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卡尔:改变世界的天才 [Blaise Pascal,ou le génie fran?ais]

帕斯卡尔:改变世界的天才 [Blaise Pascal,ou le génie fran?ai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雅克·阿塔利 著,鲁方根,赵伟 译
图书标签:
  • 帕斯卡尔
  • 数学家
  • 物理学家
  • 哲学家
  • 宗教思想家
  • 科学史
  • 法国思想史
  • 概率论
  • 真空
  • 巴斯卡定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24165
版次:1
商品编码:1152511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走进大思想家
外文名称:Blaise Pascal,ou le génie fran?ai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6
字数:3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巴斯卡尔是十七世纪最卓越的数理科学家、哲学家,他的《思想录》以富有哲理的警示名言而使之晓喻全球。巴斯卡尔在继承与发扬了理性主义传统的同时,考察了人的本性以及世界人生、社会、历史、哲学知识、宗教信仰等方面,发表了对思想史极具有影响的观点和书籍。在生活方面,他是位情感丰沛而又终身未娶的绅士。本书对他生活的各方面作了精致的刻画。

目录

第一部分常识(1623一1650)

一、神童(1623—1640)

出生与巫婆(1623—1626)

克莱蒙费朗(1626—1631):父亲的教育

那些年,世界……

帕斯卡尔一家抵达巴黎;发现奇迹(1631—1637)

克莱蒙避难(1638年)

雅克琳与黎塞留(1636—1638)

圆锥曲线以及在鲁昂的任命(1639年)

在鲁昂就职:国王之手(1640年)

二、思维机器(1641—1650)

在鲁昂的权力(1641—1642)

计算器(1642—1645)

人类机器的原动力:发现冉森教派教义

艾蒂安·帕斯卡尔的意外事故(1646—1647)

在鲁昂的真空计算(1646—1647年夏)

笛卡儿与帕斯卡尔(1647年9月)

发现波一罗雅尔修道院

1648年的布莱兹和雅克琳:一对

最高法院掀起投石党运动;艾蒂安在1648年回到巴黎

奥弗涅的实验(1648年9月)

雅克琳的志向;撤回克莱蒙(1648年9月一1650年12月)

第二部分瑰宝(1650—1662)

三、碰运气的赌博和爱情游戏

(1650年11月一1654年11月23日)

沙龙的怀疑主义(1651—1652)

父亲去世(1651年9月24日)

雅克琳进入修道院(1652年1月4日)

那些物理学论文;实验与进展(1651—1654)

那些巧合的三角形(1654年)

一些数字和一些字母

爱情游戏:那喀索斯与俄狄浦斯(1652—1654)

直至《追思》之夜(1653年12月一1654年11月23日)

四、热爱和平的孩子(1654年11月23日一1657年7月)

忏悔师、决疑论者与神师

波一罗雅尔修道院跟耶稣会士作对

帕斯卡尔登场(1655年1月一12月)

《致外省人信札》是这样写成的(1656年1月)

写给外省人的前五封信札:嘲笑决疑论者(1656年1月23日一1656年3月24日)

《论神恩文集》(1656年)

圣荆棘的奇迹(1656年—3月24日)

其他的13封《致外省人信札》(1656年3月一1657年3月)

与夏洛特·德·罗昂内决裂:世俗生活的结束(1656—1657年7月)

五、希望之痛苦(1657年7月一1662年8月19日)

巴黎的本堂神甫介入论战(1657年7月一1659年2月)

教育王族来改革政治(1657年7月一1659年2月)

无限的几何学(1657年7月一1659年2月)

《思想录》的准备:内心与理智(1657年7月一1659年2月)

再次发病(1659年1月一1660年6月)

《思想录》所提出的问题(1660年10月)

人没有上帝的可悲:通过娱乐逃避这两种无限

人与上帝相遇,但没有耶稣

人同上帝和耶稣在一起的荣耀

上帝的真空概率:打赌

雅克琳之死(1660年10月一1661年10月)

上帝的那些四轮马车(1662年)

