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师传记精选·天才的拓荒者:冯·诺伊曼传

科学大师传记精选·天才的拓荒者:冯·诺伊曼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诺曼·麦克雷 著,范秀华,朱朝晖,成嘉华 译
图书标签:
  • 科学
  • 传记
  • 冯·诺伊曼
  • 数学
  • 计算机科学
  • 物理学
  • 天才
  • 历史
  • 人物
  • 科学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2859037
版次:1
商品编码:1151392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科学大师传记精选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约翰·冯·诺伊曼(JohnvonNeumann,1903—1957)是20世纪在现代计算机、博弈论和核武器等诸多领域内有杰出建树的最伟大的科学全才之一,被称为“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这位匈牙利出生的美籍科学家在短暂的一生中留给世人的两大发明一一计算机和博弈论,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工作乃至思维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冯·诺伊曼在纯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他的理论为量子力学打下了数学基础,开创了冯.诺伊曼代数。
  他还创立了博弈论这一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于1944年发表了奠基性的重要著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TheTheoryofGamesandEconomicBehavior)。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与了原子弹的研制,对世界上一台计算机ENIAC的设计提出了重要建议,还亲自督造了一台计算机。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冯·诺伊曼研究了自动机理论,留下了对人脑和计算机系统进行精准分析的著作《计算机与人脑》(TheComputerandtheBrain)。此外,诺曼·麦克雷著的《科学大师传记精选·天才的拓荒者:冯·诺伊曼传》还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冷战初期国际政治舞台上由核武器引发的矛盾和冲突,并阐述了冯·诺伊曼对此的态度。
  《科学大师传记精选·天才的拓荒者:冯·诺伊曼传》根据丰富的资料,通过对冯·诺伊曼的科学工作、政治态度和生活经历的全面考察,以广阔的视角,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动而充满魅力的科学天才的形象。

作者简介

  诺曼·麦克雷,1923年生,1942~1945年为英国皇家空军导航员,1945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1947年获经济学一等荣誉学位,1947~1949年在剑桥大学从事经济学研究及教学工作,1949年加盟《经济学家》(TheEconomist)杂志社。他利用业余时间出版了8本著作并担任一些顾问工作,在五大洲均开设过讲座,曾为许多杂志撰稿,1989年退休。在美国出版的书籍有《神经质的万亿富翁》(TheNeuroticTriIlion—aire)、《美国的第三个世纪》(America’SThirdCentury)、《2025年度报告:1975~2025之未来史》(The2025Report:AFutureHistoryof1975~2025)。与哈克特(JohnHackett)将军合著的有关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两本著作全球销量超过300万册。1989年他被英国女王授予英国CBE荣誉勋章。

