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CH/Z 9019-2012):地理信息元数据服务接口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geo-information Metadata Service Interface]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CH/Z 9019-2012):地理信息元数据服务接口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geo-information Metadata Service Interfac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编
图书标签:
  • 地理信息系统
  • 元数据
  • 接口规范
  • 测绘
  • 标准化
  • 技术文件
  • CH/Z 9019-2012
  • 数据标准
  • GIS
  • 空间数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测绘出版社
ISBN:9787503033155
版次:1
商品编码:1150339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外文名称:Specification for geo-information Metadata Service Interface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4-01
用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CH/Z 9019-2012):地理信息元数据服务接口规范》规定发布、访问地理信息元数据服务所需的接口、通信方法以及交换信息的编码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CH/Z 9019-2012):地理信息元数据服务接口规范》适用于网络环境下地理信息元数据服务领域。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与定义

4 缩略语与数据类型
4.1 缩略语
4.2 数据类型

5 元数据服务的需求
5.1 系统
5.2 发布元数据
5.3 查找元数据
5.4 采集元数据
5.5 同步元数据

6 信息模型
6.1 概述
6.2 Capability类
6.3 元数据服务信息模型
6.3.1 总则
6.3.2 元数据描述对象
6.3.3 Metadata.md FileID元素
6.3.4 服务元数据
6.3.5 与通用XML记录格式的映射
6.3.6 其他可用于检索的附加属性项
6.3.7 其他可返回属性项
6.4 数据绑定
6.4.1 概述
6.4.2 数据集
6.4.3 数据集系列
6.4.4 在线服务
6.4.5 应用系统
6.4.6 测绘档案
6.5 查询结果
6.5.1 查询结果元素
6.5.2 提要型结果
6.5.3 摘要型结果
6.5.4 完整型结果
6.6 服务信息模型
6.7 与其他兼容OGCCSW的元数据服务的互操作

7 外部接口
7.1 概述
7.2 引用的协议绑定
7.3 接口规定
7.3.1 服务接口
7.3.2 查询接口
7.3.3 管理接口
7.3.4 同步接口
7.3.5 出错处理
7.4 查询方法
7.5 实施说明
7.5.1 一致性要求
7.5.2 相关技术问题
7.5.3 语义问题
7.5.4 安全问题

附录A (规范性附录)XML编码模式
A.1 Capabilities描述的XML编码模式
A.2 请求与响应消息的XML编码模式
A.3 DC记录类型的查询结果的XML编码模式
A.4 地理信息元数据规范的记录类型的查询结果的XML编码模式