帕斯卡尔之死

第三部分启蒙(1663—2000)

六、死亡与重生(1663—2000)

整理,审查和作假

与波-罗雅尔修道院了断

帕斯卡尔的启蒙

神话的诞生:从格雷吉瓦修道院院长到维克多·库赞

“内心”的回归对抗20世纪的大屠杀

弗洛伊德、马克思以及其他人

七、全才

法语的特质

法国的精神特质:全才

一种法国人的姿态:知识分子

无边界

在无限的四周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致谢

精彩书摘

  如果相信这种家庭的英雄史诗的话431,那么从布莱兹有可能在那时就写出第一篇文章的角度来看,1634年也是个吉利年。

  他(当时11岁)像每个孩子一样,喜欢在用餐时玩耍,用餐刀把各种盘子和玻璃杯敲出声音。

  他注意到玻璃杯发出的叮当声不一样,而且把手放在杯子上时,发出响声的时间就更短。他并不满足于弄出声音来玩,而是像在学习语言时父亲教过他的那样,力图搞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他琢磨隐藏在这种枝节问题后面的原因,亦即他后来所说的“作用的原因”。他用木头、铁和许多其他的材料重新试验;他希望不但要搞懂声音从何而来,而且还要搞懂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据说他甚至还为此而下到一口井里大声叫喊。而且,因为父亲不那么经常在这方面回答他的问题,所以他就把这些问题和自己的答案写下来。关于这点,他的姐姐吉尔贝特指出:“在任何场合,孩子们都会问:为什么?那时布莱兹却经常观察事实。有人曾在用餐时当着他的面用餐刀敲打一只上彩釉的陶器盘,他注意到这发出很响的声音,但用手一按在上面,声音就消失了。他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和为什么一个如此小的声源会源源不断地发出这种声音。”431他按照家中的惯例,据此写出一篇《论声音》的论文,但这篇文献已荡然无存。

  他始终受到父亲的控制,即便他有时可能会同他发生争吵。宠爱他的艾蒂安认为,儿子对他的爱不如他对儿子的爱。布莱兹后来写道:“父亲们生怕孩子们天生的爱会消逝。那么这种可能会消逝的天性是什么呢?习惯是第二天性,它摧毁了第一天性。然而天性又是什么?为什么习惯不是天生的呢?我很担心这种天性本身只不过是第一习惯而已,正如习惯是第二天性一样。”(第159段)那时,布莱兹仍然没有开始学习数学。艾蒂安总觉得让他学习太难的东西决不合适,生怕他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坚持要儿子再进修物理、拉丁文和希腊文。但这个孩子却背着父亲,独自一人发现了数学,而且是心醉神迷。

  那些史书对这种发现持有两种相当不同的说法。

  这两种说法的共同之处是,艾蒂安有一天晚上从梅尔塞纳家开完会回来,发现他儿子席地而坐,“正在全神贯注地凝视着各种圆、角和平行线”431。布莱兹“向他父亲承认,他正在证明一个三角形的三角之和等于一个平角的度数”431。这个孩子甚至能证明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其他基本定理。他为了阐明这些定理,就将线条称为“横杠”(barre),将圆称为“圈”(rond)。然而奇怪的是,他是根据他称之为“公理”和“定义”的东西来加以证明的,但他父亲还没有教过他这些词的含义,甚至都没有告诉过他存在着这些词。这一切他是怎么知道的呢?根据这段史实的第一种说法,即他姐姐吉尔贝特的说法,他从未在任何地方看到过这些定理,就发现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的所有定理,包括恰好证明一个三角形的三角之和等于两个直角的第32条定理431。吉尔贝特明确指出,布莱兹在被父亲突然发现之前,已长时间地练过画一些准确的图形、完美的圆圈、完全平行的线条43l。

  塔勒芒·德·雷奥是未来的红衣主教雷兹的朋友,时常光顾朗布耶夫人的沙龙。按照这位同时代人写入其《逸事录》的另一种说法500,布莱兹可能在父亲的书房里找到了一本在1545年出版的数学书,里面有《几何原本》的拉丁文译文,即:将几何学的基本原理概括成355条定理的12页译文。

