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昆德拉推崇的捷克诗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苦涩人生的唯美追忆
著名翻译家杨乐云先生:“每译好一篇,都像是享受了一道美味。”
“他们递过来的手上的温暖我还感觉得到……剩下的唯有回忆。还有微笑!”
这是一部别致的回忆录。诗人透过一则则动人故事,诉说童年、爱情、友谊、艺术、奇遇……缅怀他一生中遇到的人和事。在故事中,遗失在时光中的美好瞬间一一重现,逝去的人一个个回来,他们身影晃动,笑语俨然。其中有令诗人感动和怀念的平凡人,更有可敬可爱的文学艺术名家,如《好兵帅克》作者哈谢克、受昆德拉推崇的作家万楚拉、世界摄影大师苏代克等。
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捷克著名诗人,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创作主题围绕着爱情、艺术和对祖国的热爱,主张诗歌不应局限于斗争主题,而是关注心灵世界,歌咏恬适生活和欢乐时光。代表作品有诗集《裙兜里的苹果》、《铸钟》、《妈妈》、《哈雷彗星》等,另有散文作品和回忆录《世界美如斯》。
★我们这个命中注定惨遭蹂躏的小国,她怎有能力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存在?可是,证明确实在我们面前:这一位拄杖倚在桌前的诗人,这一位将民族的天赋清晰流露的诗人。
他是捷克现代主义的象征,他更是一位不妥协的人!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自由的胜利。
——米兰·昆德拉
★这位诗人把生活上的一切细节都可以点石成金,变成诗,他的自传也是把诗和文、艺术和生活融于一炉的。如果说他一生作品有一个最重要的主题,那就是“爱”——对于女性、母亲、乡土、民族、大自然的爱。
——李欧梵
Ⅰ 茫茫白雪覆盖的一切
引言
一束紫罗兰假花
我们同列宁一起滑冰
颏下系着蝴蝶领结
Thank You, So Blue
一个诗人的诞生
在斯拉维耶咖啡馆窗畔
积雪下的钥匙
“沃尔克可以休矣!”
马哈的花束
致海兰娜·马莉肖娃的一封旧信
一封最精彩的信
一筐礼品
充满歌声的岁月
神奇的铅笔
在卢浮宫的祈祷
凋零的花圈
书的故事三则
证词
波希米亚最后一篇圣诞故事
人带进坟墓的是什么
Ⅱ 厄俄斯,朝霞女神
引言
心曲
托燕小姐
充满大海气息的纸盒
钻石圣器
去克拉卢比途中
三个金币的故事
与弗朗基谢克·赫鲁宾的谈话
厄俄斯,朝霞女神
山羊如镜饭店
一小块匈牙利熏肠
诗人椅
一盒荷兰雪茄
诗人墓前随想四则
最先拥抱谁
暗杀克拉玛什博士
临刑前五分钟
Ⅲ 在煤炭市场的一夜
引言
古城大钟
厨房的时钟
故居
穿着拖鞋出走
母亲出嫁的小礼堂
路遇小诗人
特里斯坦·科比埃尔的烟斗
在煤炭市场的一夜
马利安斯基温泉三阕
《月光奏鸣曲》
在卡洛维伐利的柱廊上
我家园中的小蔷薇
斯拉夫舞曲第十六首
头戴弗里奇帽
第十四颗星
井和诗人
Ⅳ 乌鸦飞满天
引言
去奈拉霍泽卫司的路上
乌哈兰库大楼
三本处女作
切尔纳街
英属圭亚那
福阿德国王的香槟
画家费尔迪什·杜沙赠送的狗
我的火腿生意
冯·霍普审发
诗的献礼
迈森瓷器
斯米霍夫的骷髅舞
克拉卢比车站站台
一缕金发
译后记
悲悯心境和抒情心境
——诺贝尔文学奖受奖辞
穿着拖鞋出走
