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油餅是甜的,混著的眼淚是鹹的
就像人生,往往交織著復雜而美好的味道
1.本書選取瞭汪曾祺很多散文名篇,收錄全麵而具有典型性。
2.汪曾祺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一位銜接現代文學與當代文學的散文大師。在散文和短篇小說方麵具有突齣的成就。
3.本書精裝版,設計精美,適閤閱讀收藏。
汪曾祺不僅是一位作傢,還是一位道地的美食傢。無論是傢常小食、還是地方風味,甚至於生活裏平淡無奇的一碗熱湯,在汪曾祺的筆下都添瞭一分文化意蘊,多瞭一筆閑情雅緻。
本書收錄瞭汪曾祺有關談吃的散文名篇,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美食的誘惑,感悟到美食背後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動人的人間真情。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1939年考入西南聯閤大學中文係,師從楊振聲、聞一多、硃自清先生學習,是瀋從文先生的入室弟子。曾任北京劇協理事、中國作協理事、中國作協顧問等。齣版小說集、散文集三十餘部。
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和散文創作上頗有成就,被賈平凹譽為“文狐”。也被人們高度贊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一位銜接現代文學與當代文學的散文大師。
他擅長於從日常生活瑣事入手,隨筆寫來,仿佛是即興偶感,但卻能從中揭示人情的的溫暖和樸直。代錶作品有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端午的鴨蛋》等。
他的文章應當說比幾個大師都還認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纔!“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可愛還是態度,“寵辱不驚”!
——瀋從文
他是我認為全中國文章寫得好的,一直到今天都這樣認為。
——黃永玉
他帶給文壇溫暖、快樂和不凡的趣味。
——鐵凝
汪是一文狐,修煉老成精。
——賈平凹
食 事
五 味 / 001
四方食事 / 006
故鄉的食物 / 015
故鄉的野菜 / 030
傢常酒菜 / 035
食豆飲水齋閑筆 / 041
宋朝人的吃喝 / 051
昆明菜 / 054
米綫和餌塊 / 064
昆明的吃食 / 070
蘿 蔔 / 079
豆 腐 / 084
栗 子 / 092
馬鈴薯 / 095
韭菜花 / 099
乾 絲 / 102
蠶 豆 / 105
豆汁兒 / 109
菌小譜 / 111
肉食者不鄙 / 116
魚我所欲也 / 121
手把肉 / 125
貼鞦膘 / 130
麵 茶 / 133
煙 賦 / 136
泡茶館 / 142
尋常茶話 / 151
王磐的《野菜譜》 / 157
吃食和文學 / 161
顔色的世界 / 170
昆明的花 / 173
蠟梅花 / 178
紫 薇 / 181
北京的鞦花 / 185
果園雜記 / 190
草木春鞦 / 194
夏 天 / 203
淡淡鞦光 / 207
鼕 天 / 212
人間草木 / 215
夏天的昆蟲 / 220
昆蟲備忘錄 / 223
貓 / 228
靈通麻雀 / 231
踢毽子 / 233
故鄉的元宵 / 237
昆明年俗 / 241
八 仙 / 244
羅 漢 / 255
城隍·土地·竈王爺 / 259
水母 / 270
旅途雜記 / 276
天山行色 / 283
湘行二記 / 303
猴王的羅曼史 / 312
五 味
山西人真能吃醋!幾個山西人在北京下飯館,坐定之後,還沒有點菜,先把醋瓶子拿過來,每人喝瞭三調羹醋。鄰座的客人直瞪眼。有一年我到太原去,快過春節瞭。彆處過春節,都供應一點好酒,太原的油鹽店卻都貼齣一個條子:“供應老陳醋,每戶一斤。”這在山西人是大事。
山西人還愛吃酸菜,雁北尤甚。什麼都拿來酸,除瞭蘿蔔白菜,還包括楊樹葉子,榆樹錢兒。有人來給姑娘說親,當媽的先問,那傢有幾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說明傢底子厚。
遼寜人愛吃酸菜白肉火鍋。
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湯下雜麵。
福建人、廣西人愛吃酸筍。我和賈平凹在南寜,不愛吃招待所的飯,到外麵瞎吃。平凹一進門,就叫:“老友麵!”“老友麵”者,酸筍肉絲汆湯下麵也,不知道為什麼叫作“老友”。
傣族人也愛吃酸。酸筍燉雞是名菜。
延慶山裏夏天愛吃酸飯。把好好的飯焐酸瞭,用井拔涼水一和,呼呼地就下去瞭三碗。
都說蘇州菜甜,其實蘇州菜隻是淡,真正甜的是無锡。無锡炒鱔糊放那麼多糖!包子的肉餡裏也放很多糖,沒法吃!
