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827-2014 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代替DL/T 827-2002)灯泡贯流式

DL/T 827-2014 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代替DL/T 827-2002)灯泡贯流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能源局 编
图书标签:
  • DL/T 827-2014
  • 灯泡贯流式水轮机
  • 启动试验
  • 规程
  • 水力发电机组
  • 试验标准
  • 电力设备
  • 水轮发电机
  • DL/T 827
  • 发电机组试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2072
版次:1
商品编码:1153694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
字数:33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DL/T 827-2014 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代替DL/T 827-2002)》规定了单机5MW以上和转轮直径2.5m以上的灯泡贯流式机组的启动试运行试验程序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水电站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及相关设备的启动试运行试验和交接验收。 其他贯流式机组的启动试运行试验可以参照本标准。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针对您提供的图书名称“DL/T 827-2014 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代替DL/T 827-2002)”的图书简介,内容将严格聚焦于该标准本身,不包含该标准以外的内容,力求详实且自然。 --- 图书简介:DL/T 827-2014 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 图书概述 本书籍全面收录并详细阐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827-2014《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该标准是电力行业对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从安装调试到投入商业运行前,所必须进行的一系列系统性、规范化启动试验的权威技术文件。它旨在统一技术要求,确保机组启动过程的安全、可靠、高效,并为设备性能的最终确认提供科学依据。 本标准取代了原有的DL/T 827-2002版本,体现了近年来我国水力发电技术,特别是灯泡贯流机组设计、制造、安装及运行控制技术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它不仅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运行标准的提升与规范。 适用范围与核心对象 本规程的核心对象是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这类机组因其独特的结构布局——水轮机、球形机壳(灯泡)、导叶机构、主轴、调速机和发电机等主要部件均布置于一个充水油封的球形机壳内,具有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短、适应水头范围宽等特点,在我国的中低水头、大容量水电站中应用极为广泛。 本标准严格规定了对这类特定机组进行启动试验的程序、内容、验收标准以及相关的安全要求。其适用范围覆盖了从机组吊装完成、附属系统就位,到最终并网运行之前的全部关键试验阶段。 关键技术内容详解 本规程的结构严谨,技术内容覆盖了启动试验的各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核心板块: 一、 试验前的准备与要求 这是整个启动试验成功的基础。规程详细规定了在进行任何带载或空载试验前,必须完成的所有准备工作。这包括但不限于: 1. 设备安装与检查: 对灯泡本体的密封性检查、吊装就位的精度确认、导叶机构的安装间隙校核、以及发电机定子、转子部件的对中及紧固情况的复核。 2. 辅助系统调试: 对灯泡内部的通风、冷却、排水、油循环润滑系统、变压器、断路器等配套电气设备的单独试验和联调要求。特别强调了对灯泡内部的压力平衡系统和紧急通风系统的功能验证。 3. 安全联锁系统校验: 详细规定了保护动作逻辑、紧急停机(跳闸)回路的模拟试验,确保所有安全保护装置在实际启动过程中能够按设计要求可靠动作。 二、 单项空载试验项目 在不带负荷或不并网的情况下进行的初步试验,主要目的是验证机组基本机械和电气部分的性能及可靠性。 1. 旋转试验(空载运行): 包括分级加速至额定转速、长时间稳速运行的考核。重点监测机组在不同转速下的振动、轴承温升、机壳压力波动情况。 2. 导叶开度试验: 考核导叶在不同行程(从全关到全开)下的动作平稳性、响应时间以及是否存在卡涩现象。 3. 制动试验: 验证发电机和水轮机的制动装置(如电磁制动、水力制动等)的可靠性和制动时间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三、 负载试验与性能验证 这是验证机组在实际工况下能量转换效率和运行稳定性的核心环节。 1. 机组水力工况试验: 模拟不同水库水位或上游引水条件,进行带负荷试验。规程对不同负荷点(如10%、25%、50%、75%、100%额定负荷)的运行稳定性和响应速度提出了明确要求。 2. 调速系统特性试验: 重点考核调速机对负荷变化的响应能力,包括超调量、振荡衰减时间等关键参数的测试和记录。 3. 电气性能试验: 包括电压调节特性、无功功率的自动调节能力、并网时的同期性、以及在不同负荷下电压波形畸变率的测试。 四、 长期运行与试验总结 规程要求机组必须在完成上述所有试验后,进行一段不间断的连续试运行(通常称为“连续试运”),以检验机组在累积运行状态下的可靠性。 1. 连续试运要求: 规定了试运的时长、巡检的频率、以及对设备异常情况的处理记录标准。 2. 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制: 详细指导了如何整理、分析试验过程中采集的所有数据,并最终形成符合行业标准的启动试验总结报告,作为机组最终验收和投入商业运行的依据。 标准的重要意义 DL/T 827-2014 的发布与实施,极大地规范了我国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的验收流程。它不仅为设计、制造、施工、调试和运行维护各方提供了一套统一的语言和标准化的操作指南,避免了因标准不一导致的工程争议和安全隐患,同时也为后续机组的大修、技术改造提供了基准参考值,确保了我国水电资产的安全、高效运行。 本书籍是水力发电工程技术人员、设备制造商、质检机构和水电站运行管理人员案头不可或缺的专业技术手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非常专业和严谨的感觉,那种深蓝色调配上清晰的白色字体,立刻让人联想到电力行业技术规范的权威性。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读具体内容,但仅从其标题——“DL/T 827-2014 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来看,就能感受到它对于水电工程领域的重要性。我猜想,这本书必然是对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在投入运行前一系列复杂而精密的启动试验流程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和标准化。对于现场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说,手边备着这样一本规范,无疑是操作的指南针,确保每一次启动试验都能在安全、高效的前提下顺利完成,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失误带来的风险。这种标准的制定,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电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的严格要求,其价值远超一般的技术手册,更像是行业内的“宪法”般的存在。我期待它能详尽地阐述从机组并网前的各项参数校验,到实际带负荷试运行中对振动、温升、有功功率调节能力等关键指标的监测与判定标准,真正做到有据可依,让复杂的技术操作流程变得清晰可控。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能源转型和电力系统可靠性的行业观察者,我对这种具有前瞻性和替代性(代替了2002年版本)的规程更新感到十分振奋。技术总是在进步,老旧的标准必然无法完全涵盖新型材料、更先进的控制系统以及日益严苛的运行要求。因此,2014年的这个版本,我推测它在吸取了过去十几年间国内外大型水电项目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对试验方法、数据采集的精度、异常情况的处理预案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和优化。例如,在快速响应和电网稳定性的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关于机组甩负荷试验的参数设定和考核指标,想必有了更贴近实际运行工况的描述。这种与时俱进的修订,不仅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水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有力保障。我特别好奇,新规程中是否针对数字化监测和远程诊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试验验证要求,使得传统的现场手工记录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