1872年7月7日,星期天,保尔·魏尔伦上街去给患病的妻子玛蒂尔达买药,药店就在附近。在短短的路程中,他不幸遇上了韩波。韩波没费多少口舌就说服了魏尔伦弃家出走,同他一起去比利时旅行。魏尔伦于是未去药店,却和韩波径直到了火车站。玛蒂尔达徒然满巴黎找了他三天,走遍朋友家,甚至停尸间都去找过了。后来才知道丈夫同《醉舟》的作者一起到邻国比利时去了。
上街买药—我这里要记叙的一件往事使我不由得想起了诗人魏尔伦。看来,有些作家的妻子假如病了,是不宜打发丈夫出去买药的。
不过,我得从另一个地方讲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我们住在日什科夫区胡斯大街一栋简陋楼房的一套简陋住所里。这栋破旧房屋地处转弯角上,我们那套住所有一个莫大的也是唯一的可取之点:阳台和厨房的窗户都对着维特科夫山开阔的山坡。山坡上,从铁路边缘起,长着成片成片的金链花,春天开出浓密艳丽的黄色花朵,虽然不香,但波浪似的满山都是,景色绝美。弗拉尼亚·什拉麦克曾写过一首优美的咏金链花的诗。金链花谢了以后,铁路两侧洋槐花的甜香便涌进了我家的窗户。整栋房屋、阳台和晦暗的小院子都弥漫着这股甜香。一堵高墙把小院子同铁路的路基隔开。高墙已坼裂,墙边建了一些堆煤的木棚屋。春天的芳香在这里很需要。院子又小又阴暗。战争期间,房客们在这儿养了一群母鸡,它们徒劳无益地用小爪子刨着石头地面,啄食墙上的灰泥。在这里,大白天也不时有耗子跑出来同母鸡分食房客们从阳台上扔下的残羹剩菜。到了傍晚天快黑的时候,母鸡便一只只奔到院门旁边,耐心地等待着有谁走来给它们开门,然后一窝蜂拥向楼梯,惹人发笑地一级一级蹦上楼去,准确无误地找到各自的楼层和家门。即使快要下蛋了,母鸡也一级一级地蹦,然后慌慌张张钻进家里,接着整座房子便回响着它那欢乐的母性的歌声,歌唱它创造了奇迹:一个小小的,但在战时非常珍贵的宝贝儿。
若问母鸡养在哪儿嘛。或则在厨房里,不过绝大多数都在那间狭小、幽暗的食品储藏室。这里的一扇窗户对着臭烘烘的天窗,无法储存食物。不过,战争期间谈得上什么食物啊!
我家一间小屋的窗子朝着嘈杂的街道,正同金天使饭馆隔街相望。饭馆的镀金浮雕挂在它的门额上。那座房子里住着弗朗基谢克·绍埃尔,日什科夫区大名鼎鼎的人物,一个和善的人,晚年还写过一本书,记叙他不平凡的一生。
战争结束了。雅罗斯拉夫·哈谢克回国后不久,就同他从俄国带回来的第二个妻子搬进了绍埃尔家。有个从来都喜欢故弄玄虚的人说她是公爵夫人。她看上去不像。我们两家的窗户遥遥相对,我们能看到他们家左面的后屋和舒拉太太—日什科夫的街坊们都这样称呼她—总见她满有兴致地瞧着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捷克人的生活。
隔了一座房子住着我的同学和朋友伊万·苏克。我只要站在阳台上吹声口哨,苏克就会出现在他家的阳台上。我们两个常一块儿玩台球。苏克住的那座楼里有一家小饭馆。不知为什么,大伙儿管它叫“顽石饭店”。那里的一位房客是个玩台球的行家,待人和蔼,他教会了我们玩台球的门道。
雅罗斯拉夫·哈谢克有时也上这家饭馆里来。他呆不长久,这里离他的妻子太近了。妻子总是徒劳无益地想把哈谢克留在家里。一次,有人问哈谢克为什么不上金天使饭馆,他不以为然地说那里要爬楼。实际上金天使饭馆只有三级台阶。
一个夏天的晚上,哈谢克衣冠不整地走进了饭馆。他只穿了一件衬衫,趿着拖鞋,裤子用手提着。他坦率地告诉大伙儿,说舒拉把他的皮鞋、背带和外套全部锁起来了。他这是上药房去,妻子患病,医生开了药方。他随身带了个酒瓶,说是就便捎瓶酒回去。没等店主人把酒瓶灌满,也没等站着把一杯啤酒喝尽,他就同我们玩起台球来了。他玩得非常糟糕。喝完第三杯啤酒之后,他下了决心,说非去买药不可了,妻子在等着哩,酒瓶就先放在这儿,等他买药回来时取走。他没有再回来。
两天后,有人果断地在敲我们家的大门。门外站着面有愠色的舒拉,她气冲冲地问道:
“雅娄谢克在哪儿?”