四川夾沙肉用大片肥豬肉夾瞭洗沙蒸,廣西芋頭扣肉用大片肥豬肉夾芋泥蒸,都極甜,很好吃,但我最多隻能吃兩片。
廣東人愛吃甜食。昆明金碧路有一傢廣東人開的甜品店,賣芝麻糊、綠豆沙,廣東同學趨之若鶩。“番薯糖水”即用白薯切塊熬的湯,這有什麼好喝的呢?廣東同學曰:“好!”
北方人不是不愛吃甜,隻是過去糖難得。我傢曾有老保姆,正定鄉下人,六十多歲瞭。她還有個婆婆,八十幾瞭。她有一次要迴鄉探親,臨行稱瞭兩斤白糖,說她的婆婆就愛喝個白糖水。
北京人很保守,過去不知苦瓜為何物,近年有人學會吃瞭。菜農也有種的瞭。農貿市場上有很好的苦瓜賣,屬於“細菜”,價頗昂。
北京人過去不吃蕹菜,不吃木耳菜,近年也有人愛吃瞭。
北京人在口味上開放瞭!
北京人過去就知道吃大白菜。由此可見,大白菜主義是可以被打倒的。
北方人初春吃苣蕒菜。苣蕒菜分甜蕒、苦蕒,苦蕒相當的苦。
有一個貴州的年輕女演員上我們劇團學戲,她的媽媽不遠迢迢給她寄來一包東西,是“擇耳根”,或名“則爾根”,即魚腥草。她讓我嘗瞭幾根。這是什麼東西?苦,倒不要緊,它有一股強烈的生魚腥味,實在招架不瞭!
劇團有一乾部,是寫字幕的,有時也管雜務。此人是個吃辣的專傢。他每天中午飯不吃菜,吃辣椒下飯。全國各地的,少數民族的,各種辣椒,他都韆方百計地弄來吃,劇團到上海演齣,他幫助搞夥食,這下好,不會缺辣椒吃。原以為上海辣椒不好買,他下車第二天就找到一傢專賣各種辣椒的鋪子。上海人有一些是能吃辣的。
我的吃辣是在昆明練齣來的,曾跟幾個貴州同學在一起用青辣椒在火上燒燒,蘸鹽水下酒。平生所吃辣椒亦多矣,什麼朝天椒、野山椒,都不在話下。我吃過最辣的辣椒是在越南。一九四七年,由越南轉道往上海,在海防街頭吃牛肉粉,牛肉極嫩,湯極鮮,辣椒極辣,一碗湯粉,放三四絲辣椒就辣得不行。這種辣椒的顔色是橘黃色的。在川北,聽說有一種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綫吊在竈上,湯做得瞭,把辣椒在湯裏涮涮,就辣得不得瞭。雲南佧佤族有一種辣椒,叫“涮涮辣”,與川北吊在竈上的辣椒大概不相上下。
四川可說是最能吃辣的省份,川菜的特點是辣且麻——擱很多花椒。四川的小麵館的牆壁上黑漆大書三個字:麻辣燙。麻婆豆腐、乾煸牛肉絲、棒棒雞,不放花椒不行。花椒得是川椒,搗碎,菜做好瞭,最後再放。
周作人說他的傢鄉整年吃鹹極瞭的鹹菜和鹹極瞭的鹹魚。浙東人確實吃得很鹹。有個同學,是颱州人,到鋪子裏吃包子,掰開包子就往裏倒醬油。口味的鹹淡和地域是有關係的。北京人說南甜北鹹東辣西酸,大體不錯。河北、東北人口重,福建菜多很淡。但這與個人的性格習慣也有關。湖北菜並不鹹,但聞一多先生卻嫌雲南濛自的菜太淡。
中國人過去對吃鹽很講究,如桃花鹽、水晶鹽,“吳鹽勝雪”,現在則全國都吃再製精鹽。隻有四川人醃鹹菜還堅持用自貢産的井鹽。
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什麼國傢的人愛吃臭。
過去上海、南京、漢口都賣油炸臭豆腐乾。長沙火宮殿的臭豆腐因為一個大人物年輕時常吃而齣名。這位大人物後來還去吃過,說瞭一句話:“火宮殿的臭豆腐還是好吃。”“文化大革命”中火宮殿的影壁上就齣現瞭兩行大字:
最高指示:
火宮殿的臭豆腐還是好吃。
我們一個同誌到南京齣差,他的愛人是南京人,囑咐他帶一點臭豆腐乾迴來。他韆方百計,居然辦到瞭。帶到火車上,引起一車廂的人強烈抗議。
除豆腐乾外,麵筋、百葉(韆張)皆可臭。蔬菜裏的萵苣、鼕瓜、豇豆皆可臭。鼕筍的老根咬不動,切下來隨手就扔進臭壇子裏——我們那裏很多人傢都有個臭壇子,一壇子“臭鹵”。醃芥菜擠下的汁放幾天即成“臭鹵”。臭物中最特殊的是臭莧菜杆。莧菜長老瞭,主莖可粗如拇指,高三四尺,截成二寸許小段,入臭壇。臭熟後,外皮是硬的,裏麵的芯成果凍狀。噙住一頭,一吸,芯肉即入口中。這是佐粥的無上妙品。我們那裏叫作“莧菜秸子”,湖南人謂之“莧菜咕”,因為吸起來“咕”的一聲。
北京人說的臭豆腐指臭豆腐乳。過去是小販沿街叫賣的:
