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前,谁理解改革者李鸿章的情与难?
改革正当时,又有谁理解改革的远见和彷徨?
以改革为鉴,增添改革再出发的动力
《重读李鸿章》以全新的历史视角、不偏不倚的中肯态度、清晰的历史脉络,全方位解读晚清历史风云人物李鸿章,梳理了其诸多人生的心得智慧,生动还原了作为改革者的李鸿章内心的纠结和彷徨,也展示了其改革的魄力和胆量,再现晚清社会在动荡飘摇中再塑造的多种可能性及孕育的思想活力。
牛贯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现主要从事明清经济史与中国近代政治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中国经济史》和《中国古代社会史》,著有《多元视野:17-19世纪中国的市场与经济发展》、《晚清中国统治格局研究》(合著)、《清史十五讲》(合著)等。
引言
第一章 李鸿章的陆军部队——淮军
第二章 李鸿章的北洋海军
第三章 治器与治器之器
第四章 李鸿章与中国第一批留学生
第五章 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的电报业
第六章 “开矿救国”——李鸿章与新式矿业
第七章 李鸿章与轮船招商局
第八章 修建铁路一波三折
第九章 李鸿章的外交生涯
尾声 李鸿章之死
李鸿章可谓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外交家。外国媒体评论道:“只知李鸿章,而竟不知有清朝廷。”
一、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天津教案
1870年,天津接连发生幼童迷拐案。天津城一时谣言四起,认为天主教所办育婴堂专用迷药诱拐儿童,将其挖眼剖心以制西药。6月18日,当地民众捕获了匪徒武兰珍。据武所供,迷拐幼童正是使用法国教堂提供的迷药。此讯传出,城内百姓群情激愤,纷纷到法国教堂门前举行示威,声讨杀人者。迫于压力,育婴堂的修女们同意民众入内巡查。21日,法国领事丰大业率书记官西蒙持枪闯入三口通商大臣衙门。通商大臣崇厚见势不妙躲到后堂。丰大业赶往教堂途中,路遇天津知县刘杰,开枪将其射伤。丰大业的强盗行径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他们将丰大业和西蒙当场打死,其后又冲入法国教堂,打死两名神父和十名修女。四名法国男女,三名俄国人和三十多名中国教民也在群情激愤中被打死。人们久压的怒火一时间迸发出来,将法国领事馆砸毁。此即近代史上轰动一时的天津教案。
法国驻华公使罗淑亚立即通电总理衙门,同时命法国军舰在大沽口作好战争准备。清政府急令直隶总督曾国藩前往天津处理教案。曾国藩深知此行凶多吉少,临行前立下遗嘱,命家人准备楠木棺材一口。由此可见事态之严重。曾国藩到天津后,对教案“元凶”做出严肃处理: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充军黑龙江,十五人处以极刑,二十一人流放。这一处理,使曾国藩招致了“卖国贼”的骂名,弄得其“外惭清议,内疚神明”,好不尴尬。正巧新任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身亡,清廷给曾国藩找个台阶,令其回任两江;同时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处理天津教案。
李鸿章接手前,专门拜会了老师曾国藩。曾国藩忧心忡忡地问李鸿章:“你准备如何与洋人交涉?”李先是谦虚一番:“门生正要向老师讨教。”然后道:“与洋人交涉,我首先要同其打起‘痞子腔’。”曾国藩怒道:“‘痞子腔’怎么打法,你倒打给我瞧瞧?”李鸿章道:“门生信口胡说,望老师指教。”曾考虑良久,道:“关键在于‘诚’。洋人也是人,只要以诚相待,一定会令其感化。”李答曰:“诺!”由此可见曾、李二人在外交策略上存在很大不同。曾国藩一味同外国人讲道理,结果适得其反。李鸿章却又是打“痞子腔”,又是拖延,又是寻找调解人,外交手腕灵活多变。李鸿章的“痞子腔”倒是在外交场合为自己赢得了尊严。1897年,李鸿章接见法国公使施阿兰。施阿兰少年得志,根本没把李鸿章放在眼里,态度非常傲慢。两人交谈几句后,李鸿章突然问道:“阁下今年贵庚多少?”施阿兰一愣,告诉李鸿章自己的年龄。李鸿章大笑曰:“你和我的孙子同岁啊。我在巴黎曾和你祖父谈得很投机,不知你是否记得?”施阿兰讨了没趣,此后见到李鸿章总是十分恭敬。
李鸿章到天津后积极进行外交斡旋,希望英驻华公使威妥玛充当调解人。李鸿章对威妥玛说:丰大业两次向中国官员开枪,显然事端由其挑起。驻华外交官公然向中国官员开枪,绝无先例,曾国藩处决杀人者的裁定最公平不过。至于法国人提出的张光藻和刘杰应为丰氏抵命,亦无道理。刘杰确为丰大业枪击致伤,然杀丰大业的人却非张、刘二人。
命运之神再次眷顾李鸿章。当时正值普法战争时期,天津教案后不久法军于色当战役中惨败,法皇拿破仑三世亦被普鲁士军队俘虏。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因此希望早日完结天津教案。清政府正法案犯二十人,发配二十五人;向法国赔偿白银二十一万两,赔偿被害人白银二十五万两;派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作为特使亲赴法国道歉。天津教案到此完结。
天津教案是李鸿章政治生涯的又一转折点。不久,清廷任命其兼任北洋大臣,最终成功从曾国藩手中接过汉人第一权臣的指挥棒。一位英国外交家在1883年这样说道:“总理衙门不过是李鸿章天津衙门的下属机关罢了。”
……
对于《重读李鸿章》这本书,我最大的期待在于它能否为我们提供一种“同情之理解”。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很容易站在今天的角度,用现代的价值观去评判古人。但我想,理解一个人,尤其是像李鸿章这样身处历史关键节点的人物,需要的是一种“时空移情”。这本书能否帮助我穿越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晚清,去体会他所面临的真实困境?他当时的国家,是怎样的积贫积弱?他所要面对的对手,是怎样的强大?他所能调动的资源,又是怎样的有限?我希望书中能生动地展现出他做出每一个重大决策时的压力、纠结和无奈,从而让我们能够理解,为何他会选择那条道路,哪怕这条道路在后世看来充满了争议。我希望读完这本书,我不会简单地去歌颂他,也不会一味地去指责他,而是能够以一种更包容、更理解的心态,去认识这位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并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历史、关于人性,以及关于国家命运的深刻启示。