附录B (规范性附录)抽象测试要求
B.1 只读功能
B.2 事务处理功能
B.3 同步功能
参考文献
图书简介: 《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当代价值》 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历史演变及其在当代的深刻意义。全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精微的文本分析相结合,力图全面呈现这一民族精神谱系的丰富性、复杂性与持久生命力。 第一部分:精神的源头与奠基 本书首先追溯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古老源头,着重分析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对这一精神内核的塑造作用。重点解读了儒家“仁、义、礼、智、信”中的社会伦理基石,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如何构建了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与和谐观,以及墨家“兼爱非攻”所蕴含的朴素的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通过对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以及早期文献的考证,我们描绘了早期华夏族群在地理环境压力下,为求生存与发展所形成的集体意志与道德规范。 第二部分:历史长河中的精神演进 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中华民族精神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的动态演进。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如何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了以“家国同构”为特征的政治伦理体系,并探讨了这一体系对维护大一统帝国长期稳定的积极作用与潜在的僵化弊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活跃与文化交融,对民族精神的多元性进行了丰富。隋唐盛世时期,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如何促成了空前的文化繁荣,并展现了中华文明强大的文化吸纳能力。宋明理学的兴起,则标志着精神探索从外在的政治伦理转向内在的道德实践与格物致知,强调个体修养对社会秩序的重构作用。 在这一部分,我们特别开辟章节,详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所经历的巨大冲击与深刻反思。面对西方的强势冲击,如何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对传统精神进行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转化,成为时代的核心命题。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到五四运动的“德先生”与“赛先生”,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价值追求,无不体现了民族精神在危机中的淬炼与升华。 第三部分:当代精神的重塑与价值 本书的第三部分则将目光投向当代,系统阐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如何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详细分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如何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的深度拓展: 不再仅仅是狭隘的地域或血缘认同,而是体现为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定信念,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责任担当。 奋斗精神的回归: 重新审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古训,结合当代科技攻关、脱贫攻坚等重大历史实践,探讨个体奋斗如何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和合思想的当代诠释: 将中国传统的“和为贵”理念,提升到国际关系、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层面,论述了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的东方智慧。 实干与担当: 强调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知识分子、产业工人、基层干部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实践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第四部分:面向未来的精神弘扬 本书的结论部分探讨了在信息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向世界阐释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内容包括:如何通过文化交流、学术研究和教育普及,清除对中华精神的误读与偏见;如何在全球治理面临挑战时,贡献植根于深厚历史底蕴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全书结构严谨,论证详实,引用了大量的经典文献、历史案例和现代社会学调查数据,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立体、富有洞察力的中华民族精神研究范本。本书适合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文化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及所有关注民族精神传承与发展的广大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份技术文件散发着一种严谨的工业美感。它的价值不在于被大众阅读,而在于被专业人士“执行”。如果说地理信息数据是石油,那么元数据就是标记油井位置、质量和开采权限的地图和契约。这份接口规范,就是确保这些契约能够被不同系统安全、准确读取和交换的“标准信封”。我非常好奇书中对于“服务发现”和“服务编排”的描述,毕竟接口规范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服务的松耦合。是否采用了某种成熟的Web服务架构模式?是否对API的版本控制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细节决定了该规范在实际工程中的生命力。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它代表了一种对技术细节的极致追求,是将抽象的“信息服务”概念转化为可被机器理解和执行的具体指令集的过程,是对国家地理信息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支撑。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朴实,以一种严谨、专业的气质扑面而来,让人立刻感受到它所承载内容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从这本书的标题和出版信息来看,它无疑是面向专业领域人士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这种技术规范类的文件,通常不会有华丽的辞藻,而是追求精确与无歧义的表达。我个人猜测,书中对“地理信息元数据服务接口”的定义和规范一定非常详尽,涵盖了从数据结构、交互协议到错误处理机制等方方面面。对于那些需要构建或维护地理信息系统(GIS)服务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能像一本操作手册,详细规定了不同系统之间如何“对话”才能确保元数据的准确、高效传输。能够将这些复杂的技术细节统一成一套标准,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也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信息共享和互操作性的重视。阅读这类文件,需要极强的耐心和扎实的专业背景,但一旦掌握了其中的精髓,就能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和系统的兼容性。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信息标准化的观察者,我深知技术规范类文件往往是行业发展的“沉默英雄”。这份关于地理信息元数据服务接口规范的文档,其价值不在于其文学性,而在于其普适性和可操作性。它必然是对现有行业痛点的深刻总结和前瞻性布局。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统一的接口标准,不同的地理信息平台在交换数据时将如同使用不同的语言,沟通成本高昂且错误频出。这份文件,想必就是那位“翻译官”。我推测书中可能用大量的流程图和代码示例来佐证其规范的合理性,确保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对接。对于那些负责信息治理和数据资产管理的决策层人员,这本书的重要性或许体现在它为数据治理提供了一个技术上的落地路径,确保了国家地理信息资源的可追溯性和权威性。这不仅仅是技术文档,更是对未来数据服务生态构建的蓝图描绘。

评分

翻阅这份文件时,那种扑面而来的技术气息让人倍感充实,它似乎在向读者宣告着“标准就是一切”的理念。我留意到其编号“CH/Z 9019-2012”,这表明它是一份指导性技术文件,而非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这意味着它可能在某些技术实现路径上提供了灵活的指导而非铁板一块的限制。对于那些走在技术前沿、需要不断尝试新架构的研发团队而言,这种“指导性”或许更具吸引力。这本书的内容想必是围绕如何建立一个健壮、可扩展的元数据服务框架展开的。也许其中会详细阐述如何利用XML、JSON或其他特定协议进行数据封装和传输,并对不同服务操作(如查询、发布、更新)的原子性、事务性提出明确要求。我猜想,其核心价值在于统一了不同部门、不同厂商之间对“地理信息元数据”的理解和操作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系统集成的复杂度,是推动行业信息化的重要基石。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年份是2012年,这个时间点在信息技术领域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彼时,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正在加速普及,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也从传统的桌面应用转向了更广泛的网络化、移动化场景。因此,这份规范很可能是在应对这种时代变革中诞生的,它必须具备足够的“前瞻性”和“适应性”。我期待书中在接口设计上能够体现出对性能和安全性的考量,尤其是在海量地理空间数据元数据交互的场景下。例如,对于数据安全传输的加密机制、对于高并发请求的负载均衡接口设计,想必都有相应的指导原则。总而言之,它绝非一本故纸堆里的陈旧资料,而是一份在特定历史时期,为解决行业互操作性难题而精心打磨的“工具箱”,为后续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地理信息服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底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