目录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章 世界需要更多的冯·诺伊曼
第二章 布达佩斯优越的学前时光(1903——1914年)
第三章 在路德教会中学(1914——1921年)
第四章 初露锋芒的本科生(1921——1926年)
第五章 从严谨到放松(公元前500——1931年)
第六章 量子跃迁(1926——1932年)
第七章 动荡年代,结婚,移民(1927——1931年)
第八章 普林斯顿的萧条岁月(1931——1937年)
第九章 计算爆炸装置(1937——1943年)
第十章 从洛斯阿拉莫斯到“三一”试验(1943——1945年)
第十一章 在经济学领域
第十二章 费城的计算机(1944——1946年)
第十三章 来自普林斯顿的计算机(1946——1952年)
第十四章 随后是氢弹
第十五章 惊人的影响(1950——1956年)
致谢
许可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1903年12月28日,诺伊曼·亚诺什(NeumannJanos)出生于他的祖国一一匈牙利一一的首都布达佩斯。1957年2月8日因患癌症英年早逝于他的第二故乡一一美国华盛顿,这时他已更名为约翰·冯·诺伊曼(johnvon:Neumann)。在美国,他的朋友和熟人总是叫他约翰尼(Johnny);在匈牙利,人们叫他扬奇(jancsi);在这本书里,我们称他为约翰尼。正是因为他所具有的那种不事张扬的品质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尽管大多数人对他闻所未闻;但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富裕的最廉价方式就是拥有更多的约翰尼。
  约翰尼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学生,在他短暂的53年的人生中,他一天比一天更为睿智。作为20世纪20年代纯数学家中最引人注目的年轻的革新者,约翰尼一举在理论物理学有所建树,尔后,又在应用物理学、决策论、气象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战争威慑论等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绩,最后成为现代数字计算机的开山鼻祖及计算机早期应用中最具远见卓识的人。他的所有这些成就,几乎都是在他主要从事其他方面工作时取得的。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世纪,总有那么少数几个人,他们孤军奋战解决一些难题,在黑板上写几个公式就改变了世界。约翰尼是20世纪或许也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正是因为他们完成的运算,我们现在才可以快速完成许多如此异乎寻常的事情。
  如果这世上没有约翰尼,美国的核、热核以及导弹威慑的发展可能都会相当迟缓,而这种迟缓可能是致命的。没有他,计算机革命可能还达不到目前的水准,更不用说在这一水准之上的进一步发展了。在约翰尼生命的最后10年,他以异常清醒的头脑服务于杜鲁门(Truman)政府和艾森豪威尔(Eisenhower)政府。
  在幸运的20世纪90年代,这个世界正安然逃离1945—1953年的核武器装备的疯狂魔爪。在关键阶段,约翰尼所扮演的角色是成功的,他是强硬派,因而一开始便遭人谩骂。他帮助那些看出有必要阻止斯大林(Stalin)核装备的人重新树立了信心。当别的强硬派只会情绪化地大喊大叫时,约翰尼说起那些令人震惊的事却头头是道,甚至妙语连珠。一些世界顶级的教授认为,主张威慑斯大林的人是高傲自大、极端保守的种族灭绝者,是知识界的势利小人。这样的成见令鹰派寒心不已。银行家出身的斯特劳斯(LewisStrauss)上将便是鹰派成员之一,他们因发现约翰尼是他们坚定主张的理性支持者而倍感鼓舞。
  斯特劳斯回忆道,在约翰尼临终之前的沃尔特.里德医院(WalterReedHospital),“国防部长、国防部副部长、陆海空三军司令以及所有军界要员围聚在他的病榻前,聆听他最后的建议和非凡的洞见”。斯特劳斯上将写道,这位核心人物是年轻的数学家,从匈牙利移民来美国的时间并不长。“这是我见过的最富戏剧性的场景,也是对智者的最感人的致敬。”约翰尼如何获得如此的影响力?一位睿智的人作出了最简洁、而且或许是最中肯的评价。那是约翰尼去世10年之后,诺贝尔奖获得者维格纳(Eugenewigner)回到故乡布达佩斯,一名记者在采访他时问道,20世纪50年代早中期美国的科学和核政策真的主要是由匈牙利人诺伊曼。扬奇制定的吗?维格纳以他一贯简洁的风格回答道:“也不尽然。可是一旦冯·诺伊曼博士分析了一个问题,该怎么办就一清二楚了。
  ”早在1925年,在危机四伏的德国(此后不到10年,德意志变得丧心病狂),年轻的数学天才约翰尼正投身于这个世纪最伟大、最惊心动魄的科学突破一一量子力学(这一理论成为现代技术的基础,包括电子革命,令人遗憾的是它也促成了原子弹的制造)的诞生。一位物理学家在约翰尼逝世时说:“对于量子力学来说,在1925年发现后的头几年能引起冯·诺伊曼这样的数学天才的兴趣,确实是一件幸事。其结果是,该理论的数学框架得以发展,其全新的解释规则的形式在两年间(1927—1929年)由一个人分析完成。”这一判断过于乐观(参见第六章)。1927年,约翰尼最初有益的参与是需要一点处世技巧的,毕竟当时他才23岁,还是一个东欧犹太人。当时,德国的学术界等级森严;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赢得了一些掌声,却彼此相轻。约翰尼秉性仁厚、思路清晰、令人信服(他几乎一生如此),因此受到数学领域以外的大多数学者的敬仰。也正因为如此,他得以在1941一1945年参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原子弹斜冲击波和爆聚透镜研究,1945—1955年他又因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威胁推动了计算机和火箭研究。天遂人愿,这样一位深受顶级物理学家、军界和政界人士尊敬的数学家,这样一个能够迅速形成清晰思路的人,在1930年后移居当时数学还不甚发达的美国。
  令人惊异的是,早在1926—1929年,约翰尼就在专业领域和社会上取得了成功。尽管在那几年,早熟的他放浪不羁,常常出入魏玛时期柏林的低俗夜总会,甚至再一次心有旁骛。在20世纪20年代,约翰尼想成为最杰出的数理逻辑学家,建立一套(又好又简洁的)现代版无限维数学公理,数学公理曾使古希腊数学家及其他数学家的数学思想在此后2300年内保持似乎完全的严密性。所谓“严密”是说,一个数学计算结果必然毋庸置疑地源自另外一个计算结果,使数学家得以遵循一个明确思路,从而确立了数学是一切理性思维的基础。当还在德国时,年轻的约翰尼就曾立志要让数学重新引领智慧发展,而不仅仅是另类旁支。他立志要通过公理化,解决现代数学(集合论)中疑似自相矛盾的地方。
  ……

