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測試的藝術(第2版)

單元測試的藝術(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以] Roy Osherove 著,金迎 譯
圖書標籤:
  • 單元測試
  • 測試驅動開發
  • 軟件測試
  • 代碼質量
  • 測試策略
  • Java
  • C++
  • Python
  • 軟件工程
  • 開發技巧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360359
版次:2
商品編碼:1151486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圖靈程序設計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基礎概念+代碼+具體分析,手把手教你學測試
  解密神秘魔法:隔離框架
  測試“不可測試”的代碼

內容簡介

  《單元測試的藝術(第2版)》是經典的單元測試學習指南,分四部分全麵介紹瞭單元測試技術。第1部分闡述單元測試基本概念,包括如何使用測試框架。第二部分討論破除依賴的高級技術:模擬對象、存根和隔離框架,包括重構代碼以使用這些技術的模式。第三部分介紹測試代碼的組織方式、運行測試和重構測試結構的模式,以及編寫測試的實踐。第四部分介紹如何在組織內實施變革和修改現有代碼。
  《單元測試的藝術(第2版)》適閤所有語言的測試和開發人員,特彆是測試主管和項目經理。

作者簡介

  Roy Osherove,世界單元測試專傢,常年為世界各地的開發團隊提供谘詢和培訓服務,並在各種大會上發錶演講,內容包括單元測試及測試驅動開發的藝術、團隊領導力和敏捷開發實踐。其個人技術博客osherove.com平均月獨立訪問量約50 000,提供瞭各種技術視頻及其他培訓信息,另著有Notes to a Software Team Leader: Growing Self Organizing Teams。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不管你是單元測試和測試驅動開發的新手,還是已經有瞭豐富經驗的人,都能在這本書裏找到適閤自己的內容。請準備好欣賞Roy給你演唱的‘單元測試的藝術’。”
  ——Robert C. Martin,軟件開發大師,設計模式和敏捷開發先驅,敏捷聯盟首任主席,被後輩程序員尊稱為“Bob大叔”

  “它是這一領域的經典之作,是學習單元測試的必讀之書!”
  ——Raphael Faria,LG公司

  “本書集思想性與實用性於一體。”
  ——Pradeep Chellappan,微軟公司

  “每當團隊成員問我如何正確編寫單元測試,我都會這樣迴答:看這本書!”
  ——Alessandro Campeis,Vimar SpA

  “學習單元測試圖書,沒有之一!”
  ——Kaleb Pederson,Next IT

目錄

第一部分 入門
第1章 單元測試基礎 2
1.1 逐步定義單元測試 2
1.1.1 編寫優秀單元測試的重要性 4
1.1.2 我們都寫過(某種)單元測試 4
1.2 優秀單元測試的特性 5
1.3 集成測試 5
1.4 什麼是優秀的單元測試 9
1.5 一個簡單的單元測試範例 9
1.6 測試驅動開發 12
1.7 成功進行TDD的三種核心技能 15
1.8 小結 15

第2章 第一個單元測試 17
2.1 單元測試框架 18
2.1.1 單元測試框架提供什麼 18
2.1.2 xUnit框架 20
2.2 LogAn項目介紹 20
2.3 NUnit初步 20
2.3.1 安裝NUnit 21
2.3.2 加載解決方案 22
2.3.3 在代碼中使用NUnit屬性 24
2.4 編寫第一個測試 25
2.4.1 Assert類 25
2.4.2 用NUnit運行第一個測試 26
2.4.3 添加正檢驗 27
2.4.4 從紅到綠:測試成功 28
2.4.5 測試代碼格式 28
2.5 使用參數重構測試 28
2.6 更多NUnit屬性 30
2.6.1 setup和teardown 30
2.6.2 檢驗預期的異常 33
2.6.3 忽略測試 35
2.6.4 NUnit的方法語法 36
2.6.5 設置測試類彆 37
2.7 測試係統狀態的改變而非返迴值 37
2.8 小結 41