后来她对着我的母亲哭了一会儿,抹抹眼泪走了。
不,哈谢克并没有遇上什么韩波,也没有跑到国外去。一个星期之后他回家了。带回一瓶啤酒,可是没有药。反正药也不需要了。他的妻子已经恢复了健康。甚至健康得过头啦!他大笑着补了一句。
在这段时间里,哈谢克趿着拖鞋、没穿外套,在夏天的布拉格久久地游荡,当然去了所有可能去的饭馆,在朋友和伙伴们中间—他们丝毫没打算看重他的创作—写了满满一练习本的《好兵帅克》。他伏在桌子一角写稿,写完几页就由伙伴中的某一个送去给出版商西内克。出版商按交稿数量付给他相应的稿酬。当然一个克朗也不会多给。哈谢克以此打发一天或一个晚上,第二天他若不愿意对着空杯枯坐,就得提笔再写。
这等样子的创作条件不禁使人产生疑问:假如哈谢克有个清静的环境,坐在书桌前舒舒服服地写作,他的这部作品可能会是什么样呢?然而,这是永远无法解答的、致命的“假如”。有可能假如哈谢克不是在泼洒着啤酒的桌面上,在酒肆饭馆的喧闹声中,在一群贪杯的朋友之间为了挣几十个克朗买啤酒而从事写作的话,这部作品也许不会问世,哈谢克就不会是誉满欧洲的哈谢克了。
大家知道,哈谢克不久之后就去世了。舒拉太太也去世了。哈谢克的忠心耿耿的朋友、很有耐性的弗朗基谢克·绍埃尔也去世了。唯有帅克,这个胖乎乎、性格外向、绝对不懂得粉饰现实的循环性精神病患者—正如封·拉切克教授给帅克作的诊断中所说的—却活在人间,快活地不仅朝着普津姆前进,而且几乎远行全世界,走向他从来没有打算要去的地方。
(杨乐云译)
……
一直以来,我对那些能够触动心灵深处的作品情有独钟,《世界美如斯 [Věcky krásy světa]》正是这样一本让我驻足思考的书。它并没有详细描述我曾经惊叹的那些特定地点的壮丽景色,例如我漫步在巴塞罗那高迪的公园时感受到的奇幻,或者我在墨西哥玛雅遗址中,想象古人生活时的那种历史厚重感。然而,这本书所构建的关于“美”的宏大叙事,以及它对世界多样性的深刻洞察,却深深地触动了我。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于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那些不为人知的传统,以及那些微小却动人的生活细节的关注。这种细腻和深刻,让我联想到我曾在一个偏远村庄,与当地居民一起分享食物时的那种淳朴和真挚。这本书并非只是简单的风景罗列,它更像是一种邀请,邀请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发现隐藏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美丽。它让我更加期待,在未来的旅途中,能够用心去体会那些不被大众所熟知,却同样充满生命力的“世界美如斯”。
评分当我拿起《世界美如斯 [Věcky krásy světa]》这本书时,我并未期待它会直接给我一个完整的行程单,或者列出我曾去过的地方。我所追求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连接,一种对“世界之美”的更广阔的理解。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并没有把我带到我曾驻足过的威尼斯贡多拉的慢时光,也没有让我再次体验在挪威峡湾乘船时那种震撼心灵的壮阔,但它通过一种更具哲学性的语言,描绘了人类对美的感知是如何跨越界限,在不同的文化中生根发芽,并绽放出独特的光彩。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探讨,它让我思考,那些古老的文明遗迹,它们不仅仅是石头和建筑,更是历史的回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种感受,与我当年在埃及金字塔前,抬头仰望星空时,那种与古老灵魂对话的感觉不谋而合。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用沉静而有力的声音告诉我,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以及一颗感受美的心灵。它让我更加期待,用我自己的脚步,去印证书中那些触及灵魂的描绘。
评分我一直坚信,真正的旅行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移动,更是一次内在的对话。而《世界美如斯 [Věcky krásy světa]》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种“对话”的期待。它以一种极其深邃的视角,探讨了“美”在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时空中的表现形式。尽管我没有在书中找到关于我在京都体验到的那种古老寺庙带来的禅意,也没有找到关于我在巴西雨林中,那种生命力蓬勃绽放的原始呼唤,但我能感受到作者捕捉到的那种普遍的“瞬间”——那些超越语言和国界的,触动人心的美好。