评分读这本书,我最想看到的是对李鸿章思想转变过程的细致刻画。历史教科书往往将他塑造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形象,但现实中的人,尤其是身处复杂政治漩涡中的人物,其思想一定是动态发展的。我很好奇,在不同的历史节点,例如甲午海战的惨败,或者庚子事变后的《辛丑条约》签订,李鸿章的思想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冲击和调整?他最初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否动摇过?他对西方文明的看法,在经历了与列强的直接交锋后,是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甚至是反思?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他大量的奏折、书信,甚至是当时的官员和外国人的评价,来勾勒出他内心世界的变化轨迹。我并不期待一个完美无瑕的李鸿章,恰恰相反,我希望看到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在面对巨大压力和挑战时的迷茫、犹豫、妥协,以及偶尔闪现的智慧和勇气。这种对思想深度的挖掘,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他为何做出那些在当时看来是“最不坏”的选择。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就足够吸引我了,"重读李鸿章",总觉得历史上这位晚清重臣,身上有着太多值得探究的复杂性。我一直对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以及身处其中的关键人物充满好奇。李鸿章,一个经常在教科书和历史故事里出现的符号,但究竟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决策,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究竟有多少是出于无奈,又有多少是出于个人的考量?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能够放下既有的印象,从一个更开阔的视角去重新审视他的一生。我期待的不仅仅是罗列史实,更是能触及到他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抉择,理解他为何会做出那些在后人看来充满争议的选择。毕竟,历史的洪流裹挟着个人,个人的选择又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历史。希望这本书能带领我穿越时空,走进那个时代,去感受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去体会那份身不由己的无奈,也去发现他身上可能被忽视的闪光点,从而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一个更立体、更 nuanced 的认知。
评分初拿到《重读李鸿章》这本书,我首先想到的是,这本传记能否摆脱“成王败寇”的简单评判,真正呈现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我希望它能像一面镜子,照见李鸿章在时代洪流中的轨迹,但不仅仅是描述他如何“败”于列强,如何“成”于晚清官场,而是深入挖掘他每一个重要决策背后的动机和考量。例如,他对洋务运动的推动,究竟是出于真诚的救国之心,还是只是为了巩固自身权力?他对慈禧太后的政治博弈,是纯粹的臣服,还是暗藏着某种策略?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他在外交场合的表现的描写,那些在屈辱条约的签署背后,他可能承受了怎样的压力,又试图争取了哪些微弱的利益?我相信,一个伟大的传记,不应该回避人物的缺点和错误,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读者理解这些缺点和错误形成的原因,以及人物在历史局限性下所能做出的最大努力。我期待的是一种“知人论世”的阅读体验,通过李鸿章的个人命运,折射出那个时代中国的种种困境与努力。
评分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在细节处下功夫,去展现李鸿章作为“中国第一个职业外交家”的真实面貌。我们常听说他代表清政府签署了无数不平等条约,背负了“卖国贼”的骂名,但这背后,他究竟是如何与列强周旋的?在那些唇枪舌剑的外交谈判中,他有哪些策略和技巧?他与哪些外国官员有过深入的交往,又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我希望书中能描绘出他在国际舞台上,如何在巨大的国家实力差距面前,尽力维护中国利益的场景。例如,他是否有过据理力争的时刻?是否有过巧妙的斡旋?是否也有过被逼无奈的苦涩?我更想看到的是,那些被历史忽略的,他作为一名政治家、外交家,在处理国家事务时所展现出的智慧、手腕,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努力。这本书,如果能让我看到一个更具象、更丰满的李鸿章,而不是一个符号化的形象,那将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阅读体验。
评分很不错,读完以后再来点评。
评分很不错,读完以后再来点评。
评分很不错,读完以后再来点评。
评分很不错,读完以后再来点评。
评分很不错,读完以后再来点评。
评分很不错,读完以后再来点评。
评分很不错,读完以后再来点评。
评分很不错,读完以后再来点评。
评分很不错,读完以后再来点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