第二部分 核心技術
第3章 使用存根破除依賴 44
3.1 存根簡介 44
3.2 發現LogAn中對文件係統的依賴 45
3.3 如何使測試LogAnalyzer變得容易 46
3.4 重構代碼設計以提高可測試性 48
3.4.1 抽取接口使底層實現可替換 49
3.4.2 依賴注入:在被測試單元中注入一個僞實現 51
3.4.3 在構造函數層注入一個僞對象(構造函數注入) 51
3.4.4 用僞對象模擬異常 55
3.4.5 用屬性get或set注入僞對象 56
3.4.6 在方法調用前注入僞對象 57
3.5 重構技術變種 63
3.6 剋服封裝問題 65
3.6.1 使用internal和[InternalsVisibleTo] 65
3.6.2 使用[Conditional]屬性 66
3.6.3 使用#if和#endif進行條件編譯 66
3.7 小結 67

第4章 使用模擬對象進行交互測試 68
4.1 基於值的測試、基於狀態的測試和交互測試 68
4.2 模擬對象和存根的區彆 70
4.3 手工模擬對象的簡單示例 71
4.4 同時使用模擬對象和存根 73
4.5 每個測試一個模擬對象 78
4.6 僞對象鏈:用存根生成模擬對象或其他存根 78
4.7 手工模擬對象和存根的問題 79
4.8 小結 80

第5章 隔離(模擬)框架 81
5.1 為什麼要使用隔離框架 81
5.2 動態生成僞對象 83
5.2.1 在測試中使用NSubstitute 83
5.2.2 用動態僞對象替換手工僞對象 84
5.3 模擬值 86
5.4 測試事件相關的活動 92
5.4.1 測試事件監聽者 92
5.4.2 測試事件是否觸發 93
5.5 現有的.NET隔離框架 94
5.6 隔離框架的優缺點 95
5.6.1 使用隔離框架時應避開的陷阱 96
5.6.2 測試代碼不可讀 96
5.6.3 驗證錯誤的事情 96
5.6.4 一個測試多個模擬對象 96
5.6.5 過度指定測試 97
5.7 小結 97

第6章 深入瞭解隔離框架 99
6.1 受限框架及不受限框架 99
6.1.1 受限框架 99
6.1.2 不受限框架 100
6.1.3 基於探查器的不受限框架如何工作 101
6.2 優秀隔離框架的價值 103
6.3 支持適應未來和可用性的功能 103
6.3.1 遞歸僞對象 104
6.3.2 默認忽略參數 104
6.3.3 泛僞造 105
6.3.4 僞對象的非嚴格行為 105
6.3.5 非嚴格模擬對象 106
6.4 隔離框架設計反模式 106
6.4.1 概念混淆 106
6.4.2 錄製和重放 107
6.4.3 粘性行為 109
6.4.4 復雜語法 109
6.5 小結 109

第三部分 測試代碼
第7章 測試層次和組織 112
7.1 運行自動化測試的自動化構建 112
7.1.1 構建腳本結構 113
7.1.2 觸發構建和集成 115
7.2 基於速度和類型布局測試 116
7.2.1 分離集成測試和單元測試的人為因素 117
7.2.2 綠色安全區 117
7.3 確保測試是源代碼管理的一部分 118
7.4 將測試類映射到被測試代碼 118
7.4.1 將測試映射到項目 118
7.4.2 將測試映射到類 118
7.4.3 將測試映射到具體的工作單元入口 119
7.5 注入橫切關注點 120
7.6 為應用程序構建測試API 122
7.6.1 使用測試類繼承模式 122
7.6.2 創建測試工具類和方法 133
7.6.3 把你的API介紹給開發人員 134
7.7 小結 134