前言/序言

  欣闻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正在推出拙作一一数学天才约翰·冯·诺伊曼(JohnvonNeumann)传记的中文版。他的故事绝对会吸引中国读者。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在经济以及其他方面取得了令世人震惊的成就,辞世已久的约翰尼(Johnny,冯·诺伊曼的昵称)若目睹也会万分兴奋。
  1903年12月末,约翰尼出生于正值迅速发展时期的祖国匈牙利;1957年2月上旬在他的第二故乡美国逝世,年仅53岁。在短暂的一生中,约翰尼改善了世人的未来,其成就超越了20世纪甚至21世纪的其他任何数学家。他是构想和着手建造现代计算机的6位先驱中最杰出的一位。在受雇于罗斯福总统的战时政府期间,他参与研究的第一台计算机用于提高炮击精确度。
  在1945年夏天之后的和平时期,约翰尼认为有必要分析并出版其任职政府雇员期间所了解的有关计算机的所有知识,并详细写出了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建造的特殊新型计算机的构造与问题。约翰尼的目的就是帮助计算机开拓者与尽可能快地抢先生产实用而赚钱的商用计算机的其他计算机公司相抗衡;另外两位计算机先驱却想方设法抢注个人专利,不让他人抄袭自己以及约翰尼在任职期间获得的知识。幸运的是,当时商用计算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以致这些具有潜在禁锢性的专利基本上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作为一名英国记者,我曾撰写了几篇文章称赞约翰尼的计算机实验,郑重其事的研究则是40年后的事了。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正在生产当时最为成功的商用计算机。1957年约翰尼去世后,该公司拨款给斯隆(AlfredP.Sloan)基金会,资助撰写一部传记以纪念这位具有公众精神的、IBM公司最有价值产品的真正发明者。斯隆委托一些杰出的作家记述约翰尼发明的计算机背后的高深的数学原理,但他们所写的大量的复杂的数学方程令出版商觉得没什么出版价值。1989年,65岁的我以一家报纸的副主编的身份退休。斯隆突然问我,是否可以在1991年年底前赶出一部约翰尼的传记并获得出版商认可。斯隆或许担心1991年之后,IBM的拨款可能会断流,因为当时IBM正在被一些规模更小、更为革新的计算机公司超越。
  1989年,我所拥有的优势是约翰尼的许多密友甚至亲人尚在人世。其中包括他性格活泼的第一任妻子,他们唯一的女儿一一一位杰出的经济学教授,约翰尼的胞兄,还有校友以及他后期辉煌岁月中的资深同仁。
  一些上了年纪的受访者谈到,在20世纪20年代初,青少年时期的约翰尼有时会坚称,最聪明能干的人往往不是犹太人(当时他信仰犹太教)就是中国人。20世纪30年代末,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约翰尼与截然不同的犹太同伴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共事过。他们两人都在纳粹德国时期逃离大学教职。约翰尼在自由的美国硕果累累,而有理由说爱因斯坦表现平平。
  约翰尼在经济学方面还取得了两项重要的成就。
  第一项是厚达650页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TheTheoryofGamesandEconomicBe-havior),另一项是战前研制的一个经济发展状况的数学微型模型。这个模型很复杂,西方政客无法理解,但是本书第十一章提及的诸多杰出的战后经济学家对之非常热心;第十一章还记述了博弈论带来的成果与难题。
  如果这部传记能够促使一些中国数学家再次关注约翰尼的模型,那将十分令人欣慰;或许他们还会因此找到一些新的方法,解释如今中国取得的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
  如果约翰尼还健在的话,或许他会建议现今的中国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首先,中国很有可能正在这样做;其次,约翰尼也曾希望罗斯福和杜鲁门政府也加快迈向同样目标的步伐。但直到1952年,共和党人一一因而思想上可能倾向更加自由的市场经济一一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约翰尼才成为和平时期美国政府的顾问。
  约翰尼担任的职位是核威慑顾问。1943—1945年,约翰尼基本上是在发明计算机和撰写《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的同时,承担着第三项在洛斯阿拉莫斯的工作。他在那里参与的棱镜的研制工作使第二颗原子弹一一长崎原子弹一一得以成功。对于约翰尼的专业知识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奇特的领域;但第一颗原子弹一一广岛原子弹一一是用好不容易提炼出来的钚草草拼凑出来的,再组装出一颗原子弹估计要用上几乎一年的时间。
  一位日本物理学家了解这一点。他撰写了一篇长篇数学报告向日本的最高统帅解释道,日本无需担心第二颗原子弹很快会投下。这份报告在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的第二天上午送交到统帅手中,它帮助裕仁天皇取得多数将军对立即投降的理性政策的同意。曾妄想战斗到“一亿日本人殉国”的少数持异议者如今也只好默认新的政策,其中一些人体面地自杀了。
