更深的知识。
评分这套书我早就听说了,一直想找机会拜读。钱基博先生的大名,对于任何一个对国学有所涉猎的人来说,都如雷贯耳。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中国的文化精髓,除了学习经典著作本身,还需要有大家来梳理、引导。这套“国学必读”系列,从名字上就透着一股子“干货”的劲儿,似乎直指核心,点拨迷津。尤其它被收录在中国学术名著丛书之中,这本身就意味着其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受到了高度认可。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浩瀚的国学海洋中找到正确的航向,不再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上册和下册的区分,也让我猜测其中可能有着严谨的逻辑顺序,从基础的入门知识,到更深入的理论探讨,亦或是将不同的学术领域进行划分,如经学、史学、文学、哲学等等。我非常好奇钱先生是如何构建他的“必读”体系的,哪些著作、哪些思想是他认为最能代表国学精要的,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让后学者事半功倍。购买之前,我还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关于钱基博先生的生平和学术思想的资料,发现他学贯中西,治学严谨,其对国学的贡献不容小觑。这份期待,也包含着对学术大家风范的向往,希望通过阅读他的著作,能感受到那种深厚的学养和人文情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