第8章 優秀單元測試的支柱 136
8.1 編寫可靠的測試 136
8.1.1 決定何時刪除或修改測試 137
8.1.2 避免測試中的邏輯 140
8.1.3 隻測試一個關注點 142
8.1.4 把單元測試和集成測試分開 143
8.1.5 用代碼審查確保代碼覆蓋率 143
8.2 編寫可維護的測試 144
8.2.1 測試私有或受保護的方法 145
8.2.2 去除重復代碼 146
8.2.3 以可維護的方式使用setup方法 149
8.2.4 實施測試隔離 151
8.2.5 避免對不同關注點多次斷言 156
8.2.6 對象比較 158
8.2.7 避免過度指定 160
8.3 編寫可讀的測試 162
8.3.1 單元測試命名 162
8.3.2 變量命名 163
8.3.3 有意義的斷言 164
8.3.4 斷言和操作分離 165
8.3.5 setup和teardown 165
8.4 小結 166

第四部分 設計和流程
第9章 在組織中引入單元測試 168
9.1 逐步成為變革的倡導者 168
9.1.1 準備好麵對質疑 169
9.1.2 說服組織內成員:支持者和反對者 169
9.1.3 找到可能的切入點 169
9.2 成功之道 171
9.2.1 遊擊式實現(自下而上) 171
9.2.2 說服高層(自上而下) 171
9.2.3 引入外援 172
9.2.4 使進度可見 172
9.2.5 設定具體目標 173
9.2.6 應對障礙 175
9.3 失敗原因 175
9.3.1 缺少驅動力 175
9.3.2 缺乏政策支持 175
9.3.3 不好的實現和第一印象 176
9.3.4 缺少團隊支持 176
9.4 影響因素 176
9.5 質疑和迴答 177
9.5.1 單元測試會給現有流程增加多少時間 178
9.5.2 單元測試是否會搶瞭QA飯碗 179
9.5.3 證明單元測試確實有效的方法 179
9.5.4 單元測試有用的證據 180
9.5.5 QA部門還是能找到缺陷的原因 180
9.5.6 我們有大量沒有測試的代碼:應該從哪裏開始 181
9.5.7 我們使用多種編程語言:單元測試是否可行 181
9.5.8 軟硬件結閤的開發 181
9.5.9 確保測試中沒有缺陷的方法 181
9.5.10 我的代碼已經調試通過瞭,但還需要測試的原因 182
9.5.11 驅動開發測試的必要性 182
9.6 小結 182

第10章 遺留代碼 183
10.1 從哪裏開始增加測試 183
10.2 決定選擇策略 185
10.2.1 先易後難策略的優缺點 185
10.2.2 先難後易策略的優缺點 186
10.3 在重構前編寫集成測試 186
10.4 遺留代碼單元測試的重要工具 187
10.4.1 使用不受限的隔離框架輕鬆隔離依賴項 187
10.4.2 使用JMockit測試Java遺留代碼 189
10.4.3 重構Java代碼時使用Vise 190
10.4.4 重構前使用驗收測試 191
10.4.5 閱讀Michael Feathers關於遺留代碼的書 192
10.4.6 使用NDepend調查産品代碼 192
10.4.7 使用ReSharper瀏覽和重構産品代碼 192
10.4.8 使用Simian和TeamCity發現重復代碼(和缺陷) 193
10.5 小結 193

第11章 設計與可測試性 194
11.1 為什麼在設計時要關心可測試性 194
11.2 可測試性的設計目標 195
11.2.1 默認情況下將方法設置為虛擬方法 195
11.2.2 使用基於接口的設計 196
11.2.3 默認情況下將類設置為非密封的 196
11.2.4 避免在包含邏輯的方法內初始化具體類 197
11.2.5 避免直接調用靜態方法 197
11.2.6 避免在構造函數和靜態構造函數中包含邏輯代碼 197
11.2.7 把單例邏輯和單例持有者分開 198
11.3 可測試性設計的利弊 199
11.3.1 工作量 199
11.3.2 復雜度 200
11.3.3 泄露敏感知識産權 200
11.3.4 有時無法實現 200
11.4 可測試性設計的替代方法 200
11.5 難以測試的設計示例 202
11.6 小結 205
11.7 更多資源 206