  1945年,21岁的我是英国皇家空军的领航员。我的一些空勤同事已然驻扎到太平洋,他们觉得很有可能是长崎原子弹挽救了他们的生命。今天,远东的居民应该也不愿意1945年后再耗上两年才向日本本土投放第二颗原子弹,那样的话,将会有近“一亿人殉国”。20世纪50年代,一些人(据说包括赫鲁晓夫)问过艾森豪威尔,用核武器摧毁中国是否可行。艾森豪威尔断然否定。据总统的一位助手回忆,约翰尼在备忘录里这样写道:“中国幅员辽阔,不能用氢弹摧毁;如果我们投放足够的氢弹以消灭所有中国人,也将令地球无法居住。”一个更为积极的问题是,中国学者是否可以参与进来,以推进约翰尼期待已久的计算机革命。其中之一是发明新的数学语言。约翰尼在他私人文件中反复提及的一个关键想法是,“像希腊语、梵语或汉语这样的语言分别是更适合逻辑、工程和诗歌的偶然的表达形式”。他写道:“因此有理由假定,当我们谈论数学时,我们是在使用一种创造出来的、比其他语言更利于表达的第二语言。”约翰尼认为,他的现代数学以微积分为基础,对物理学用途极大。他相信,其他学科可能需要新形式的数学语言,且他的计算机将为此作出贡献。
  约翰尼很早就认为:“当我们能够将量子理论中的实用性方程与物理学中的其他一些理论相结合时,化学中‘相当大的部分’就可以从实验室领域转移到数学领域。”他希望,这也可以应用到生物学;可惜的是,此方面至今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我担心,约翰尼的气象学观点会引起环保主义者以及对天气变化持悲观态度的人的恐惧。约翰尼在1946年对一场正逼近佛罗里达州的飓风感到厌烦。他写道:“一场飓风携带着巨大的潜能,它们运行在一个相当脆弱而又行动迟缓的体系之上,这个体系叫做天气。”“一个规模小于广岛的原子爆炸就可以让这种天气撤回大洋中部,而不会在佛罗里达州这些宝贵的房屋上肆虐。”约翰尼很早就了解到全球变暖的可能性,但他并不认为那使人惶恐,反而视为机遇。他希望数学家们着手把两极的冰帽涂上不同的颜色。约翰尼写道,问题是,“和普通土壤相比,冰既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能也可以辐射大量地能”。“在冰的表面或冰面上的大气中科学地涂上薄薄的彩色物质层,就能阻止反射与辐射过程,从而理想地改变当地气候。”约翰尼并没有明说,数学家们应当将冰天雪地的冰岛变成气候宜人的夏威夷;但看起来他并没有感到忧心忡忡,而是对此兴致盎然。中国读者是赞同约翰尼这种无拘无束的天气理论,还是对此有截然不同的观点呢?诺曼·麦克雷于2008年9月10日
科学的璀璨星辰,智慧的无尽海洋——数学巨匠约翰·冯·诺伊曼传记 在人类文明的漫长画卷中,总有那么一些名字,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以其耀眼的光芒照亮了科学探索的夜空。约翰·冯·诺伊曼,无疑是这片星空中最为耀眼的存在之一。他的人生,是一场跨越多个学科的壮丽史诗,他的思想,如同无尽的海洋,孕育了无数影响深远的理论与技术。这本传记,将带您深入探索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物理学家和经济学家之一的传奇人生。 童年的神童,天赋的初露锋芒 约翰·冯·诺伊曼,1903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富裕犹太家庭。他的童年,便已显露出与众不同的非凡天赋。据说,年幼的他便能心算八位数的除法,还能流利地用古希腊语与人交谈。他的父亲,一位成功的银行家,深知儿子的非凡之处,极力为他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邀请了当时匈牙利最顶尖的学者为他启蒙。 在布达佩斯大学,冯·诺伊曼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他不仅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涉猎了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他早期的学术成果,如对集合论的贡献,便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个时期的他,如同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闪烁着令人惊叹的光芒,预示着他未来将要塑造科学史的宏伟篇章。 学术的殿堂,思想的熔炉 冯·诺伊曼的学术生涯,是一部不断挑战与突破的篇章。他在哥廷根大学师从数学大师大卫·希尔伯特,并在此期间完成了博士论文,奠定了他在数学领域的坚实基础。他的研究成果,如在泛函分析、量子力学基础等方面的贡献,都极具开创性。 随后,他辗转于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继续着他对数学的探索。他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例如在博弈论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为理解和分析复杂社会互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他在博弈论中的“冯·诺伊曼定理”,至今仍是该领域的核心基石,深刻影响了经济学、政治学乃至社会科学的研究。 量子的跃迁,物理学的革新者 在量子力学的蓬勃发展时期,冯·诺伊曼以其深厚的数学功底,对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进行了严谨的构建。他提出了量子力学的公理化体系,将数学的严谨性引入了当时仍略显混乱的量子世界。他对于量子测量的研究,提出了“波函数坍缩”等概念,解释了量子叠加态如何转化为确定的宏观状态。 他的著作《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是量子力学领域里程碑式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是学习量子力学不可绕过的圣经。