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我曾经体验过的独特场景,其背后也蕴含着一种更为宏大的、属于整个人类共有的对美的追求。我尤其欣赏书中那种不急不躁的叙事节奏,它不是在堆砌景点,而是在营造一种氛围,一种让你慢下来,去感受,去思考的氛围。这种氛围,与我当年在冰岛,静静地等待极光出现时的那种心情何其相似。这本书,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对世界的渴望,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曾经让我惊叹的时刻,并且期待着未来更多的“美如斯”的相遇。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诗意和广阔的视野,《世界美如斯 [Věcky krásy světa]》,光是读着它,仿佛就能感受到微风拂过草原,阳光洒在古老石板路上,或是海浪轻轻拍打着细软的沙滩。我最近有幸读完了这本书,尽管它没有直接描写我所钟爱的那些特定的旅行经历,但它所唤起的关于“美”的普遍感知,以及对世界多样性的探索,却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及人类内心深处,唤醒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知的好奇的作品情有独钟。这本书,恰恰就是这样一本。它不是一本简单的游记,也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地理读物,它更像是一本精神的地图,指引着我们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之外,却又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壮丽与宁静。书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我曾经在阿尔卑斯山脉徒步时的那种筋疲力尽后的豁然开朗,也没有描绘我在撒哈拉沙漠中,看着星河流淌时那份渺小与浩瀚交织的震撼,但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唤醒了我对这些体验的共同情感。我仿佛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那种面对自然伟力时的敬畏,那种融入异域文化时的惊喜,那种在旅途中不断重塑自我的过程。这本书的力量在于,它让我们相信,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总有令人惊叹的美景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总有值得我们去感受的生命的力量。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书,应该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并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世界美如斯 [Věcky krásy světa]》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作品。它没有直接提及我曾经在印度泰姬陵前,感受到的那种永恒的爱意,也没有描绘我在希腊圣托里尼岛上,欣赏到的那种纯净的蓝白交织。但它所传达出的对“美”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情,却与我自身的感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喜欢书中那种宏大的视角,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瞬间,在广阔的世界中,也可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种感受,与我当年在尼泊尔,看到僧侣们在晨曦中诵经的宁静祥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风景,它更是一种关于生命的赞歌。它让我更加确信,世界之美,远不止于我们所见的,更在于我们所感受的。它激励着我,继续以一颗好奇的心,去探索这个精彩绝伦的世界,去发现更多属于“美如斯”的时刻。
评分福阿德国王的香槟
评分一封最精彩的信
评分引言
评分快而且好,我的最爱!
评分目录:
评分不错的好书,值得大家一起购买!!
评分书很好,就是有点贵
评分非常好的产品 以后还会再买
评分装帧精美,内容精典,值得珍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