附錄A 工具和框架 208

前言/序言

  我工作過的最失敗的一個項目就使用瞭單元測試。或者說,我是這麼認為的。那時我帶領著一隊程序員開發一個記賬應用,采取的是徹底的測試驅動開發方式:編寫測試,然後編寫代碼;看到測試失敗,使測試通過,重構代碼;然後再開始新一輪過程。
  項目前期的幾個月非常好,所有的事情都很順利,我們有測試可以證明代碼工作正常。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需求發生瞭變化。我們被迫修改代碼以適應新的需求,但是這樣一來,測試失敗瞭,需要修復。産品代碼還是可以正常工作的,但是我們編寫的測試過於脆弱,代碼中任何微小的改變都會導緻測試失敗,哪怕代碼工作正常。修改類或方法中的代碼成瞭一項令人生畏的任務,因為同時還需要修復所有相關的單元測試。
  更糟糕的是,因為有些人離開瞭這個項目,沒有人知道他們測試的是什麼,也不知道如何維護他們的測試,這些測試就無法使用瞭。我們給單元測試方法起的名字不夠清楚,還有的測試互相依賴。最後的結果是,項目纔開始不到6個月,我們就扔掉瞭大部分的測試。
  這個項目是個悲劇,我們讓自己編寫的測試造成的損失比帶來的收益多。從長遠來看,維護和理解這些測試花費的時間,超過瞭它們能為我們節省的時間,因此我們停止使用它們瞭。我此後又參加過彆的項目,這些項目中的單元測試做得好一些,我們使用這些測試獲得瞭很大的成功,節省瞭大量的調試和集成時間。從那第一個失敗的項目之後,我一直在整理單元測試的最佳實踐,並在之後的項目中應用。在每個工作過的項目中,我總能找到更多的最佳實踐。
  理解如何編寫單元測試,以及如何使它們可維護、可讀和可靠,是這本書的內容,不管你使用的是何種語言或集成開發環境(IDE)。這本書涵蓋瞭編寫單元測試的基本知識,然後講解交互測試基礎,介紹瞭在真實世界中編寫、管理和維護單元測試的最佳實踐。