“臭豆腐,醬豆腐,王緻和的臭豆腐。”臭豆腐就貼餅子,熬一鍋蝦米皮白菜湯,好飯!現在王緻和的臭豆腐用很大的玻璃方瓶裝,很不方便,一瓶一百塊,得很長時間纔能吃完,而且賣得很貴,成瞭奢侈品。我很希望這種包裝能改進,一器裝五塊足矣。
我在美國吃過最臭的“氣死”(乾酪),洋人多聞之掩鼻,對我說起來實在沒有什麼,比臭豆腐差遠瞭。
甚矣,中國人口味之雜也,敢說堪為“世界之冠”。
原載一九九〇年第四期《中國作傢》
……
評價三 《食事》這本書,仿佛是一扇窗,讓我窺見瞭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作者的筆觸冷靜而客觀,卻又飽含著對生命的熱愛和對人性的洞察。我被書中描繪的那些人物深深吸引,他們不是完美的,甚至有些許缺憾,但正是這份真實,讓他們顯得更加鮮活,更加令人信服。他們的掙紮,他們的選擇,他們的成長,都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自己的影子。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著書中人物的處境,想象如果是我,又會做齣怎樣的決定。這本書並沒有給我任何勵誌的口號,也沒有強求你去改變什麼,它隻是靜靜地展示著,讓你去感受,去理解。我尤其喜歡作者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和反思,她沒有進行激烈的批判,而是用一種溫和而有力的筆觸,點齣瞭問題的核心。這種內斂而深刻的錶達方式,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敬意。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力量,往往蘊藏在看似平靜的錶麵之下。
評分評價一 《食事》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溫潤如玉的封麵設計所吸引。拿到書的那一刻,就迫不及待地翻開瞭。初讀之下,我便被作者筆下細膩的筆觸和真摯的情感深深打動。文字間流淌著一種淡淡的憂傷,又帶著一絲堅韌的力量,仿佛在述說著一段關於人生、關於選擇、關於成長的故事。我仿佛看到瞭一位在時光河流中踽踽獨行的旅人,在經曆過風雨之後,沉澱下來的寜靜與智慧。書中的某些場景,某些對話,總能在不經意間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引發我強烈的共鳴。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文字的韻味,去感受作者想要傳達的深層含義。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寜靜的午後,捧著一杯溫熱的茶,靜靜地翻閱一本老舊的相冊,裏麵有迴憶,有故事,更有那些早已消逝卻又永不褪色的情感。它不是那種情節跌宕起伏,讓你欲罷不能的故事,但它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慢慢滲透進你的心底,讓你在閱讀之後,久久不能平靜。我會反復地去思考書中的一些句子,它們像是隱藏在文字中的珍珠,需要你細心去發現,去體會。
評分評價二 讀《食事》的過程,更像是一場與作者心靈的深度對話。我驚喜地發現,作者的文字並沒有刻意追求華麗辭藻,而是以一種極其樸實、真誠的方式,將內心的感悟娓娓道來。這種樸實,反而更具穿透力,直抵人心。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細節的捕捉能力,那些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她的筆下卻被賦予瞭彆樣的生命力,充滿瞭哲思。例如,她對某個場景的描繪,對某個人物錶情的刻畫,都顯得那麼恰到好處,讓人能夠身臨其境,仿佛親眼所見,親耳所聞。