  因为他父亲不准他学数学,所以他只是偷偷地把这本书翻了翻,而且不怎么看得懂;他生怕被父亲撞见,马上又把它放好527。但他至少已能在扉页上读懂副标题(定义与公理),于是他在重新发现,但不是按欧几里得所表述的顺序发现他刚浏览过的某些定理时,就使用了这两个词66。布伦士维格补充道:“很难令人接受,他(帕斯卡尔)曾像他姐姐吉尔贝特的叙述所力求让人相信的那样创造了这种顺序,因为欧几里得的顺序是一种人为形成的顺序,它与长期对最初全凭经验部分获得的成果进行方法论的加工有关。”66既然他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看过,那么对他来说,他所发现的一切就已经算是创新了……面对这种极其早熟的明显征兆,艾蒂安请求梅尔塞纳同意让他儿子作为不开口的旁观者出席他们的会议。这位学者痛快地答应了。这样,布莱兹在12岁半就被允许接近他那个时代的那些最有名的数学家。一个神童被接纳出席巴黎科学院的会议……他与父亲在布里兹米施街经常接待的有些成员已经认识。他同比埃尔·伽桑狄展开讨论,因为伽桑狄向他阐述了一种受伊壁鸠鲁影响的世界观,认为人来自于自然,以便更好地回归自然:“因此,”他说,“你看到的这个人,可能在60年前是我花园里的一簇草……”164布莱兹还听人提到笛卡儿和费马之间的争吵,因为他俩在1637年同时发现了解析几何的原理。这是对最先发现者资格最早提出的争议……也是同笛卡儿研究成果的首次相撞。笛卡儿尽管表面显得友好,但后来终身都对费马嫉妒、戒备和蔑视。

  ……

前言/序言

  帕斯卡尔(BlaisePascal,1623~1662)是17世纪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他在1623年出生于法国中部奥弗涅省克莱蒙市的一个属于外省小贵族的家庭。他3岁丧母,从未上过学,从小就由父亲在家亲自教他。在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个自学成才者。


  他天资聪颖,很早就在科学界崭露头角。在数学领域:他在16岁就写出了《圆锥曲线论》的论文;而后又发明了投影几何;在代数研究中,发现了二项式展开式的系数规律,即著名的“帕斯卡尔三角形”;为减轻父亲税务计算工作的劳累,搞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手摇计算机;后来又创立了概率论和积分学。在物理领域: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自然界存在着真空,并著成《论液体平衡》(1654年),提出著名的帕斯卡尔定律,即“加在密闭流体任一部分的压强,必然按照其原来的大小由流体向各个方向传递”;同年发表《论空气重力》,确立了大气压力的基本规律。在文学和哲学方面:其传世之作是《致外省人信札》和《思想录》。前者是他生前伪托路易·蒙达尔之名,代表冉森派与耶稣会就神学理论问题展开论战的作品,全书由19封信札构成。由于其逻辑严密,思路清晰,文采飞扬,行文直白,文章布局寓诙谐、变化于庄重、严谨之中,为世所公认。此书为帕斯卡尔在法国文学史上赢得了最优秀的散文家的盛誉。后者《思想录》一书,本来是帕斯卡尔生前尚未完成的一部草稿的残简,在他死后,由后人加以整理和注释后正式出版。由于对每段文字编排次序的不同,历代有过不同的版本问世。此书以其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隽永而成为西方思想史上的光辉典籍,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帕斯卡尔在世上只活了39年。他在短暂的一生中,为世人作出了多方面的历史贡献。在去世前,他已疾病缠身,十分痛苦,与波一罗雅尔修道院的朋友们产生了严重分歧,几乎分道扬镳。在此情况下,他还用7辆可乘坐8人的四轮马车,创办了巴黎第一家公交公司,为后来的城市公共交通开创了先河。