《單元測試的藝術(第2版)》 簡介 在現代軟件開發日益復雜且迭代迅速的浪潮中,保證代碼的質量、穩定性和可維護性已成為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而單元測試,作為軟件質量保障體係中最基礎、也最核心的一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書,《單元測試的藝術(第2版)》,旨在為開發者提供一套全麵、深入且實用的單元測試方法論和實踐指南,幫助他們掌握編寫高質量單元測試的藝術,從而構建更健壯、更可靠的軟件係統。 為何需要精通單元測試? 在快速開發迭代的背景下, bugs 仿佛如同野草般隨處滋生。而一個精心設計的單元測試套件,能夠成為我們最堅實的盾牌。它不僅僅是發現 bug 的工具,更是我們理解代碼、設計代碼、重構代碼的有力助手。 快速反饋,降低調試成本: 單元測試能夠在一瞬間告知我們代碼的哪個部分齣現瞭問題,將 bug 定位在最小的代碼單元內,極大地縮短瞭調試時間,降低瞭修復 bug 的成本。 提升代碼設計質量: 編寫可測試的代碼本身就需要良好的設計。為瞭能夠方便地進行單元測試,開發者會自覺地思考代碼的模塊化、解耦和依賴管理,從而自然而然地提升代碼的設計水平。 賦能重構,自信地改進代碼: 擔心重構會引入新的 bug?有完善的單元測試在手,您可以大膽地進行代碼的優化和改進,因為一旦齣現問題,測試用例會立刻報警,讓您在修改後也能保持信心。 促進團隊協作,統一開發標準: 單元測試為代碼質量設定瞭一個客觀的標準,促進瞭團隊成員對代碼質量的共識,減少瞭因理解差異而産生的 bug,提升瞭團隊的協作效率。 作為活文檔,理解代碼意圖: 優秀的單元測試用例本身就是代碼行為的生動說明,能夠幫助新加入的團隊成員快速理解現有代碼的功能和設計意圖。 本書內容概覽 《單元測試的藝術(第2版)》將帶您踏上一段從入門到精通的單元測試之旅。本書內容詳實,涵蓋瞭單元測試的方方麵麵,從基礎概念的講解,到高級技巧的運用,再到實戰中的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力求為讀者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 第一部分:單元測試的基石 本部分將為讀者奠定堅實的單元測試理論基礎。我們將深入探討: 何為單元測試? 明確單元測試的定義、範圍和目標,與集成測試、端到端測試等進行區分。 單元測試的原則與實踐: 介紹FIRST原則(Fast, Independent, Repeatable, Self-validating, Timely)以及測試驅動開發(TDD)的核心理念。 選擇閤適的測試框架: 針對主流編程語言,介紹不同單元測試框架的特點、優勢及如何選擇最適閤您項目的框架。 編寫可測試的代碼: 探討如何設計和編寫能夠輕鬆被單元測試覆蓋的代碼,包括但不限於:高內聚、低耦閤、依賴注入、接口隔離等設計原則的應用。 測試用例的設計: 學習如何係統地設計測試用例,覆蓋各種正常情況、邊界情況、異常情況以及錯誤處理。 斷言(Assertions)的藝術: 掌握各種斷言的用法,如何使用恰當的斷言來驗證代碼的預期行為,以及如何避免過度斷言。 第二部分:深入掌握單元測試技巧 在掌握瞭基本概念之後,本部分將帶領讀者深入探索更高級的單元測試技巧,以應對更復雜的測試場景。 模擬(Mocking)與存根(Stubbing): 深入講解模擬和存根的概念,以及它們在隔離被測單元、控製外部依賴方麵的關鍵作用。我們將學習如何使用各種模擬框架來創建虛擬的依賴對象,並控製它們的行為。 Mocking 的本質: 理解 Mocking 的核心在於驗證“交互”,即被測對象是否按照預期調用瞭其依賴的 mock 對象的方法,以及調用的參數是否正確。 Stubbing 的本質: 理解 Stubbing 的核心在於“提供數據”,即為被測對象提供預設好的返迴值,以便測試代碼在特定的輸入下産生預期的輸齣。 何時使用 Mock?何時使用 Stub? 詳細分析兩種技術的適用場景,以及它們在不同測試策略中的作用。 常見 Mocking 框架的使用: 結閤具體的編程語言和框架,演示如何高效地使用流行的 Mocking 庫(例如 Java 中的 Mockito,Python 中的 unittest.mock,JavaScript 中的 Jest 等)來創建和配置 mock 對象。 