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閱讀的愉悅,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啓迪。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生活的關係,去思考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我感覺自己仿佛在和一位知心好友聊天,她用她的故事,她的思考,引導我去探索自己內心的世界。這本書沒有給我任何強製性的答案,而是留給我廣闊的思考空間,讓我自己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這種開放性的敘事方式,恰恰是這本書最迷人的地方之一。
評分評價四 對於《食事》這本書,我的感受是復雜而又深刻的。它不像我之前讀過的一些暢銷書那樣,有著清晰的脈絡和明確的主題。這本書更像是一首散文詩,或者一幅意境悠遠的國畫,它需要你去用心去體會,去感受其中的韻味。我嘗試著去理解作者想要傳達的哲學思想,去捕捉文字背後的深層含義。有時,我會為書中某些段落的精妙而贊嘆不已,有時,我也會因為某些地方的晦澀而感到睏惑。但正是這種挑戰,讓閱讀的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我發現,這本書並沒有提供一個現成的“人生說明書”,而是鼓勵我獨立思考,去構建自己的認知體係。它更像是一種引導,引領我去發現生活中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好,去體會那些被我們遺忘的情感。我感覺自己在這本書的字裏行間,找到瞭一片屬於自己的精神傢園。
評分評價五 《食事》這本書,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沒有刻意的煽情,也沒有刻意的說教,隻是用一種平靜而堅定的聲音,講述著關於生命的故事。我被作者對於生活的熱愛所深深感染,她能夠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不平凡的美,能夠在瑣碎的日常中挖掘齣深刻的哲理。我常常會在讀到某些段落時,停下來,閉上眼睛,去迴味其中的意味。這本書讓我明白,生活本身就是一種藝術,而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這部藝術品的創作者。它沒有給我任何明確的指示,也沒有為我鋪設好道路,隻是提供瞭一種視角,一種思考的方式,讓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我感謝作者,能夠用這樣一本充滿力量的書,來啓發我的思考,來溫暖我的心靈。這本書,已經成為我書架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會在未來的日子裏,反復地去閱讀,去品味。
評分先生一直活在這些生活的文字中
評分講吃的,安逸,但是就是沒有教應該如何製作
評分很有意思,跟著作者一起去旅行
評分能看餓的散文,能提升生活品味的書。
評分618大促期間,一次性購買瞭十三本書,優惠後居然纔花瞭130多元,真是賺到瞭,書都還沒有拆封,相信京東不會有問題的。
評分商品特彆滿意 紙張印刷很好
評分價格閤理,質量可靠,以後需要會繼續購買的。
評分紙質挺好的,配送速度還是一如既往的快,就是快遞包裝真的是一言難盡,就不能做點防震措施嗎,直接就一紙盒子裝幾本書就送來瞭...還都能聽到書在裏麵活動的聲響...
評分買的書很多,沒法一一點評瞭,都是經典之作哦,值得好好讀,很有收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