  3个多世纪以来,法国历代都有人研究帕斯卡尔,出版过不少论述这位天才人物的书籍,但这些作品只是研究了他的部分著作。在雅克·阿塔利之前,还没有人如此详尽、系统地研究过他整个一生。阿塔利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一个讲阿拉伯语的家庭,从小接受的却是法语教育,并终身酷爱法语和法国文化。他毕业于法国国立行政学院,曾当过密特朗总统的私人顾问,是著名的经济分析家、时事评论家和小说家。


  作为一个多产的作家,他曾发表过各种体裁的著作近30部。20世纪末,他凭借自己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文字功底,决定为帕斯卡尔撰写一部传记。


  他曾认真阅读和研究了帕斯卡尔的全部著作,查阅过无数的手稿、专著、论文以及一些未曾发表过的文献资料,光是参考书目,他就列出了531本。


  经过3年的辛勤笔耕,他终于在2000年9月通过法亚尔出版社发表了这部长达542页的题为《帕斯卡尔:异常的天才》的传记。


  全书分为3个部分,作者按编年史的方法撰写各个章节,由于在论述传主的生平事迹中采用了大量的史料,几乎逐页均有引文,并在每段引文结尾处的右上角标有出处编码,以便读者对照查阅参考书目。原著对正文中所涉及的大量历史人物和事件未加任何注释,译者为便于读者阅读,适当加了一些译注。


  要读懂帕斯卡尔的原著,对于一般的法国读者来说,均非易事;而要准确无误地译好这部学术性很强的传记,对于译者来说,更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在翻译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阿塔利在书中所引用的《思想录》片断,是出自菲利普·塞利埃和路易·拉菲马的版本,而何兆武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翻译出版的《思想录》,选用的是布伦士维格的版本,两者的编排次序完全不同。鉴于他的译本已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多年,在国内学术界已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因此,为了便于读者对照阅读,凡在本书中出现有关《思想录》的引文,除了有些措辞有所改动之外,原则上均采用何先生的译法,在此予以感谢。


  遇到的第二个难题,是阿塔利所采用的史料中,有许多是17、18世纪的文字,其语法现象与现代法语不尽相同。为了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我曾多次请教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资深翻译家李棣华教授,他不厌其烦地为我释疑解惑,使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障碍。


  第三个难题,是书中所采用的史料中,夹有一些拉丁文的句子或段落,而不知何故,作者未将其译成法文。为此,我曾请教过上海宗教界信奉天主教的老先生,尽管他年轻时学过拉丁文,但无法为我解决问题。在我感到束手无策时,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副教授范晓雷女士向我伸出了援手。她帮我将这些拉丁文句子和段落转给在巴黎进行学术访问时结识的好友梅·布尔吉(MayBourgi)女士,让她帮忙译成法文转发给我,使我破解了这一难题。


  此外,我还得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屠玮涓女士给了我翻译此书的机会。由于种种原因,我的翻译进度相当缓慢,断断续续竟花去十多年时间。当我将原著译至400多页时,我再次因诸事缠身,无法集中精力继续将书译完。为了不再延误此书的出版计划,屠玮涓女士特邀复旦大学的哲学博士赵伟先生将此书的剩余部分接续译完。对此,我谨表歉意。