參數化測試(Parameterized Tests): 學習如何通過參數化測試來減少重復的代碼,用更少的代碼測試更多的輸入場景,提高測試效率。 測試覆蓋率: 理解測試覆蓋率的概念,如何度量測試覆蓋率,以及如何解讀測試覆蓋率報告,從而識彆測試盲點。 測試數據管理: 探討如何有效地管理測試數據,包括生成測試數據、清理測試數據以及確保測試數據的獨立性。 測試的組織與管理: 學習如何組織和管理大量的單元測試用例,使之易於理解、維護和執行。 針對特定場景的單元測試: 異步代碼的測試: 掌握測試異步操作(如迴調、Promise、async/await)的策略和技巧。 數據庫交互的測試: 學習如何有效地模擬數據庫訪問,或者使用內存數據庫等方式來隔離數據庫依賴。 UI 組件的測試: 探討如何在不啓動完整 UI 的情況下,對 UI 組件的行為進行單元測試。 涉及復雜邏輯的代碼測試: 學習如何將復雜邏輯分解,並對其進行有效的單元測試。 第三部分:單元測試的進階與實踐 本部分將著眼於單元測試的實際應用,幫助讀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開發能力,並解決在實際開發中遇到的挑戰。 測試驅動開發(TDD)的實戰: 詳細闡述 TDD 的“紅-綠-重構”循環,並通過實例演示如何在開發過程中應用 TDD,體驗其帶來的設計提升和代碼質量飛躍。 “紅”階段: 編寫失敗的測試用例,目標是讓測試通過。 “綠”階段: 編寫最少的代碼,使測試通過。 “重構”階段: 在測試通過的基礎上,優化代碼結構,使其更清晰、更易於維護,而不改變其行為。 重構與單元測試的協同: 深入探討如何利用單元測試來支持安全、高效的代碼重構,讓開發者無後顧之憂地改進代碼。 集成到 CI/CD 流程: 學習如何將單元測試集成到持續集成/持續部署(CI/CD)流程中,實現自動化構建、測試和部署,確保每次代碼提交都能得到充分的驗證。 常見陷阱與誤區: 揭示開發者在編寫單元測試時常犯的錯誤,如測試與業務邏輯耦閤過緊、測試過於冗長、測試依賴於外部環境等,並提供規避方法。 性能優化與測試: 探討如何編寫高效的單元測試,避免測試運行緩慢,以及如何通過單元測試來識彆和優化代碼中的性能瓶頸。 單元測試的文化建設: 討論如何在團隊中推廣單元測試的理念和實踐,建立良好的測試文化,提升整個團隊的代碼質量水平。 本書的特點 理論與實踐並重: 本書不僅深入淺齣地講解單元測試的理論知識,更通過大量的實例代碼和實戰場景,幫助讀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技能。 語言獨立性與通用性: 本書的理念和方法論具有普適性,適用於各種編程語言和開發框架,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技術棧靈活應用。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內容設計從基礎概念講起,逐步深入到高級技巧和實戰應用,適閤不同經驗水平的開發者閱讀。 強調“藝術”而非“工具”: 本書將單元測試視為一門需要技巧和悟性的“藝術”,強調在實踐中不斷思考和提升,而不僅僅是機械地使用某個工具。 更新的視角與內容: 作為第二版,本書將包含最新的技術發展和實踐經驗,確保內容的時效性和前沿性。 誰適閤閱讀本書? 初級開發者: 希望從一開始就掌握良好的單元測試習慣,避免走彎路。 中級開發者: 希望深入理解單元測試的原理,掌握更高級的測試技巧,提升代碼質量和開發效率。 高級開發者/技術領導者: 希望在團隊中推廣單元測試文化,製定更有效的質量保障策略。 項目經理/技術管理者: 希望瞭解單元測試在項目質量保障中的作用,並能更好地支持開發團隊的測試工作。 結語 在軟件開發的世界裏,bug 永遠是潛在的敵人。而單元測試,正是我們對抗這些敵人最有力、最有效的武器之一。《單元測試的藝術(第2版)》 將是您手中寶貴的指南,它將引領您深入理解單元測試的精髓,掌握編寫高質量單元測試的技藝,讓您在編寫代碼時更加自信,讓您的軟件産品更加穩定可靠。讓我們一起,用藝術的視角,去雕琢每一行代碼,鑄就卓越的軟件品質。