评分

说实话,我对“DL/T”开头的技术文件有一种本能的敬畏感,这代表着它是国家能源局或相关电力行业协会颁布的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其权威性不言而喻。阅读这类书籍,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需要一种严谨到极致的职业态度。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清晰地界定出不同阶段试验目的,比如,启动试验的目的不仅仅是看设备能不能转起来,更重要的是验证其在各种工况下的动态特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保护系统的动作可靠性。我尤其关注那些涉及安全的关键环节,比如紧急停机试验的响应时间、过流保护的精确度等等。这些数据直接关系到价值数亿乃至数十亿的发电设备和整个电网的安全。因此,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如何将复杂的物理过程,转化为一套可执行、可量化、可追溯的标准操作流程,这才是其核心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虽然无法从封面直观判断,但其标题的专业指向性,已经预示了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与设备供应商或电站建设方进行技术对接的人员来说,它就是一把衡量工作质量的“尺子”。如果某家制造商声称其设备满足行业标准,那么他们提供的启动试验报告就必须严格对照这本书中的每一个条款和步骤来撰写。我个人非常重视这种规范性文件的逻辑结构,一个好的规程应当是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我猜测它会从最基础的设备就位检查开始,逐步过渡到空载试验,再到带负荷试验,最终以长期稳定性考核收尾,每一步都设置了明确的通过/不通过的判定基准。这种清晰的架构,极大地提升了沟通效率,避免了因理解偏差而在项目收尾阶段产生不必要的争议和返工,是确保工程质量的“硬核”文件。

评分

翻开这本书(虽然我只是在想象),我期望看到的是大量的表格、图示和流程图,因为纯文字描述对于机械和电气系统的试验规程来说,往往是效率最低的方式。灯泡贯流式机组本身结构就相对复杂,其启动过程涉及到水力学、机械传动、电磁学以及复杂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协同工作。因此,一份优秀的规程应该能通过清晰的示意图,直观地展示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试验回路的接线方式,以及不同控制逻辑下的操作顺序。如果能配有前一个版本(2002年版)与本版本在关键试验环节上的主要差异对比说明,那就更好了,这能帮助老一辈的工程师快速掌握新标准的变化点。总而言之,这本书不应该是一本理论教材,而是一本随时可以摊开在现场工作台上,指导操作人员准确无误地完成高风险试验任务的“行动手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