  本书译文若有不妥之处,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鲁方根2014年7月


图书简介: 帕斯卡尔:改变世界的天才 [Blaise Pascal,ou le génie français] 这是一部深入探索布莱兹·帕斯卡尔非凡一生的传记,旨在揭示这位十七世纪法国思想巨匠如何以其跨越数学、物理学、哲学和神学的洞察力,深刻地重塑了人类的认知疆界与精神世界。 本书并非对现有研究的简单重复,而是试图通过对原始文献、历史背景的细致梳理,构建一个立体、多维度的帕斯卡尔形象。我们不满足于将他仅仅视为“概率论的先驱”或“神秘的虔诚信徒”,而是力求展现一个在理性与信仰、科学探索与人生虚无感之间不断挣扎、直至淬炼出超凡智慧的完整个体。 第一部分:早期天赋与科学的黎明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帕斯卡尔早年的生活。他出生于克莱蒙,一个在当时对学术抱有浓厚兴趣的家庭。我们首先描绘他那如同闪电般敏锐的童年心智,以及他那要求极高的父亲埃蒂安·帕斯卡尔(Étienne Pascal)对早期教育的独特影响。父亲的严格与天才的早慧相互作用,催生了这位少年在几何学上惊人的突破。 重点章节将详述帕斯卡尔在青春期即展现出的数学天赋。我们不仅会回顾他那篇著名的《论圆锥曲线》(Essai pour les coniques),阐述其对阿波罗尼奥斯几何学的一次革命性简化,更会深入探究其所处的学术圈子——默森(Mersenne)和笛卡尔(Descartes)的思想交锋背景。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他与科学领域的第一次重大贡献:计算工具的发明。本书细致考证了“帕斯卡林”(Pascaline)的诞生过程。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机械装置的描述,而是对后勤需求、财政压力以及人类对自动化计算渴望的时代侧写。我们分析了帕斯卡尔如何试图将抽象的数学原理转化为可操作的机械结构,这体现了他对实用性和逻辑精确性的不懈追求。 第二部分:物理学的边界与大气压的揭示 随着年龄的增长,帕斯卡尔的科学兴趣从纯粹的数学转向了物理世界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本书详细阐述了围绕“真空”的哲学与科学辩论,这在当时是挑战亚里士多德宇宙观的核心议题。 核心部分将围绕托里拆利(Torricelli)的实验,以及帕斯卡尔如何将其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我们描绘了皮里尼山(Puy de Dôme)上的那次著名的实验——帕斯卡尔的妹夫弗洛里(Florin Périer)冒着严寒将水银柱带上山顶进行测量。本书不仅记录了实验的结果,更深入分析了帕斯卡尔的思维过程:如何通过精确的测量和逻辑推理,确立了大气压力真实存在,并随高度变化而改变的科学事实。这标志着现代气象学和流体力学思想的奠基性一步。 我们还探讨了他在流体静力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帕斯卡尔定律”的形成。这部分旨在展示,帕斯卡尔是如何将对物质的观察转化为普遍的、可应用于工程学的数学原理,体现了其科学思维的普适性。 第三部分:概率论的诞生与理性的界限 本书的另一重要支柱,是帕斯卡尔在概率论上的开创性工作。与费马(Fermat)的通信,是科学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碰撞。我们不仅仅是介绍“点数问题”的解答,而是深入剖析了帕斯卡尔如何从赌博中的不确定性中提炼出一种全新的、严谨的量化未来风险的方法论。 这部分的分析将探讨,这种对“不确定性”的数学处理,如何反过来影响了他对人生和信仰的思考。当数学家能够量化偶然性时,他如何面对生命的终极偶然——死亡? 第四部分:精神的转向与《思想录》的重构 本书的后半部分,将焦点转向帕斯卡尔精神世界的剧变。我们详细描绘了1654年那次著名的“大夜晚”(Nuit de Feu)的经历,以及这次经历如何促使他将全部才智转向对人类处境和上帝的沉思。 我们对《沉思录》(Pensées)的分析将力求超越简单的摘要。本书将其视为一部未完成的、充满张力的“人类困境宣言”。我们将重点探讨以下核心概念,并以历史背景进行对照解读: 1. “人是会思考的芦苇”:探讨这种二元性的深刻含义——人在宇宙中的渺小与思想的崇高之间的永恒张力。 2. 厌烦(Ennui):分析帕斯卡尔对人类逃避孤独、沉溺于琐事以逃避“存在之痛”的犀利批判。 3. “赌注”(Le Pari):对帕斯卡尔信仰论证的详细解析。我们审视其论证的逻辑结构、其局限性,以及它作为一种存在主义抉择的巨大力量。这不仅是神学论证,更是对理性在面对终极问题时的自我审视。 第五部分:尖锐的笔触与最后的遗嘱 本书的收尾部分,将展现帕斯卡尔作为社会批判家的面貌,通过对《致外省人书》(Lettres Provinciales)的深入剖析。我们详细考察了詹森主义(Jansenism)的教义争议,以及帕斯卡尔如何运用他无可匹敌的逻辑和讽刺才能,对耶稣会(Jesuits)的道德松弛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我们分析了其修辞策略的精妙之处:他如何从一个纯粹的宗教论战者,转变为维护道德纯洁性和严谨思想的文化英雄。 结论:不朽的遗产 本书最终将帕斯卡尔定位为一个悲剧性的英雄——一个无法完全在科学的秩序与信仰的激情之间找到永久安宁的灵魂。他的遗产是矛盾而统一的:他用最清晰的数学工具来定义世界的结构,却又用最深刻的哲学洞察力揭示了人类心灵的无序与渴望。《帕斯卡尔:改变世界的天才》旨在向读者展示,这位天才的一生,就是人类理性与精神追求如何达到其高峰的最好见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帕斯卡尔:改变世界的天才”,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瞬间就吸引住了我的注意力。 “改变世界”这个词组,在我的认知里,代表着一种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而将其赋予一位历史人物,更是激起了我强烈的探究欲望。 我对帕斯卡尔的了解,更多停留在他的科学成就上,比如他在概率论和几何学领域的贡献。 但“改变世界”的说法,似乎暗示着他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此。 我不禁开始猜测,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他那些同样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哲学思想? 比如,他在《思想录》中对人性的洞察,对信仰的追问,以及对理性局限性的反思,是否也如同他的科学发现一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Blaise Pascal,ou le génie français ”,这个法文副标题,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韵味,让我联想到那个充满思辨和创造力的法兰西时代。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冰冷的学术报告,更能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展现这位“天才”的生平轨迹,他思想的火花是如何迸发的,又是如何一步步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今天的世界。