用戶評價

評分

不得不說,《單元測試的藝術(第2版)》這本書的作者,在單元測試這個領域,絕對是位大師。他的敘述方式,不像很多技術書籍那樣冷冰冰,而是充滿瞭智慧和洞察力。我一直以為單元測試隻是寫一些驗證代碼是否符閤預期的語句,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單元測試的真正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構建齣更易於維護、更易於擴展、bug更少的係統。書中對“代碼的內在質量”的探討,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代碼編寫習慣,並且認識到單元測試是提升代碼內在質量的有力武器。作者在講解過程中,並沒有迴避一些“難點”,比如如何測試那些“難以測試”的代碼,或者如何在遺留係統中引入單元測試。這些內容對於我這種經常麵對曆史包袱的開發者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書中提到的很多實踐原則,比如“單一職責原則”與單元測試的結閤,讓我對如何編寫高質量的代碼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專業,但又不失趣味性,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疲憊,反而會隨著作者的思路,不斷地産生新的思考。

評分

這本《單元測試的藝術(第2版)》實在是給瞭我太多驚喜!坦白說,我之前對單元測試的認識,頂多停留在“寫點小代碼驗證功能對不對”的層麵,總覺得它是個可有可無的環節,耗時耗力,收益卻不明顯。直到我翻開這本書,纔發現自己錯得有多離譜。書裏並沒有直接羅列一大堆枯燥的技術術語,而是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案例,讓我看到瞭單元測試在實際開發中的強大威力。從如何設計齣可測試的代碼,到如何用清晰、簡潔的方式編寫測試用例,再到如何利用測試來驅動開發(TDD)的理念,這本書都講解得深入淺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怎麼做”,而是不斷探討“為什麼這麼做”,引導我去思考單元測試背後的設計原則和軟件工程的精髓。讀完之後,我仿佛醍醐灌頂,對“健壯的軟件”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迫切地想將這些知識應用到我的日常工作中,讓我的代碼質量更上一層樓。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耐心又細緻地指導我走上瞭一條更專業、更高效的開發之路。

評分

這本書《單元測試的藝術(第2版)》給我的感覺,更像是在讀一本關於“如何寫齣優秀軟件”的哲學著作,而單元測試隻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實踐。我之前一直被一些“銀彈”式的解決方案所睏擾,總想找到一種方法能夠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軟件開發中的問題。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優秀軟件的養成,是一個持續迭代、不斷打磨的過程,而單元測試就是這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潤滑劑”和“安全網”。作者在書中,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麵”,而是深入到“設計層麵”和“架構層麵”,闡述瞭單元測試如何能夠反哺代碼設計,如何引導我們構建齣更加鬆耦閤、高內聚的係統。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測試的成本與收益”的分析,它用非常理性的方式,讓我認識到,初期投入在單元測試上的時間,最終會以“減少後期調試時間”、“提高開發效率”、“降低維護成本”等方式,獲得巨大的迴報。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讓我受益匪淺,它改變瞭我對單元測試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它提升瞭我對軟件工程的整體認知。

評分

老實說,剛拿到《單元測試的藝術(第2版)》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畢竟“單元測試”這個話題,在很多地方都顯得有些“過時”或者“基礎”。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想法。作者用一種非常彆緻的視角,將單元測試與軟件設計的精髓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沒有直接教授“如何寫測試”,而是先引導我思考“什麼樣的代碼纔是可測試的”。這種“由內嚮外”的講解方式,讓我真正理解瞭單元測試的“根源性”價值,而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功夫。書中大量的實例,都來自於真實的開發場景,而且作者會詳細地分析這些場景下,為什麼需要單元測試,以及單元測試能夠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對於那些經常需要維護老代碼,或者與他人協作開發項目的朋友來說,這本書提供瞭非常寶貴的指導。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如何衡量測試覆蓋率的真實意義”的探討,以及如何避免“無效的測試”。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練,不僅教我“怎麼打”,更教我“為什麼這麼打”,讓我從根本上提升瞭我的編程素養。

評分

我抱著學習一些“高級技巧”的心態來閱讀《單元測試的藝術(第2版)》,結果完全超齣瞭預期。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打破瞭我對單元測試的一些固化認知。我過去總覺得測試是後期纔做的事情,而書中強調瞭“測試先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測試來指導設計。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讓我在麵對復雜需求時,不再感到無從下手,而是能以一種更加結構化、可控的方式來構建我的代碼。作者的講解非常生動,他並沒有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通過分析各種實際場景中的問題,一步步引導讀者去發現最優的解決方案。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如何處理依賴”的章節,這簡直是解決我開發中長期痛點的“救命稻草”。各種Mocking、Stubbing的技巧被講解得清晰明瞭,並且提供瞭很多實用的代碼示例。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掌握一項技術,它更多的是在塑造一種“工程思維”,一種追求卓越、持續改進的軟件開發文化。閱讀體驗非常流暢,章節之間的邏輯銜接也十分自然,讓人沉浸其中,欲罷不能。

評分

書的質量還不錯,纔剛開始看,後續評價

評分

書不錯,值得擁有。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書籍不錯,喜歡在京東買書,送貨上門很方便啊

評分

買的時候沒看仔細,是C#的,買錯瞭,將就看吧。

評分

很好的一本書,值得一看,好書

評分

書的質量不錯,包裝很好,值得購買!

評分

經典中的經典

評分

看瞭前兩章,感覺還需要多理解一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