他不仅为量子力学提供了坚实的数学框架,更在其哲学意义上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为我们理解微观世界的奇妙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计算机的黎明,数字时代的奠基人 冯·诺伊曼一生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贡献,莫过于他对计算机科学的奠基性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与了曼哈顿计划,为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然而,真正让他名垂青史的,是他对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革命性构想——“冯·诺伊曼体系结构”。 他提出的“存储程序”概念,即指令和数据都存储在同一个内存中,并由中央处理器按顺序执行,彻底改变了计算机的设计理念。这个体系结构,成为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框架,至今仍沿用不衰。他参与设计和建造了ENIAC等早期计算机,并主导了EDVAC的设计,将理论构想转化为实际的电子设备。 他对于计算机的贡献,不仅仅停留在硬件层面。他还提出了“自繁殖自动机”的概念,为人工智能和生命起源的研究埋下了伏笔。他对于计算复杂性、算法理论等领域的早期探索,也为后来的计算机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思想,如同一颗种子,在数字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孕育出如今我们所熟知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无数令人惊叹的科技成果。 跨越边界,知识的整合者 约翰·冯·诺伊曼的一生,是对知识边界不断拓展和整合的生动写照。他并非仅仅是某个领域的孤立天才,而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相互启发,创造出全新的理论和方法。 他将数学应用于经济学,催生了博弈论;他将数学应用于物理学,构建了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他将数学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奠定了数字时代的基础。他以其超凡的洞察力,看到了不同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严谨的数学语言将它们串联起来。 他的一生,是对“跨学科研究”的最佳诠释。他的思维方式,如同一个巨大的信息处理器,能够高效地吸收、整合和创新。这种能力,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人性的光辉,智慧的遗产 除了杰出的学术成就,冯·诺伊曼还以其非凡的智力、敏锐的思维和幽默感而闻名。他曾说:“如果你认为数学不简单,那是因为你还没有认识到生活有多么复杂。”这句充满智慧的话语,恰恰反映了他对复杂世界的深刻理解。 他的一生,是献身于科学探索的一生,也是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一生。他留下的学术遗产,如同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激励着后世的科学家们继续前行。他的思想,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至今仍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这本传记,旨在深入浅出地展现这位科学巨匠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精髓。它不仅是对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缅怀,更是对人类智慧与探索精神的致敬。通过阅读这本书,您将有机会走进约翰·冯·诺伊曼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感受他作为“天才的拓荒者”,如何以非凡的智慧,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说,《科学大师传记精选·天才的拓荒者:冯·诺依曼传》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场智力的盛宴。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科学家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如何突破极限、开辟新领域的史诗。冯·诺依曼这个人,在我的脑海中已经从一个模糊的名字,变成了一个鲜活、复杂且令人敬畏的形象。传记中对他在各个学科领域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的描述,就像是在揭示一张张宇宙的神秘图景,让人叹为观止。 我特别着迷于他那近乎“全知全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纯粹的数学难题,还是复杂的工程项目,他似乎总能找到最简洁、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书中对他参与二战时期战略研究以及后来在核武器研发中的角色,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这让我看到,科学家的智慧不仅仅体现在象牙塔里,更能对现实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何冯·诺依曼会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思想遗产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