评分

听到“帕斯卡尔:改变世界的天才”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勾勒出一位站在科学与哲学交叉口,眼神深邃,内心涌动着无限智慧的形象。 “改变世界”四个字,在我看来,绝非是简单的溢美之词,而是对帕斯卡尔深远影响力的精准概括。 我好奇这本书是否会从多角度切入,去剖析这份“改变”的维度。 是他那些在数学和物理学上划时代的发现,为后来的科学革命奠定了基础? 还是他那些关于信仰、理性与人性的深刻思辨,至今仍触动着无数人的灵魂? “ Blaise Pascal,ou le génie français ”,这个副标题更是增添了浓厚的学术和文化气息。 它仿佛在宣告,这位不仅在科学领域卓尔不群,更是在哲学和思想领域也留下浓墨重彩的法兰西巨匠,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解读帕斯卡尔的生平,不仅仅记录他的成就,更要挖掘他内心世界的挣扎与超越,展现他如何在时代浪潮中,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出非凡的力量。

评分

“帕斯卡尔:改变世界的天才”。 这个书名,让我心头一动,脑海中立刻涌现出许多关于这位历史巨匠的零碎印象。 我知道他在数学和物理学上的贡献,比如帕斯卡尔定律,以及他在早期计算机发展中的一些构想。 但是,“改变世界”这四个字,总感觉还有更深层次的解读。 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他那些不为人知的方面? 比如,他是否在哲学、神学领域也提出了具有颠覆性的观点,从而影响了后世的思想潮流? 或者,他是否在政治、社会议题上也曾有过超前的见解? 法国,这个浪漫又理性的国度,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星辰,而帕斯卡尔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 “法兰西的天才”,这简短的定语,既是对他国籍的标注,也暗示着他身上可能蕴含着某种独特的法兰西精神。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枯燥的史实堆砌,而是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揭示帕斯卡尔思想的演进过程,以及他如何在那个时代的局限下,迸发出如此惊人的创造力和洞察力。 我想了解,是什么样的经历,什么样的思考,造就了这样一位能够“改变世界”的“天才”。

评分

这部关于帕斯卡尔的传记,单单是书名便已经足够吸引我了。 “改变世界的天才”,这几个字瞬间就勾起了我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好奇心。 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个在学术、科学、甚至哲学领域都留下了深刻印记的人物形象,但具体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以及这种改变的深度和广度,我迫切地想要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书名中的“ Blaise Pascal,ou le génie français ”(布莱兹·帕斯卡尔,或法兰西的天才)更是增添了一层文化底蕴,让人联想到那个孕育了无数思想巨匠的时代,以及帕斯卡尔在其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法国,一个以其深厚的文化和思想传统闻名于世的国家,孕育了像他这样的“天才”,这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深入了解这位法国天才的生平、思想的演进,以及他那些可能被历史长河淹没的,却又足以“改变世界”的卓越贡献。 我希望作者能够不仅仅罗列事实,更能捕捉到帕斯卡尔思想的闪光点,以及他如何在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用自己的智慧和洞察力,对人类的认知和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颇具匠心, subtle 而又 elegant,预示着内容的深度和不凡。

评分

读到这本书名,我立刻联想到帕斯卡尔在概率论和哲学上的贡献,但“改变世界”这个说法,实在太概括了,不禁让我对书中具体会探讨哪些方面充满了猜测。 是指他对数学和科学的突破性发现? 还是他对神学和哲学的深刻洞见? 亦或是他在文学和语言上的某种独特建树? 这本书的篇幅看起来也不算短,这预示着作者在对帕斯卡尔的研究上一定下了不少功夫,并且可能对他的生平进行了非常细致和全面的梳理。 我个人对那些能够跨越学科界限,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的天才人物特别感兴趣,而帕斯卡尔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很想知道,在作者的笔下,帕斯卡尔的“天才”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是他年少时的早慧? 是他成年后的科研成果? 还是他晚年对生命和信仰的深刻反思? 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呈现一个静态的“天才”形象,更能描绘出一个动态的、不断成长和探索的灵魂。 那个时代,科学与宗教的界限远没有今天这样清晰,帕斯卡尔在这两者之间的游走和思考,必然充满了戏剧性和思想的张力,这正是我期待在这本书中挖掘的。