评分

读完《科学大师传记精选·天才的拓荒者:冯·诺依曼传》,我最大的感受是,真正的天才不仅在于其智力的高度,更在于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本书并没有堆砌艰涩的公式和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细节,让我们走近了冯·诺依曼这位传奇人物。从他在童年时期就能心算复杂数学题,到他成年后在不同领域都能够迅速掌握并做出开创性贡献,这种学习能力和思维敏捷度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 书中对冯·诺依曼与同时代其他顶尖科学家的交往的描写也十分精彩,例如他与哥德尔、图灵等人的互动,展现了那个时代学术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也从侧面印证了冯·诺依曼在科学界的重要地位。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他晚年对计算机科学的远见卓识,他提出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至今仍是现代计算机的基础,这足以证明他超越时代的洞察力。这本书让我对科学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激发了我对学习和探索的极大热情。

评分

《科学大师传记精选·天才的拓荒者:冯·诺依曼传》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对冯·诺依曼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知识点,但读完之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这位科学巨匠的伟大之处。传记以极其生动和细致的笔触,勾勒出了冯·诺依曼非凡的一生。从他在学术领域的纵横捭阖,到他在战争年代为国家做出的贡献,都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拓荒者”的特质。 我被他那仿佛不受限制的求知欲和惊人的学习能力所深深吸引。似乎没有任何领域能够难倒他,他总能以超乎常人的速度和深度去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书中关于他对计算机科学的贡献的阐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他所提出的“存储程序”概念,直接改变了计算机的发展轨迹,也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石。这本书让我对科学探索的精神有了更深的敬意,也对这位跨越时代的科学天才充满了无限的崇敬。

评分

我最近终于读完了《科学大师传记精选·天才的拓荒者:冯·诺依曼传》,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久久不能平息。冯·诺依曼这个名字,在此之前我只是隐约有所耳闻,知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但具体成就和他的思想深度,实在是知之甚少。读完这本传记,我才真正领略到这位“二十世纪的达芬奇”究竟有多么惊人的才华和远见。传记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勾勒出了冯·诺依曼的一生,从他早年在匈牙利的惊人天赋,到他移民美国后在各个学术领域的开拓,再到他参与原子弹项目和早期计算机的研发,每一个节点都扣人心弦。 我特别被他那跨越学科界限的能力所折服。很难想象一个人如何在数学的逻辑严谨、物理的现象探索、经济学的博弈分析,乃至计算机的计算革命中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传记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在博弈论、量子力学、自动机理论等多个领域的贡献,即使是对这些学科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大致领略到其思想的精妙之处。尤其是关于他参与“曼哈顿计划”的部分,让我看到了科学家的责任与抉择,以及在极端环境下如何将智慧转化为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科学家的生平,更是在展现一种极致的智力探索和对未知世界的无限好奇心。

评分

这本书,名副其实地展现了冯·诺依曼作为“天才的拓荒者”的形象。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在多个领域都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充满好奇,而冯·诺依曼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传记以一种极其详尽和深入的方式,为我揭开了这位科学巨匠的面纱。从他早年就展现出的惊人数学天赋,到他移民美国后在物理学、数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留下的深刻印记,都让人目不暇接。 我尤其被他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方式所吸引。书中描述了他如何运用数学的严谨和直觉的敏锐,去分析和解决各种前沿问题,无论是量子力学的困惑,还是博弈论的抽象,他都能游刃有余。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他思维的跳跃性和深刻性而感到震撼。他不仅是一位理论家,更是一位实践者,他对计算机科学的早期贡献,更是直接奠定了现代信息时代的基础。这本书让我对科学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人类智慧的无限可能有了更强的信念。

评分

这次送来的书好多都是脏兮兮的,以前从不会这样,这是为什么呢?

评分

努力程度决定了你走多远,天赋决定你在前进道路上的位置

评分

这才是真正的天才,大师!

评分

书有损坏,包装不好,总之不好

评分

好评!快递师傅辛苦了

评分

商品给力,物流快捷,服务周到。

评分

书确实不错,可惜没图。要是有活动就好了

评分

书不错,印刷可以,挺好的,要沉心看看书

评分

了解科学奇才成长历程著作的不二之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