评分

帕斯卡尔,一位比较传奇的人物,曾经在课上听老师提起过,于是便一直想认真地了解一下,购买此书,合理。

评分

可以

评分

很好,速度很快。包装也很好。

评分

很好,速度很快。包装也很好。

评分

购书在京东 满意有轻松! 京东商城的东西太多了,比淘上的东西还要多,而且都是正品~~~~~~~~书很好,我已经快速读一遍了 “做人如果没有梦想,同咸鱼有什么分别?”这是周星驰的一句台词,我非常喜欢他拿咸鱼来做比,一联想到身边常常出没的视梦想为空洞虚无之无聊议题的那些人,我都忍不住想笑。咸鱼,就是被腌制的死鱼,真形象。——《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其实说谎比想象中难多了。你要藏着真相,还要让假象小心翼翼地站在真相的外围。成功的谎言,哪怕被别人刺破假象的外围,也依然离真相非常遥远。——《少数派报告》;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世间事除了生死,那一桩不是闲事。;觉得不快乐,是因为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 。你对别人要求松一点,就不会总失望;你对自己要求严一点,就不会总沮丧。---《心术》喜欢的就争取,得到的就珍惜,错过的就忘记。醒醒吧,生活就是如此简单,何必作贱自己让自己那么累。如果你拥有足够的吃穿住,你已经比世界上75%的人富有;如果你拥有存款,钱包里有现金,你已是世上最富有的8%;如果你早上起床安然无恙,你已经比活不过这周的100万人幸福;如果你未曾经历战乱、牢狱、酷刑、饥荒,你已比正身处其中的5亿人幸福——《慈善的真相》思想有清晰的学理与脉络,可以论证也可以反驳,可情绪不同,它来去无踪,就像下水系统失灵的城市,一场小雨就会水漫金山泛滥成灾。——《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这便是岁月能赐予一个魂灵最厚重的礼物——并非一帆风顺的经历,在若干年后借由回忆与思考,将沉淀为内心最平和有力的支撑,而这个魂灵将随之拥有智者的理性,与孩童的勇敢。——《少数派报告》;女人,在遇到能让你真正托付一生的那个男人之前,你都必须要像一个爷儿们一样去生活;在那里,我从一个轻闲的旁观者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正因如此,我能从大学的各项课题中收获更多的乐趣,能将兼职和实习视为摸索职业道路的机会,能在低层职位中发现机遇的大门向我敞开。——《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请做需要做的事》; 女人记住了:拼命对一个人好,生怕做错一点对方就不喜欢你,这不是爱,而是取悦。分手后觉得更爱对方,没他就活不下去,这不是爱情是不甘心。你拼命工作努力做人,生怕别人会看不起你,这不是要强,而是恐惧。许多人被情绪控制,只敢抓住而不敢放弃,会累。;世上什么都能重复,恋爱可以再谈,配偶可以另择,身份可以炮制,钱财可以重挣,甚至历史也可以重演,惟独生命不能。——周国平《及时表达你的爱》;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我所喜欢的女子》 ;想起清晨、晌午和傍晚变幻的阳光,想起一方蓝天,一个安静的小院,一团扑面而来的柔和的风,风中仿佛从来就有母亲和奶奶轻声的呼唤……不知道别人是否也会像我一样,由衷地惊讶:往日呢?往日的一切都到哪儿去了?——史铁生《记忆与印象》;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无论有多难,有多远。 旅行要学会随遇而安,淡然一点,走走停停,不要害怕错过什么,因为在路上你就已经收获了自由自在的好心情!切忌贪婪,恨不得一次玩遍所有传说中的好景点,累死累活不说,走马观花反而少了真实体验!要知道,当你一直在担心错过了什么的时候,其实你已经错过了旅行的意义。——《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人们总是在长大以后回想起孩童时期。想的不外乎是热衷的各种游戏,已不复存在的原野,青梅竹马的好友...不过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应该是当时所不在意的“时间”吧。那种无关乎过去或未来,只在乎眼前片刻,无法重新拾回的时光。——星野道夫《在漫长的旅途中》 在商店里我们可以看看新出现的商品,不一定要买但可以了解他的用处,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广度,扩宽我们的视野,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不断更新,新出现的东西越来越多,日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而我们购物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不要买些外表华丽而无实际用处的东西,特别是我们青少年爱对新生的事物好奇,会不惜代价去买,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京东商城的东西太多了,比淘上的东西还要多,而且都是正品,我经过朋友的介绍来过一次,就再也没有去过别的购物网站了。书不错 我是说给懂得专业的人听得 毕竟是小范围交流 挺好,粘合部分不是太好,纸质还是不错的,质量好,封装还可以。虽然价格比在书店看到的便宜了很多,质量有预期的好,书挺好!之前老师说要买 但是是自愿的没买 等到后来说要背 找了很多家书店网上书店都没有 就上京东看看 没想到被找到了 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一个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调,不论说话还是写字。腔调一旦确立,就好比打架有了块趁手的板砖,怎么使怎么顺手,怎么拍怎么有劲,顺带着身体姿态也挥洒自如,打架简直成了舞蹈,兼有了美感和韵味。要论到写字,腔调甚至先于主题

评分

帕斯卡是十七世纪最卓越的数理科学家、哲学家,他的《思想录》以富有哲理的警示名言而使之晓喻全球。巴斯卡尔在继承与发扬了理性主义传统的同时,考察了人的本性以及世界人生、社会、历史、哲学知识、宗教信仰等方面,发表了对思想史极具有影响的观点和书籍。在生活方面,他是位情感丰沛而又终身未娶的绅士。本书对他生活的各方面作了精致的刻画。

评分

可以

评分

商品给力,物流快捷,服务周到。

评分

他認為,我們要選擇神到底存不存在,選擇就是下注,如同賭博一樣,下注時不知輸贏,開牌時才知分曉。他勸世人下注在神存在的一方。他以概率的可能性原理指出,若下注在神存在的一方,而神不存在,下注者無所損失;神真的存在,下注者就得到永遠幸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